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我县自1984年开始对秦川牛进行奶用改良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使其向奶、肉、役兼用方向发展,培育乳用性能较好的奶杂牛群,提高秦川牛的经济价值。为黄牛的综合利用开辟新路。5年来,我们在西北农业大学邱怀教授的指导下,这项工作取得一定效果,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秦都区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位于咸阳市城郊区。海拔367.3至527.0米,年平均气温13℃,降雨量549.5毫米,无霜期218天。全区16个乡,总人口54万,其中农业人口28.7万。耕地53.54万亩。调整产业结构以来,粮食面积增加。近两年来,小麦播种面积36万亩左右,玉米27万亩左右。1985年底大家畜存栏16,007头(匹),其中牛存栏9,700头,存档牛中秦川牛8,331头,适繁秦川母牛5,598头,占秦川牛总数的67.1%,  相似文献   

3.
<正>针对我国地方黄牛生长速度慢、产肉性能低等突出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昝林森教授率领的项目组,产学研紧密结合,重点开展了秦川牛种质资源挖掘保护、肉用选育改良及产业化开发工作,成效显著。20年来,项目组在研究揭示秦川牛种质资源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秦川牛产肉性能和肉质理化指标数据库及遗传评估模型;挖掘了秦川牛肉用特色  相似文献   

4.
<正> 秦川牛是我国优良的役肉兼用黄牛品种,产于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区。具有角短细致,体躯高大结实,结构匀称,役用性能强,肌肉丰满,肉质良好,遗传性稳定,适应性强,耐粗饲等优点。尤其是全身被毛紫红色的秦川牛,更受欢迎。全国有20几个省选用秦川牛作种畜。  相似文献   

5.
<正> 榆林地区地处陕西省北郊,全区现有黄牛8万多头,多属蒙古牛,体格较小,役用性能差。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全地区各县相继引进秦川牛与本地牛进行杂交。现在全区有秦川种公牛187头,杂种牛6140头,绥德县杂种牛和秦川牛已占总牛数的40%左右。据对神木县永兴、城关公社;绥德县石家湾、辛店公社37个大队的本地牛、改良牛进行的调查,其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我县本地黄牛属华北牛类型中的一个类群,体型小、役力弱,生长慢、长期本交有退化趋势。为改变上述缺点从陕西等地引进纯种秦川公牛。对本地黄牛进行了杂交改良,其效果一岁龄体重比本地牛增加20—40%;改良牛在良好的饲管条件下,岁体重可达180公斤‘役用性能比本地黄牛提高36%,本地黄牛双套木犁耕沙土田,每天耕5亩,改良牛  相似文献   

7.
秦川牛肉用选育及其技术策略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近几年来,我国肉牛生产发展很快,但生产水平较低,平均产肉率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迄今我国还没有一个自己培育的专门化肉牛品种。要大力发展我国的肉牛生产,除了利用国外优秀的肉牛品种杂交改良我国地方黄牛外,还必须培育自己的肉牛品种。本文从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市场变化入手,对秦川牛作了评价,回顾了它的选育历史,指出了现时期秦川牛肉用选育方向的紧迫性。在分析了秦川牛的优点及其与国外著名肉牛品种相比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秦川牛选育的主要目标和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选择和建立核心群、建立健全秦川牛的选育体系、建立选育协作组、开展联合育种、导入适当外血和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加快秦川肉牛的分子育种等,以早日培育出秦川肉牛新品系,使所形成的秦川肉牛新品系,在秦川牛现有经济类型的基础上得到提升与改造,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促进肉牛产业化发展。这对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两年来在江苏省泗阳县黄圩牧场及基附近人民公社调查和试验研究场内外牛群的结果,肯定了杂交一代的乳役兼用性能、杂交二代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体尺结构:杂交一代母牛体尺较本地黄牛有显著提高。杂交二代母牛各部体尺亦较本地黄牛有所提高。泌乳性能:杂交牛的泌乳期一般均能达300天以上。杂交一代300天,平均泌乳量均在1500公斤以上,最高日产曾达25.75公斤。杂交二代300天平均泌乳量均在2000公斤以上。乳脂率,杂交一代平均为4.7%,杂交二代为4.5%。役用性能:黄母牛最大輓力为237.5公斤;杂一代母牛为300公斤,杂二代母牛为255公斤。杂交一代较黄牛提高26.32%,杂交二代比黄牛仅提高7.4%。杂交二代的役用能力较一代略差。通过乳役兼用试验证明,平均日产乳在5公斤左右的牛只可以同时进行劳役,对泌乳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秦川牛的保种与改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秦川牛是畜牧业生产和发展的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是畜牧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本文较为系统的阐述了秦川牛保种的必要性,并对秦川牛的保种途径和方法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0.
黄牛奶肉改良及效果分析昝林森邱怀(西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陕西杨陵712100为了加快陕西省黄牛改良步伐,提高养牛业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自1987年以来,科技人员在陇县、千阳、宝鸡、眉县、永寿、秦都、富平等7县(区)建立黄牛奶、肉改良示范基地,分别用...  相似文献   

11.
12.
秦川牛是我国著名的役肉兼用地方黄牛良种,以体大力强、肉质鲜美、适应性强而著称于世。近年来随着农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秦川牛应从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转移,要着重解决生长发育较慢、后躯发育欠充实的缺陷,提高优质肉产量。因此,必须通过导血改良,才能达到上述目的。周至县从1998年开始,用国外优良肉牛品种皮埃蒙特牛冷冻精液,对秦川牛进行杂交改良,累计改良黄牛2.15万头,杂交改良一代牛在体尺、体重及产肉性能方面与秦川牛进行对照,显示出良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秦川牛选育、保种、改良及开发利用工作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川牛选育、保种、改良及开发利用工作总结邱怀,王科(西北农业大学黄牛研究室)(陕西省秦川牛场)秦川牛以其毛色紫红;发育匀称、外形美观、体大力强、产肉性能尤为突出而驰名中外在国后,党和政府对之异常重视,50Lat=u中期在前酉北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的主持...  相似文献   

14.
15.
秦川牛是我国著名的役肉兼用型地方黄牛优良品种、其体大,肉质鲜美,缺点是后躯肌肉欠发达和乳房发育欠佳。利用国外优良乳肉兼用型丹麦红牛进行导血改良,其效果明显。丹秦F1代结合了双亲优点,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生产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产肉性能提高,产乳性能提高,而保持了秦川牛的役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陇县黄牛奶用改良现状调查和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发展历史 70年代我县纯种奶牛仅关山牧场饲养,难以满足乳品加工厂的需要,加之纯种奶牛成本高、风险大、技术性强,群众难以上规模.因此,我们于1981年对全县6 805头本地黄牛进行了群测,并提出了黄牛奶用改良. 1982年根据已故原西北农业大学邱怀教授等专家的指导建议,及时制定了<陇县黄牛奶用改良工作方案>,经陕西省科委同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至今.截止2000年底陇县黄牛奶用改良已形成了较大规模,全县累计改良配牛10.7万头,共产各品代黄改奶母牛5.3万头,其中:黑黄(HY)奶改母牛4.7万头,三品种后代(HSY)母牛0.6万头.目前,全县存栏黄改奶母牛8 639头,其中一代3 023头,二代2 159头,三代1 927头,四代1 095头,五代以上435头.全县自1985年黄改奶牛实现人工挤奶以来,累计投产黄改奶牛21 790头,共产鲜奶7.6万t,实现产值1.07亿元.黄改奶牛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全县奶畜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振兴县域经济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秦川牛是我国优良的地方黄牛品种,其肉用性能非常突出,具有诱人的发展潜力.本文就秦川牛肉用性能开发的前景、制约秦川牛肉用性能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秦川牛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县是陕西省西部的一个山区县,距宝鸡市85公里,与甘肃省的3区4县接壤。境内山、川、原、峁交错分布,海拔800~2466米,属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年降雨600毫米,年平均气温10.7℃,日照2033小时,无霜期130~199天、川原及浅山区≧10℃的活动积温为3431.9度。千河自西向东流经全境,流域内有支流200余条,水质较好。宝平、宝天公路纵贯全境,交通比较方便。全县辖17个乡,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南方是水牛之乡,而中国水牛数量居全球第二位,如果通过杂交改良及其综合利用,其潜力是很大的,我县经验说明了对水牛进行改良和综合利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养牛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南阳黄牛是我国著名的地方品种之一,具有体格高大,役用力强、肉用性能好等优良特性。我区黄牛隶属南阳黄牛品系,过去因受生产条件的限制和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养牛为种地,缺乏严格的选种选配,饲养管理粗放,野交乱配、近亲繁殖现象严重,导致我区牛种退化,体格小,尻部尖斜,生长发育缓慢,产肉性能差,经济价值低,直接影响着我区养牛业的发展。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牛的役用价值大大降低,每年使役仅1月左右;同时,广大农民的商品意识逐渐增强,特别是市场对牛肉需求量的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