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纹豆象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 Fabricius)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严重危害豇豆、豌豆、绿豆、鹰嘴豆、大豆、扁豆、赤豆、胡豆等豆类。本文对四纹豆象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以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以期引起人们对四纹豆象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2.
巴西豆象 Zabrotes subfasciatus(Boheman)为一种十分危险的储藏豆类害虫,1986年被列为我国对外植物检疫对象。该虫在本世纪的传播尤为迅速,对我国的豆类生产构成严重的威胁。巴西豆象曾随多种豆类输入我国,不  相似文献   

3.
四纹豆象 Callosobruchus maculatus(F.)是一种严重为害多种豆类种子的仓库害虫,此虫繁殖快,数量多,危险性大,常把贮藏在仓库里的豇豆、眉豆、黑豆等豆类种子蛀空,不能播种也不能食用,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也使人民生活受到影  相似文献   

4.
在苏联动物区系中发现豆象约120种,其中约15种为害严重。这些害虫主要为害豆科的饲料作物(驴豆、三叶草、苜蓿等),其中一些已转移为害粮用豆类作物。如百脉根豆象(Bruchus loti Payk。)为害兵豆、  相似文献   

5.
四纹豆象为豆类危险性害虫之一。它能在田间及仓庫内为害豇豆、綠豆、茶豆和豌豆等多种豆科的种子,使种子失去种用和食用价值。据在福州室内飼养结果:四纹豆象一年发生世代数与食料种类有关,在仓儲綠豆、豇豆和菜豆种子上,一年可繁殖9—10代;在大豆和蚕豆种子上一年至少可繁殖6—7代。研究所用材料系采自邮寄进口豆种,并在綠豆上飼养。四紋豆象在福州可以生活繁殖,一年可发生10代。消灭措施采用氯化苦熏蒸,效果甚好。  相似文献   

6.
巴西豆象     
巴西豆象(Zabrotes subfasciatusBoheman)是一个危险性的贮粮害虫,为害多种豆类,包括豌豆、菜豆、豇豆、扁豆及多种热带豆类。巴西豆象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后通过贸易渠道传布到北美、夏威夷岛、北非及南  相似文献   

7.
番启山  周力兵 《植物检疫》1992,6(2):105-106
巴西豆象 Zabrotes subfasciatusBoheman 为我国现行对外植物检疫对象之一。1986年以来多次从来自缅甸的豆类中检疫截获该虫,其对豆类的为害相当严重。1987年开始在室内严格控制下就不同  相似文献   

8.
瘤背豆象属的种类、寄主及分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赖凡  杜琦  陈长法  张生芳 《植物检疫》2002,16(3):159-160
鞘翅目豆象科瘤背豆象属Cakkoso-bruchus为豆象科内经济意义十分突出的一个属,该属的一些成员对储藏的食用豆类造成严重危害。绿豆象C.chinensis在我国分布广泛,四纹豆象C.maculatus(Fabricius)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菜豆象的寄主进行了试验研究。经多次试验结果,受菜豆象为害的豆类有,菜豆属、豇豆及其变种、赤豆、小豆、鹰咀豆、蚕豆、木豆等。在上述这些豆类中,菜豆象最嗜食的是菜豆属中的大菜豆、芸豆、不同品种的菜豆以及长豇豆、短豇豆、白皮豇豆等。至于对菜豆属中的利马豆,有的种能为害,有的种却不为害。菜豆象不为害的豆类是各种饭豆、豌豆、扁豆、洋刀豆以及不同品种的大豆。试验结果表明,针对菜豆象的检疫检验,按照其对寄主的选择性来区分应检的对象豆类和免检的对象豆类,这对提高检查工效与提高检出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四纹豆象对豆类的危害情况,笔者在1998年5月份取豇豆500g放在宽口径的玻璃缸内,顶盖尼龙沙布,进行观察记载,现将观察结果归纳如下。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有大批量的四纹豆象成虫羽化出来,并在豆粒表皮及玻璃缸壁上产卵,到6月中旬成虫基本死光。待到...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们从进口种苗检疫中曾截获了多种危险性害虫。其中应特别指出的是牧草籽,如汉卧斯扁豆带有菜豆象,地三叶草籽中四纹豆象为害猖獗,还有牧草  相似文献   

12.
四纹豆象和近似种绿豆象的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纹豆象和近似种绿豆象的特征比较湖北省植物检疫站(430070)匡红梅四纹豆象Calosobruchusmaculatus(Fabricius)属鞘翅目,豆象科。是我国的检疫对象。1分布原产亚热带。但最早在美国发现。分布地区有印度、土耳其、朝鲜、斯里...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国内不少同志对四纹豆象的形态构造、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有的同志根据某些形态特征及国内有关的文献资料,提出了与四纹豆象近似的“拟四纹豆象”作为一个新的种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4.
采用药膜滤纸法测定除虫菊素、烟碱、鱼藤酮、蛇床子素、印楝素、苦参碱6种植物源农药四纹豆象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6种供试药剂对四纹豆象的LC50分别为7.0771、7.5804、66.3049、16.1044、25.4777和85.5233μg/cm2;触杀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除虫菊素对四纹豆象的触杀活性最强,烟碱次之,其它4种供试药剂对四纹豆象的触杀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15.
菜豆象(大豆象)Acanthoscelids obtectas Say是我国对外植物检疫对象之一。只是近几年开展废旧船检疫中,截获到它的机会较多,如1982—1986年福州口岸进口38条废旧船中,带有菜豆象疫情的船只共有9条。1986年1月我们从“日尼亚”上截获到活的菜豆象,并进行了饲养。据观察,菜豆象的生活习性与四纹豆象、绿豆象等在寄主、产卵、一龄幼虫,危害特性等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所以在检疫检验时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张生芳  刘永平 《植物检疫》1991,5(5):326-331
在对仓内产卵、严重危害人类食用豆类的9种世界性豆象的卵、老熟幼虫及成虫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通过卵宽与长的比值、老熟幼虫的亚颏骨片、雄成虫外生殖器以及雌成虫第8腹节作为菜豆象的快速鉴定特征。菜豆象Acanthoscelides obtectus (Say)为一种十分危险的储藏豆类害虫,为我国对外植物检疫对象。原产于北美和南美,随贸易的渠道广泛传播到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菜豆象在我国的邻国如阿富汗、缅甸、日本和苏联等国早已定居,估计我国的某些地区完全适合于它的生存。该虫的耐寒力较巴西豆象强,估计比巴西豆象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菜豆象随多种食用豆类频繁传入我国,许多港日均有截获记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外贸易的日趋频繁,豆类的进口量增多,更增加了菜豆象传入的机会。本文提出菜豆象不同虫态的快速鉴别特征,以期达到准确而快速的鉴别,提高现场检疫检验效率。  相似文献   

17.
四纹豆象是口岸检疫中经常截获的种类,本文以四纹豆象及其近缘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COI基因516 bp碱基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保守位点为353个,变异位点为163个,简约信息位点为134个,自裔位点为29个。基于Kimura 2-parameter模型分析遗传距离,结果显示:种内遗传距离介于0.001~0.013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8,种间遗传距离介于0.114~0.193,平均遗传距离为0.161。采用邻接法构建的COI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显示,同一物种聚为同一小支,且分支自展值均为100%。结果表明应用COI基因片段对四纹豆象及其近缘种进行分子鉴定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F.)]是危害豇豆[Vigha unguiculata(L.)Walp]种子的一种害虫,常可造成贮藏种子的严重损失。四纹豆象首先在田间侵入豆荚、然后随种子进入仓库(Pr-evett,1961),此后便开始大量繁殖,成虫产卵于种子表面,卵在5—7天内孵化。幼虫孵化后钻入种子,在种子内完成其生长发育过程。成虫羽化后便离开种子,在种子  相似文献   

19.
结合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酶切方法,对鹰嘴豆象Callosobruchus analis(Fabricius)和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Fabricius)的分子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两种豆象m tDNACOⅠ基因序列的比对结果设计了2对特异性PCR引物,并筛选到2个特异性内切酶SnaⅠ和MboⅠ,通过PCR反应(最适退火温度为55℃)和PCR产物的酶切反应检测2个近缘种。可靠性检测表明,2对引物针对不同地理种群和个体以及不同DNA浓度的鹰嘴豆象和四纹豆象均能扩增出相应的目的条带。限制性内切酶验证结果表明,PCR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弥补了形态鉴定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在检疫中经常被截获的5种豆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GenBank中5种豆象mtDNA COⅠ序列的查询,并进行序列比对,共设计了30对引物,通过筛选获得5对能分别鉴定5种豆象的特异引物,并用50、25、10、5、1、0.5、0.1、0.05ng/μL 8个不同浓度系列的豆象DNA模板来检测灵敏度,结果表明,豌豆象和四纹豆象特异引物对的灵敏度为0.1ng/μL,蚕豆象、菜豆象和绿豆象特异引物对的灵敏度为0.5ng/μL。该方法可用于快速准确地鉴定5种豆象,对于豆象类害虫的检测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