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桃环剥处理可显著提升花芽分化比例以及果实中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在核桃主枝部位进行环剥处理,测定枝条生长,叶片光合特征、氧化酶及代谢合成相关酶活性,综合分析不同环剥处理对叶片光合产物累计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剥处理节间长明显缩短,粗度明显增大,且营养枝节数显著增多,总花芽数增多。不同环剥处理花芽总数较对照分别增加27.1%、31.6%、33.1%;油脂转化期经过间隔环剥2圈(第1次环剥后30d环剥第2圈)处理,核桃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显著升高了18.49%和18.79%;环剥处理后的叶片相较于对照组均促进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蔗糖合成酶(SS)、中性转化酶(NI)的酶活性。综合分析,生产上间隔环剥2圈处理能够提高叶片光合特性和代谢相关酶活性,促进光合产物的固定和蔗糖在枝条中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周平  郭瑞  颜少宾  金光 《园艺学报》2023,(5):959-971
为研究桃树(Prunus persica)外源喷施山梨醇(1 mmol·L-1)对其糖代谢的影响,整合代谢组与转录组数据,分析叶片和果肉中蔗糖、果糖、葡萄糖、山梨醇的含量和特定糖代谢、糖转运基因表达的变化,以期明确受影响的代谢通路。测定结果表明,山梨醇处理叶片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提升,山梨醇含量变化不明显;处理果肉山梨醇含量下降,其他糖含量变化不明显;处理叶片和果肉蔗糖/果糖、蔗糖/葡萄糖、山梨醇/果糖、山梨醇/葡萄糖和山梨醇/蔗糖比值均显著下降。山梨醇处理后,叶片和果肉糖代谢、糖转运基因表达谱变化不相同,糖代谢酶(Pp SDHb、Pp PFKa/b/e、Pp HXKa、Pp SUSb/c、Pp INVe)和糖转运子(Pp SOTa/i、Pp SWEET10/13)基因参与调控叶片和果肉中的蔗糖、果糖、葡萄糖和山梨醇积累。转录组分析证实山梨醇处理造成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于糖代谢相关途径(叶片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和果肉碳代谢途径)及其他次级代谢途径。这些结果说明外源山梨醇对桃叶片和果实果肉可溶性糖含量和糖组分平衡的影响不同。山梨醇处理造成桃叶片、果实糖代谢酶和糖转运子基因表达变化,影响了糖...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对南林-895杨叶片、茎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50 mg/L GA3在促进杨树苗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源"(叶)中可溶性糖的生成、转运和"库"(茎)组织器官的构建具有更好的效果。此外,对于同一浓度赤霉素处理的杨树苗,经相同的处理时间后,杨树苗"源"(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始终高于"库"(茎)中相应的可溶性糖含量,且"源、库"中蔗糖含量也始终高于果糖含量。这恰好表明杨树糖转运和代谢过程中"源""库"的关系和蔗糖浓度梯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以樱桃5号为试材,研究不同含盐量[0.05%(CK)、0.15%(T1)、0.30%(T2)、0.45%(T3)、0.60%(T4)]土壤条件下樱桃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及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樱桃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各阶段果实果糖含量均高于对照;葡萄糖含量大体上随果实发育进程逐渐升高,且在进入破色期后均高于对照;蔗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除T1处理红熟期果实外,其他处理蔗糖含量均高于对照;柠檬酸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转色期、红熟期T2处理柠檬酸含量最高,且在红熟期显著高于对照;苹果酸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而对照苹果酸含量则持续降低。表明盐胁迫能够促进樱桃番茄果实中葡萄糖、果糖、蔗糖、柠檬酸、苹果酸等物质的积累。低浓度盐胁迫(含盐量0.15%)下樱桃番茄植株生长正常,且单果质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高浓度盐胁迫(含盐量0.60%)下植株生长显著受抑制,单果质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饥饿胁迫"诱导龙眼果实脱落的调控机制,以‘储良’龙眼为试材,在果实发育早期对结果母枝进行环剥去叶处理,模拟中断果穗碳素供应所引发的饥饿胁迫,测定处理后0、1、3、5、6 d果皮及果柄离区的糖与脱落酸(ABA)含量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果实在处理后5~6 d发生大量脱落;果皮中可溶性总糖及各组分(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显著下降,以3 d内的降幅较大,且蔗糖与葡萄糖的降幅显著大于果糖;离区的可溶性总糖及蔗糖含量也发生类似的变化。处理后ABA含量在果皮中的变化不明显,但在离区中显著增加。饥饿胁迫总体上减弱了果皮与离区中糖与ABA相关基因的表达,在果实脱落早期有关蔗糖代谢基因(NI、SS1、SPS1)、糖信号基因(HXK2、TPS1、SnRK2)及ABA代谢基因(AAO3、NCED、BG)的表达均明显下降,但在大量落果时期NI、SS1、HXK2、SnRK2、AAO3、NCED等基因的表达一度增强,使得蔗糖急剧减少,导致糖信号的产生和ABA的积累。以上结果说明,糖与ABA之间的信息交流可能与碳水化合物饥饿胁迫诱导的龙眼果实脱落有关。  相似文献   

6.
以三年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通过控制灌溉量,以黎明前叶片水势(ψb)反映胁迫程度,设置无水分胁迫、中度水分胁迫和重度水分胁迫3个处理,研究了'赤霞珠'葡萄新梢基部(叶1)、下部(叶2)、中部(叶3)、中上部(叶4)、上部(叶5)叶片的糖含量及其相关代谢酶活性,以期明确水分胁迫对'赤霞珠'葡萄不同叶龄叶片糖含量及其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中度水分胁迫处理下,葡萄新梢不同叶龄叶片蔗糖、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处理前期还原糖含量低于对照组;处理中后期还原糖含量高于对照组;重度水分胁迫处理下,葡萄新梢不同叶龄叶片蔗糖含量低于对照组、还原糖含量高于对照组;在处理前期,叶3~5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对照组,后期各叶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低于对照组;中度水分胁迫可以提高叶3~5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而重度水分胁迫降低了不同叶龄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水分胁迫可以提高叶3~5叶片中性转化酶(NI)活性、不同叶龄叶片蔗糖合成酶(SS)和酸性转化酶(AI)活性;中度水分胁迫有利于不同叶龄叶片糖分的积累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番荔枝修剪可促春秋两季成花着果,比较了春季9种修剪方式对新梢萌发、花芽抽生、新芽可溶性糖含量、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比较了秋季3种修剪方式对新梢萌发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短截摘叶处理后5 d新梢萌发率达到100%,短截不摘叶处理较短截摘叶处理新梢萌发延迟。春季不短截情况下,枝条去顶后只留顶部叶片更容易促进枝条基部萌发花芽。春季短截处理虽然抽生花芽时间比不短截处理提早约1周,但是不短截处理的新芽可溶性糖含量高于短截处理,短截与不短截处理在花蕾抽生时新芽可溶性糖含量趋于一致。秋季短截外围1/3、2/3及全部枝条摘叶处理的新梢萌发时间相近,均在处理后5~6 d萌发;秋季短截外围2/3枝条摘叶处理着果枝率适中,优质商品果比例达77.0%,产量高。因此,海南岛番荔枝生产春季修剪以留中间枝短截外围枝条并留顶端2个芽点为宜,秋季修剪以短截外围2/3枝条摘叶留叶柄为宜,秋季果效益较高,建议以秋季番荔枝生产为主。  相似文献   

8.
以油青60 天菜心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方式,研究不同浓度的蔗糖处理对菜心可溶性糖含
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菜心薹茎中的可溶性糖、还原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高于薹叶,而薹叶中
的蔗糖含量则高于薹茎。适宜浓度的蔗糖处理可显著地提高菜心可溶性糖含量,而过高浓度处理则抑制可
溶性糖的积累。叶面喷施50 mg·L-1 蔗糖可以极大幅度地提高菜心中的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果糖和
葡萄糖含量。不同浓度的蔗糖处理对菜心单株产量影响均较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调控扁桃花芽形成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摘叶和赤霉素处理的方法对新疆喀什地区4个扁桃主栽品种“双果”、“纸皮”、“鹰咀”和“麻壳”进行了抑制花芽形成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花芽形成分化前摘除叶片和喷布赤霉素均能不同程度抑制花芽形成;同一品种中,位于不同类型枝梢上的花芽生理分化时期有所不同,枝梢长度越短,花芽结束生理分化的时间越早;摘叶显著影响花芽形成质量。  相似文献   

10.
牡丹植株矿质营养年周期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年生牡丹品种‘小胡红’为试材,采用彻底刨根,分解取样的方法,研究了牡丹生物量的构成特点、各器官矿质元素含量和累积分配特性,以期为牡丹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株8年生‘小胡红’含矿质营养元素总量为:N 4.29、P2O50.50、K2O 1.46、Ca 7.82、Mg 0.97g/株;Mn 8.21、Cu 11.56、Fe 149.25mg/株。在叶片、发育枝及根中,3月份氮、磷、钾含量均达到最高水平,4月份达到次高水平。其中N主要分配到叶片、花蕾和果实,P、K主要分配到果实和叶片,Ca、Mg主要分配到叶片和发育枝,Mn、Cu、Fe主要分配到果实和叶片。  相似文献   

11.
苹果幼果果糖和葡萄糖对淀粉酶活性的负调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红富士苹果进行的研究表明, 环剥处理使幼果内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降低, 淀粉酶活性升高。当果实内淀粉含量不足对照的1/ 3 时, 淀粉酶活性与对照持平或降至对照之下。以外源糖温育果实圆片试验表明, 果糖和葡萄糖诱导了淀粉酶活性的下降。综合认为果实内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可能是调节淀粉酶活性的信号。  相似文献   

12.
在苹果果实生长早期进行水分胁迫处理,研究水分胁迫期间及胁迫解除之后源叶中的不同种类碳同化物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条件下源叶中总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积累,山梨醇含量升高;前两个干旱胁迫周期源叶中淀粉含量显著降低;水分胁迫对还原糖的影响主要是增加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葡萄糖含量在中度胁迫时开始增加,严重胁迫时急剧升高,但果糖含量仅在轻度胁迫时显著高于对照,对蔗糖含量的影响较小。水分胁迫解除后,水分胁迫株叶片中除葡萄糖能保持一个显著高于对照的水平外,其余的糖和山梨醇均迅速地回落到正常灌溉的对照水平。同时,树体承受水分胁迫期间,源叶中的6-磷酸醛糖还原酶(A6PR)、山梨醇脱氢酶(SDH)、磷酸蔗糖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中性转化酶、酸性转化酶、ADPG焦磷酸化酶(ADPGPPase)和淀粉酶等均有可能得到显著增加,并且水分胁迫解除后各种酶在短期内仍维持一个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在苹果果实生长早期进行水分胁迫处理,研究水分胁迫期间及胁迫解除之后源叶中的不同种类碳同化物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条件下源叶中总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积累,山梨醇含量升高;前两个干旱胁迫周期源叶中淀粉含量显著降低;水分胁迫对还原糖的影响主要是增加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葡萄糖含量在中度胁迫时开始增加,严重胁迫时急剧升高,但果糖含量仅在轻度胁迫时显著高于对照,对蔗糖含量的影响较小。水分胁迫解除后,水分胁迫株叶片中除葡萄糖能保持一个显著高于对照的水平外,其余的糖和山梨醇均迅速地回落到正常灌溉的对照水平。同时,树体承受水分胁迫期间,源叶中的6-磷酸醛糖还原酶(A6PR)、山梨醇脱氢酶(SDH)、磷酸蔗糖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中性转化酶、酸性转化酶、ADPG焦磷酸化酶(ADPGPPase)和淀粉酶等均有可能得到显著增加,并且水分胁迫解除后各种酶在短期内仍维持一个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以‘洛阳红’牡丹为试材,通过改变光照条件和外施蔗糖,研究其对‘洛阳红’牡丹花瓣还原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洛阳红’牡丹花色素种类为芍药素-3,5-双葡萄糖。遮荫和喷施蔗糖对‘洛阳红’牡丹花瓣还原糖含量有较大影响。光照对花瓣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在全光照、50%光照和20%光照条件下,喷施0.3mol/L水平的蔗糖,对花瓣还原糖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以上(P0.05),光照条件越差,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总体上了解苹果花芽早期响应低温信号的基因表达情况,以期了解苹果休眠期花芽早期反应的分子网络,从而为苹果抗冷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树体休眠前收集花芽,低温(4℃)处理45 min(T1)、90 min(T2)和240 min(T3),常温处理为对照(T0),利用转录组技术分析了树体休眠前苹果花芽响应低温信号早期的基因表达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进行数据验证。【结果】与对照相比,T1、T2和T3分别获得237、508和990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GO富集分析表明:处理前期的DEGs主要涉及碳水化合物有关的代谢、单体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而后期主要涉及刺激反应、胁迫响应和DNA的转录等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分析表明DEGs主要参与了"植物-病原菌互作","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其中,在响应低温信号后,参与钙调素/钙调素类蛋白(Ca2+–CaM/CML)代谢的基因MDP0000808334、MDP0000263349等及参与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和赤霉素(Gibberellin,GA)信号代谢的基因MDP0000189486、MDP0000122792和MDP0000287039等上调表达显著。【结论】Ca2+信号通路可能主要参与了苹果花芽的冷响应过程。此外,ABA、BR和GA等激素可能在苹果花芽响应低温信号中也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迈田三品青’莴笋为试材,采用叶片喷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促长剂-控旺剂-促长剂-控旺剂(T1)、促长剂-矮壮素-促长剂-矮壮素(T2)、赤霉素-控旺剂-赤霉素-控旺剂(T3)、赤霉素-矮壮素-赤霉素-矮壮素(T4)、赤霉素-赤霉素-赤霉素-赤霉素(T5)和喷清水(CK)处理对"三青"莴笋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能促进"三青"莴笋高效生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均增加了莴笋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单株质量。仅赤霉素处理(T5)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单株质量前期增长较快,到后期逐渐减缓。而促进剂和抑制剂的交替使用前期生长较慢,而后逐渐增加且超过T5处理。其中第4次喷施后测得T2和T3处理茎粗、叶片数和单株质量较其它处理大,且T2处理叶绿素含量较CK显著增加。综上所述,T2处理为最佳生长调节剂组合,其提高了莴笋光合作用,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核桃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对辽宁1号进行了输液滴干葡萄糖、蔗糖试验。结果表明:输液滴干400 mg/L葡萄糖、400 mg/L蔗糖处理核桃百叶重、百叶厚、叶面积、叶片SPAD值均高于对照,其中叶片百叶重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5.75%、14.66%;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2.11%、8.22%;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ETR、q P均高于对照,其中Fv/Fo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2.44%、16.58%,ETR分别较对照提高了88.89%、51.56%;新梢长度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提高了8.20%、7.49%;枝条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6.82%、22.14%;核仁总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出仁率均显著高于对照。输液滴干葡萄糖、蔗糖对促进核桃树生长、改善果实品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晚熟的艳丰一号桃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和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果实生长发育早期,果实和叶片中的可溶性糖主要是还原糖,中后期,还原糖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上,非还原糖大量积累;在整个果实生长发育期间,果实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显著地高于叶片,而叶片中山梨醇和淀粉含量则显著地高于果实;叶片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和果实中山梨醇含量较稳定,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差异较小;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蔗糖在果实中持续积累,尤其是在成熟前急剧增加,果实内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在生长发育前期总体呈下降趋势,中后期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叶片中山梨醇含量在生长前期下降,之后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在整个果实生长发育期间果实中果糖含量与NI、SS和SDH活性及葡萄糖含量与SS和SDH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叶片中葡萄糖含量与SDH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且果糖含量与SS和ADPGPPase活性呈显著负相关,此外叶片中蔗糖含量与SP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但果实中蔗糖含量与SPS不存在任何相关性。因此认为各主要糖的合成与转化在叶片和果实中可能存在着不同的酶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丰水梨不同施氮量对果实品质形成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丰水梨果实品质形成及叶片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丰水梨果实发育过程中以积累果糖和蔗糖为主,葡萄糖和山梨醇含量较低;适量施氮能提高果实可溶性总糖的含量,而过量施氮降低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从而降低可溶性糖总糖含量;适量施氮可提高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片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气孔限制值(Ls)显著升高,胞间CO2浓度(Ci)下降,有利于叶片光合碳同化能力的增强和果实品质的形成;黄河故道地区沙土栽培的盛果期丰水梨园,果实膨大期纯氮施用量以每666.7m216.8kg为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不同光质补光处理对杨梅花芽分化和开花进程的影响。【方法】在相同设施条件下,采用色温3329 K的LED白光灯和色温1531 K的LED红光灯对杨梅树进行补光处理,测定树体周围光照度、叶片叶绿素含量、花芽数量和大小,通过形态和解剖观察花芽的萌发及发育状态,以明确不同光质补光处理对杨梅花芽生长的影响。【结果】2种光质补光处理均显著改善树体周围光环境,其中白光处理显著提高树体周围光照度。红光处理下杨梅分化形成的花芽数目最多,同期花芽最大、发育最快,利于提前花期;白光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花芽生长发育,但花芽数目、花芽纵横径以及花芽发育状态都弱于红光处理;对照组的花芽数量最少,萌发最晚。表明2种不同光质的补光处理均有利于花芽发育,其中较高比例红光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对设施栽培杨梅树进行补光处理,可显著增加花芽数目,提高花芽纵横径,促进提早开花。其中红光处理促进作用优于白光处理。该研究结果对杨梅设施栽培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