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茶树为多年生经济作物,按常规育种程序,育成一个茶树新品种约需20年左右,为了缩短育种年限,加快有种步伐,提高育种效果,各国茶树科研工作者对品种选育中的早期鉴定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从茶树形态、生化及分子水平就茶树产量、品质、抗性等早期鉴定技术研究概况作一粗浅论述,以供茶树育种工作者参考。二、茶树产量早期鉴定技术以高产为主的丰产性育种是茶树育种的目标之一。所以,茶树产量早期鉴定一直是各国茶树育种工作者所重视的工作。国内外已在茶树产量性状等与产量相关方面作了深入研究。骆耀…  相似文献   

2.
格鲁吉亚茶树育种工作的目的在于培育出高产、优质、免疫、抗寒的品种,更好地适应苏联亚热带地区土壤气候条件。苏联早期的茶树育种工作是在巴哈达兹K.E.院士主持下进行的。在她的领导下,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为茶树育种的研究奠定  相似文献   

3.
从事茶树育种工作不觉25年,二十多年经历虽多坎坷,但偶尔回顾,觉得也有不少值得追寻和总结的东西。五十年代后期,参加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筹建工作,接着又主持茶树育种研究。茶树育种的过程,从收集原始材料,到新品种的繁育推广,有  相似文献   

4.
七月九日至十一日,浙江省茶树良种工作会议在新昌县召开。来自全省科研、教育、农业生产系统的茶树育种专家和育种工作者四十五名,其中有浙农大茶学系茶树育种专家刘祖生教授和中国茶科所副研究员陈炳环、省农业厅高级农艺师胡坪、吴银娥等。省农业厅经作局何子明副局长主持了会议并讲了话,毛祖法同志介绍了日本茶树良种工作的现状和茶叶生产见闻,并放了录像。会  相似文献   

5.
花药培养提高了育种效率、缩短了育种年限,同时也为诱变育种、转基因育种等新的育种技术提供了理想的研究材料,加速了相关育种进程。本文概述了花药培养的育种意义及茶树花药培养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花药培养在茶树育种中的意义及目前茶树花药培养育种的不足,为茶树花药培养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茶树遗传学研究的现状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遗传学是研究茶树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是茶树育种学的理论基础。陈兴琰教授曾指出:研究茶树性状的遗传现象,从而模索它们的遗传和变异规律,这对于提高茶树育种理论,加速新品种的育成和指导茶树育种工作,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间茶树育种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宋以前,甚至西晋。茶树专业育种,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五十年代起,我国应用现代育种技术,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茶树育种和良种繁育的研究工作,使越来越多的茶树良种在生产上得以应用。三十多年来,我国茶树育种与良种繁育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先后开展了茶树品种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和研究,引种驯化,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新技术在茶树育种上的应用,茶树良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茶树抗寒性育种、抗旱性育种、抗病虫性育种等3个方面对茶树抗性育种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并对茶树抗性育种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梁月荣  李娜娜 《茶叶》2011,37(4):207-212
本文重点总结了2010年国内外茶树遗传育种研究的进展,包括茶树育种资源研究、基因克隆与分子育种、茶树品种化学成分与适制性研究、茶树品种生理和抗性育种、茶树品种繁育与栽培以及茶树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历史悠久,茶树分布范围很广,茶区自然条件复杂,茶树品种资源极为丰富。建国以来在党和毛主席制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经过茶树育种科技人员和广大茶区群众共同努力,进行资源调查,分离选种,杂交育种、引种,在茶树育种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发展我国茶叶生产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今年3月全国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会议指出:“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的茶树育种和良种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人 《中国茶叶》2000,22(4):3-5
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最基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茶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茶叶竞争是质量竞争,归根到底是品种竞争。用优良的品种去调整茶树种植结构是当今茶界一项重要工作。回顾和了解一个世纪以来,我国的茶树育种和良种推广工作,展望新世纪茶树育种和繁育的趋向,对发展21世纪茶业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近代茶树育种和良种推广 20世纪初,一批留学归来的爱国知识分子,将我国千百年以来的经验茶学融入近代科学,开创了我国近代茶树育种和良种推广。近代茶叶科学奠基人吴觉农在1922年发表的《中国茶业…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2015年度国内外茶树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动态,包括精准育种鉴定技术开发,功能育种,抗性育种,育种资源收集和开发利用,茶树品种适制性研究和育成茶树新品种等6方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述了山茶属植物分类与茶树育种种质间的研究现状,国内、外茶树种质基因库的情况。对重庆市北碚缙云山作茶树育种基因库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认为,缙云山具备建立茶树育种植物基因库的全部条件,可作为多茶区共用的茶树育种植物基因库。  相似文献   

14.
茶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月荣  石萌 《茶叶科学》2015,35(2):103-109
本文从茶树育种材料创新、育种鉴定技术发展、育种目标变化、育种程序的改进、育种成果以及良种繁育与推广体系等方面综述了茶树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茶树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茶树育种材料创新的手段仍然以杂交为主,理化诱变的应用日趋广泛,转基因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高分辨率检测设备和基因鉴定技术的应用,结合计算机预测模型开发,使茶树品种早期鉴定的准确性得到提升。茶树育种目标经过了高产、优质、早生的阶段,发展到了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时期。进一步提高早期鉴定准确度、缩短育种周期是茶树育种技术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叶》2008,(5):20-20
本书概述了当今国内外的茶叶生产情况和古今中外的茶树种质资源收集和茶树品种改良工作。种质资源部分重点阐述了茶树的起源演化、系统分类、考察收集、鉴定评价和核心种质的建立等内容;遗传改良部分除了介绍系统选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常规遗传改良方法外,重点论述了茶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茶树功能基因研究以及转基因等新技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茶树育种早期鉴定技术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茶树为多年生经济作物,按常规育种程序,育成一个茶树新品种约需20年左右,为了缩短育种年限,加快育种步伐,提高育种效果,各国茶树科研工作者对品种选育中的早期鉴定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从茶树形态、生化及分子水平就茶树产量、品质、抗性等早期鉴定技术研究概况作一粗浅论述,以供茶树育种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中国茶树育种和良种繁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茶树育种新技术、茶树遗传资源收集与利用、茶树新品种选育及鉴定、茶树良种繁育与推广等方面综述了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茶树育种与良种繁育的发展。同时讨论了中国茶树育种和良种繁育研究未来发展趋势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茶树遗传资源研究、茶树品种选育研究、育种鉴定和诱变技术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研究以及良种良法技术研究等方面综述了2013年中国茶树遗传育种研究的进展;从茶树再生系统构建、茶树育种鉴定技术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国外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为了缩短茶树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果,近年来国内外都十分重视研究茶树育种的早期鉴定法。为了进一步认识和明确茶树的特征特性与茶叶产量之间,以及茶树从种苗,经幼年期到成年期,其主要经济性状发育的内在联系,为茶树育种早期鉴定提供科学依据。笔者统计分析了本所  相似文献   

20.
日本茶树遗传育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月荣 《茶叶》2000,26(2):114-118
本文介绍了日本茶树遗传育种研究的发展过程。日本茶树育种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海外茶树品种资源的引进和利用,茶树育种的目标,早期注重红茶品种选育,随后以绿茶品种选育为主,进入80年代后期,又侧重于多抗品种的培育,优良无性系茶树品种的推广,促进了茶叶产量的提高,同时加快了茶叶加工和茶园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茶叶生产的效益。茶树品种音一化和遗传育种资源不足是日本茶树育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海外茶的品种资源的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