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银中杨黑星病病原菌进行鉴定。[方法]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银中杨上一叶部病害发病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和采集病害标本,并通过致病性测定、分子和形态学鉴定相结合。[结果]分离得到的菌株为山杨黑星孢菌,为银中杨黑星病病原菌Fusichadium tremulae(Fr.)。[结论]此前尚未见山杨黑星病菌引起银中杨黑星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对红栀子芽枯病病原菌的生物学及其毒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红栀子芽枯病病原菌生长较好;经病原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对其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92.55%和91.62%,且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在800倍液、1 200倍液浓度下对红栀子芽枯病菌的相对抑制率均迭90%以上.  相似文献   

3.
苹果黑星病菌培养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分析了苹果黑星病菌在12种固定配方培养基和3种自配方改良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量,结果表明,苹果叶汁培养基、苹果果汁培养基、麦芽浸渍物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马铃薯麦芽糖洋菜培养基及马铃薯蔗糖肉汤培养基的培养效果均较好,其中,苹果叶汁培养基和苹果果汁培养基的培养效果最好,马铃薯蔗糖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与之无显著差异,且易配制,是比较理想的苹果黑星病菌培养基。  相似文献   

4.
苹果黑星病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石竹茎腐病病原菌,以期更好地防治此病害。[方法]使用常规植物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离和鉴定病原菌,并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石竹茎腐病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立枯丝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7~8,最适生长的碳源为麦芽糖、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尖孢镰刀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7~9,尖孢镰刀菌在果糖和蔗糖中生长速度最快,葡萄糖最不利于其生长,最适氮源为蛋白胨。[结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共同侵染石竹引起石竹茎腐病。这2种病原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6.
苹果黑星病是苹果重要的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可导致苹果严重减产和品质下降。该病害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发生,各国对苹果黑星病的分布、流行规律、病原菌致病性、生物学特性、寄主的抗病性及抗病基因、防治方法和病害监测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我国对苹果黑星病的研究起步较晚,尚待深入。本文综合近年来的文献资料,从苹果黑星病病原菌、致病机制和抗病机制、防治、抗药性、检测及预测预报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苹果黑星病菌的生理小种、毒性变异、侵染过程,寄主反应、抗病基因的种类及其分子标记、抗病育种等方面对苹果黑星病进行了详细的综述,为苹果黑星病的抗病育种及相关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为苹果抗黑星病品种的合理布局、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8.
苹果黑星病发生情况及有机苹果黑星病综合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苹果树黑星病是我国果树病害的检疫对象,随着林果业的发展,该病发生的面积逐年增大。该病在部分地区有大发生的趋势,特别是有机苹果园发生非常严重,提出了有机苹果黑星病综合控制措施,对发展有机果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描述了朱蕉枯尖病的症状,分离鉴定其病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表明,朱蕉枯尖病由粘团镰刀菌(Fusarium conglutinans Wollenw.)引起,为国内首次报道;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5~30°C,光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和多种氮源,最适pH值为5~10,菌丝生长的致死温度为65℃。  相似文献   

10.
苹果黑星病潜育期及其病原菌产孢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至2004年间,对苹果黑星病潜育期及其病原菌产孢量研究结果表明,苹果黑星病在嘎啦、富士、秦冠3个品种上的潜育期分别为11.1 d、13.2 d、15.7 d;温度对潜育期有很大影响,日平均温度为18℃时,最适宜发病;病菌在3个品种叶片上的产孢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产孢量分别为2.8263×104、7.4168×103和1.1465×103孢子/mm2。  相似文献   

11.
12.
田雪亮  单长卷  吴雪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32-3732,3735
对核桃仁霉烂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核桃仁霉烂病病原为立枯丝核菌。病原菌最适生长条件为:25~30℃,pH值5~9,PDA培养基,连续光照。核桃应储存在低温、干燥条件下,以抑制病原菌生长,减少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栾树枝枯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为栾树枝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栾树枝枯病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病原菌;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平板测定法探讨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pH、光照和温度条件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以及菌丝和孢子的致死条件,初步明确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发病栾树枝干皮层出现多个灰白色圆形斑块,斑块边缘洁白不规则,皮层干枯坏死,分离得4种类型微生物;利用柯赫氏法则,结合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确定引起栾树枝枯病的病原菌是小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分离频率为72%。该病原菌在胡萝卜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好,直径达6.20 cm,产孢量最多,为100.95×10~7/mL;碳源以葡萄糖、D-果糖和麦芽糖最佳,氮源以牛肉膏最好;菌丝和产孢适合在偏碱性、25℃环境中生长,完全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慢、产孢量少,光照12 h及以上培养效果好,产孢量最大可达77.55×10~7/mL;菌丝和分生孢子致死条件分别为50℃处理30 min和60℃处理15 min。【结论】小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能引起栾树枝枯病,其对环境适应性好,生长繁殖能力强,有很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苹果黑星病在我国的发生历史及在国内的分布、危害.详述了近年来国内对该病菌的分离培养技术和流行规律研究成果,并对该病的防治策略提出了建议.在分子生物学方面介绍了苹果黑星病菌的DNA提取技术、 SSR优化,以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防治柠檬黑星病的高效低毒药剂供生产使用,采用生长速率法于室内测定了8种杂菌剂对柠檬黑星病原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的8种药剂对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分析各药剂间的EC50值可知,300g/L爱苗EC抑菌作用最强,其EC50仅为0.067 8μg/mL;25%咪酰胺EC和50%施保功WG抑菌作用次之,EC50分别为1.000 1μg/mL和1.907 3μg/mL。以上3种药剂可进行大田试验,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黄瓜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对辽宁省保护地发生的黄瓜褐斑病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明确该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cassiicola(B.&C.)Wei]。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 ,该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为15~35℃ ,最适pH值为5~8,水滴是孢子萌发的必要条件。病菌营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35℃ ,最适 pH值为6~8 ,在PSA、PDA等常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光照对菌丝生长速度影响不显著。病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值为5~8,光照有助于孢子形成,在PSA、PDA等常规培养基上能大量产孢。病菌分生孢子在室外难以安全越冬,在保护地内能够安全越夏。该菌寄主范围广,能寄生黄瓜和番茄等20余种作物  相似文献   

17.
海南大棚西瓜枯萎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供试菌株海南大棚西瓜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及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菌丝在西瓜汁培养基上生长最好;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8和30℃;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pH值分别为7~8和7~9;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孢子致死温度为60℃、5 min;果糖和葡萄糖作为碳源利于菌丝生长;酵母浸粉和蛋白胨作为氮源利于菌丝生长。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WP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为0.730 9μg/mL;32.5%苯甲嘧菌酯SC、30%苯甲.丙环唑EC、10%苯醚甲环唑WG、25%溴菌.多菌灵WP和25%溴菌腈WP对海南大棚西瓜枯萎病菌也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EC50为1.884 7~8.161 0μg/mL,该研究为田间防治海南大棚西瓜枯萎病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对鸢尾轮纹病(Alternaria iridicola(Ell.et Ev.)Elliott)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是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链格孢属真菌引起。其病原菌菌丝在5~35℃均可生长,适温为15~30℃,25℃最适,低于15℃或高于35℃时生长速度下降,菌落异常。适于生长的pH值为5.0~7.0,最适pH值为6.0。病原菌孢子在5~35℃均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5℃,24h萌发率可达100%,10℃萌发率增长较慢,5℃孢子萌发受到抑制;光照条件有利于孢子萌发;pH值3.0~11.0范围内孢子均可正常萌发,最适pH值为6.0,而在过酸条件下分生孢子不能萌发。  相似文献   

19.
陕西苹果主产区苹果黑星病病情分布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苹果黑星病在陕西苹果主产区的病情分布、感病程度,结果表明了该病在秦岭北麓区病情最重,渭北高塬区西部较重,关中平原西部较轻,关中平原东部轻,渭北高塬区东部最轻,且是局部零星分布。在调查的四个主栽品种中,以嘎啦、富士两品种感病最严重,红星次之,秦冠最轻。并提出对该病管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金针菇软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