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通过概述国内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研究和应用径流集水开发水资源的历史和现状, 较详尽地阐述了作为径流林业核心的集水造林的理论。从构成一个完整集水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集水造林技术及其效益等方面出发, 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径流集水造林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现状, 指出了目前集水造林技术在应用上存在着的局限性以及今后研究和应用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山西省方山县进行的黄土高原径流林业试验的基本原理、技术和结果。以降水资源环境容量为基础控制了林分的密度,试验了不同集水技术对林地土壤水环境的改善作用、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及集水技术的适用性。结果证明使用以集水措施为基础的径流林业技术在年降雨量为416mm的地区8m2的集水区可以获得2.75~0.494t的径流量,造林成活率可以达到82.6%~98.9%,林木生长量可以提高24%~118%。  相似文献   

3.
对山西省方山县峪口镇半干旱山区坡面的刺槐,白榆人工林木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受不同造林措施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取一定的集水措施-拍光坡面和在拍光的坡面上喷有机硅以防止雨水渗入而使较多的雨水流入植树穴内,可以有效地提高该地区林木的光合速率和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林木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为:坡面喷有机硅>坡面砸实拍光>自然坡面。经有机硅集水的林木叶绿素含量均高于自然坡面。刺槐提高25  相似文献   

4.
何谓径流林业径流林业是指利用天然降水发展林业。径流林业的核心是将有限的天然降水最大限度地汇集起来,将径流拦蓄在山坡上直接用于造林。因此,整地集流方式、方法的研究极为重要。整地方式依局部地形条件而异,形式多样,以有利集流为原则。一般情况下,在完整的坡面...  相似文献   

5.
旱坡地集水枣园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旱坡地上采取隔坡集蓄径流水平沟的整地方法营建枣园,集蓄坡面径流,增加枣园土壤含水率,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通过对枣园土壤水分连续3年的定点观测,掌握了枣园土壤水分动态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所采取的集水工程集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从系统理论出发,分析了径流林业的发展,探讨了径流林业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径流林业研究的发展趋势,以供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林业资源管理》2017,(3):104-108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河北平山片麻岩石质山区不同组合的翼式鱼鳞坑结合集水保墒处理对黄栌幼树林地水分以及黄栌光合速率和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集水保墒措施最高可使降水后土壤含水量较对照提高66.76%;2)施加集水保墒措施可使黄栌光合速率较对照提高16.54%~56.48%;3)集水保墒处理可分别显著提高黄栌地径及新梢生长量80.28%~102.82%和17.52%~76.96%,而防渗克漏王+保水剂+石块覆盖(F+B+S)处理则可提高材积生长量578.04%;4)综合考虑,防渗克漏王+保水剂+石块覆盖(F+B+S)、防渗克漏王+秸杆覆盖(F+J)、防渗克漏王+石块覆盖(F+S)、自然坡面+保水剂+秸杆覆盖(Z+B+J)为该区域栽植黄栌较好的集水保墒措施。  相似文献   

8.
兰州北山降雨特征及集流效果分析——干旱造林研究之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径流林业对发展干旱造林具特殊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兰州北山以小雨为主的降雨特征,为使无效降水得到有效利用,在坡面采用塑料薄膜,乳化沥青等防渗材料处理,汇集径流,一般8m~2集流面可使集水坑内20—40cm 处的土壤水分含量大部份时间保持在10%以上,为干旱地区造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黄土丘陵山区干旱缺水,植物难以生长的难题,山西省林科所从80年代起进行了大规模的抗旱实验与示范,研究出的隔坡水平沟造林成果,在吕梁和临汾两个地区大面积推广,获得巨大成功,使许多难造林地披上了郁郁葱葱的绿装。进人90年代,省林科所在山西省科委的支持下,进行了大规模的以经济林为主抗旱集水科学试验与示范,取得了重大突破,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生产习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翻番。径流果园就是利用天然降水发展高产高效果园,也就是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果园建设中,通过大隔坡、水平沟深整地和坡面防渗处理,人工引进…  相似文献   

10.
径流林业——旱塬曙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径流林业,通常是指利用天然降水发展林业。利用径流是干旱造林技术系列措施的重要组成部份,冠以径流命名径流林业,藉以发挥径流林业的综合与主导作用。 利用径流发展农业和收集径流供给人畜饮用,在国内外都有悠久的历史,可追朔到甲、五千年前,是种古老的方法。但径流林业的称谓及其系列措施,在我国林业史上尚属一项新举措,对林业科学技术进步与林业建设事业的发展具一定的推动、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在我国黄土高原进行的径流林业试验的主要方法和成果.试验结果表明,以降水资源环境容量为约束,采用集水技术与土壤蓄水保墒技术后,在生长季节植树带获得集水量可达600~1200mm,使树木生长的基本环境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即使在最干旱的4~5月份,土壤含水量一般也不低于9%,从而使造林成活率达到86.2%~98.2%,林木生长量比普通造林提高31%~118%,并促进了林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对山西省方山县峪口镇半干旱山区坡面的刺槐、白榆人工林木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受不同造林措施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取一定的集水措施——拍光坡面和在拍光的坡面上喷有机硅以防止雨水渗入而使较多的雨水流入植树穴内,可以有效地提高该地区林木的光合速率和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林木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为:坡面喷有机硅>坡面砸实拍光>自然坡面。经有机硅集水的林木叶绿素含量均高于自然坡面。刺槐提高25%,白榆提高11%。降雨之后效果更为明显,尽管叶绿素含量均明显提高,如自然坡面,刺槐提高11.4%,白榆提高32.5%,但喷有机硅坡面的更为显著,刺槐提高19.2%,白榆提高45.2%。  相似文献   

13.
集水措施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解决因降雨少且季节间分配不均带来的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之一,有关微集水区防渗处理材料及其防渗效果的研究也已广泛开展。本文通过5 年(1992-1996)的野外试验对半干旱黄土高原微集水系统生物结皮覆盖对造林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皮接种3 年后,集水区表面大部分为结皮所覆盖,其集水功能已经部分地表现出来。在春季3 个典型时段内浅层土壤含水量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0.05 水平),1m 土层内春季月均含水量均比对照提高了0.9%–6.04%。同时在研究期末(1996 年)结皮处理的样地内树木个体的树高(H)、胸径(DBH)和地径(DGL)均较对照有显著提高(0.05 水平),提高幅度分别为22.38%、17.34%和20.49%。作为一种生物防渗材料,生物结皮具有无污染、自我繁殖、使用期长和投入小等特点,因此很可以作为西部大开发中植被恢复的主要集水材料,进一步的工作应放在干旱环境下当地适宜结皮种类的选择及其快速繁殖技术上。  相似文献   

14.
从系统理论出发 ,分析了径流林业的发展 ,探讨了径流林业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 ,提出了径流林业研究的发展趋势 ,以供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晋西黄土丘陵区枣树集水栽培是解决干旱问题的主要措施。人工模拟径流蓄集试验表明 ,当径流集蓄至 4 0 mm~ 80 mm时 ,增墒持续时间就能维持 30 d左右 ;当径流集蓄超过 80 mm后 ,增墒持续时间能够稳定在 4 5d左右。一次天然降雨 1 5mm,集水枣园土壤水分有效增墒效果能够维持 1 0 d左右 ;1 5mm<降雨量 <4 0 mm,土壤增墒时间为 1 0 d~ 30 d。生长期内 ( 4月— 1 0月 )降雨量达 30 0 mm时 ,集水枣园水平沟集蓄效果开始显著 ,其土壤水分含量比对照平均提高 1 .30 %左右 ;低于 30 0 mm时 ,集流增墒效果不显著。当生长期降雨量超过 4 0 0 mm时 ,坡地枣园土壤水分含量比对照提高 1 .7个~ 1 .8个百分点 ,覆盖能提高土壤水分含量 1 %左右。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适于造林的雨水收集系统设计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黄土高原地区降水缺乏的自然条件 ,该文提出了 30 0mm到 6 0 0mm地区用于造林的集水设计与施工方法 .这种集水系统由不同形式、大小的种植区与产流区组成的微型集水区形成 ,其设计依据主要是降雨、产流区的径流系数、来自树木和土壤的蒸散、土壤水分亏缺及降水资源环境容量等等 .经过YJG(有机硅化学处理 )处理的产流区、拍光压实产流区和自然坡面的径流系数分别为 0 8 0 89,0 2 3 0 36 ,0 0 8 0 10 根据彭曼法计算的土壤水分亏缺量在 5 0mm到 30 0mm之间 .在降雨量为 4 0 0mm的地区经过YJG处理之后用材林每株林木的产流面积为 3 4m2 ,经济树种为 8 10m2 ;经过压光拍实处理之后用材林每株林木的产流面积为 6 8m2 ,经济树种为 10 12m2 ;自然坡面对于用材林每株林木的产流区面积为 8 10m2 ,经济树种为 12 15m2 采用这种系统经过YJG处理产流区、拍光压实产流区和保持自然坡面的微型集水区中树木的蒸腾量分别是总集水量的 4 7 6 5 % 5 3 31% ,2 4 10 % 36 93%和 18 6 5 % 2 9 5 5 % .这种大面积应用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系统被称为径流林业 .  相似文献   

17.
以色列的荒漠化整治与林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详尽介绍了以色列通过稀树草原化、内盖夫行动计划、土壤结皮固沙、径流集水、节水灌溉、太阳能利用和温室生产等技术和措施治理开发荒漠化土地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在干旱地区造林整地是基础,这是径流林业理论的基本观点。正方形漏斗式集流整地模式就是在总结传统整地造林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而形成的一种整地模式。该模式以径流林业理论和旱作林业理论为基础,突出了  相似文献   

19.
干旱半干旱地区雨水资源利用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干旱半干旱地区雨水资源利用技术在林业上应用的历史和现状, 阐述了高效集水、有效保墒方面的技术, 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评价, 提出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1998—2002年在兰州北山人工林地进行了不同集水材料集水效率与集流效果对比试验,分析不同集水材料的使用期、成本,并对降水量与土壤下渗深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7种集水材料的集水效率均大于对照,集水效率不受坡向的影响,石棉瓦、油毛毡是集水材料的首选;在有效降水的条件下,塑料膜、石棉瓦、处理土面集水效率明显高于对照黄土夯实;0—40cm土层,塑料膜、石棉瓦土壤含水量高于处理土面和黄土夯实,60cm以下土层,使用各种集水材料土壤含水量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