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邱索平  凌华枢  陈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30-10731
[目的]为志贺氏菌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2~3岁的健康食蟹猴的230份新鲜粪便样品中分离可疑菌株,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氧化酶实验、血清型分型和生化实验。[结果]从230份食蟹猴新鲜粪便样品中分离出3株可疑菌株,阳性检出率为1.3%。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实验和血清学检测,3株可疑菌株均被鉴定为志贺氏菌B群,其中2株血清型为2α型,1株血清型为Y变种,属于主要流行菌群。3株可疑菌株的生化反应结果符合志贺氏菌的生化反应特点。[结论]该研究可保证出口试验猴无感染志贺氏菌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狨猴腹泻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消瘦、精神不振等。对临床发现的天津市某动物中心腹泻狨猴,采集粪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显微镜镜检、生化试验并进行16S r RNA片段扩增等,鉴定出导致该猴群腹泻的病原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和沙门菌。药敏试验显示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高度敏感,沙门菌对庆大霉素和氨苄西林高度敏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新疆犊牛腹泻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犊牛腹泻多是1月龄以内的犊牛出现一种以消化不良、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消化道疾病,是造成犊牛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同时引起犊牛腹泻的细菌种类不同,细菌的血清型也可能存在着地区差异型.[方法]选取新疆四个地方犊牛腹泻的粪便69份,进行细菌常规分离鉴定和血清型鉴定分析.[结果]大肠杆菌99株,沙门氏菌45株,克雷伯菌39株及未鉴定菌株20株.同时对分离的99株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诊断和分析多为:O55、O44、O86和O125.[结论]新疆部分地区引起犊牛腹泻的病原菌和大肠杆菌优势血清型均存在地域性差异,为该不同地区犊牛腹泻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宁夏地区导致牛群发病的肺炎克雷伯氏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生化实验和细菌特异性基因Khe基因的PCR扩增,最终分离鉴定出14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分离菌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毒力基因mrkD、wabG、rmpA、fimH的检出率分别为35.7%、100%、87.5%、21.4%.该研究对肺炎克雷伯氏菌分离株的毒力基因的分布进行了检测分析,可为宁夏地区牛群肺炎克雷伯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吉林地区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性仔猪腹泻的流行情况,分析引起该地区仔猪腹泻的主要致病菌。[方法]试验采集了21家规模化猪场中117份仔猪腹泻粪便样本,进行基因提取、PCR扩增、电泳鉴定和致病性试验。[结果]从117份仔猪腹泻样本中分离出大肠杆菌104份,其中49份具有致病性,占样本总数的42.88%;分离出沙门氏菌19份,其中15份具有致病性,占样本总数的12.82%。[结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是引起吉林地区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且有混合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肺炎克雷伯氏菌、温和气单胞菌的最适生长环境。[方法]以分离自鱼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温和气单胞菌为材料,研究高温、pH值、重金属对其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肺炎克雷伯氏菌、温和气单胞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37、28℃,且肺炎克雷伯氏菌对高温的抵抗力较强,温和气单胞菌对高温的抵抗力较弱。肺炎克雷伯氏菌、温和气单胞菌均在pH值为7的培养基中生长最旺盛。肺炎克雷伯氏菌、温和气单胞菌对Cr6+、Cu2+、Zn2+、Mn2+均产生较强的抗性,且温和气单胞菌对重金属离子的抗性较强,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2种菌的生长量减少。[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肺炎克雷伯氏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对动物的致病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绵羊健康养殖生产和对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的诊断和防治,采集病死绵羊的脏器组织并从中分离出1株革兰阴性短杆菌,对细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毒力试验、16S rRNA保守区的克隆、测序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PCR条带长度约为1 500bp,基因序列与肺炎克雷伯氏菌同源性高达99%,最终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动物试验及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头孢他啶等敏感,对青霉素耐药,推断此株肺炎克雷伯氏菌为导致绵羊死亡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8.
茆骏 《中国畜禽种业》2023,(10):170-174
该文针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4种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建立了PCR检测技术,采集奶牛乳房炎病原菌样本并进行菌落的筛选和鉴定,从鉴定出的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菌和假单胞菌中提取DNA,通过比对基因序列,筛选出具有高度保守性的基因片段作为PCR的引物,设计PCR反应体系,对提取的DNA进行扩增。之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的大小和数量。对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和比对,进一步确认其种属。结果显示该PCR检测方法可以特异性检测出这4种病菌,并对送检的30份临床乳样检测中阳性检出率高于细菌分离检测,证明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对重庆地区兔细菌性腹泻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建立相应检测方法,为该病的检测及防控奠定基础。通过临床诊断与细菌分离培养,对引起兔腹泻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利用细菌通用引物扩增分离菌16S rDNA基因序列,测序分析后构建系统进化发育树。同时,依据各病原菌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建立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共分离到4种病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荚膜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依据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eta基因、产气荚膜梭菌a毒素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nuc基因和大肠杆菌外膜蛋白eae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成功建立多重PCR检测方法,可从4种病原菌基因组混合物中扩增出大小分别为1 043、324、200和609bp的目的条带,目的菌株最低检出浓度为103cfu·mL-1。对重庆地区200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发现4种病原菌普遍存在,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单独感染检出率高达37.6%,与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检出率达28.0%。  相似文献   

10.
从库尔勒市某羊场共采集腹泻羔羊病样9份,对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同时采用饱和盐水法对腹泻粪便进行虫卵观察。结果显示:引起羔羊腹泻的病原为大肠杆菌和2种艾美尔球虫的混合感染;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对头孢唑啉、阿奇霉素高敏,这2种药物可应用于羔羊腹泻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猪梭菌性肠炎(Clostridial enteritis,CE)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俗称仔猪红痢,是由 C 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ingens type C),亦称C型魏氏梭菌(Clostridumwelch type C)引起仔猪高度致死性肠毒血症。特征是出血性下痢、小肠后段的弥漫性出血或坏死性变化,病程短,病死率高。可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肠毒素检查等实验室方法确诊;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病原主要寄生于结肠,其次是盲肠和直肠。猪吞食了小袋虫的包囊而感染。当宿主消化功能紊乱、抵抗力下降、特别是并发细菌感染时,会造成溃疡性肠炎,该病主要危害仔猪,成年猪多为带虫者,仔猪发病较严重,可在2~3天内死亡。在粪便中找到滋养体和包囊,剖检可用显微镜涂片查找虫体;本文主要介绍仔猪梭菌性肠炎和结肠小袋纤毛虫混合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猕猴粪便为主要试验材料,为了解圈养条件下的猕猴粪便携带的细菌情况,对某动物园中的猕猴粪便细菌进行分离培养、16SrRNA基因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从粪便中分离并鉴定出5属共9种细菌:希氏肠球菌、索氏志贺菌、弗氏大肠杆菌、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屎肠球菌、莫海威芽孢杆菌、胼胝体棒状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13.
根据Genebank提供的沙门氏菌invA基因序列和志贺氏菌ipaH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分别建立了检测2种致病菌的PCR方法。应用于检测临床试验猴粪便样品85份,检出沙门氏菌阳性3份,志贺氏菌阳性9份,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5%和10.6%。试验证明建立的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适用于试验猴临床粪便样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肺炎克雷伯氏菌致母牛乳腺炎及犊牛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对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荚膜型血清型分型、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检测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2株肺炎克雷伯氏菌主要荚膜型血清型均为K2型,携带mrkD、fimH、wabG毒力基因;耐药基因检测显示携带TEM、SHV、DHA基因;该菌对大观霉素敏感,对氟苯尼考、磺胺间甲氧、磺胺二甲氧、头孢拉定具有耐药性。本研究可为致病性肺炎克雷伯氏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南京某养猪场仔猪腹泻发病原因,对腹泻仔猪粪便中分离获得的10株细菌进行培养特性观察、染色镜检、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和Ⅰ类整合子酶基因片段及耐药基因盒检测。结果表明,该10株细菌均为大肠杆菌,对头孢哌酮和头孢噻肟全部敏感,对链霉素、氨苄西林、四环素、氯霉素、多粘菌素B和复方新诺明全部耐药,对诺氟沙星敏感度高低不等;10株分离菌均检测出Ⅰ类整合子酶基因片段,8株分离菌检测出4种Ⅰ类整合子耐药基因盒。试验结果为临床预防和控制仔猪腹泻大肠杆菌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肉仔鸡群暴发呼吸道病进行了部分细菌病源的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出5种细菌,其中3种分别鉴定为埃希氏大肠杆菌(Escheriehiacoli),克雷伯肺炎杆菌(Klebsiellapneumoniae)和摩根氏变形杆菌(Mirabiliaprotus).另外两种尚待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17.
猪源结肠小袋纤毛虫培养、分子鉴定和显微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袋纤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本研究从浙江地区病猪盲肠内分离到了一株结肠小袋纤毛虫,通过RPMI1640培养基对其进行了体外培养,结肠小袋纤毛虫在28℃和37℃均能良好生长,在培养后第5天和第4天分别达到高峰值,虫体密度分别为1.60×104和2.31×104个·m L-1。显微镜下滋养体胞口、胞肛和食物泡结构明显,DAPI染色后大核明显呈哑铃型,且滋养体有大小差别明显的2种类型。18S r RNA基因PCR扩增、测序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猪源结肠小袋纤毛虫分离株存在2条明显不同的18S r RNA基因序列,序列间趋异性为0.6%,且该分离株序列与国外分离株间存在显著差异,在进化树上形成一独立的亚枝。在高倍显微镜下,滋养体内常见有许多生物活动,种类不明,16S r RNA基因PCR扩增到3条未知细菌序列,未知细菌16S r RNA基因序列与结肠小袋纤毛虫内微生物间的确切关系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8.
茄类内生菌的分离及拮抗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离番茄、辣椒和茄子3种茄科果蔬的内生菌,并对青枯病拮抗细菌进行筛选与鉴定。[方法]采用研磨液培养法,利用选择培养基对3种植株进行内生菌分离,并采用平板划线法纯化,及菌块对峙培养法对已纯化的内生菌进行筛选。根据分离菌的培养特性及菌体形态特征、革兰氏染色及生化反应等,对筛选出来的内生拮抗细菌进行鉴定归属。[结果]3种植株内生菌分离,共得到53株内生细菌、53株内生真菌、44株内生放线菌。筛选出14株青枯病菌有强拮抗性的内生细菌,分属为芽孢杆菌属、埃希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土壤单胞菌属、欧文氏菌属、短小杆菌属,其中芽孢杆菌为优势种群,而且芽孢杆菌属菌株对青枯病菌的拮抗作用最强。[结论]提供了探索生物防治茄科植物青枯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一株牛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基因型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病死犊牛肺脏组织中分离到一株革兰阴性短杆菌,进行了细菌分离纯化、生化试验、16SrDNA测序鉴定、小鼠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及碳青霉烯类酶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等7种耐药基因的PCR检测。结果鉴定该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其16S rDNA扩增序列与GenBank中肺炎克雷伯氏菌同源性达99%。对小鼠致病性强。该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红霉素耐药,而对碳青霉烯类、第四代头孢等受试药物均为敏感。耐药基因PCR检测仅扩增出约862 bp的SHV基因片段,与公布的SHV-1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3%。该牛源克雷伯氏菌分离株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广西笼养食蟹猴血液学特性和生化值。[方法]选用健康3~5岁的数量各50只的雌雄食蟹猴,采用常规方法测定15项血液常规值和14项血液生化值。[结果]雄性食蟹猴的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碱性磷酸酶明显高于雌性食蟹猴﹙P<0.01);血红蛋白、血小板压值、淋巴细胞、白蛋白这4项测定指标中,雄性食蟹猴的测定值均高于雌性食蟹猴的测定值(P<0.05)。而雌性食蟹猴的谷丙转氨酶测定值则明显高于雄性食蟹猴的测定值(P<0.01)。其余21项血液指标测定值雌雄间相差不显著(P>0.05)。[结论]该研究为灵长类动物试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