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代料香菇向全国推广应用,香菇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代料香菇生产过程中,香菇菌棒烂筒时有发生,菌棒烂筒是代料香菇栽培从菌丝培养到出菇期间发生的一种腐烂病,烂筒从菌棒发菌到一定程度后便可能发生。一般是前期发生少,中后期发生多,严重时菌棒腐烂殆尽,香菇绝收。笔者就菌棒烂筒发生原因开展了广泛调查与研究,总结形成了香菇菌棒烂筒控防技术,供广大菇农参考,对菌棒烂筒须引起足够重视,及早采取控防措施,提高菌棒成品率,避免或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2.
代料香菇畸形菇是指外观组织形态与色泽出现部分或全部变化的非正常香菇子实体。畸形菇是代料香菇最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由于产菇期生长环境不良和内部遗传缺陷而引发。另外,栽培管理措施不当,菌棒和子实体被病虫害侵染也是引发畸形菇的重要因素。畸形菇(花菇例外)既降低了香菇的商品价值,又消耗了菌棒养分,造成减产和欠收,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3.
代料栽培香菇具有培养料来源丰富、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近年来发展很快。但由于代料栽培香菇出菇集中,菌棒养分消耗大,长出的香菇子实体往往肉薄、色浅、产量低,影响香菇产量和品质的  相似文献   

4.
平菇栽培中虫害发生较多,如菇蚊、菇蝇、跳跳虫、螨类等。其中尤以眼菇蚊、跳跳虫为害较严重,也可为害双孢蘑菇、凤尾菇、平菇、黑木耳、银耳、金针菇、香菇等多种食用菌。眼菇蚊的幼虫蛀食平菇菇  相似文献   

5.
代料香菇菌棒暴发性出菇多发生在出菇的第一潮,指在生产管理中对菌棒采取催菇措施后,菌棒密集出菇,每个菌棒出菇50个以上,甚至超过100个,栽培者往往来不及采收处理,俗称"暴菇",暴菇会使菇农经济效益严重下降,打击菇农的种植积极性,造成种菇富民的社会效应日益下降.暴发性出菇一直是困扰香菇生产者的一大难题,本文介绍了暴发性出菇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种防控手段,供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害袋料香菇的害虫种类繁多,其中优势种群为双翅目昆虫,如黑粪蚊、眼蕈蚊和一些近似种类。这些昆虫个体都很小,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为害方式都相近,生产上把这类双翅目昆虫统称"菇蚊"。我国198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代料香菇,20年来虫源基数有较多的积累,并已产生了适应栽培环境的优势种群。近年,南方菇区香菇生产因  相似文献   

7.
夏季代料栽培香菇出菇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香菇被誉为"菇中皇后",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代料栽培香菇具有段木栽培难以比拟的优势,是目前栽培香菇的主要方式。夏季香菇价格高,栽培香菇经济效益好,但由于气温高、温差小,不是香菇栽培的适宜季节,因此香菇栽培风险高。夏季代料栽培香菇的主要管理措施是降温、保湿、拉大温差。现以具有内外双遮阳系统大棚为例,介绍夏季代料栽培香菇出菇阶段管理措施。1脱袋期菌丝满袋刺孔后菌棒表面逐渐由白色转变为褐  相似文献   

8.
正浙江省夏季香菇生产多采用地栽方式。该方式具有降温保湿功能,有利于菌丝生长,改善出菇条件,极大提高了香菇的质量和产量,提升香菇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供应的能力。然而,随着夏季香菇栽培规模的扩大,场地的重复利用,眼菌纹、瘿蚊、菌蚊、蚤蝇、跳虫、害螨等成为夏季香菇生产中的主要虫害,其中眼菌纹、瘿蚊、菌蚊等菇蚊的危害尤为严重。为此,作者于2014年至2015年对菇蚊进行高效安全防治药剂筛选  相似文献   

9.
2007年入冬以来气候暖和,适宜于菇蚊、菇蝇繁殖生长,菇蚊、菇蝇的发生与危害普遍重于上年,成为影响蘑菇产、质量的主要虫害。为害严重的菇房出现成批菇蕾枯死,成批菇床不出菇,造成严重减产减收。现将危害蘑菇的菇蚊、菇蝇主要种类、为害特性以及安全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周伟坚 《食用菌》2000,22(6):41-41
在袋栽香菇培菌和出菇过程中,菌棒腐烂常常可见。因此,如何减少菌棒腐烂,提高袋栽香菇的经济效益,是菇农所关心的问题。1 发生原因11 袋栽香菇的培养基是木屑加麸皮或米糠,这些培养料富含淀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既可作袋栽香菇的营养源,也很适合其他微生物如绿霉、黄曲霉、木霉、根霉和细菌等杂菌生长,特别是老菇场还堆放着废培养料,这些都会成为杂菌的原始发生源。杂菌的发生并吸引喜食腐植质的菇蚊、菇蝇和跳虫等害虫,带杂菌孢子的害虫扩大传播到培菌健壮的菇棒,形成杂菌和害虫交叉危害菌棒。12 菌棒生长环境不良,在高…  相似文献   

11.
在灵宝市林下反季节栽培袋料香菇的规模化出菇管理期间,因为栽培者缺乏反季节香菇栽培技术的生物学特性基本知识,盲目引进、购买不知名性的菌种或成品菌棒进行栽培和出菇管理,经常发生盲目催菇、出菇困难、不出菇等问题。轻者造成出菇稀少而减产,重者造成反复催菇失效而毁坏菌棒,甚至造成大面积的"不出菇"问题。介绍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生产技术、催菇经验和操作技巧,旨在对反季节催菇困难的栽培者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菇蚊、菇蝇是茶树菇栽培中的主要害虫.介绍了闽北茶树菇栽培过程中菇蚊、菇蝇的发生、危害规律及其物理防控措施,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香菇棚内悬挂黄色粘虫板的有效性、悬挂高度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黄色粘虫板诱杀的主要害虫为菇蚊、菇蝇类,悬挂高度在菌棒上方20 cm处防治效果最好,规格为15 cm×20 cm悬挂密度为7~8 m2一张最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加节能高效地实现香菇菌棒的统一转色,并探索香菇菌棒工厂化转色新技术。试验利用工厂化设施设备,对香菇菌棒转色期菌丝细胞呼吸所不断产生的热量加以蓄积和调控,在不用空调控温的情况下完成菌棒转色;并对转色期间的菌棒形态和料温变化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利用菌丝生物热进行工厂化栽培香菇菌棒(庆科212)的转色,15~17 d即可完成;菇房单位面积存袋量越多,料温峰值出现时间越早、料温峰值越高、料温越高、料温波动越大;转色成熟香菇菌棒其料温自然趋向香菇(庆科212)出菇适温。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利用农业工程与生物工程相结合的方法,在海拔50m 地区的春季进行香菇代料栽培菌棒制作,采用简易设施、雾灌、高温型菌株等综合栽培技术措施,促成高温期间正常出菇。该技术突破了高温期间在低海拔地区不能栽培香菇的局限,填补了夏季无鲜香菇的空白。并与常规秋季栽培相配套,使香菇形成周年四季出菇,协调均衡市场供应。  相似文献   

16.
龙泉市地处浙西南山区,是一个以栽培代料香菇为主的地区,近几年随着全国各地代料香菇的迅猛发展,代料香菇量多价跌,菇农增产不增收现象日益严重。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我们引导当地农民试种了袋料黑木耳获得了成功,但在栽培过程中发生烂棒现象较为严重,轻者造成减产,重者绝收。笔者根据多年的试验和观察,将黑木耳菌棒发生烂棒的原因和应采取的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非金属矿物质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和离子交换作用,通过在香菇栽培基质中添加“矿质大菇料”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矿质大菇料”对铅、镉、汞的吸附率分别为35.45%、9.38%、36.20%,对二氧化硫的吸附率为3.84%;同时可很好地提高菌棒的固型性,香菇菌棒平均杂菌污染率和烂筒发生率分别为6.95%和2.84%。由此证明,“矿质大菇料”具有吸附有害重金属离子和二氧化硫的作用,同时可减少菌棒杂菌的污染和烂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代料香菇菌棒安全越夏后,进入了秋季,气温逐渐降低,如何让这些已安全越夏的菌棒出好第1潮菇,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周期的花菇产量高低和质量优劣,故把这第1潮称为“领队菇”。在这“领队菇”出来之前,还有一段出菇前的管理工作至今未引起技术人员和生产者的高度注意,以至造成菇木不出菇或出菇多、香菇过小或过大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节省香菇生产对阔叶树资源的消耗,按照“节木、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通过对代料香菇栽培模式、菌棒制作工艺、主料、辅料、品种选择及生育因子控制等整个过程试验研究,系统地总结出一整套香菇优质高效节木栽培技术,使阔叶树木屑节省50%-67%,菌棒成品率达95%以上,比常规香菇生产技术提高了12%-20%,灭菌燃料减少50%以上,且所产香菇畸形菇大大减少,符合出口标准的优质香菇比例增加20%以上,菇木固型性提高、烂筒发生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县袋栽香菇生产发展很快,并由室内移至室外,进入园田化栽培。1984年全县利用秋收后的稻田和房前屋后等场所代料栽培香菇120万袋,普遍获得丰收。一般每亩田可栽培8000~10000袋,收干菇700~800公斤,平均百公斤木屑或棉籽壳料产干菇5~6公斤,比段木栽培单产高十倍以上,比菌砖栽培增产两成。产品的形、色、味均高于室内砖栽的香菇,接近于段木栽培的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