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涛 《科学养鱼》2002,(4):25-25
一、稻田选择1.选择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不受洪水威胁的环境。2.选择地势平坦,倾斜度低,土质保水力强的稻田。3.应采用旱育稀植、人工插秧的稻田。二、稻田设施田内埂高30~40厘米,外埂高50厘米,田埂要坚固整实。在外围田埂留一个溢洪口,以便受涝灾时备用;进出水口应对角设置,以利于水体的流动交换;在进出水口和溢洪口都要安装用铁丝网做的拦鱼栅,其高度、宽度要略大于水口,防止逃鱼;鱼沟、鱼溜要能保持一定的水深和水量,以调节水温,保护鱼类。根据放养稻田池面积大小,鱼沟可挖成口字形、日字形或…  相似文献   

2.
1 稻田选择 一要选择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不受洪水威胁的环境。二要选择地势平坦,倾斜度低,土质保水力强的稻地。三应采用旱育稀植、人工插秧的稻田。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稻鱼鸭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彼此间的相互关系;对稻鱼鸭复合生态良性循环的生物学原理做了重点论述,并介绍了主要技术措施,从而为稳田高产和养鱼养鸭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稻鱼共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省主要的粮食生产作物,不仅产量高,而且效益好,近年的“旱改水”使稻田的面积不断扩大,这给发展稻田养鱼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有利的资源。稻田养鱼历史悠久,稻鱼共生互利,增产增效,早已形成了人们的共识。稻田养鱼可有效地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利用资源,发挥生态互利的效益,不仅节水,而且一水多用;节地,不单独占用土地修鱼池;节粮,少投或不投鱼饲料,还可以防病灭害,鱼类可吃掉稻田中的部分害虫;中耕,鲤鱼在吃食时不停地掘动泥土,起到松土的效果;除草,放养草鱼可吃掉稻田中大量的杂草;施肥,鱼类在稻田中排泄物可起到施肥的作用;此外,鱼在稻田中活动还可以起到通风透光和增温增氧之功效,好处多多,不胜枚举。下面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稻田生态养鸭养鱼是以稻田为基础,以稻田种稻、田中养鸭、水中养鱼的立体养殖模式,达到水稻高产、养殖成本低效益高的目的,稻鸭鱼生态养殖环境条件要求苛刻,日常管理要求严格,根据生态学原理处理好水稻、鸭子、鱼的关系,熟悉掌握种养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稻田养鱼既可以获得每亩10-20公斤的鱼产量,也可以使水稻增产5-10%,其基本原理就是稻田可以为鱼的生存提供良好的条件,而鱼的生存又改善了稻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水稻的生长发育,从而获得水稻的增产和鱼种的丰收.这已被许多试验所证实,为人们所共识。但是,由于各地的环境不同,利用的水稻品种和鱼种规格各异,  相似文献   

7.
鱼鸭同境共生技术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汉平原湿地农区,运用食物链加“效益环”的原理,实行鱼鸭共生技术,鸭的活动可以增加鱼塘水体活性、改善鱼塘的小气候和生态环境,从而使成鱼较均匀地活动在溶氧量相对较高的水层,可有效防治鱼泛塘。鱼鸭混养可充分利用水面和土地,劳动生产率和综合效益高。但在鱼鸭共生塘的成鸭圈养比例上要适度,以避免数量过多而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稻、鱼、鸭、菜复合生态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1999年在贵州省石阡县进行了稻、鱼、鸭、菜复 生态模式示范,示范面积12hm^2,获得了平均产鲜鱼750kg/hm^2、瓜果1650kg/hm^2、成鸭225只/hm^2,增产水稻750kg/hm^2的良好效益。本文阐述了“稻、鱼、鸭、菜”多元复合系统的生态学原理及生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开辟牛蛙养殖新空间,探索稻田水产养殖新路,提高稻田经济效益,我们于1995年6-10月,在本市雷岸乡雪岸村4组进行了“精鱼蛙共生技术探讨”的生产试验,现报导如下。1试验条件选择透风透光、水源便利、排灌通畅的长方形稻田667m2为试验田;中稻系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9-92”;蛙种为经驯食过的上年越冬幼蛙;鱼种为鲫鱼春片。用宽1.0m的60目聚乙烯网片制成防逃网。饵料以新鲜干蚕蛹为主;肥料为一般粪肥、化肥。2技术措施2.1稻田处理2.1.1夯实田埂,在田内开挖规格为0.70m×0.70m的“田”形鱼(蛙)沟,其中图为距田埂1.20m。鱼沟…  相似文献   

10.
稻、鱼、蛙生态养殖模式尚处于示范阶段 ,刚刚起步就显示出许多优势 ,是“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好模式 ,值得研究、推广。1 稻、鱼、蛙生态养殖模式和条件1 1 稻、鱼、蛙生态养殖模式稻田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小环境 ,田中种稻 ,水里养鱼 ,田、水的空间再养美蛙 ,形成生态养殖的框架。水稻选择抗病力强 ,产量高的品种 ,鱼选择以鲤、鲫为主的杂食性品种 ,蛙选择当前养殖技术较成熟、生长较快的美蛙。在稻、鱼、蛙的种养结构中 ,以蛙为核心主体带动稻和鱼。因此 ,用灯光诱蛾作为蛙的主食品 ,蛾多的时候可作为鱼的饵料 ,蛾不足的…  相似文献   

11.
池塘鱼鸭混养高产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试验情况用一个面积为1000米2的池塘作为对照池 ,只放鱼、不养鸭 ;其余7个面积各为1000米2的池塘放鱼模式完全跟对照池一致 ,但每个池塘的放鸭数量不同 ,分105只、120只、135只、150只、165只、180只、210只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 :鱼自3月12日经过212天、鸭自3月5日经过266天的饲养 ,进行捕获、称重验收。对照池产鱼664.5公斤 ,平均亩产443公斤 ;试验池共产鱼5785.5公斤 ,平均亩产551公斤 ,产鸭蛋14940.7公斤 ,卖活成鸭1001只 ,成本效益状况见表1。二、经济…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水稻栽培密度下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土壤肥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试点保护项目,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亚洲首个GIAHS项目,实验观察了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在不同水稻栽培密度下的土壤肥力情况。结果显示,调查区域稻田土壤的pH值为5.50~6.13,呈弱酸性;土壤养分(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水稻生长均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且在拔节期—抽穗期达到最低值,但在水稻收割前的成熟期均能恢复至不低于初始的较高水平,表明青田田鱼的活动有助于维持土壤肥力。根据水稻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关联度分析结果,发现与水稻产量关系最密切的因子是土壤pH和速效钾;相比于含量丰富的全氮、有效磷和有机质,轻度缺乏的速效钾和较低的pH值限制了水稻的生长和最终产量。研究表明,在本季种养过程中,水稻栽插密度对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张研  张威 《河南水产》1998,(2):18-18
鸭、猪、鱼通过综合养殖,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能源,达到节省饲料、高产高效的目的。具体方法是;1选用优良品种 鸭最好是樱桃谷鸭,猪为杂交长白猪及其它良种猪,鱼主要是鲢鳙鱼、青鱼、草鱼等,这些品种能耐粗饲,生长快。  相似文献   

14.
15.
我们于1993年至1996年,利用4年的时间,进行鱼鸭混养高产技术研究.并在部分地区进行推广,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一、试验情况试验是1993年在诸城市辛兴镇水利水产站渔场进行的。水源来自共青团水库.水质肥沃无污染。利用一个面积为1000m’的池塘作为对照池,只放鱼,不养鸭;其中7个面积各为1000m’的池塘放鱼模式完全跟对照池一致,但每个池塘的放鸭数量不同,分别为105只、互20只、135只、150只、互65只、180.q、210只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鱼自3月12H经过212天养殖,鸭自3月5日经过266天的饲养,进行了捕…  相似文献   

16.
为增加稻田的综合经济效益,发展“二高一代”农业,1995年我们利用本地区长江幼压资源条件,在高桥镇高桥村西常熟圩朱永明的二块稻田(总面积258亩),开展了稻鱼蟹立体种养技术试验,获得成功,亩产稻310.1公斤,成蟹29.07公斤,成鱼163.2公斤;三项产品的总产值1918774元,扣除物耗成本,总毛利14163.74元,亩均毛利5489.82元。现将试验总结如下:一、试验方法和主要技术措施(一)稻田的选择和条件稻田总面积258亩(其中:一号田1.58亩,二号田五亩),稻田靠近村庄,便于管理,田边为一条活水沟,水质良好,水源充足,然灌方便…  相似文献   

17.
从1988年起,我们选定宁乡县夏托铺乡建群村村民周怀普承包的稻田,开展稻、鱼、菜、畜立体种养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稻鱼菜、稻鱼鸭复合生态模式综合效益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和示范表明 ,与平作种稻比较 ,在稻鱼菜、鸭多元复合生态模式中 :水稻产量可平均增产 10 %以上 ,同时每亩平均增收鲜鱼 5 5 8kg ,成鸭 14 6kg ,蔬菜等经济作物 4 7 3kg (按稻田面积计算 ) ;提高了稻田的肥力 ,水稻土壤全N、P、K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 2 0 1%、 5 7 3%、 17 3%和 18 9% ;水稻植株虫口量最少。稻鱼菜、鸭多元复合生态模式的总收入达到 10 0 0元 /亩以上 ,大大提高了稻田的产出和效益 ;其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在 0 5以上 ,属良性循环的高效多元复合生态农业模式。最后介绍了稻鱼菜、鸭多元复合生态模式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稻田养鱼是人工建立的稻鱼共生生态系统,它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