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筛选出马铃薯耐弱光品种,本试验采用人工模拟遮阴,研究不同遮阴处理对12份马铃薯材料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和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各品种马铃薯植株均表现出株高和叶绿素含量升高、茎粗和产量下降的趋势;以耐弱光指数作为耐弱光性评价标准,得出晋薯16号为高度耐弱光品种,其植株矮壮,单株产量较其他品种高,中薯19号为中度耐弱光品种,陇薯6号、定薯3号、天薯12号、陇薯10号为不耐弱光品种。  相似文献   

2.
番茄耐弱光性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番茄个体发育过程中,对耐弱光自交系01—21(P1)和不耐弱光自交系01-61(P2)以及它们的正、反交和回交后代F1、F11、F2、B1、B2共7个群体进行遮光处理,分析其番茄耐弱光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番茄耐弱光性以显性遗传和基因互作效应为主,存在部分加性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3.
番茄耐弱光性鉴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番茄耐弱光性的几个鉴定指标,包括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与a/b值、RuBP羧化酶活性等。并对其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利用遮阳网模拟弱光条件,调查12份辣椒种质苗期株高、单位叶片株高、下胚轴长、叶长、叶宽、叶厚、茎粗、单株叶数、植株鲜质量、叶鲜质量、茎鲜质量和根鲜质量等形态性状,以耐弱光系数作为衡量耐弱光性的指标,应用因子分析、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对辣椒耐弱光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个形态性状的耐弱光系数在参试种质间差异较大,利用因子分析将其集约于5个主因子上,即株型因子、鲜质量因子、叶数因子、叶厚因子和下胚轴长因子,5个主因子累计贡献率达97.30%。根据综合评价值D,将12份供试种质分为4类,即耐弱光材料H101A、V06C0298、H107;较耐弱光材料V06C1825、H101、GX;弱光中度敏感材料SEC、H102、V06C1032、H108、H103以及弱光敏感材料H107B。本研究应用多元统计方法成功地对12份辣椒材料进行了耐弱光性鉴定,可为辣椒耐弱光性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番茄为试材,研究了水杨酸对弱光条件下番茄幼果期耐弱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水杨酸能提高弱光条件下番茄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a/叶绿素b的比值和丙二醛的含量,提高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降低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提高番茄幼果期的耐弱光性,其中以2 mmo/L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李彩斌  郭华春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8):3461-3472
【目的】近年来,弱光胁迫逐渐成为冬作、保护地和间套作栽培马铃薯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通过筛选马铃薯耐弱光性鉴定指标,评价不同品种的弱光耐受性,为马铃薯耐弱光品种选育和冬作马铃薯产业发展及马铃薯间套作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10个马铃薯品种为供试材料,齐苗后用遮阳率为70%的遮阴网进行全生育期遮阴处理,以自然光照为对照。初花期测定株高、节间长、叶面积等形态指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含量指标和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光合生理指标,收获后测产并计算单株块茎重。通过计算马铃薯各品种耐弱光系数、耐弱光指数和各指标胁迫指数,使各指标间具有可比性。以耐弱光系数和耐弱光指数闭区间扩展值对各马铃薯品种耐弱光性进行评价,将各指标胁迫指数分别与耐弱光系数和耐弱光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具有显著相关的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遮阴处理后马铃薯在形态、生理和产量等方面均发生改变:株高增加,节间伸长,叶面积增大;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绿素a/b值减小,类胡萝卜素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净光合速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显著下降,蒸腾速率显著增加,胞间CO2浓度呈增加趋势;单株块茎重显著减少,减产幅度达62.14%—90.74%。根据耐弱光系数和耐弱光指数评价马铃薯耐弱光性结果基本一致,但耐弱光指数不仅反映了马铃薯产量对遮阴胁迫的敏感性,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基因型差异对产量的影响,较耐弱光系数评价方法严格。叶面积、单株块茎重、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胁迫指数6个指标与耐弱光系数或耐弱光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可以作为马铃薯耐弱光性有效鉴定指标。【结论】中薯20高度耐弱光,woff中度耐弱光,费乌瑞它和会-2低度耐弱光,其余品种均不耐弱光。以耐弱光系数和耐弱光指数为主要鉴定指标,并结合与之显著相关的形态、生理和产量等指标对马铃薯耐弱光性进行综合评价较为客观、可靠,而且方便易行。  相似文献   

7.
黄瓜不同品种耐冷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试验明确了15个黄瓜品种耐冷力的强弱。秋瓜、九月青以及大黑刺、唐山秋瓜和延边旱黄瓜耐冷力较强;半夏、全青黄瓜、长春密刺、榆树大刺和丝瓜青耐冷力中等;水桶黄瓜、青皮八杈、夏丰、吉丰和永安白头霜耐冷力较弱。  相似文献   

8.
黄瓜几丁酶活性与其对枯萎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瓜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Schl.)f.sp.cucumerinum Owen]能诱导黄瓜几丁酶的积累,但在诱导的速度和强度上,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有明显的差异。抗病品种“津杂四号”积累的幅度远大于感病品种“研四号”,升高的幅度是“泽研四号”的2.8倍。因此我们可以初步认为几丁酶与黄瓜对枯萎病的抗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选择7个马铃薯品种,设置自然光照、35%遮光、70%遮光处理,对各马铃薯品种植株农艺性状、单株结薯性能、块茎干物质含量等性状进行分析比较,评价不同马铃薯品种耐弱光性.试验结果表明:晋薯16号在遮光处理条件下生长势强、抗倒伏,产量构成性状受光照影响较小.因此,晋薯16号适用于保护地栽培和间套作马铃薯种植,具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0.
黄瓜耐冷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冷害是制约北方蔬菜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综述了黄瓜耐冷性育种机理以及育种技术的发展,提出利用生物技术培育耐冷品种是解决黄瓜耐冷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不同黄瓜品种几个早熟性状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44个黄瓜品种的第一雌花节位、始花期、始收期、前期采瓜数4个早熟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4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4.9%、13.3%、8.5%、87.9%。根据其分布状况,提出5级分级指标,其中3级为中间级,其分布概率均大于40%。经相关性分析,第一雌花节位与始花期、始收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始花期与始收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前期产量与第一雌花节位、始花期、始收期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于2008年6月—2009年5月,对不同生长阶段(体重分别为5、10、20、30、40 g)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道内含物和消化酶进行了跟踪观测。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不同生长阶段仿刺参的肠道内含物和消化酶活性(P<0.05);相同温度下,体重对肠道内含物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也呈规律性。最小体重组(5 g组)仿刺参肠道内含物和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的比活力,在温度为12.716.2℃时,分别在较低水平上平稳上升;在16.216.2℃时,分别在较低水平上平稳上升;在16.222.1℃时,迅速上升,在22.1℃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3.13%、(1143±16.95)、(1188.42±34.13)、(118.06±0.56)U/g;在22.122.1℃时,迅速上升,在22.1℃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3.13%、(1143±16.95)、(1188.42±34.13)、(118.06±0.56)U/g;在22.126.1℃时,在较高水平上平稳下降到24.39%、(934.57±63.46)、(983.56±23.58)、(116.11±0.33)U/g。与之相反,最大体重组(40g组)仿刺参肠道内含物和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比活力,在温度为12.726.1℃时,在较高水平上平稳下降到24.39%、(934.57±63.46)、(983.56±23.58)、(116.11±0.33)U/g。与之相反,最大体重组(40g组)仿刺参肠道内含物和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比活力,在温度为12.716.2℃时,在较高水平上平稳上升,在16.2℃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9.32%、(1 366.49±45.02)、(1 556.32±37.05)、(121.23±0.45)U/g;在16.216.2℃时,在较高水平上平稳上升,在16.2℃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9.32%、(1 366.49±45.02)、(1 556.32±37.05)、(121.23±0.45)U/g;在16.222.1℃时,迅速下降到较低水平;在22.122.1℃时,迅速下降到较低水平;在22.126.1℃时,在较低水平上平稳下降,在26.1℃时达到最小值,分别为10.02%、(257.61±34.39)、(603.28±31.95)、(96.34±0.86)U/g。  相似文献   

13.
于2008年6月—2009年5月,对不同生长阶段(体重分别为5、10、20、30、40 g)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道内含物和消化酶进行了跟踪观测。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不同生长阶段仿刺参的肠道内含物和消化酶活性(P〈0.05);相同温度下,体重对肠道内含物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也呈规律性。最小体重组(5 g组)仿刺参肠道内含物和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的比活力,在温度为12.7~16.2℃时,分别在较低水平上平稳上升;在16.2~22.1℃时,迅速上升,在22.1℃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3.13%、(1143±16.95)、(1188.42±34.13)、(118.06±0.56)U/g;在22.1~26.1℃时,在较高水平上平稳下降到24.39%、(934.57±63.46)、(983.56±23.58)、(116.11±0.33)U/g。与之相反,最大体重组(40g组)仿刺参肠道内含物和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比活力,在温度为12.7~16.2℃时,在较高水平上平稳上升,在16.2℃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9.32%、(1 366.49±45.02)、(1 556.32±37.05)、(121.23±0.45)U/g;在16.2~22.1℃时,迅速下降到较低水平;在22.1~26.1℃时,在较低水平上平稳下降,在26.1℃时达到最小值,分别为10.02%、(257.61±34.39)、(603.28±31.95)、(96.34±0.86)U/g。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比较野生和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及不同规格间的免疫力差异,试验设置3个不同规格的养殖刺参组(体质量分别为30.00 g±9.83 g、70.00 g±7.83 g、110.00 g±10.68 g,记为30 g、70 g、110 g组),以及3个不同规格的野生刺参组(体质量分别为70.00 g±8.13 g、110.00 g±7.53 g、150.00 g±10.64 g,记为70 g、110 g、150 g组),通过比较不同组刺参体腔细胞密度、数量及免疫酶活性等方面的差异,系统地分析了体质量及生活环境与刺参免疫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养殖刺参还是野生刺参,不同规格刺参体腔细胞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150 g组野生刺参的球形细胞密度显著高于70 g和110 g组(P<0.05);同种规格下,养殖刺参和野生刺参体腔细胞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110 g体质量组养殖刺参和野生刺参球形细胞和淋巴细胞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体腔液免疫酶指标,同种类型不同规格刺参差异并不一致,无一定的规律性,但同种规格下,养殖刺参和野生刺参主要免疫酶活力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不同生存环境不会影响刺参体腔细胞数量与体腔液免疫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刺参免疫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野生和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及不同规格间的免疫力差异,试验设置3个不同规格的养殖刺参组(体质量分别为30.00 g±9.83 g、70.00 g±7.83 g、110.00 g±10.68 g,记为30 g、70 g、110 g组),以及3个不同规格的野生刺参组(体质量分别为70.00 g±8.13 g、110.00 g±7.53 g、150.00 g±10.64 g,记为70 g、110 g、150 g组),通过比较不同组刺参体腔细胞密度、数量及免疫酶活性等方面的差异,系统地分析了体质量及生活环境与刺参免疫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养殖刺参还是野生刺参,不同规格刺参体腔细胞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150 g组野生刺参的球形细胞密度显著高于70 g和110 g组(P<0.05);同种规格下,养殖刺参和野生刺参体腔细胞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110 g体质量组养殖刺参和野生刺参球形细胞和淋巴细胞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体腔液免疫酶指标,同种类型不同规格刺参差异并不一致,无一定的规律性,但同种规格下,养殖刺参和野生刺参主要免疫酶活力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不同生存环境不会影响刺参体腔细胞数量与体腔液免疫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刺参免疫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免耕(5 cm)、旋耕(15 cm)、浅耕(22 cm)、深耕(32 cm)4种耕作方式以及在免耕基础上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小麦-花生3种不同轮作方式对河南省褐潮土区作物主要生育时期土壤硝酸还原酶、脲酶、碱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作物主要生育时期内,不同耕作方式和轮作方式下的土壤酶活性变化趋势与作物的生长及需肥规律基本一致;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影响较大,免耕的酶活性最高;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在小麦生长前期不明显,在小麦灌浆期脲酶活性依次为:免耕>旋耕>浅耕>深耕:对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明显.不同作物对土壤酶活性影响不同,小麦-玉米的硝酸还原酶和脲酶活性较花生和大豆高,而3种磷酸酶在小麦-花生处理中更活跃.  相似文献   

17.
植物根际、非根际土壤酶与微生物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土壤酶和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对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在根际、非根际土壤酶与微生物相关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藻类、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与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混养比例对刺参与马粪海胆生长、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水温9.5~16.5℃下,将体质量为(0.38±0.15) g的马粪海胆与体质量为(1.24±0.17) g的刺参混养于幼参育苗车间白色塑料箱(30 cm×40 cm×50 cm)中,各组刺参的初始放养质量为20 g,再按照胆参质量比3∶1、2∶1、1∶1、1∶2、1∶3投放马粪海胆,各组分别投喂新鲜黏膜藻Leathesia difformis(H组,H1~H5)或孔石莼Ulva pertusa(L组,L1~L5)各20 g,对照组(D组)仅投喂配合饲料20 g。结果表明:藻类种类和胆参混养比例对刺参增重率(WGR)及特定生长率(SGR)有显著性影响(P<0.05),黏膜藻组在胆参比为3∶1时,刺参特定生长率最高(0.94%/d);孔石莼组在胆参比为2∶1时,刺参SGR最高(1.36%/d);不同藻类和胆参混养比例对海胆生长有显著性影响(P<0.05),海胆的SGR均随胆参混养比例的减小而递增,在同一混养比例下,L组海胆SGR显著高于H组(P<0.05);刺参肠道的胰蛋白酶(TRY)、淀粉酶(AMS)活性随胆参混养比例的降低呈递减趋势,其中,L1和L2组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相同混养比例下,L组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高于H组(P<0.05);而脂肪酶(LPS)活性仅受胆参混养比例的影响,且随胆参混养比例的降低而递减;胆参混养比例对H组、L组刺参体壁水分、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粗蛋白质含量随胆参混养比例的减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L3组最高(39.10%),且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P<0.05)。研究表明,以孔石莼为饵料时,胆参适宜混养比例为2∶1,而以黏膜藻为饵料时,则为3∶1,研究结果可为构建综合养殖模式及防控刺参池塘大型藻类暴发性增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以嫁接黄瓜幼苗为试材,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基质湿度对黄瓜/黑籽南瓜嫁接苗和黄瓜自接苗叶片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嫁接苗和自接苗的细胞膜相对透性和MDA含量随干旱胁迫时间延长和胁迫强度加大而增加;SOD、CAT、APX活性均随胁迫进程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POD活性则持续下降;黄瓜嫁接苗的细胞膜相对透性和MDA含量始终小于自接苗,保护酶活性始终高于自接苗.2种种植方式间比较,黄瓜嫁接苗在间作中,除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外,其它酶活性均高于单作,而自接苗的变化趋势与嫁接苗相反,说明黄瓜嫁接苗的大根系对适度干旱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土壤水分竞争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自根苗和嫁接苗为材料,研究了黄瓜幼苗植株体内抗氧化酶、SOD和CAT活性对盐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黄瓜自根苗和嫁接苗SOD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嫁接苗CAT活性也呈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自根苗则一直下降;2种幼苗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都呈增大的趋势,但嫁接苗增加的幅度小于自根苗,表明嫁接苗耐盐性强于自根苗.随着NaCl胁迫时间的延长,2种幼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均呈现不规律的变化趋势.但从整体来看,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黄瓜嫁接苗体内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自根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