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台湾农业发展现状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5月14日至24日,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高焕喜教授、山东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秦庆武研究员应邀赴台湾进行学术访问考察。在高雄市、屏东县、花莲县、台北市等地,先后考察了农业科技企业“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农产品加工企业“芳一食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访问了“台北县农会”、“屏东县恒春镇农会”。同时,还参观了“恒春农业生 态园”,考察了高雄县、屏东县的部分农户,了解了台湾的农业和农村发展现状。在部分大学就“加入WTO与大陆农业”、“山东农业发展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专题进行了讲演,并与台湾大学农经系等院所的学者进行了交流、座谈。现就台湾农业与农村发展现状谈一点初步观感。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情况 山东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的探索起步阶段和1994年以后的全面实施阶段后,21世纪步入了创新提高阶段。“十五”时期,全省各级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制定配套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突破性发展。目前,全省已形成了多种经营类型带动、多种经济成分并举、主导产业不断壮大、组织形式不断创新、联结机制不断完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十五”期间,我国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创新提升阶段。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的带动能力和示范效应明显提高,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10年末,农业部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使龙头  相似文献   

4.
第一,正确选择现阶段我国粮食“直补”的最佳目标。农业和粮食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粮食补贴的目标是不相同的。例如,欧洲经济共同体(现为欧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行包括农业结构政策、农产品价格政策和农村社会政策等在内的共同农业、粮食政策。近半个世纪以来,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欧盟调整了农业和粮食补贴政策措施的重点目标: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欧洲经济共同体农业和粮食补贴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刺激农民生产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的积极性,增加生产总量。这一政策措施迅速见效,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欧盟的粮食和主要农牧产品实…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十五”期间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部分地区已进入创新提升阶段。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的带动能力和示范效应明显提高。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一五”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6.
孙振誉 《古今农业》2008,(4):105-106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部分高校开设“农业推广学”课程以来,农业推广学科在农村发展与推广理论研究和实际问题分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逐渐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现在全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农业推广学”课程,另外,国家还设有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推广专业以及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也将“农业推广学”列为重要的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的内涵和功能不断延伸和扩展,农村价值显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作为增强内循环能力的重要领域和重要战略支点,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是畅通“双循环”的排头兵。然而,农业农村在融入和服务“双循环”的过程中,存在着供需错配导致国内经济低效运转、产业根基不深导致农业产业升级难以启动、农村产业融合度不高导致“四链”难以加速、要素流通不畅导致城乡融合道路受阻、农村改革“内卷化”导致经济发展航向偏离、开放新高地建设滞后导致“双循环”连通不畅等困境。要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供需;增强产业基础现代化,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推进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加速“四链”协同;树立城乡融合发展思维,优化空间布局;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农村改革深化水平;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改革,打造“双循环”战略枢纽六个方面探索农业农村创新发展的出路,以期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企业化应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优先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是深化改革、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的阶段,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阶段。此阶段“三农”问题已成为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大报告用了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和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顺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等新的农业经营形式。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一些地区进一步提出了按产业化方式发展农业的思路。到90年代中后期,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农民的自主选择,逐步上升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导向。1996年这一提法和思路开始进入中央决策。江泽民同志在几个主要场合的讲话中都使用了这一提法,中央有关文件及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  相似文献   

10.
《云南农业》2006,(6):6-6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经营方式和农村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早在80年代初期,我省就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实践,总结推广了“三结合、一体化”等经营模式,加快了烟、糖、茶、胶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良玉 《古今农业》2009,(3):117-118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适应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需要,我国部分高校开始为本科生开设“农业推广学”课程。此后不久,中国农业大学又在全国高校率先为研究生开设了“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课程,研究生学员从该门课程的学习中受益匪浅。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对各种类型农业高级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休闲农业的理念传入中国.历经近三十年的发展,休闲农业在促进我国农村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仍然属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与地方,专家与农户多方努力.才能向更完善、更高端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我国农业产业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在农业产业化的旗帜下,我国的农牧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业生产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农村的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广袤的农村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历史进程我国各地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不断完善双层经营体制,随后在农村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和大城市郊区开始出现了“贸工农一体化”、“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方式,这就是最初的农业产业化雏形。9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欧盟重视“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SustainableAgriculture&RuralDevelopment,SARD),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概念,它强调农业技术、经济和农村社会建设的综合思想。这个概念是由70年代的“生态农业”(Ecological...  相似文献   

15.
一、发展状况 (一)发展历程 1.探索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这期间,农业快速发展,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并逐渐走向市场,农村从事商品生产的专业户、重点户、乡镇企业及多种形式经济联合体大量涌现,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出现了汤阴县肉鸡生产、潢川县养鸭等“公司+农户”的经营形式,这是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初步实践。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20年来,特别是‘九五'以来,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实现了总量平衡、部分农产品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部分实现了脱贫和小康.这标志着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同全国一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段话,是省委、省政府在今年年初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对目前形势的判断和概括.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变化以后,我省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7.
台湾农业生产演变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多年来,台湾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始终保持稳定增产的势头,在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实现了农业自身的现代化。其发展过程具备以下特色:以发展农业、建设农村与照顾农民为其实施目标,由早期的追求粮食增产阶段转变到今日的追求“生产”、“生活”、“生态”均衡发展的现代化农业阶段。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动态发展的阶段性与我国"三农"问题及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Leo Vanden Berg的城市发展阶段理论和刘易斯等的经济发展理论,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推进城市化阶段演进的必要条件。中国的二元社会制度不仅固化了农业的小农经济格局.阻碍着农业的现代化.而且使得我国的农民无法像其他国家那样不断向城市转移.并以“城市病”的形式存在.在农村长期积累,形成日益严重的“三农”问题。因此.我国政府实际上首先面临的是一个城市化战略的选择问题:究竟是继续在农村内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还是接受“城市病”.即在迅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通过城市化将“三农”问题向城市转移,进而利用城市发展阶段的演进逐步消除“城市病”。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的分析,各项经济发展指标表明我国已进入了“以工哺农”的发展阶段。根据我国国情,从财政支持、制度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以工哺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行业新闻     
<正>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谈新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在今年的“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提出,面对新形势,要用新理念看待并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一是产业化的对象:由传统农产品拓展到农业新功能,再拓展到农村物质和非物质资源。全国人大代表刘立仁将农业功能的拓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功能,解决温饱;第二阶段拓展到效益功能,就是促进农民增收;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