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经硫酸铵沉淀、透析脱盐、薄层层析、Pharmadex LH-20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到侧孢短芽孢杆菌B8胞外抗菌蛋白。测定了不同浓度该胞外抗菌蛋白对辣椒立枯丝核菌的诱抗活性。结果表明,用浓度为5.63 mg/mL的B8胞外抗菌蛋白处理辣椒3 d后接种辣椒立枯病菌,辣椒植株开始表现出很高的诱导抗性,抗病效果在80%以上,并且这种诱导抗病作用可持续12 d以上。经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辣椒体内第4天即可产生PR蛋白诱导辣椒抵抗立枯丝核菌侵染,从而表现抗病效果。  相似文献   

2.
Thga1是哈茨木霉Th-33的1种I型G蛋白α亚基基因(GenBank JN874387)。本文针对前期研究获得的2株基因Thga1敲除突变株ΔThga1 1-1和ΔThga1 10-1,通过平皿对峙培养分析其对立枯丝核菌、辣椒疫霉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拮抗作用,研究了突变株产生的挥发性代谢物和非挥发性代谢物对上述3种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和对立枯丝核菌的重寄生作用的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与野生型Th-33相比,基因敲除突变株ΔThga1 1-1和ΔThga1 10-1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显著下降,不能对3种病原菌菌落进行覆盖和寄生;突变株产生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生长的抑制率显著低于野生菌Th-33,2株突变株对立枯丝核菌、辣椒疫霉和尖孢镰刀菌生长的抑制率分别降低了50%~57%、43%~58%和58%~63%,且突变株之间差异不显著;突变株产生的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中,除突变株ΔThga1 1-1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与野生菌相比差异不显著外,均显著低于野生菌Th-33,突变株ΔThga1 1-1和ΔThga110-1对3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降低了8%~25%、23%~56%和38%~50%。显微观察发现,野生菌Th-33菌丝能够缠绕、附着、穿透和裂解立枯丝核菌菌丝,但突变株菌丝对立枯丝核菌菌丝没有发现类似作用。上述结果表明,Thga1基因影响了哈茨木霉菌的拮抗、次级代谢和重寄生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双皿对扣法和平板隔离对峙法研究了酵母菌0939-5对葡萄灰霉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根据其产生的挥发性物质,以活性炭处理检验其对葡萄灰霉病菌丝和分生孢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酵母菌0939-5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葡萄灰霉病菌的生长(抑制率为71.59%)及其分生孢子(抑制率为99.33%)的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添加活性炭吸附后,葡萄灰霉病菌菌丝的生长及分生孢子的萌发恢复了活性,显著降低了抑制作用。同时,酵母菌0939-5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7种病原真菌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对棉花立枯丝核菌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的抑菌效果较好,其抑菌率达90.93%~94.00%。  相似文献   

4.
戊唑醇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及在水稻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研究表明,在离体条件下其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菌丝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EC50值为0.509 μg/mL。无论在天然培养基(LBA)还是在半组合培养基(AEA)上,戊唑醇均会抑制菌核的产生,且菌核的产量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虽然其对菌核的萌发无影响,但对菌核萌发后菌丝的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温室试验结果表明,立枯丝核菌菌碟经戊唑醇处理后,其对分蘖期水稻植株的致病力随着药剂浓度的提高而下降;戊唑醇可很好地被水稻叶片和根系吸收,并输送到水稻的茎部;对水稻纹枯病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EC50值分别为58.03和62.53 μg/mL;对立枯丝核具有较长的持效期,800 μg/mL处理水稻7 d后再接种的防效为41.46%。田间药效试验表明,43%的戊唑醇悬浮剂在有效剂量116.10 g/hm2下两次喷药后15 d的防效达71.97%。该药剂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5.
由立枯病丝核菌引起的烟草立枯病是我国烟草苗床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本研究评价了5种杀菌剂 (嘧菌酯、啶酰菌胺、氟啶胺、丙环唑和嘧霉胺) 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菌核形成和萌发的影响,以及其对烟草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立枯丝核菌菌丝对氟啶胺和嘧菌酯的敏感性高于丙环唑和啶酰菌胺,而对嘧霉胺的敏感性较低;嘧菌酯对菌核形成的抑制作用强于丙环唑、氟啶胺、啶酰菌胺和嘧霉胺;5种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菌核萌发均无抑制作用。在离体烟叶的保护活性方面,12.5和50 mg/L的嘧菌酯和啶酰菌胺对立枯病的保护作用优于氟啶胺、丙环唑和嘧霉胺;在治疗活性方面,50和200 mg/L的嘧菌酯的治疗作用优于其他4种杀菌剂。因此,供试的5种杀菌剂中嘧菌酯最适合用于烟草立枯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黑龙江省马铃薯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菌丝生长的条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10~35℃均能生长,适宜温度是25~30℃,30℃菌丝生长最快。在pH为3~12的范围内病菌菌丝均能生长,以pH 5~7菌丝生长速度较快。黑暗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光照可促进菌核的形成。不同碳源、氮源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均较明显,可溶性淀粉和酵母粉对菌丝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立枯丝核菌菌丝体及菌核的致死温度分别为49℃和51℃。明确了黑龙江省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生长的环境条件,可为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新化合物氟醚菌酰胺(LH-2010A)对10种常见植物病原菌的毒力,同时研究了其对棉花立枯丝核菌无性繁殖过程、菌丝形态及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氟醚菌酰胺对10种病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比结构相似的选择性杀菌剂氟吡菌胺具有更广的杀菌谱。氟醚菌酰胺对棉花立枯丝核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最高,EC50值均小于1.00 μg/mL,对其他8种病原菌的EC50值则在1.10~4.63 μg/mL之间;而氟吡菌胺只对辣椒疫霉和马铃薯晚疫病菌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EC50值分别为0.61和0.72 μg/mL。在100.0 μg/mL下,氟醚菌酰胺对棉花立枯丝核菌抑菌作用明显,能显著抑制其菌核产生和菌丝生长量,使菌丝分支增多、变短、变粗;以不同浓度的氟醚菌酰胺处理棉花立枯丝核菌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520 min时最高处理浓度下的相对渗率为77.01%。表明氟醚菌酰胺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并能明显抑制棉花立枯丝核菌的多项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8.
苍耳等14种植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以番茄灰霉菌、辣椒丝核菌、黄瓜枯萎菌、黄瓜黑星菌和番茄早疫菌为供试菌,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对14种植物提取物的离体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质量浓度为0.1 g/mL时,苍耳茎叶、百部根、龙葵对辣椒丝核菌和黄瓜枯萎菌的抑制率达到100%;黄花蒿、苦参根、狼毒根对5种供试菌的抑制率均在60%以上。苍耳根、苍耳茎叶、泽漆、苦参根、龙葵、黄花蒿、蒲公英提取物至少对1种供试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大于90%。本试验中,苍耳茎叶和根提取物对供试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显示了很高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丰加霉素对黄瓜立枯丝核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盆栽试验法,研究了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胞外代谢产物丰加霉素(toyocamycin)对黄瓜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丰加霉素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值为1.67mg.L-1,浓度为2.20mg.L-1时能完全抑制菌核形成。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丰加霉素对黄瓜苗立枯病有明显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喷施19.54mg.L-1丰加霉素14d后,对黄瓜苗立枯病的治疗效果为71.91%,显著高于对照霉灵1000倍液的治疗效果(35.83%);喷施19.54mg.L-1丰加霉素14d后,预防效果为51.06%,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施药后21d和14d的治疗效果和保护效果均相当;同时19.54mg.L-1和9.77mg.L-1的丰加霉素对黄瓜立枯病的作用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山苍子精油防治植物疫病的应用前景,在室内离体条件下测定其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与萌发、游动孢子萌发的毒力,观测经山苍子精油处理后菌丝生长量及形态结构、细胞膜通透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采用离体叶片法和灌根法分别测定山苍子精油对辣椒疫病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山苍子精油对辣椒疫霉的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与萌发以及游动孢子萌发的有效中浓度EC_(50)分别为161.49、29.68、231.80、90.68 mg/L;EC_(50)和EC_(75)的山苍子精油处理显著降低了辣椒疫霉菌丝的鲜重和干重,抑制率均在49.71%以上,亦可显著降低菌丝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抑制率分别为10.77%和18.47%;用山苍子精油处理菌丝后,其顶端生长受到抑制,分枝明显增多、间距缩短;细胞膜通透性增大。1 000 mg/L山苍子精油对辣椒疫病的预防效果达63.33%(离体叶片法),2 000 mg/L精油对辣椒疫病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达80.00%和68.00%(灌根法,7 d),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嘧菌酯。表明山苍子精油是辣椒疫霉的有效抑制剂,在辣椒疫病综合治理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新型杀菌剂氟醚菌酰胺对辣椒疫霉的作用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氟醚菌酰胺(N-(3-氯-5-(三氟甲基)吡啶-2-甲基)-2,3,5,6-四氟-4-甲氧基苯甲酰胺)对辣椒疫霉的作用机制,采用生物测定法系统测定了氟醚菌酰胺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游动孢子释放和菌丝生长量的影响,并进一步对药剂处理后的辣椒疫霉菌丝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同时测定了氟醚菌酰胺对病原菌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磷酸戊糖3种呼吸代谢途径的影响,以及其对辣椒疫霉菌丝体细胞膜通透性、可溶性蛋白和DN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氟醚菌酰胺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游动孢子释放和菌丝生长量的EC50值分别为7.14、16.34和5.12μg/mL;其可使辣椒疫霉菌丝分支增多变短,且出现细胞壁增厚和细胞变形现象;ATP的存在能降低氟醚菌酰胺对辣椒疫霉菌丝的抑制作用,说明氟醚菌酰胺对辣椒疫霉能量产生过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对三羧酸循环途径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电导率法测定结果表明,氟醚菌酰胺处理均能提高辣椒疫霉的细胞膜通透性,用100μg/mL的氟醚菌酰胺处理400 min后,菌株的相对渗率达78.23%。但氟醚菌酰胺对辣椒疫霉生物大分子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氟醚菌酰胺有多个作用位点,但主要是通过抑制辣椒疫霉能量产生和细胞膜通透性而起到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型杀菌剂丁吡吗啉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吡吗啉是一种结构新颖的杀菌剂,化学名(E)-3-(2-氯吡啶-4-基)-3-(4-叔丁基苯基)-丙烯酰吗啉。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丁吡吗啉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古巴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等重要植物病原菌均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其对致病疫霉、辣椒疫霉、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1.38±0.06、0.72±0.05和4.44±0.03 μg/mL,对古巴假霜霉菌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中浓度为5.33±0.05 μg/mL;但其对尖镰孢萎蔫专化型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轮纹大茎点菌Macrophthoma kawatsukai、玉蜀黍赤霉Gibeberlla zeae的菌丝生长无抑制效果。用400 μg/mL的丁吡吗啉药液喷雾处理番茄幼苗,分别在施药后1、3和8 d接种致病疫霉的游动孢子,其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效分别为94.2%、90.8%和78.1%,说明丁吡吗啉在防治番茄晚疫病中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和一定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13.
烟草疫霉引起的烟草黑胫病,是烟草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明确链霉菌Sa-21防治烟草黑胫病的应用潜力,用盆栽试验测定了链霉菌Sa-21的生防效果,并用生长速率法等手段探讨了链霉菌Sa-21对烟草疫霉的抑菌作用。盆栽试验表明,链霉菌Sa-21菌株发酵液对苗期和成株期烟草黑胫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最高防效可达98.39%。菌株Sa-21粗浸膏对烟草疫霉菌丝生长的抑菌中浓度为56.1 μg/mL,50 μg/mL的粗浸膏处理后可以降低50%的菌丝生物量。菌株Sa-21粗浸膏对烟草疫霉孢子囊的产生、游动孢子释放、休止孢萌发以及细胞膜透性均有抑制作用,100 μg/mL的粗浸膏基本能够完全抑制孢子囊的产生,并且对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率达50%以上;粗浸膏浓度为150 μg/mL时,对休止孢萌发的抑制率达94.35%;随着粗浸膏浓度增加,菌丝细胞膜的透性也会加大。研究结果表明,链霉菌Sa-21代谢物对烟草疫霉的生长繁殖产生抑制作用,并为链霉菌Sa-21生防菌剂的开发及其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浓度苦参提取物对蔬菜病原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室内测试了不同浓度苦参提取物对葱菌核菌、番茄早疫菌、菜豆根腐菌、辣椒枯萎菌、黄瓜枯萎菌、茄子黄萎菌等6种蔬菜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苦参提取物对供试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供试质量浓度10mg/mL时,对辣椒枯萎菌、葱菌核菌、菜豆根腐菌、黄瓜枯萎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在61%以上;在供试质量浓度30mg/mL时,对辣椒枯萎菌、菜豆根腐菌、黄瓜枯萎菌、番茄早疫菌的抑制率均在70%以上,对葱菌核菌的抑制率达81.61%。试验表明,随着苦参提取液浓度的升高对供试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增强。在供试质量浓度30mg/mL时,孢子萌发抑制率均在77.04%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生物活性,离体条件下测定了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观察了处理后供试菌菌丝形态结构的变化;测定了对菌丝体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盆栽试验测定了药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有效中浓度(EC50)为111.89 mg/L;对病菌孢子囊产生的EC50为61.09 mg/L;对孢子囊萌发的EC50为95.14 mg/L;对游动孢子萌发的EC50为54.88 mg/L。肉桂精油可显著降低辣椒疫霉菌菌丝的鲜重和干重,并使菌丝分支增多、变短;亦能提高该菌的细胞膜通透性。盆栽试验表明,肉桂精油对辣椒疫病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可见,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防治辣椒疫病上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筛选得到一株疫霉菌的拮抗青霉Penicillium striatisporumP.st10。该菌株强烈抑制疫霉菌及核盘菌的菌丝生长。无菌滤液抑制辣椒疫霉孢子囊的形成及孢子囊、游动孢子的萌发,且能杀死菌丝细胞。该菌株在辣椒根际有很强的定殖能力,有机肥对其定殖有增强作用,接种后40d在根际的青霉菌数量,青霉处理为0.76×104cfu/g,而青霉菌肥处理为2.55×104cfu/g。盆栽试验显示:处理7d后,土壤只接种辣椒疫霉对照发病率为93%;同时接种青霉培养滤液和辣椒疫霉处理为16%;接种青霉培养滤液、新鲜菌丝和辣椒疫霉处理为15%。  相似文献   

17.
枸骨内生菌No.2的鉴定及其对黄瓜立枯病的生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枸骨植物中分离到一株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具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真菌(编号为No.2),借助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仪对该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根据菌株的生理生化和形态特征,初步确定该菌株为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 Rifai。双重培养试验表明,该哈茨木霉菌对黄瓜立枯病菌存在竞争和寄生作用;盆栽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喷施哈茨木霉菌胞外代谢产物木霉素的1 000倍液7 d后,其对黄瓜立枯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分别为88.89%和95.83%。施药后各处理对黄瓜的株形、叶色均未产生药害症状,表明其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侧孢芽孢杆菌产生的抑真菌蛋白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楹 《中国生物防治》2006,22(2):146-149
侧孢芽孢杆菌YMF3.00003菌株对尖孢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的菌丝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发酵液和纯酶液对该两种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4.7%、50.3%和98.2%、83.4%.该抑菌物质为一种胞外蛋白酶,通过SDS-PAGE确定,其分子量约30kD;酶活性最高的条件为pH10,温度为50℃,缓冲液为1Ommol/L CaCl2.  相似文献   

19.
环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对辣椒疫霉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以甲霜灵、氟吗啉原药和10%氰霜唑悬浮剂作对照药剂,从20种环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中筛选出N-(2,4,5-三氯苯)-2-羟基环烷基磺酰胺(化合物149)和N-(2-三氟甲基-4-氯苯)-2-羟基环烷基磺酰胺(化合物104)2种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其EC50分别为9.58μg/mL和15.96μg/mL。对辣椒疫霉生育阶段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49和104对孢子囊形成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03μg/mL和4.62μg/mL,其中化合物149的抑制率高于对照药剂90%氟吗啉原药;化合物149和104抑制辣椒疫霉游动孢子释放和萌发,其中化合物104的EC50为0.18μg/mL,高于对照药剂90%甲霜灵原药;化合物149和104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量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灰黄青霉CF3对马铃薯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性及其促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 CF3对马铃薯土传病害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茄病镰刀菌Fusariumsolani、硫色镰刀菌F.sulphureum及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拮抗性及对马铃薯的促生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甜瓜种子发芽法分别研究了CF3发酵液对病原菌菌丝的抑制作用、对立枯丝核菌微菌核形成的影响及其发酵液的促生作用,并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CF3孢子粉对马铃薯植株的促生作用及对抗逆性的影响.CF3发酵滤液对4株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菌率达53%~72.1%,对立枯丝核菌微菌核的抑制率达36.8%~100%,并显著促进甜瓜种子胚根、胚轴生长.灰黄青霉孢子粉拌土和包衣接种均能促进马铃薯植株生长并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其中,拌土接种使马铃薯地上植株鲜重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较对照分别增加38.3%和9%,丙二醛含量降低28.8%.研究表明灰黄青霉CF3对连作马铃薯常见土传真菌病害有较强的生防潜力,对马铃薯具有良好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