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蚕桑生产技术干部的业务水平,更好地指导蚕农做好“抗青10号”和良种桑的无性繁殖工作,解决桑种、桑苗不足的矛盾,加快发展蚕桑生产,省丝绸公司十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在广州市省蚕种繁殖试验场召开桑树无性繁殖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各市(地)县丝绸公司、蚕桑办、农委、农业局、外贸局、蚕桑(丝)公司、茧站等蚕业主管部门的技术干部共54人。  相似文献   

2.
桑青枯病为害,在广东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对发展蚕桑威胁性极大。根据这化州的发病率每年有所降低是威协小故此材料不能在此引用,湛江蚕科所选育的抗青10号是抗青枯病的良桑品种。因此在省丝绸公司蚕桑生产部的重视支持下,加快繁育及推广抗青10号,现将繁育抗青10号的主要注意事项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3.
桑树青枯病传播快,危害大,给蚕桑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威胁。早在七十年代,珠江三角洲蚕区就有发生;近年来,在粤北韶关地区也发生该病害,且有扩大蔓延之势。因此,采用产量高、抗青枯病能力强的抗青10号桑品种代替杂交桑或普通桑以稳定生产已是势在必行。但是,抗青10号需用无性繁殖,这在化州等蚕区虽已  相似文献   

4.
那务镇新屋村委会共有人口1678人,耕地面积1032亩。蚕桑生产在这个村委会有较长的历史。前几年,由于桑青枯病的严重为害,蚕桑生产接近绝迹。但是,这个村的群众还是念念个忘“杂优加蚕桑”的好年景。桑树“抗青10号”的出现和推广,给这个村委会的群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桑树抗青283×抗青10杂交组合的育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性杂交、病地添菌、人工诱变等方法,经省桑树抗青枯病一代杂交组合品比鉴定试验,选育出抗青283×抗青10杂交组合。该杂交组合对桑青枯病菌的抗病率为71.03%,达到中抗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种而且产量高、叶质优。该杂交组合于1994年3月17日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桑桑专业组的审定,认定合格,可在青枯病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省丝绸公司的支持下,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广大蚕农的努力,从1986年开始,逐年扩大发展抗青10号(简称抗青桑)的种植面积,至1990年底,全县抗青桑面积达到169.84公顷,占全县桑地面积的25.24%。初步控制了桑青枯病的蔓延,并逐步建立了高产稳产的抗青桑园,使我县蚕茧产量逐年增长,从1990年起重新跨上年产茧量超500吨的行列。一、桑青枯病对我县蚕桑生产危害严重我县是蚕桑生产的新区,于1974年开始种桑养蚕,桑地面积逐年发展,产茧量也逐年大幅度增加,至1985年底,全县桑地面积已达1058.6公顷,年产茧量达1112.86  相似文献   

7.
陈华寿 《广东蚕业》2005,39(1):26-31
桑青枯病是我省桑树传染性细菌病害,传播快、漫延广,严重威胁我省蚕桑生产。目前我省抗桑青枯病桑品种主要有抗青10号、顺农2号等。抗青10号抗性较强,但需无性繁殖,花工多,速度慢,而且叶质不够理想;顺农2号繁殖容易,速度快,成本低,叶质好,但叶片中等,抗性只有中抗(73%)。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为了稳定和发展蚕区生产,支持我所开展抗桑青枯病品种(组合)的选育。从2000年始至2004年,初步选育出两对抗性强,产叶量高、叶质好的杂交组合:99  相似文献   

8.
以桂桑优12号为对照,对3个桑树品种抗青283、抗青10号和抗青283×抗青10号进行了3年的抗青枯病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抗桑青枯病桑树品种抗青283、抗青10号和抗青283×抗青10号都有一定的抗桑青枯病的能力。在象州县的桑青枯病疫区,抗青283的产叶量高于其它品种,平均每667m^2桑园生产桑叶2429.0kg,比对照品种桂桑优12号增产桑叶23.34%,且采用埋条繁殖方式种植时的抗病力最强,抗青283的平均抗病率达95.30%。  相似文献   

9.
琼中县引进桑、蚕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进国内优良桑、蚕品种在琼中试验,通过性状对比,结合当地蚕桑生产情况,综合认为:桑树品种主要推广抗青283和抗青10,如劳力充足、采摘叶片饲养的农户,可推荐种植农桑14号桑品种;抗青283和抗青10种植密度3 000~4 000株/667m~2,农桑14号1 000株/667m~2。蚕品种方面,野三眠B可在春季推广;海南1号可利用茧层厚优势加工高档次的蚕丝被或利用蚕蛹加工成食品。综合各项指标,对照品种九芙×七湘各指标比较平稳,建议作为海南琼中地区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选用栽植在青枯病病圃和无青枯病地上的三个抗青枯病品种:桑抗6号、桑树抗7号、抗青10号和一个青枯病敏感品种:塘10×伦109为材料。以丙酮抽提其根、茎混合干物,用圆滤纸片法测定其丙酮抽提浓缩液对青枯病菌的抗菌活性,研究抗病品种和非抗病品种的抗菌物质间的诱导差异。结果发现:健株的丙酮抽提浓缩液对青枯病菌无抗菌活性,病株的丙抽提浓缩液对青枯病菌有抗菌活性,且因品种不同其抗菌活性存在差异,其顺序为抗青10>桑抗7号>桑抗6号>塘10×伦109,表明:罹病桑树由于青枯病菌感染而诱导产生某些抗菌物质。薄板层析(TLC)分析表明:桑树品种不同,其抗菌物质的谱带有差异。用无土栽培悬浮菌液接种法测定四个桑品种抗青枯病的能力与其诱导产生的抗菌物质对青枯病病菌的抗菌活性大小完全一致,说明桑树抗青枯病的能力与其抗菌物质的抗菌活性有正相关倾向。  相似文献   

11.
抗桑青枯病品种抗青10不仅抗桑青枯病能力强,而且发芽早,成熟快,收造迟,叶形大,叶肉厚,凋萎慢的特点。从近年生产实绩表明,该品种具有产量高,摘叶易,叶质好,养蚕成绩好等优越性。因此加速繁殖抗青10尽快满足生产之需,实现抗桑青枯病品种的良种化,对巩固和发展我省的蚕桑生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从广东引进4个抗青枯病桑品种,其中:1个为抗青10号扦插苗,3个为抗病杂交组合(桑籽)。抗青10号在桐庐县经过7年田间种植和嫁接强桑1号种植试验,证明对桑萎蔫病和桑青枯病具有较强抗性;3个杂交组合品作为砧木,分别嫁接浙江省现行推广桑品种强桑1号、强桑2号和金10,经过1年4点培苗试验和3年4点种植试验,证明具有一定的抗性。综合试验结果,浙江省桑萎蔫病和桑青枯病病区可选用抗病组合抗青10号(砧木)与强桑1号或金10(接穗),嫁接方法可采用贴芽接法。  相似文献   

13.
桑青枯病,蔓延快,发病急,死亡率高。近年来在湛江地区有所扩展蔓延,严重影响蚕桑生产的发展。为开展桑青枯病的防治,我所从一九七六年底开始至今已收集省内外的桑树品种,品系与单株303个,选配杂交组合8个共311个作抗病选种材料。抗青10号是一九七八年冬在本所杂交一代桑的病桑园中,采用大田选种法选集30个单株,经过多年在所内外病地添菌试验选育出来具有抗  相似文献   

14.
随着蚕桑生产发展需要,我组全年一月用插条方法繁殖“抗青10号”2万枝,出苗16775株,成活率为83.9%;“伦40号”2万枝,出苗16062株,成活率为80.3%,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做法和体会整理,以供参改。一、影响插条成活率的主要因素 (一)、苗圃地的选择和整理苗圃地的选择,以沙质壤土为宜。苗地要经过锄翻或拖拉机打松,施用火烧土,畦宽为1.4米,每一畦的长度为7—10米,畦一端的畦底要偏低,使积水易流向主坑。 (二)、插条用具清洗和消毒在使用用具前10多天,先洗净晒干后消  相似文献   

15.
<正>蚕桑生产是淳安县近10多年来农业中主导产业之一,2004~2013年这10年间,蚕茧给该县蚕农带来了23亿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呈现多元化发展,蚕桑生产虽然呈下滑趋势。但作为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县之一,淳安蚕桑对该县蚕农的增收作用目前仍无法替代。2014年晚中秋由于种种因素  相似文献   

16.
蚕桑生产是我省的传统产业,也是农村经济优势产业。经过几年产业调整后,随着蚕茧市场的复苏,蚕桑生产面临着发展的新机遇,同时要超前认识高速发展给蚕业带来的新问题,引导蚕桑生产健康地发展。1蚕桑生产形势和机遇蚕桑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经济产业,其产业布局和行业兴衰与社会的经  相似文献   

17.
我县是蚕桑生产的新区,七七年恢复生产以来,多年的实践证明种桑养蚕是我县农民劳动致富的一条好门路。贯彻中央八四年一号文件以后,县委县政府又把种桑养蚕作为发展商品生产的重要项目来抓。群众种桑养蚕的热情空前高涨,蚕桑生产得到较快发展。八三年蚕茧4165担,相当于七九年的十一倍。全县有122个乡、1040个村、4319户、农户种桑养蚕,由于养蚕分散,给种桑养蚕科学技术的传授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蚕桑生产发展后,如何贯彻落实养蚕技术措  相似文献   

18.
蚕桑生产是社会主义大农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调剂农业内部经济结构,促使农业中粮棉生产稳产高产,壮大集体经济,提高人民生活等作用。但在发展蚕桑生产上,有的同志认为蚕桑生产发展了,必然影响整个农业生产,特别与粮棉争肥、争地、争劳力。因此,在有的同志思想领域里不想按比例发展蚕桑生产。事实是这样吗?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我们公社10年发展蚕桑生产的实践事实不是这样,而恰恰相反。我社10年蚕桑生产的发展对农业内部经济结构起了显著的变化,粮棉产量增加了,集体经济壮大了,群众收入提高了。  相似文献   

19.
通元镇位于海盐县西部,与海宁交界,区域面积69.13 km2,是海盐县饲养蚕种最多的一个乡镇。种桑养蚕在通元镇有着悠久的历史,200多hm2集中成片的长山河桑带也有36年历史,饲养量、产茧量、茧款收入等各项指标均占全县的30%左右。蚕桑生产发展对通元镇农村经济带来了巨大推动作用。蚕桑生产虽然不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一度曾为通元镇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工业企业的蓬勃发展,蚕桑业的比较经济效益不断下降,其他各种因素制约蚕桑生产的发展,蚕种饲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本文通过总结近10年通元镇蚕桑生产状况,分析存在问题,找出发展对策,以促进蚕桑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给蚕桑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正确贯彻和执行“巩固提高稳步发展”的蚕桑生产方针,笔者就蚕桑生产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进一步统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蚕桑生产的认识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其目的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更有效地发展经济。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