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轮状病毒RNA电泳方法,对内蒙古、黑龙江、新疆、北京、安徽等地共90份犊牛腹泻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在内蒙古和新疆采集的粪样中共检出11份轮状病毒阳性样品,平均阳性率为12%(11/90).阳性样品经RT-PCR分型鉴定,新疆2份和内蒙古5份样品属于G10型,新疆另一牛场的4份样品属于G6型.对所有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获得1株能在MA104细胞上稳定传代的病毒株,经鉴定该分离株属于G10P[11]型轮状病毒,命名为HM26.G10型牛轮状病毒的分离在国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2.
A群轮状病毒(GAR)是引起人类和多种动物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病原的分离与鉴定是轮状病毒(RV)流行病学、病原学等研究的基础.本研究采用接种MA 104细胞的方法,从内蒙古某猪场患病猪腹泻粪便中分离一株病毒,经3次蚀斑克隆纯化后,采用电镜观察、PCR鉴定和序列测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猪轮状病毒(PoRV).致病性试验表明该分离株能够引起仔猪急性腹泻,RT-PCR扩增其VP4、VP6和VP7的基因节段并进行序列测定,按照A群RV的最新分类方法,确定该分离株的VP6、VP7和VP4基因型分别为I5型、G9型和P[23]型.因此,将该分离株命名为Rotavirus A pig/China/NMTL/2009/Q9P[23].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猪链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病猪脏器病料中通过细菌培养、生化试验分离鉴定出了121株猪链球菌.经PCR技术鉴定马链球菌兽疫亚种28株,占23.1%,猪链球菌24株,占19.8% ,其中猪链球菌2型4株,占3.3%,猪链球菌9型2株,占1.7%,猪链球菌1型和7型都没检测到,证实省内除了猪链球菌2型外,也存在其他血清型的猪链球菌.  相似文献   

4.
鸭肝炎病毒变异株的分离鉴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川某鸭场疑似鸭肝炎的病死雏鸭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过中和试验、雏鸭交叉保护试验,证明该病毒是I型鸭肝炎病毒变异株.用I型鸭肝炎病毒和分离毒制备的高免卵黄抗体在部分养鸭场进行预防及治疗试验,获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有效地控制了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5.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和细菌分离鉴定,对湖南省9个市33个猪场的631份血清样品和126份病死猪内脏组织样品进行猪链球菌2型病血清学调查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血清中猪链球菌2型的抗体阳性率为48.0%;所调查的9个市均有不同程度感染猪链球菌的猪场,场阳性率为84.8%;不同日龄猪群阳性率分别为种猪65.2%、肥猪51.3%、中猪39.8%、小猪25.2%;健康猪群与发病猪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1.8%和58.5%.分离出的12株猪链球菌2型分布在7个市的10个猪场,说明湖南省猪链球菌2型流行面广.  相似文献   

6.
1株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引起该病的病毒有3个血清型,即Ⅰ、Ⅱ、Ⅲ型.Ⅰ型(古典型)鸭肝炎病毒最早于1950年从美国分离到,并分布于世界各养鸭国家;Ⅱ型鸭肝炎病毒最早于1965年在英国分离到,并且主要发生于英国,Ⅱ型病毒与Ⅰ型病毒无抗原相关性;Ⅲ型鸭肝炎病毒于1969年发现于美国纽约市长岛地区,并一直局限于该地区,Ⅲ型病毒与Ⅰ型病毒之间亦无抗原关系[1,2].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卵囊感染技术,从鸡球虫混合种中分离出一株堆型艾美尔球虫(Eimeria acenrulina).并对该株堆型艾美尔球虫的病理学做了进一步研究.利用堆型艾关尔球虫的寄生部位、肉眼病变、最小潜在期等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并做回归试验,用此球虫卵囊1×105个感染雏鸡.取感染5d后有明显病理变化的十二指肠组织,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虫体寄生于肠绒毛上皮细胞内,大量的肠绒毛遭到破坏、断裂和脱落.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猪群链球菌分离鉴定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猪链球菌在东北地区正常猪群中的流行情况,对黑龙江、吉林、辽宁省等地无菌采集的2 204份鼻拭子接入含有1‰抗生素的链球菌液体选择培养基中,37℃静止培养24 h,挑取细菌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将镜检为革兰氏阳性的链球菌利用PCR方法进行猪链球菌种的鉴定,在此基础上再利用PCR方法进行猪链球菌1、2、7、9血清型的分型鉴定.结果显示,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猪群链球菌的携带率分别为29%、27%、34%,东北地区分离得到猪链球菌共155株,其中1型猪链球菌7株,2型猪链球菌39株,7型猪链球菌4株,9型猪链球菌11株,其他型猪链球菌94株.  相似文献   

9.
一株犬种布鲁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一只流产贵宾犬全血中分离到的一株布鲁氏菌进行了形态结构、培养特性、生化特性研究以及凝集试验鉴定和多种属聚合酶链式反应(AMOS-PCR)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在胰际琼脂培养基生长并呈典型的粗糙型布鲁氏菌菌落,菌落能被结晶紫溶液染成紫色.分离菌在琉瑾和复红培养基上生长,不产生H2S,与粗糙型布鲁氏菌阳性血清凝集,与光滑型布鲁氏菌阳性血清无凝集.用AMOS-PCR方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该分离菌具有犬种布鲁氏菌特有条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符合犬种布鲁氏菌特性,将其命名为B.canis GB1.  相似文献   

10.
通过病毒形态学观察、血凝试验、病毒干扰实验、动物回归实验等分离鉴定了1株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利用RT-PCR技术对分离毒株的N基因进行了扩增,经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证实分离株为肾型IBV.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2007年11月黑龙江省五常市某猪场发病猪的病原,本研究将病猪迫杀,采取脑和关节液在血平板培养基上划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显示在血平板培养基上形成灰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的有草绿色狭窄溶血环的光滑型圆形小菌落,镜检观察到散在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短链球菌,经生化反应、PCR反应及血清学试验鉴定为7型猪链球菌,并命名为07WC11株,其毒力基因型为cps7H+、gdh+、mrp+、ef和sly.以纯化的该分离菌株对斑马鱼和仔猪进行动物感染试验均能够导致斑马鱼和仔猪发病,表明该菌株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其毒力比国际标准菌株R735株和8074株更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和探讨猪场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分离培养鉴定的相关技术问题.方法:从山西省多个猪场送检的270例疑似样品实施副猪嗜血杆菌检测.然后再用琼脂扩散的试验对分离菌株实施血清型进行鉴别和评定.结果:在270例疑似样品中最后分离鉴定出了75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率为27.8%.结论:目前,副猪嗜血杆病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有血清1,4、5,12,13型,其中最为流行的是血清4型和血清5型.患上此类疾病跟季节以及猪的日龄是有关系的.  相似文献   

13.
2013~2016年山东省、河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的部分水貂养殖场发生了严重的水貂出血性肺炎,导致水貂大量死亡,为了客观评估水貂出血性肺炎的危害及为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试验对423个水貂病例样本进行分离鉴定并且对所分离的细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1]、16SrRNA基因测序、血清型鉴定、小鼠毒力试验测定、生化试验及药敏试验测定.结果表明:423个样本中分离到90株绿脓杆菌,其中最为流行的血清型为G型(25株)、B型(21株)、I型(17株)、C、E型及未定型(27株);并筛选出12株菌株对小鼠有很强的毒力性.生化试验结果表明:同一血清型的不同菌株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2株菌株对强力霉素、林可霉素均耐药;对阿米卡星为敏感;对庆大霉素等4种抗生素均为耐药或介于中间;对环丙沙星等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对氧氟沙星为敏感或介于中间.  相似文献   

14.
新型鸭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从广东地区流行鸭肝炎病例中分离到的1株病毒(命名为"GD株")进行了鸭胚(DE)传代培养.DE2~DE6代鸭胚毒的ELD50在10-5.17/0.2 mL~10-6.38/0.2 mL之间.DE6代毒回归雏鸭后可以产生与1型鸭肝炎病毒(DHV)相同的临床症状和解剖病变.鸭肝组织毒对4日龄、8日龄和16日龄雏鸭的LD50分别为10-6.5/0.5 mL、10-5.38/0.5 mL和10-4.83/0.5 mL.病毒对氯仿、乙醚和胰酶不敏感,能够耐受pH3.0酸处理,62℃30 min不能被完全灭活.病毒核酸类型鉴定为RNA病毒.生物学和理化学特性鉴定结果表明,GD株为强毒DHV.使用标准1型DHV阳性血清进行的交叉中和试验和交叉被动保护试验表明,GD株病毒在抗原性上与1型DHV无关.对DHv抗原相关的VP1基因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表明,GD株与DHV-1的VP1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69.8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1.77%.GD株属于一种在我国流行的新型DHV强毒(暂命名为"CN-DHV").  相似文献   

15.
羊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进羊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技术,本研究采用IgG黏附法结合磁化树脂微粒法分离纯化了山羊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查表明Ⅱ型细胞占90%以上,台盼蓝染色活细胞为95%以上.羊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离纯化方法的建立,为今后体外分离培养绵羊肺腺瘤病毒(JSRV)的探索性工作奠定了基础,也为研究肺纤维化及肺癌发病机理等重大课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新型鸭肝炎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1999年 7月广西柳州等地所饲养的 2周内的北京鸭和樱桃谷鸭普遍发生一种类似I型鸭肝炎病毒的传染病 ,病死率高达 80 %~90 % ,用I型鸭肝炎高免蛋黄抗体或I型鸭肝炎弱毒苗不能治愈或预防。采集病鸭肝脏对其病原进行了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 .1 I型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和鸭瘟病毒阳性血清均由中国农业大学苏敬良博士惠赠。鸭胚购自本市健康鸭场孵化场。北京鸭购自本市健康鸭场饲养的鸭。1 .2 病料处理 :采取发病鸭的肝脏先进行细菌分离 ,然后按常规方法作成 1 :5乳剂 ,离心取上清液 ,检验无菌后备用。1 .3 病毒分离 :将…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华东地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分离和血清学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我国兽医临床耐药性监测计划的一个起步,对目前畜禽耐药菌株流行情况调查分析.2001年在华东地区选择了5个鸡场和1个孵化厂,进行3次追踪采样和抗菌药使用情况调查,共得到样品254份(泄殖腔拭子165份,饲料、水、尘土57份、饲养员粪便32份).分离到大肠杆菌80株,其中泄殖腔拭子有72株,分离率为43.6%;饲料、水和尘土有4份,分离率为7.0%,饲养员粪便有4株,分离率为12.5%.大肠杆菌0抗原血清型有35种,优势型不明显,O15型最多有8株,占10%.多为每个血清型有1~2株.共分离到沙门氏菌2株,血清型均为O9.所有鸡场采样前均使用过抗菌药.这次调查初步了解该地区抗菌药使用情况及两种细菌在该地区的存在状况和血清型分布,为下一步耐药性检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研究高原环境下L型变异细菌的变异量和抗原特征,以期为高原家畜L型细菌引发相关性疾病的临床诊治及有效预防奠定基础.选用藏系绵羊消化道食糜、藏系绵羊鼻液、西藏黄牛粪便为分离培养对象,采用特殊培养基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及PCR检测方法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L型大肠杆菌在高渗XLD培养基上呈现3种菌落形...  相似文献   

19.
细菌性腹泻仔猪大肠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仔猪大肠杆菌病是哺乳仔猪的多发病,严重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本文调查了50多个母猪繁殖场100多份病料均分离到大肠杆菌,分离率达100%.通过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及血清型鉴定,分离菌株分属于5个血清型,即O2、O5、O8、O101、O4.其中O2型为本次分离的优势血清型,占分离菌株的50%.分离菌株均为耐药菌株,且临床症状典型,这表明大肠杆菌易产生耐药性,其耐药性能转移,菌株易变异的特点.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云南省仔猪大肠杆菌病流行的病原血清型.  相似文献   

20.
利用细菌培养、生化鉴定、小鼠致病性试验、PCR技术等方法对西藏那曲市多起牦牛猝死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表明,从病死牦牛脏器中分离得到3株产气荚膜梭菌,命名为AD-01、AD-02和BG-01.其中AD-01和AD-02分离株属于A型,BG-01分离株属于C型.通过对分离株16S rRNA进行序列比对并制作进化树分析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