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了掌握福建省武平县蕨类植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对该县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区系特征,可为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蕨类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对生态文明建设也有重要意义。采用生态学调查技术手段,依照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程中的线路法,以蕨类植物区系的物种组成、科属分布区类型为指标,并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开展福建武平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武平县共有蕨类植物38科、71属、160种,其中新纪录种有71种,有3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优势科为水龙骨科、金星蕨科、鳞毛蕨科、凤尾蕨科;鳞毛蕨属、凤尾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凤丫蕨属、毛蕨属为优势属。科的分布区类型有8个,其中热带分布科比例55.26%;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1个,超过50%属均为热带分布,说明该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亲缘特征。通过与其他地区的比较,发现在中亚热带地区随着纬度的升高,蕨类植物的热带成分减少,温带成分增加。  相似文献   

2.
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调查并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蕨类植物共38科,包括92属339种(含变种和变型).(2)该保护区中的蕨类植物的优势科、优势属均表现明显,优势科为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鳞毛蕨科和金星蕨科;优势属为瓦韦属、铁角蕨属、鳞毛蕨属和假瘤蕨属.(3)科的分布区类型有8个,以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主,它们分别占本区总科数的53.84%和19.23%.(4)属的地理成分组成复杂,具有13个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成分占总属数的62.49%,且以泛热带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型属为主;温带成分占总属数的32.96%,且以北温带分布和东亚分布为主.在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上属泛北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被亚区,处于华中植物区和华南植物区的过渡区域.(5)通过与我国8个山地蕨类植物区系的比较,该区与湖北神龙架、四川卧龙、湖南云山和贵州梵净山的区系成分较为相近,可划为同一自然区,而与陕西秦岭、广西十万大山、云南西双版纳和广东车八岭的区系关系则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3.
浙江松阳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调查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松阳蕨类植物区系的组成和分布区类型,并与邻近地区山地蕨类植物区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松阳蕨类植物共有38科72属161种7变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卷柏科、铁角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卷柏属、铁角蕨属、复叶耳蕨属、凤尾蕨属、短肠蕨属、瘤足蕨属;科的分布以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属的分布以泛热带分布为最多,种以东亚分布类型为主,特别是中国—日本分布类型最多,表现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本区与邻近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关系的密切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西南、华南、华中、日本、华北、西北、东北;与邻近的6个山地蕨类植物区系的亲缘关系密切,可以划为同一自然区;与国内11山地蕨类植物区系相比,松阳的蕨类植物丰富程度不高;松阳拥有37种中国特有蕨类植物及一些珍稀蕨类植物,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4.
四川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四川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结果表明,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类型丰富,有蕨类植物35科67属192种;优势科属明显,科内及属内分化程度较高;科属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占优势,种的地理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生境特点以土生为主;与城口大巴山和巫溪阴条岭保护区物种相似性系数较高,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黎平县蕨类植物科、属、种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县蕨类植物丰富,有39科、81属、204种、11变种,其中以鳞毛蕨科Dryopterl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金星蕨科Thdyptendaceac和风尾蕨科Pteridaceae为主。其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从属来看,以热带、亚热带分布的属占优势,有52个,占总属数的64.2%,说明有较高的热带亲缘。从种采看,以东亚地理成分占优势(84种),加上中国特有成分(28种)占总种数的53.9%。表明黎平蕨类植物区系属东亚区系。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古田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调查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古田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和分布类型,并与邻近的7个山地进行了蕨类植物区系相似性和丰富度的比较.结果表明:古田山共有蕨类植物34科、65属、158种和8变种;主要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和铁角蕨科,主要属为鳞毛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复叶耳蕨属、瓦韦属和凤丫蕨属.科的分布类型以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属以泛热带公布为最多;种以东亚分布类型为主,表现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7个山地中,与古田山蕨类植物区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浙江九龙山;古田山的蕨类丰富度比纬度位置高的安徽黄山和浙江天目山要大,但比纬度或经度位置低的4个山地小.古田山拥有29种中国特有蕨类及一些珍稀蕨类植物,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黄荆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保护提供依据,采用实地踏查法研究黄荆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结果表明:保护区有蕨类植物37科68属163种,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类型丰富;优势科属明显,科内及属内分化程度较高,种类组成丰富;科的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占优势,属的地理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生境特点以土生为主;与贵州赤水桫椤和四川江津四面山保护区的属种相似性系数最高,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陈锋  王馨 《贵州农业科学》2016,44(6):155-158
为黄荆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保护提供依据,采用实地踏查法研究黄荆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结果表明:保护区有蕨类植物37科68属163种,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类型丰富;优势科属明显,科内及属内分化程度较高,种类组成丰富;科的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占优势,属的地理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生境特点以土生为主;与贵州赤水桫椤和四川江津四面山保护区的属种相似性系数最高,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2021—2022年,对广东连平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进行调查分析,详细了解调查区域内蕨类植物物种分布情况、区系组成和相关特征。结果发现:保护区内共有蕨类植物38科79属162种,分别占保护区内维管植物科、属、种总数的17.76%、10.04%和10%;与2015年调查结果相比,2021—2022年保护区内有蕨类珍稀植物5种,种类和保护等级均未变化,保护情况乐观,且新记录蕨类植物26种;在科属级水平上,科、属的区系组成以热带成分为主,泛热带分布占比分别为70.37%和36.76%;保护区内蕨类植物在系统发育及进化上呈现连贯性特征,蕨类植物中有比较原始的松叶蕨科、石松科、卷柏科、木贼科、桫椤科等,也有进化的水龙骨科、苹科等,还有处于中间类型的凤尾蕨科、中国蕨科等;保护区内蕨类植物区系具有原始性和古老性。  相似文献   

10.
经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整理,确定南京城市森林共有野生蕨类植物25科36属63种(含变种),主要科为鳞毛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铁角蕨科,主要属为铁角蕨属、鳞毛蕨属、复叶耳蕨属、贯众属。分布区类型在科的等级上,以热带成分占一定主导地位,在属的等级上,热带成分较温带成分占优势,表明南京城市森林的蕨类植物具有较强的从热带向亚热带、温带过渡的特性。在种的水平上,有超过一半的物种是东亚分布成分,表明该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属于东亚植物区系。特有成分相对匮乏,有一定的原始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地理成分及与相近地区相似性系数的分析,为该区森林的形成和演变、蕨类植物的保护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以期丰富西北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方法】依据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野外线路调查数据以及相关文献资料,运用野外植物调查样方法,对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蕨类植物进行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的分析,采用Czeha-nows-ki系数将其与周边地区植物区系相似度进行比较。【结果】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12科19属29种,蹄盖科为优势科,铁角属为优势属,有比较原始的卷柏科、木贼科等类群,及鳞毛蕨科、水龙骨科等较先进的类群,也有介于两者之间的蹄盖蕨科、铁线蕨科、中国蕨科等类群,但分化程度不高,单种和寡种科属居多;该区蕨类植物科级水平上以热带性质为主(71.43%),属、种级水平上均以温带性质为主,分别占62.5%、96.55%,呈现出热带向温带渗透和过渡的性质,以北温带分布占主导地位;与其他5地区相比较的亲疏关系依次为:太统-崆峒山>太白山>陕西牛背梁>白水江>秦岭,与太统-崆峒山科、属、种级水平上最为亲密...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黔东南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特点,采用野外调查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的蕨类植物进行调查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蕨类植物物种丰富,有48科110属390种、2亚种、17变种和2变型。2)优势科、属表现明显,优势科有鳞毛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和铁角蕨科等,优势属有鳞毛蕨属、铁角蕨属、耳蕨属、卷柏属和蹄盖蕨属等。3)该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从属来看,是以热带、亚热带分布的属占优势,表明,该区蕨类植物有较高的热带亲缘;而从种来看,东亚地理成分的种有164个,占总种数的39.9%,说明,该区蕨类植物属于东亚区系。4)中国特有成分较丰富,有101种,表明,该地区的蕨类植物具有一定的特有性质。5)该地区蕨类处在热带亚洲和东亚2个植物分布区的过渡地段,有44属在这里仅有1种分布,构成属多种少的格局,具有过渡性质。6)与贵州省贵阳市和云南省迪庆州相比,该地区蕨类植物最丰富,且与贵阳市蕨类植物的相似性更大、亲缘关系更近。  相似文献   

13.
皖南山区药用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会艳  张光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552-9555
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皖南山区有药用蕨类植物122种(包括变种和变型),隶属于35科62属。该区药用蕨类植物区系的优势科为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和鳞毛蕨科。属的地理成分有9种,其中以泛热带分布为主;种的地理成分有11种,其中以中国-日本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为主。这122种植物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从入药部位看以全草入药类植物最多;其生态类型以土生型为主。  相似文献   

14.
对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蕨类植物进行采集和鉴定,结果表明,该区共有蕨类植物38科83属271种(含8变种),其中软骨耳蕨(Polystichum nepalense)、禾秆紫柄蕨(Pseudophegopteris microstegia)为贵州地理分布新纪录;统计显示该区蕨类植物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和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科的地理分布以热带分布的泛热带成分占优势,属的地理分布则以热带分布的泛热带成分和以温带分布的东亚成分为主,而种的分布则主要是温带分布的东亚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根据分析,该区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可划分为土生、石生、附生和水生4个类型。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贵阳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特点,在野外调查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对贵阳喀斯特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贵阳喀斯特地区共有蕨类植物39科90属301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铁角蕨科,优势属为铁角蕨属、耳蕨属、鳞毛蕨属、卷柏属.在科、属的水平上,具热带性质,以泛热带分布为主,而种的地理分布则以温带分布的类型占优势,表明贵阳喀斯特地区蕨类植物具有温带性质,属东亚区系.贵阳地区蕨类植物与重庆的关系密切,而与昆明西山、贵州红水河的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6.
初步研究表明,贵州红水河沟谷残存季雨林共有蕨类植物178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30科67属。该区蕨类植物中优势科、属明显,优势科有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三叉蕨科Aspidi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铁线蕨科Adiantaceae;优势属有卷柏属Selaginella,凤尾蕨属Pteris,毛蕨属Cyclosorus,铁线蕨属Adiantun,短肠蕨属Allantadia,铁角蕨属Asplenium,线蕨属Colysis。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蕨类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包含世界广布成分、热带成分、热带亚热带成分、亚热带成分、温带成分和东亚成分等6个成分类型,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含26属)为主,频率达44.83%;种的区系成分包含世界广布成分、热带成分、热带亚热带成分、温带成分、东亚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等6个成分类型,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含103种),频率达59.5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蕨类区系与深圳南山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组成最为相似、图1表3参26  相似文献   

17.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Pteridophyte的区系。结果表明,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42科、91属、267种(含9变种);含10个种以上的科有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膜蕨科Hymenophyll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依据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种的分布可以划归11个分布区类型和8个亚型,其中东亚成分和热带亚洲成分构成其区系的主体。区系分析表明,该地区蕨类植物处于东亚植物区系中,但热带亚洲成分对本区也有一定影响,表现为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掌握大坪箐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的资源情况,通过野外调查,查阅文献资料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大坪箐地区蕨类植物共24科43属79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以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等为主;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区内温带种占绝对优势,为总种数的77.2%,具温带性质.其中,东亚分布有51种,占总种数的64.6%,说明为东亚区系.热带成分种共有14种,世界广布种共有4种,说明区内蕨类植物与热带、亚热带有一定的联系;与贵州大部分地区处在植物分布区的过渡地段上一样,比较多的属(51.2%)在这里只有1种分布,具有其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了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和地理特征。结果表明:(1)佛顶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27科61属161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其中以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铁角蕨科等为主;(2)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区内温带种占绝对优势,为总种数的70.2%。其中,东亚分布有110种,占总种数的68.35%。热带、亚热带种占到了总种数的23.6%,说明区内蕨类植物与热带、亚热带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3)与贵州大部分地区处在植物分布区的过渡地段上一样,比较多的属(45.9%)在这里只有1种分布,具有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20.
对马家山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及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马家山共有蕨类植物27科54属131种。优势科为水龙骨科、鳞毛蕨科、中国蕨科、金星蕨科,共有66种,占该区总种数的50.4%;优势属为木贼属、凤尾蕨属、铁线蕨属等9个,共52种,约占其总种数的39.6%。科、属结构较简单,科的地理分布类型以世界分布为主,并与温带区系有着较强的联系;属的地理分布以温带为主,同时也表现出热带、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性。种的地理分布中,东亚与中国特有成分显著,共占该地总种数的57.2%,与其古老的地质和优越的水热条件密切相关。这表明马家山应属于中国-日本蕨类植物亚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