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孟晗  付灯祥  吴艳梅  金雪花 《园艺学报》2020,47(12):2362-2372
以10个不同花色的花毛茛(Ranunculus asiaticus)和4个不同花色的银莲花(Anemone cathayensis)为材料,采用目视测色法,RHSCC比色卡比色法,色差仪(CR-400)测定花瓣的花色表型,利用双光束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TU-1901)、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连用技术(HPLC–ESI–MS)对花瓣中花青素苷的成分及结构进行测定,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花色与花青素苷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8个积累花青素苷的花毛茛品种花瓣中检测到5种花青素苷元,即天竺葵素、矢车菊素、飞燕草素、芍药素和锦葵素,这些花青素苷元进一步修饰形成了15种花青素苷。红色系和粉色系品种以芍药素和矢车菊素为主要成分,黄色系品种以天竺葵素或类胡萝卜素为主要成分;经分析矢车菊素苷和天竺葵素苷含量均与亮度L*值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天竺葵素苷的积累对花瓣亮度的贡献更大。银莲花4个品种花瓣中共检测出6种花青素苷元,分别为矮牵牛素、天竺葵素、矢车菊素、飞燕草素、芍药素和锦葵素,它们通过不同糖基化和酰基化修饰形成了20种花青素苷,呈现出丰富的花青素苷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高树林  张超  杜丹妮  刘爱青  董丽 《园艺学报》2015,42(7):1356-1366
以‘洛阳红’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Luoyanghong’)切花为试材,研究10 μL ? L-1乙烯处理、1 μL ? L-1乙烯抑制剂1-MCP处理、90 g ? L-1葡萄糖处理、90 g ? L-1葡萄糖 + 10 μL ? L-1乙烯复合处理对切花花色和花青素苷含量的影响,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乙烯处理的切花花色明度增加,红度和彩度下降,花瓣花青素苷含量下降;1-MCP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葡萄糖处理花色明度下降,红度和彩度增加,花瓣花青素苷含量增加;葡萄糖乙烯复合处理对切花花色及花青素苷积累也有明显改善与促进作用。对花青素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的结果表明,乙烯处理对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而葡萄糖处理有显著的正调控作用,葡萄糖乙烯复合处理则显著缓解了单独乙烯处理对基因表达的负调控作用。葡萄糖信号和乙烯信号之间一定程度上存在互作,葡萄糖缓解了乙烯对牡丹切花花青素苷合成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常州市人民公园位于常州市中心城区,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是常州第一个开放式公园。绣球花作为江南地区常见的观赏花卉,花型丰满,花色丰富,在园林景观中应用十分广泛。2015年,人民公园成批引进绣球作为公园的特色主打花卉,通过两年的栽培养护和观察记录,得出绣球栽培的关键性管养技术,为绣球后期大面积的推广及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菊花花青素苷合成关键基因表达与花色表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切花菊(Chrysanthemum × morifolium Ramat.)粉色花品种‘日切桃红’(‘DF-3’)和其白色花突变体(‘MD’)的舌状小花为材料,研究花青素苷生物合成途径6个结构基因和3个调节基因表达对花色表型的影响。HPLC分析结果发现,‘DF-3’舌状花中含有2种矢车菊素苷衍生物cyanidin 3-O- (6"-O-monomalonyl-beta-glucopyranoside)和cyanidin 3-O-(3",6"-O-dimalonyl-beta-glucopyranoside),而‘MD’舌状花中不含花青素苷。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在‘DF-3’中结构基因CHI、F3H、F3′H的表达模式相似,在LⅠ期(花蕾直径 < 0.5 cm)均已有表达,表达量随着花序发育上升,在HⅡ期(外层舌状花直立,未展开)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结构基因CHS、DFR和ANS在蕾期表达弱,在HⅡ期表达量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且DFR和ANS只在舌状花中表达。调节基因WD40和bHLH均先于结构基因在LⅢ时期(外层1 ~ 2轮舌状花展开)即有强烈表达;MYB在蕾期无表达,在HⅠ期才开始表达,在HⅢ期达到表达高峰。突变体中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在各发育阶段的表达量均比野生型下调,其中F3H和ANS表达极弱,DFR始终没有检测到表达信号,调节基因MYB和WD40的表达量下调,bHLH的表达量非常微弱。这些结果表明,菊花舌状花中矢车菊素苷的积累是CHS、CHI、F3H、F3′H、DFR和ANS等关键结构基因共同表达的结果,突变体中调节基因MYB和bHLH的表达下调可能与其白花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风信子花瓣花色苷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2个风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 L.)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进行花色描述,利用特征颜色反应确定色素类型,利用UPLC-PAD结合UPLC-Q-TOF-MS技术分析花色苷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12个品种花瓣中均不含有色的类胡萝卜素,除‘City of Haarlem’和‘Aiolos’以外,均含花色苷。10个含花色苷的品种中,‘Woodstock’花瓣中花色苷含量最高,‘Jan Bos’、‘上农早粉’、‘上农紫红’次之。在这些品种花瓣中共检测到9种花色苷成分,通过与已有文献比对,推定其成分为: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乙酰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阿魏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和天竺葵素3–O–咖啡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上农早粉’、‘上农中粉’、‘Gipsy Queen’、‘Marconi’等品种花瓣中仅含天竺葵素花色苷衍生物,其它6个品种则含天竺葵素和矢车菊素的花色苷衍生物,以天竺葵素为主。‘上农早粉’、‘上农中粉’、‘Gipsy Queen’、‘Jan Bos’、‘Marconi’和‘Lady Derby’花瓣花色苷以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为主;‘Anna Lisa’、‘Woodstock’花瓣花色苷以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乙酰葡萄糖苷为主;‘上农紫红’和‘Sky Line’花瓣花色苷分别以矢车菊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以及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葡萄糖苷为主。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发育期毛欧杂种葡萄‘NW196’为试验材料,利用HPLC–MS检测其果皮中花色苷的组成及含量,Real-time PCR检测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并与欧亚种‘赤霞珠’比较。结果表明,成熟后期‘NW196’果皮中花色苷总量显著高于‘赤霞珠’;采收期‘NW196’葡萄果皮中共检测到23种花色苷,成熟后期单糖苷所占比例高于双糖苷,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花翠素–3–O–葡萄糖苷,3’5’–羟基取代花色苷比例高于3’–羟基取代花色苷;与欧亚种‘赤霞珠’相比,‘NW196’果皮中酰化和甲基化花色苷比例较低。结论:毛欧杂种‘NW196’花色苷组成与欧亚种‘赤霞珠’差异明显,这与其品种特性有关,并受到类黄酮代谢路径相关基因的调控;此外,花色素双糖苷主要在转色初期合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6-BA对葡萄花色苷合成的影响。【方法】以酿酒葡萄’美乐’为试材,喷施不同浓度的6-BA,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6-BA对花色苷含量、组分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100和200 mg·L^-16-BA处理提高了果实着色百分率和内源激素ABA的含量,其中200 mg·L^-1处理促进了花青素的积累,其含量是对照组的4.82倍,相关性分析表明200 mg·L^-1处理组的蔗糖与花色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100和200 mg·L^-16-BA处理组的葡萄果实CHS1、F3’H、F3’5’H和UFGT基因的表达量在花后90 d显著提高,6-BA处理组通过影响F3’H和F3’5’H基因的表达量来影响不同花色苷的含量,从而影响果皮色泽。【结论】在果实着色后期,低质量浓度的6-BA通过提高内源激素ABA、可溶性总糖的含量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促进了花色苷的积累,其中200 mg·L^-16-BA处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云南红梨果实各部分(果皮、果肉和种子)花色苷、叶绿素和类黄酮的动态变化规律,力求为优质红梨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境内主栽的‘美人酥’和‘巍山红雪梨’2个品种为试材,取其不同发育期的果实,将其果皮、果肉和种子分离,对花色苷、叶绿素和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美人酥’各部位花色苷含量为0.395~0.896 g·L-1;‘巍山红雪梨’各部位花色苷含量为0.047~0.854 g·L-1。‘美人酥’各部位叶绿素含量为0.011~0.132g·L-1;‘巍山红雪梨’各部位叶绿素含量为0.023~0.203 g·L-1。‘美人酥’各部位类黄酮含量为0.689~2.564 g·L-1;‘巍山红雪梨’各部位类黄酮含量为0.182~0.974 g·L-1。红色砂梨各部位类黄酮含量花色苷含量叶绿素含量。花色苷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各部位含量都呈上升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类黄酮的含量在果皮中先升后降,在果肉中呈降—升—降的趋势。【结论】果实花色苷的变化规律有异于类黄酮和叶绿素,而类黄酮和叶绿素的变化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酿酒葡萄的果实品质,以‘北红’葡萄为试材,在果实成熟期进行不同土壤含水量处理,研究其对果实品质、花色苷和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土壤相对含水量明显提高了葡萄果实总糖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50%~60%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显著提高了采收期果实中花青素葡萄糖苷、甲基花翠素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葡萄糖苷的含量,总花色苷、单宁、总酚含量也显著高于CK。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采收时果实中单体花色苷和果实品质指标分析结果表明,50%~60%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果实品质综合得分最高,也与实际情况相符。这表明在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北红’葡萄果实成熟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60%时可显著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试材,于果实转色前分别套白、红、绿和蓝色果袋,以不套袋为对照,测定和分析各处理果袋内的光质特征、光照强度、温度以及浆果品质、单体花色苷含量、花色苷积累相关酶活性和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颜色果袋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透过性,各果袋内的光照强度和温度均低于对照,但红、绿、蓝袋内温度无差异。套袋处理延缓了浆果的生长和成熟,但蓝、红、绿袋处理则显著提高了成熟期浆果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和总花色苷的含量,且蓝袋效果最显著。此外,蓝、红、绿袋增加了成熟期果皮中乙酰化花色苷比例,而白袋则降低了酰化花色苷含量。蓝、红和绿袋处理显著增加了成熟期葡萄果皮花色苷合成相关酶F3’H和DFR的活性,花色苷合成基因、修饰基因和转运基因的上调表达,相关分析显示酰化与非酰化花色苷的转运存在差异。综上,蓝袋、红袋能促进葡萄果皮花色苷积累,提高果实品质,且蓝袋提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根域限制调控葡萄果皮花色苷合成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巨峰’葡萄为试材,进行根域限制栽培处理,以传统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巨峰’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花色苷合成相关酶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以及根域限制对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花色苷合成相关酶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PAL、4CL、CHS2、CHS3、CHI、F3H1、F3H2、DFR、LDOX、F3’H、F3’5’H、OMT、3GT、5GT的转录水平自转色期开始升高,接近成熟期下降。根域限制下‘巨峰’葡萄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PAL和F3’H的转录表达在果实成熟的部分时期受到上调,而4CL、CHS2、CHS3、CHI、F3H1、F3H2、DFR、LDOX、F3’5’H、OMT、3GT、5GT的转录表达在转色期至成熟过程中均受到了上调,CHS1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其转录表达无明显上调变化且根域限制与对照差异不大。【结论】根域限制促进了葡萄果皮花色苷合成途径中14个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12.
红肉猕猴桃花色苷组成及浸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红河南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 var.henanensis)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定性定量分析其花色苷组分,并运用正交试验优化通常情况下决定花色苷提取效果的甲酸强度、料液比、超声时间等3个重要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红肉猕猴桃果实中有5种花色苷,分别是未知矢车菊素(Cy.)、矢车菊素-3-O-木糖(1-2)-半乳糖苷(Cy-xyl.gal.)、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Cy-gal.)、飞燕草-3-O-木糖(1-2)-半乳糖苷(Dp-xyl.gal.)和飞燕草-3-O-半乳糖苷(Dp-gal.)。每种花色苷浸提值达到最高时对应的甲酸、料液比、超声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水平叶幕和直立叶幕所构成的微域环境对套袋葡萄果实花色苷代谢的影响,分别以棚架、篱架代表水平叶幕和直立叶幕,连续两年对棚架和篱架的‘摩尔多瓦’葡萄进行套袋,于果实膨大期开始实时监控果穗袋内微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从转色期至果实成熟,测定不同发育阶段浆果果皮花色苷单体组分与含量,以及果皮花色苷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表达量与酶活性,分析果实品质差异。结果表明,2015年、2016年棚架水平叶幕下套袋果实袋内的高温极值及高温比例和湿度波动幅度与篱架直立叶幕套袋相比均有明显降低;连续两年成熟果实还原糖含量分别比篱架套袋的高18.33%和15.41%,且棚架的果实酸度较低;2015年测定棚架套袋果实的单宁及花色苷含量分别比篱架套袋的提高22.32%和35.29%,果实果皮红色度显著提高,而2016年夏季较冷凉,棚架套袋果实的总酚、黄烷醇、类黄酮含量分别比篱架套袋降低10.72%、10.97%和45.04%。2015年花后77 d,棚架套袋果实的花色苷单体含量较高,但到花后91 d时,篱架套袋果实花色苷单体含量补偿性增加。成熟果实果皮中均检测到21种花色苷单体,棚架套袋葡萄花色苷双糖苷化、甲基化及总修饰度均高于篱架套袋果实,但有19种花色苷单体含量低于篱架套袋果实。花后63~105 d,除Vv OMT外,棚架与篱架套袋葡萄花色苷代谢途径中Vv UFGT、Vv LDOX、Vv5GT和Vv PPO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一致,但相关酶活性差异较大。由此可见,水平叶幕可降低果实微域环境的温湿度,增加套袋果实品质及花色苷单体修饰程度,但降低花色苷单体含量,并影响花色苷代谢途径中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量及活性。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芍药素-3-O-葡萄糖苷(PG)、飞燕草色素(DC)、锦葵色素(MC)和矮牵牛色素(PC)在5种花色吊钟花花冠、花梗和花苞片中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花冠、花梗和花苞片中,PG和DC含量随着花色加深均先上升后下降;MC在白色和玉色吊钟花中未检出,其含量在浅粉色、粉色和红色的花梗和花苞片中逐渐增加,而在花冠中稳定;PC在5种花色吊钟花中均未检出。不同花青素在吊钟花各部位分布不同,且随着花色加深,其在各部位的变化趋势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ABA对葡萄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淼  刘海峰  王军 《果树学报》2012,(1):29-35,157
以京优葡萄为试材.研究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花色苷含量及其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和转录因子转录水平的变化.同时研究不同浓度ABA处理对花色苷含量和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果实发育进入着色期,CHSs、CHIs基因家族中的CHS3、CH12和UFGT、MybAJ、MybAl-2随花色苷合成而大量表达,其转录水平与花...  相似文献   

16.
观赏植物花色突变的原因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归纳了引起花色自然突变可能原因;同时,介绍了花色突变机制研究现状,以期为观赏植物花色突变机理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套袋对红肉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部位花色苷合成关键结构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解析光照对花色苷合成分子机制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以全红型软枣猕猴桃‘天源红’为试材并对其进行套袋处理,在RNA-seq的基础上,筛选候选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这些候选基因在‘天源红’盛花后7个时期的果肉样品中的表达量进行相对定量。根据荧光定量结果和聚类分析,最终确定关键候选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关键候选基因在‘天源红’不同处理、不同时期、不同果实部位中的表达量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并对关键候选基因的表达量和花色苷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个候选基因在盛花后7个时期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规律,且各自的表达规律不尽相同。在果肉颜色明显变为红色的盛花后110 d,F3H、LDOX和F3GT的表达量较其他时期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LDOX和F3GT分别聚为一类,且与其他的基因明显分开。LDOX在处理1和处理2的果肉以及处理3的果心中的表达量与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相关,而F3GT在处理1的果肉和处理3的果心中的表达量与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相关。【结论】LDOX和F3GT可能是‘天源红’果实花色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结构基因。套袋抑制LDOX在‘天源红’外果皮、果肉中的表达,而一直套袋促进其在果心中的表达。套袋抑制了F3GT在果肉中的表达,而对果心中F3GT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贺兰山东麓促进葡萄品质及花色苷形成的适宜水分胁迫阈值,为节水灌溉提供依据。【方法】以马瑟兰葡萄为试材,在花后20 d,开始进行无胁迫(对照)、轻度(T1)和中度(T2)水分胁迫处理,测定了葡萄果实纵横径、百粒质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pH示差法测定总花色苷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测定果实糖酸、单体花色苷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花色苷代谢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果实纵横径、百粒质量和可滴定酸(TA,Titratable acidity)含量均下降,可溶性固形物(TSS,Total soluble solid)含量提高,在花后120 d时,与对照相比,T1和T2的葡萄糖含量分别提高16.36%和15.36%、果糖含量分别提高7.10%和8.19%、总花色苷含量提高18.57%和21.05%,总酚和单宁含量分别提高20.00%和30.30%、14.58%和6.87%,...  相似文献   

20.
【目的】鉴定莲雾花色苷类物质种类及其组成,并研究其呈色稳定性和抗氧化性,为莲雾果实色泽形成机制研究和花色苷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珍珠’和'紫红’莲雾为材料,利用液质联用技术(HPLC-ESI-MSn)测定其果皮中的花色苷组分,探讨pH值和温度对其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法探讨其抗氧化能力。【结果】鉴定出莲雾中4种花色苷,分别为矢车菊-3, 5-O-葡萄糖苷、矢车菊-3-O-葡萄糖苷、芍药素-3,5-O-葡萄糖苷和芍药素-3-O-葡萄糖苷。2个品种所含花色苷种类、含量和比例不同',黑珍珠’主要含芍药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3-O-葡萄糖苷',紫红’莲雾以矢车菊-3-O-葡萄糖苷含量最高。莲雾花色苷稳定性随pH值升高而下降,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对高温敏感,在4~50℃的环境中较为稳定。在试验范围内,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随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大。【结论】莲雾所含花色苷以矢车菊素和芍药素为主,不同品种所含组分和含量有差异,同时莲雾花色苷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强的抗氧化性,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