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切实做好退捕渔民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等工作,确保退捕渔民转得出、稳得住、能小康。日前,江西省出台了《江西省重点水域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各地要坚持市场就业与政策帮扶就业相结合,支持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对有就业创业意愿的渔民,全面纳入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并加强创业指导、培训和跟踪服务。要帮助符合条件人员申请享受创业担保贷款、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指导其在休闲渔业、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等相关  相似文献   

2.
丁蔚文 《农家致富》2023,(18):52-53
<正>作为长江禁捕退捕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江苏省共计有4万多名渔民退捕上岸。渔民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事关长江禁捕退捕工作长远发展,也事关广大渔民当前和未来生计。在渔民转产就业上,不少地方探索出渔民稳岗致富新路径,多渠道推进退捕渔民转产转业,让渔民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越来越多的退捕渔民成功转产上岸,开启新生活。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1):184-186
海洋资源枯竭,捕捞范围缩小,渔民收支难以平衡,造成"失海"现象。在此背景下,渔民纷纷进行转产转业。以烟台东泊子村为例,研究了东泊子村渔民转产转业后的就业现状,发现上岸渔民的就业存在收入低、就业没有保障、难以找到"好"工作的问题,同时也发现渔民上岸后就业环境变好,但对大海仍旧留恋。产生问题主观上是因为渔民自身学历低、技能单一、老龄化严重且没有主动意识,客观上国家政策落实有漏洞、就业市场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4.
沿海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政策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应对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及中日、中韩、中越北部湾渔业协定的实施给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安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渔业主管部门于2001年制定和实施了沿海捕捞渔民的转产转业政策。论文首先分析了转产转业政策实施4年来,渔船报废补助、渔民转产培训补助、渔业产业项目扶持及渔业税减免等措施对促进渔民转产转业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然后对措施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与渔民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及权益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调整和完善渔民转产转业政策的建议:(1)制订总体规划;(2)延续补助政策;(3)建立海洋捕捞渔民的养老保险制度;(4)落实渔业权保障渔民权益。  相似文献   

5.
为应对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及中日、中韩、中越北部湾渔业协定的实施给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安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渔业主管部门于2001年制定和实施了沿海捕捞渔民的转产转业政策。论文首先分析了转产转业政策实施4年来,渔船报废补助、渔民转产培训补助、渔业产业项目扶持及渔业税减免等措施对促进渔民转产转业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然后对措施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与渔民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及权益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调整和完善渔民转产转业政策的建议:(1)制订总体规划;(2)延续补助政策;(3)建立海洋捕捞渔民的养老保险制度;(4)落实渔业权保障渔民权益。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7):214-215
近年来我国渔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再加上鱼类的需求量也明显增加,从而使得渔业捕捞量大幅度增多,甚至与脆弱的渔业资源产生了明显的不协调,严重影响了我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中日、中韩等有关渔业捕捞协定连续实施,这种情况下,大量的渔民面临转产转业。然而,由于渔业专属的沉淀成本高、渔民文化素质较低以及缺乏必要的就业技能等问题,使得渔民就业面临很糟的困境。对此,必须加以重视,通过多途径就业,发展海洋休闲渔业,通过政策引导以及财政补助,帮助渔民顺利实现转产转业。  相似文献   

7.
(续第1期) 3.支持渔民转产就业创业根据渔民的文化层次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渔民转产就业、创业的能力.将上岸定居渔民列为就业困难人员,坚持市场就业与政策帮扶就业相结合,通过职业指导、技能培训、自主择业、岗位援助、政策扶持等方式,开展上岸定居渔民就业援助活动.  相似文献   

8.
北部湾渔民转产转业的养殖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越渔业协定生效后,我国在北部湾海区传统渔场急剧减少,环北部湾各地海洋捕捞业部分渔民渔船必须撤出该渔场,面对这一困境,转产转业成为一种必然性和迫切性。根据国家有关该海域渔民转产转业政策和渔民自身条件,从海水养殖发展潜力,结合养殖品种、养殖技术和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得出了增加渔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6月24-26日,由公安部治安管理局一级巡视员田卫军任组长,公安部、农业农村部有关同志为成员的第五调研核查组,对云南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四清四无"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落实情况进行调研核查。核查组先后检查了水富市、绥江县的水产品销售市场、涉鱼餐馆、渔具店等,了解商户经营状况;巡查了相关库区禁捕水域"四清四无"情况;与退捕渔民代表进行座谈交流,调查了解禁捕退捕政策宣传、退捕渔民安置保障、转产就业等情况;集中查阅了水富市、绥江县、永善县的工作资料。  相似文献   

10.
努力实践构筑渔(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当前,在转产转业渔民和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工作中,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各行各业都在行动,想方设法寻找种种解决办法,采取统一培训和对口培训、技能培训和上岗培训相结合的办法,构筑舟山市级渔(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确定培训目标任务,为提高渔(农)民就业技能,教育引导他们就业  相似文献   

11.
关于浙江捕捞渔民转产转业路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茹媛媛 《农学学报》2013,3(10):63-67
捕捞渔民在转产转业中主要有2种路径,分别是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本研究结合当前浙江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的现状,比较了两者的优势和劣势,认为就地转移对浙江捕捞渔民来说,是更好的选择。之后,从渔业资源和捕捞渔民自身2个角度分析了就地转移的必要性;接着从经济发展趋势、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2个方面论证了就地转移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浙江捕捞渔民就地转产转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长江“十年禁捕”政策是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渔民作为禁捕政策的最终执行者和最重要利益主体,退捕后的收入保障直接关系着禁捕政策的顺利推进。本文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利用湖南省11个县区市渔民实地调研数据,运用OL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生计资本差异对家庭收入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影响效应在渔民间的异质性。结果表明,渔民生计资本原始积累方面,社会、人力、物质和金融资本处于较好水平,均值分别为1.57、1.54、1.51和1.50,自然资本水平相对较低,均值仅为1.06;退捕后渔户收入明显下降,年均收入由退捕前的10.31万元跌至6.43万元,而且渔户间收入差距加大,渔民家庭年均收入最高与最低分位区间的比值由退捕前的4上升至8。人力、物质、金融和社会资本均对收入质量影响显著,其中人力资本影响最大。人力、社会和物质资本存量增强渔民转产就业的积极性,金融资本虽然正向决定收入质量,但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渔民的再就业努力。另外,公共事务参与度、土地生产资料分别对收入充足性、结构性的促进作用最强;政府补贴支持对收入持续性和知识性的正向作用最大;信息资源获取便捷性对收入成本的负向作用最显著,而且生计资本对家庭收入质量的影响存在年龄异质性。由此,提出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禁捕资金重点投放、加大乡村“能人”扶持和基于渔民年龄分类施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长江十年禁渔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全局计、为子孙谋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系统工程,是渔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先行先试,其中渔民生计重构是“退下来”后“稳得住、能致富、见成效”关键和前提。[方法/过程]研究在廓清退捕渔民生计重构的内涵基础上,结合调查的典型案例考察长江退捕渔民生计重构的模式,并进一步评估分析生计重构的效应及其提升的障碍因素,最后提出更有效推进渔民生计重构的对策建议。[结论/结果](1)渔民生计重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是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的全面考察,后者聚焦于生计路径和转产就业,至少包含替代性、适宜性、可持续性等三重含义。(2)渔民生计重构模式可归为政府主导型、渔民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等3类,政府主导型的替代性较高,而适宜性、可持续性相对不足;渔民主导型的替代性、可持续性较高,但适宜性需提升;企业主导型的替代性、适宜性、稳定性均较高,但实践较少。(3)渔民生计重构效应仍需提升,这既有内部也有外部的因素,前者体现于渔民生计资本低的客观约束和再就业意愿不高、政策博弈心理的主观原因,后者主要包括生计供给精准性不高、财政支持有限、自然资源稀缺、社会参与度低等。针对退捕渔民生计重构面临的困境,未来应从协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短期和长期、公平与效率、保护与科学开发等4组关系为切入点,提升退捕渔民生计重构替代性、适宜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俞昌明 《新农村》2003,(10):32-32
舟山市普陀区虾峙镇成校在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中,走出了一条成人培训的新路子。根据市、区政府要求,该镇需缩减渔船100艘,800名渔民需转产转业。近三年,通过成校培训,使800名渔民顺利地向远洋捕捞、海运、养殖业转产和转业。虾峙镇成校成了舟山市进行转移劳动力培训的先进典型。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近海渔业存在的大规模、超强度滥补以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工业化进程加速的发展现状,认为渔民转产转业是近海渔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失海渔民自身的资源劣势,强调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帮助渔民实现转产转业的必要性。在培训失海渔民过程中,要准备充分、合理培训,对学员因材施教,并要优化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实效,最后严格考核以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由于长久的滥渔酷捕、海域污染以及用海项目等因素导致近海渔业资源几乎到了"无鱼"可捕的境地,使许多渔民离开了世代赖以为生的海洋上岸生活,成为"失海"渔民,其生存及再就业困难也因此凸显。基于此,对舟山市"失海"渔民的再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分析了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在政府的政策引导扶持下,"失海"渔民主动就业的再就业方式。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退捕渔民参与渔业监督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渔业监督管理要求不断提高,捕捞能力压减和禁渔范围扩大产生的退捕渔民安置成为重要课题。从公共参与社会治理理论、渔业监督管理现实需求、退捕渔民安置需求方面分析退捕渔民参与渔业监督管理的必要性,从法律依据、渔民意愿调查结果和渔民能力优势、相关实践基础方面分析退捕渔民参与渔业监督管理的可行性,并对林业管理中的护林人、治安管理中的辅协警的制度化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借鉴。对我国退捕渔民参与渔业监督管理提出如下建议:(1)明确渔业巡护员的法律地位与职责;(2)根据所在水域面积、退捕渔民的实际情况以及巡护难易程度等设置人员数量;(3)建立统一的招录标准;(4)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5)加强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6)建立以培训结果和平时工作表现为考核标准的考核制度;(7)建立多角度监督体系;(8)将部分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中,确保资金来源的稳定性,保障渔业巡护员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18.
我国渔民的就业形式主要是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但随着近几年自然资源的普遍衰退,海洋渔业资源面临枯竭,产业结构迎来了一个巨大的转变,渔民纷纷转产转业,海洋及渔场污染的日益严重,给渔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各种困难和压力。面对这些问题,必须大力推进渔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渔民转产转业工程成为关系渔业可持续发展、渔区社会进步和渔民根本利益的重大战略课题和全局性难题。  相似文献   

19.
总结概括我国海洋捕捞渔民群体存在的收入问题表现,并从资源状况、管理政策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造成问题的本质:有限的海洋渔业资源不足以支撑严重过剩的捕捞产能,而且当前的外部环境又在加重这种失衡,相应的管理措施不能同时兼顾改善海洋渔业资源状况、降低过剩捕捞产能、维持捕捞渔民收益、缩小渔民收入差距。因此,为解决捕捞渔民群体收入问题,促进海洋捕捞渔民增收,应强化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保证海洋捕捞渔民的生产物质基础;建立健全传统捕捞渔民渔业权益保障机制,保障海洋捕捞渔民公平发展的权利;完善渔业管理政策制度,确保海洋捕捞渔民权利的均等性;加强对传统捕捞渔民新技术和其他劳动技能培训,提高捕捞渔民综合素质,拓展就业渠道,强化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时代近海捕捞渔业资源养护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近海捕捞资源呈衰退甚至枯竭之势,1978-2016年近海渔业资源整体恶化了1.57倍,“近海无鱼”成为社会焦点。研究了新时代加强近海捕捞渔业资源养护政策的紧迫性、现有政策及存在的问题、养护政策的方向与建议。结果表明:近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现有养护政策缺乏捕捞主体主动参与扩大增量、降低产量的激励相容机制;新时代从资源功能定位、实施重大工程、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等为近海渔业资源养护政策指明了方向;未来养护政策应改革近海捕捞渔业产权制度(赋予排他权利、激励捕捞主体维护资源和防止外来者破坏的积极性)、推进渔民退捕工程(退捕者生态补偿、转产转业,非退捕者征收税费)、渔业资源自然保护区(改革资源保护监管体制,理顺三大关系)。该研究有利于改进现有养护政策和保护与恢复近海渔业资源,可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