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绿衣观音土曲的特征和制作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衣观音土曲的特征和制作工艺廖美德,陈华癸,许耀才(湖北农学院农业工程系,湖北江陵431103)(华中农业大学土化系,武汉430072)绿衣观音土曲又名“绿衣小曲”、“绿曲”、“南曲”。是近年来在湖南常德地区、湖北江汉平原和鄂东南地区普遍用来酿制小曲...  相似文献   

2.
前文我们介绍过绿衣观音土曲的沿革及其制作工艺,并认为它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小曲类型。因此进一步研究其微生物种类,将给生产提供直接或间接的依据。本文主要报道汉阳县红星酒厂所制绿衣观音土曲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生理特性测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棒曲霉(AspergillusclavatusDes)HD-11是从绿衣观音土曲中分离得到的,具有较高糖化酶活性的菌株,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0℃下,棒曲霉麸曲线培养30-40h,其产酶量达到高峰,糖化酶最适作用温度50-60℃,最适作用pH3.0~4.0,糖化酶在45℃以下,pH4.0~8.0范围内稳定,对淀粉水解程度为79%,产物为葡萄糖,麦芽糖和少量低聚糖。  相似文献   

4.
李睿  沈汪洋  翟平平  陈道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1891-1892,1894
[目的]指导白酒生产,提高白酒质量。[方法]采用平板分离法从观音土曲中分离到7株乳酸菌(B1~B7),测定其发酵产乳酸的量。选取乳酸产量最高的1株菌B7,提取其DNA并进行16S rDNA的PCR扩增、克隆、测序。从GenBank中选取与B7同源性最高的典型菌株,下载其16S rDNA序列,采用邻位相连法构建进化树。[结果]B1~B7的产乳酸量分别为:24.7、20.7、30.7、15.2、9.5、21.8、35.7mg/100m l;对B7的基因组DNA进行16S rDNA的PCR扩增,并对纯化后的扩增产物进行TA克隆,阳性克隆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在3000和1 600 bp处出现电泳条带,说明B7的16S rDNA PCR扩增产物已克隆到测序载体上。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B7为乳杆菌属的短乳杆菌。[结论]该研究从观音土曲中分离到1株高产乳酸菌——短乳杆菌。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小曲酒主要盛行于南方各省,素为劳动人民所喜爱。小曲种类繁多,按用途可分为甜酒曲和白酒曲;按添加中草药与否可分为药小曲与无药白曲,无药糠曲;按形状可分为酒曲丸,酒曲饼及散曲;按主要原料可分为粮曲(全部大米粉) 与糠曲(全部米糠或多量米糠,少量米粉),此外,还有一类含观音土的观音土曲,从其外观来看,多为白色或淡黄色,也有黑褐色(如乌衣红曲)和其它颜色等。而绿色者少见。  相似文献   

6.
观音土,又名海泡石、硅巴,是复合肥和饲料的主要填充料。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部分农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上山采挖观音土,做起了泥巴生意,发了泥巴财。从2000年开始,土桥乡部分农民在农闲时采挖观音土,卖给芷江及周边县市的复合肥厂和饲料厂,生意越做越大。观音土成了“香饽饽”,供不应求。土桥乡岩田冲村民张盛涛购买了5台粉碎机,  相似文献   

7.
稻曲病菌白化菌株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87年,我们在研究稻曲病的过程中,在国内首次发现了稻曲病菌白化菌株(Vstilagioideasp),经分离、培养获得该菌株。白化菌株厚垣孢子形态明显不同于黑色稻曲病菌厚垣孢子,白化菌株在培养特性上与黑色稻曲病菌不同。在我们的试验中,利用分离的白化菌回接水稻,产生白色稻曲球,证明了白化菌株的致病性。由于两种菌株之间存在着明显不同,我们初步认为稻曲病白化菌株在分类中应具独立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稻曲病综合防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稻曲病综合防治探讨王疏白元俊刘晓舟刘兴远(辽宁省农科院植保所)栾彤魏福刚(大连市金州区种子公司)(瓦房店市大河农场)水稻稻曲病〔Ustilaginoideavirens(Cke.)Tak.〕自从Cooke(1878)在印度首次发现以来,给世界各...  相似文献   

9.
观音土,又名海泡石、硅巴.是复合肥和饲料的主要填充料。近年来.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部分农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上山采挖观音土,做起了泥巴生意,发了泥巴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1987-1996年十年间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初步明确了冀东稻区唐、秦两市稻曲病的发病程度与主要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稻曲病的发病程度(Y)与7月中旬至8月底累计日照时数(X1)和总降雨量(X2)关系密切;空气湿度(X3)和平均气温(X4)与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药剂浸种防治稻曲病和品种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宪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3):245-246,248
不同药剂、处理时间防治稻曲病试验表明;水稻种子药剂处理,对减轻稻曲病的危害有明显效果。粉锈灵、甲基托布津处理效果较好;药剂浸种48h优于24h防病效果。对278份水稻品种(系)的抗性鉴定试验证明,品种间对稻曲病的抗性有差异。菲优63等29个品种(系)对稻曲病的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稻曲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国内外稻曲病的分布与为害,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稻曲病的侵染循环,影响稻曲病发病的因素及稻曲病的防治等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稻曲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水稻稻曲病分级标准及导致产量损失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在中等发病田块感染稻曲病的杂交水稻,在水稻穗期不使用任何杀菌剂的情况下,进行了稻曲病田间病情调查和室内考种;并对这两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每穗病粒数与千粒重,穗实粒数及穗重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9663,-0.9036,-0.9723),与秕粒率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 0.8965) ,并且根据穗重损失率病情分为6个级别,并在此基础上对稻曲病造成的产量损失进行了初步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肺曲霉菌病外科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肺曲霉菌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肺曲毒菌病28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全组28例中,19例无原发病,仅9例(32.1%)有原发病。术前25例进行痰菌检查,3例阳性;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气胸、残腔形成、肺膨胀不良等,发生率为20.4%。全组无术后出血、脓脾、支气管胸膜瘘及手术死亡。随访2~36个月,28例均无咯血、肺曲毒菌痛复发或死亡。结论:手术治疗肺曲毒菌病能消除症状,预防咯血复发,可延长患者生命,一旦确诊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应用电镜技术,结合粉虱传双生病毒的多抗血清和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电镜(ISEM)和三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TAS-ELISA),对云南烤烟、香料烟和白肋烟3种类型烟草上的曲叶病病原进行了检测鉴定,其病原为粉虱传双生病毒(WTG);根据单克隆抗体分析表位抗原,可分为3组,其中香料烟曲叶病分离物中三者皆有,烤烟和白肋烟曲叶病分离物与香料烟曲叶病的一个分离物同属一组表位抗原类型;对3种烟草曲叶病的病原细胞进行了观察,在核内观察到典型的纤维环,细胞核和细胞质内都含大量的双生病毒颗粒,在细胞质中有病毒颗粒的聚集块,在胞间连丝中观察到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16.
稻曲病是当前水稻穗期主要病害,应用75%肟菌酯·戊唑醇(NATIVO)防治稻曲病,在水稻孕穗末期(破口前7d)和之后7~10d各施药1次,使用剂量为10—15g/667m^2)对稻曲病的防效达90.4%-91.6%,但剂量为5g/667m^2时,防治效果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水稻稻曲病近年来在常德市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损失程度也在加大。其主要原因是易感品种种植面积增大,乡(镇)农技服务力量薄弱,防治不及时。当前,防治稻曲病是确保常德市水稻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应慎重推广易感病品种,适时喷药防治,加强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水稻稻曲病菌的毒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稻曲病菌的毒素研究收稿日期:1996-04-01白元俊王疏刘晓舟石守荣将宝山刘书茂(辽宁省农科院植保所)(沈阳市苏家屯区八一农业站)(东港市植保站)水稻稻曲病〔Ustilaginoideavirens(Cke.)Tak.〕是目前危害水稻的主要病...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模拟清茬大曲曲房管理,应用“以曲养曲”技术,研究了接种种曲提高大曲糖化力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接种种曲不仅能改善大曲外观质量,而且能提高大曲糖化力。认为“以曲养曲”是一项改革传统大曲生产工艺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我叫石烈军,家住江南水乡主产粮区——湖北黄梅,世代以种田为业。以前,我家种的水稻不是虫害,就是病灾,产量一直不高,记得2006年,我们这里水稻普发稻曲病,由于防治不及时、彻底,水稻收割时,稻谷全是黑的,既不能吃,也没人要,真是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