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黄进光 《科学养鱼》2006,(12):35-36,I0001
龙胆石斑龟又称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tatas)(图见彩中插2),俗称龙胆,是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的鱼类之一,有斑王之称。2005年6月~2006年9月,笔者成功地培育出3厘米以上苗种5.7万尾,现将龙胆石斑鱼人工育苗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利用对虾高位养殖池塘进行鞍带石斑鱼的曲种培育试验,探索鞍带石斑鱼室外大水体育苗技术,提高育苗生产的稳定性和培育健康苗种,缓解当前鞍带石斑鱼养殖苗种匮乏问题。现将育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2.仔、稚、幼鱼培育结果受精卵孵化出仔鱼第3天,投喂小型轮虫后,解开孵化袋使仔鱼进入育苗池塘中。仔鱼进入池塘第2天,在池塘四个角落可见到个别仔鱼游动,随着天数的增加,池塘四周游动仔鱼也有所增多。仔鱼下塘16~21天(仔鱼19~24日龄),仔鱼开始变态为稚鱼。仔鱼变态为稚鱼期间,均出现大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鞍带石斑鱼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elin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俗称龙胆石斑。它是石斑鱼中体型最大的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5.
2006~2007年我们在海南省文昌市会文镇某海水养殖基地实施《高位池精养点带石斑鱼高产技术研究》项目。经近一年时间的精心饲养管理,取得了理想的结果,现将项目实施的操作技术总结如下,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斜带石斑鱼池塘生态育苗技术操作要点,并对育苗过程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鞍带石斑鱼,学名为Epinephelus laneeolatus,俗名是龙胆或龙趸石斑(以下简称龙胆),是石斑鱼类中个体最大的品种,据国际粮农组织(FAO)记载,在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8.
将体长2.4~3.00锄,平均体长2.64 cm;体重2.37~3.16 g,平均体重2.68 g的鞍带石斑鱼鱼苗在水温17.扣24~6℃、海水盐度31.2条件下进行室外水泥池培育.采取逐渐添加淡水降低盐度至18~19;以鱼体重4%~6%日投喂量投喂用鱼浆或鲜虾浆与幼鳗粉料混合制成的湿性饲料的方式.经过52 d的培育,鱼苗体长增至4.7~6.8 cm,平均体长增长3.12 era/尾,增长率121.44%;体重增至5.73~8.64g,平均体重增重4.84 g/尾,增重率180.6%.培育存活率97.4%.  相似文献   

9.
鞍带石斑鱼肌肉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常规营养物质测定方法对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肌肉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开展了相关营养分析。结果表明,鞍带石斑鱼新鲜肌肉中粗蛋白含量19.5%、粗脂肪含量7.69%、水分含量70.5%、粗灰分含量1.01%,氨基酸种类有18种,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为43.43%。鞍带石斑鱼作为一种高蛋白、氨基酸含量丰富的养殖鱼类,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赤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的营养组成,参照国家标准,测定了体质量(182.84±29.35) g杂交石斑鱼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并对肌肉营养价值进行了评定。试验结果显示,杂交石斑鱼肌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4.07±0.71)%、(21.52±0.78)%、(4.03±0.15)%和(1.29±0.07)%。肌肉鲜样中测定了17种氨基酸,总量为(19.88±0.15)%;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8.64±0.13)%和(7.64±0.16)%,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5.19,必需氨基酸组成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肌肉鲜样中含有17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肌肉脂肪酸总量的(27.63±1.15)%、(22.75±1.22)%和(32.59±1.90)%,其中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占肌肉脂肪酸总量的(19.27±1.27)%。研究表明,赤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可作为新品种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1.
石斑鱼属鲈形目,酯科,石斑鱼属,盛产于闽南、广东、广西沿海。近年来,随着石斑鱼出口市场扩大和价格上涨,靠采集天然鱼苗进行养殖,制约了石斑鱼养殖业的发展。2003年,我站与北暮生态育苗场合作进行点带石斑鱼人工育苗生产试验,从饵料准备、环境条件控制、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重大进展。2003年共培育出规格5~8cm的石斑鱼苗60多万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2.
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俗名龙胆或龙趸石斑鱼,它体呈椭圆形,头部体侧及各鳍均散布着很多青黑色斑点。鞍带石斑鱼作为海水养殖的名贵经济鱼类之一,具有生长快、病害少、市场价值高且稳定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石斑鱼杂种优势形成过程中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本研究采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MSAP)技术检测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及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F1 3个群体的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分析杂交F1与亲本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云纹石斑鱼和鞍带石斑鱼的基因组DNA属于甲基化程度较高的类群;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及其杂交F1的DNA总甲基化率分别为60.62%、59.38%和55.78%,DNA全甲基化率分别为31.37%、30.67%和29.27%,DNA半甲基化率分别为29.25%、28.71%和26.51%;杂交F1的DNA总甲基化率、全甲基化率和半甲基化率均低于双亲,并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个群体的全甲基化率均大于半甲基化率。研究表明,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F1 DNA甲基化水平与杂种优势呈负相关,杂交F1 DNA甲基化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形成快速生长等杂种优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点带石斑鱼池塘生态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属鲈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elin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俗称青斑,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域,在我国广泛分布于东南沿海,属名贵的珊瑚礁鱼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鞍带石斑鱼的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该鱼在台湾已可进行商业化育苗生产,但在广东沿海还有待摸索。  相似文献   

16.
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鞍带石斑鱼生长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为期5个月的养殖监测试验,研究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鞍带石斑鱼的生长特点。采用线性拟合、指数拟合、乘幂拟合的方法,分析了鞍带石斑鱼全长、体重生长与养殖时间,以及全长与体重的最佳拟合曲线。结果表明:鞍带石斑鱼全长生长与养殖时间以线性回归为佳(y=2.791x-15.716,R2=0.951 2);体重生长与养殖时间以指数回归最佳(y=2.432 3e0.32x,R2=0.996 5);全长与体重以乘幂回归为最佳(y=0.007 3x3.262 8,R2=0.945 3)。对鞍带石斑鱼全长与体重的幂函数关系分析,表明鞍带石斑鱼属正异速生长型(b=3.262 8),说明本研究条件下的循环水养殖模式适用于鞍带石斑鱼的养殖。  相似文献   

17.
将体长2.48-3.00cm,平均体长2.64cm;体重2.37~3.16g,平均体重2.68g的鞍带石斑鱼鱼苗在水温17.2~24.6℃、海水盐度31.2条件下进行室外水泥池培育。采取逐渐添加淡水降低盐度至18~19;以鱼体重4%-6%日投喂量投喂用鱼浆或鲜虾浆与幼鳗粉料混合制成的湿性饲料的方式。经过52d的培育,鱼苗体长增至4.7-6.8cm,平均体长增长3.12cm/尾,增长率121.44%;体重增至5.73-8.64g,平均体重增重4.84g/尾,增重率180.60%。培育存活率97.4%。  相似文献   

18.
斜带石斑鱼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广东省大亚湾水产试验中心从1999年至2002年,使用3.5~16kg的斜带石斑鱼作亲鱼,通过强化培育,实现自然产卵,培育出2.6~6cm的鱼苗66.8万多尾,其中2002年(5月30日前)出苗37.1万多尾。年产卵量为1.6亿粒~3.5亿粒,受精率在69.5%~81.3%;从仔鱼至出苗,最高成活率为3.3%;每立方育苗水体最高出苗量为1130尾。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云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的杂交种云龙石斑鱼生长特性进行分析,本研究对工厂化养殖条件下云龙石斑鱼与云纹石斑鱼、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特性进行了对比。通过云龙石斑鱼家系与云纹石斑鱼家系建立和培育,对不同家系的受精率、正常发育率和畸形率进行统计;分别对45~245日龄的云龙石斑鱼与云纹石斑鱼的生长性状进行了测量;分别对云龙石斑鱼与珍珠龙胆石斑鱼在生长时间跨度为2~13月龄的生长性状进行测量,并于13月龄时统计成活率(苗种为2016年繁育);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多重比较分析对测定的生长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利用Excel软件拟合云龙石斑鱼、云纹石斑鱼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杂交种云龙石斑鱼受精率平均为55.5%±26.7%,正常发育率平均为33.9%±23.6%,畸形率平均为8.3%±0.9%。至245日龄时云龙石斑鱼体长、体质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2.5±1.7) cm、(316.7±57.3) g,云纹石斑鱼的体长与体质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6.8±1.3) cm、(123.2±30.2) g,云龙石斑鱼比云纹石斑鱼生长快,云龙石斑鱼的体长为云纹石斑鱼的1.3倍,体质量为云纹石斑鱼的2.6倍。云龙石斑鱼在45~245日龄阶段的生长曲线为W=0.039 2L2.891 2(R2=0.986 9),云纹石斑鱼生长曲线为W=0.025 5L3.021 6 (R2=0.990 8),在本阶段云龙石斑鱼为异速生长型,云纹石斑鱼为等速生长型。经过12个月的对比养殖,云龙石斑鱼成活率为97.2%,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成活率为93.2%~94.5%,云龙石斑鱼全长与体质量平均值分别为(35.3±4.1) cm、(700.0±247.2) g,珍珠龙胆石斑鱼全长与体质量平均值分别为(28.6±3.5) cm、(550.0±224.8) g,云龙石斑鱼体质量是珍珠龙胆石斑鱼的1.3倍,全长为1.2倍。研究表明,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杂交组合,杂交后代云龙石斑鱼具有生长快、畸形率低、成活率高的杂交优势,为杂种优势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同时也为新品种云龙石斑鱼的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应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鞍带石斑鱼(E. lanceolatus)(♂)杂交子代(青龙斑)仔、稚鱼阶段的生长模式。利用Q-Capture Pro 6软件对仔、稚鱼(0~28日龄)的全长、肛前长、体高、头长、眼径、口径、第二背鳍棘、腹鳍棘、胸鳍、臀鳍和尾鳍等11个可量性状进行拍照和测量。研究表明青龙斑全长的生长可分为3个阶段, 不同阶段生长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功能器官均表现为异速生长。在11个可量性状中, 肛前长为等速生长, 头长和体高的生长由正异速生长分别转变为等速生长和负异速生长; 头部器官(口径和眼径)生长在20 ~22日龄时出现拐点, 拐点后分别转变为等速生长和负异速生长; 运动器官在拐点前均为正异速生长, 除臀鳍外, 其他各鳍的生长均存在不同的拐点。通过对青龙斑仔、稚鱼异速生长的研究, 发现在早期发育过程中, 有关摄食、感觉、运动等功能器官得到优先发育。在人工繁殖苗种的培育中, 可根据青龙斑重要器官发育的优先性, 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提高苗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