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利用2016年泸州4个环境监测站点(九狮山、市环监站、兰田宪桥、小市上码头)的PM_(2.5),PM_(10)的质量浓度数据和气象数据,研究了泸州2016年大气细颗粒物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发现,泸州市城区2016年PM_(2.5)年平均质量浓度为64.4μg/m~3,冬季最高,春秋季其次,夏季最低.重污染天气集中在冬季,且污染程度高、持续时间长.与对照点相比,城区PM_(2.5)质量浓度高9μg/m~3,小市上码头的差异最大,市环监站的差异最小.夏季PM_(2.5)质量浓度日变化最为平稳,中午与夜间有所升高,冬季PM_(2.5)质量浓度呈现夜间高于日间的污染模式. PM_(2.5)质量浓度总体呈现出工作日低,周末高的"周末效应". PM_(2.5)与PM_(10)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全年PM_(2.5)/PM_(10)比值范围为0.73~0.83,夏季PM_(2.5)/PM_(10)比值最高,与当地地形、气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重庆沙坪坝站2013-2015年逐时环境气象资料,对大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和PM_(2.5)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区霾都是在相对湿度大于65%的条件下产生的,重度霾时相对湿度达到86%左右,重庆粗细粒子质量比PM_(2.5)/PM_(10)在霾发生时大于65%,重度霾情况下粗细粒子质量比达82%,说明伴随着细粒子比例的增加, PM_(2.5)细颗粒对能见度的影响作用明显,重庆霾进一步加重, PM_(2.5)相对PM_(10)来说对霾影响作用更大.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能见度与PM_(2.5)颗粒物关系不同,在70%≤RH80%湿度条件下PM_(2.5)与大气能见度相关性最大,非霾天气下PM_(2.5)阈值仅为30μg/m~3.相对湿度在40%~90%之间,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颗粒物逐渐吸湿增长,其产生消光效应逐渐加剧,导致能见度不断降低,在PM_(2.5)质量浓度大于85μg/m~3情形下,不论相对湿度大小,都极易形成霾天气,而PM_(2.5)质量浓度小于85μg/m~3情形下,如果相对湿度较高,随着湿度变化颗粒物吸湿增长,也极易形成霾天气.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上海市不同地区的PM_(2.5)污染水平,选取徐汇上师大(市区)和浦东川沙(郊区)两个监测点的PM_(2.5)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变化特征及与空气中的PM_(10),CO,NO_2,SO_2和O_3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PM_(2.5)与PM_(10)由于存在形态和成因相似而具有很强的相关性;(2)在季节分布上,夏秋季颗粒物浓度低,冬春两季颗粒物浓度高,春季颗粒物浓度低于冬季.PM_(2.5)与PM_(10)在不同季节表现不同,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与监测点周边的污染源及气象因素有关.(3)市区和郊区的PM_(2.5)和PM_(10)浓度都呈双峰性变化,PM_(2.5)与PM_(10)日变化存在相似性.(4)通过逐步回归建立PM_(2.5)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空气中的PM_(2.5)浓度的变化会受到其他污染物的共同作用,不同区域对PM_(2.5)浓度变化贡献大的污染物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4.
采用平行同步采样法,于2012年雨季,对广州市大夫山森林公园林内外空气的总悬浮颗粒物(TSP)和细颗粒物(PM2.5)样品进行了24 h收集,测定了TSP和PM2.5的质量浓度并分析了样品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成分。结果表明:林内外PM2.5的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40.18±10.47)和(55.79±13.01) g/cm3;林内外TS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1.32 ± 33.19)和(116.61±35.36) g/cm3。林内与林外比,PM2.5和TSP平均质量浓度都显著减少(P < 0.05),表明森林能显著改善空气环境质量。TSP和PM2.5中SO42-、Na+、NH4+和NO3-为水溶性无机离子主要成分,占总离子质量的80%以上,林外这些离子的浓度高于林内(NH4+除外)。这4种离子雨季在空气中的主要存在方式为NaCl、Na2SO4、NH4HSO4和NH4NO3。计算表明,采样期间海盐对大夫山空气TSP和PM2.5的水溶性组分中Na+和Cl-贡献最大,其它元素主要源自陆地源。林内外TSP和PM2.5c(NO3-)/c(SO42-)比值在0.3以下,表明固定源是大夫山森林公园空气主要污染贡献者,TSP中c(NO3-)/c(SO42-)的比值大于PM2.5的比值,说明移动源对TSP的贡献大于PM2.5。  相似文献   

5.
CO_2是猪舍中主要的温室气体,与其它有害气体不同,CO_2已经以一定浓度存在于空气中,正常浓度范围的CO_2不会对猪的健康有害,容易被人忽视。近年来,随着规模化、集约化猪舍的发展,对猪舍中的温湿度、NH3、H2S、CO_2等影响猪只正常生长的因素研究日渐增多。其中CO_2在猪舍环境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是评估舍内环境质量的重要参数。猪舍内CO_2的有效管理可提高猪场饲养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首先阐述了猪舍中CO_2的排放主要来源猪的呼吸、粪便排放、取暖设备,分析了CO_2排放量主要受外界环境、猪的数量和种类、猪舍体积以及粪便存储时间等因素影响。对比分析了生猪在断奶、育成、育肥、母猪不同生长时期,在漏缝地板、部分漏缝地板、垫草、木屑地板条件下CO_2排放量。论述了舍内不同浓度CO_2所产生的对饲养人员、猪只生理行为、猪肉品质的影响,根据CIGR数据,得出畜禽舍内最大CO_2浓度限值为0.3%,对人CO_2浓度限值为0.5%。猪舍内CO_2含量过高时,氧气的含量不足,时间长会使猪出现慢性缺氧、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增重减缓、体质虚弱、易感染传染病、生产水平下降等问题,严重时会致死,致死后的猪出现瘀斑,宰杀出现血溅,肉质的p H值、导电性、含水率下降,极大影响猪肉的品质。其次概述了舍内CO_2含量监测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目前主要使用光谱分析仪器测量猪舍内CO_2含量。归纳分析了CO_2与通风强度、通风率、进风口位置之间的关系,详细论述了粪坑通风系统通过改变通风强度、进风口位置、地板开口的大小,可有效地降低舍内CO_2含量。归纳出猪舍中计算通风率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利用动物本身体温平衡来计算,二是利用空气湿度来测定,三是CO_2平衡方程法。目前的主流方法是利用空气中的CO_2平衡特性,监测CO_2浓度,根据CO_2浓度与通风率的关系式,计算通风率的大小。最后,对猪舍中CO_2含量的未来研究方向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天水市秦州区中药材产业种植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该区中药材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中药材栽培发展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主设计的民用炉灶燃烧-烟气稀释采样装置,获得安徽淮南和湖北武汉的小麦、玉米、水稻、花生、大豆5类典型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PM_(2.5)及其碳组分的排放因子,分析了排放因子的差异,筛选了碳组分的标识组分。结果表明,秸秆燃烧PM_(2.5)的排放因子随秸秆种类和地区的不同而呈现明显差异,淮南的秸秆燃烧烟气PM_(2.5)排放因子在0.56~7.67 g·kg~(-1),武汉的秸秆燃烧烟气PM_(2.5)排放因子在3.53~7.91 g·kg~(-1);不同种类秸秆烟气PM_(2.5)排放因子有明显差异,花生秸秆燃烧烟气PM_(2.5)的排放因子最高(均值5.98 g·kg~(-1)),是大豆秸秆燃烧烟气PM_(2.5)排放因子(均值2.04 g·kg~(-1))的2.93倍。秸秆燃烧PM_(2.5)的排放因子随秸秆含水率的增加而明显增大。碳组分是5种秸秆燃烧PM_(2.5)的主要成分碳,总碳(TC)占PM_(2.5)的36.40%~65.84%,其中花生秸秆TC排放因子最高(均值2.58 g·kg~(-1)),是小麦秸秆的TC排放因子(均值1.07 g·kg~(-1))的2.41倍;秸秆燃烧PM_(2.5)中的有机碳(OC)浓度远高于元素碳(EC),OC/EC值为2.36~13.73,表明秸秆燃烧对二次气溶胶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淮南及武汉的秸秆燃烧烟气PM_(2.5)中char-EC/soot-EC值为17.20~64.16,char-EC显著高于soot-EC,可作为判断秸秆燃烧源的一个重要指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秸秆燃烧PM_(2.5)中的OC1、OC2和EC1在碳组分中贡献较大,因此,OC1、OC2和EC1可作为秸秆燃烧PM_(2.5)的标识性组分。  相似文献   

8.
酵素微生物套餐肥在草莓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验证酵素微生物套餐肥在草莓上的应用效果,为草莓栽培提供一套绿色生态施肥方案,为酵素微生物套餐肥的生产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红颜、香野草莓为试验材料,对比常规施肥,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草莓栽培土壤、植株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酵素微生物套餐肥后土壤有机质、微生物数量显著提高,植株根系活力、SPAD值显著提高,草莓口感改善,单果重及一茬果产量提高,其中红颜草莓V_C、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较常规施肥分别提高41.98%、28.07%、32.26%,香野品种草莓分别提高27.94、4.52%、31.55%。酵素微生物套餐肥在草莓栽培过程中应用效果显著,是一套相对理想的绿色生态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传统复合肥用量,达到减肥增效、改土养地的目的,开展含花粉多糖有机营养液不同施用量的在空心菜上的肥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减少一半以上的肥料投入时,施用含花粉多糖有机营养液能显著提升空心菜农业性状水平,增加叶绿素值,促进地上部生长和营养元素的吸收,4-15kg/mu施用量,株高增加18.48%-49.16%,地上部生物量提高了7.81%-32.81%,15kg/mu施用量单株氮、磷、钾吸收量提高53.85%、63.71%、52.38%。施用花粉多糖有机营养液可降低投入、提升产量、增加效益,对减肥增效具有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0.
林业产业依托于森林资源,其结构不仅影响到林业经济能否增长,还关系到森林生态安全。以往对于林业产业与生态的关系分析多集中于理论层面。本文综合了前人的数据研究结果,描述了我国当前林业产业发展、森林生态安全以及两者间关系的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基于森林生态安全视角对林业产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以期为实现我国林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中国主要玉米产区山东省17个地区的玉米须和叶片滞留细颗粒物(PM_(2.5))的能力,并与当地常规大气PM_(2.5)浓度监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探寻利用当地农作物资源进行大气颗粒物生物监测的可能。结果显示:山东沿海地区大气PM_(2.5)浓度明显低于内陆地区,与之对应的是,玉米须上PM_(2.5)含量低的地区也位于沿海,而利用玉米叶的监测无此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叶片上PM_(2.5)含量与大气中PM_(2.5)浓度无相关性,而玉米须上PM_(2.5)滞留量与大气中PM_(2.5)月平均浓度和雨后平均浓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说明玉米须可有效地、较长时间地滞留细颗粒物。研究表明,玉米须上PM_(2.5)的量不但能反映大气PM_(2.5)的污染程度,还能反映大气PM_(2.5)的污染分布,利用玉米须来监测大气PM_(2.5)的污染状况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肥措施对稻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1,他引:10  
选取江西红壤性双季稻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4种不同施肥措施即当地农民习惯施肥(FP)、较FP减施20%化肥氮且有机肥替代20%化肥氮(T1)、在T1基础上加施Si、Zn、S三种微肥(T2)和在T2基础上采用20%缓释氮肥替代普通化肥氮(T3)对稻田主要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排放的影响,并对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处理稻田土壤CO2的总排放通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稻田土壤N2O的总排放量与FP处理相比,T1、T2和T3处理均有显著性减少(P<0.05),分别减少了31.72%、27.17%和43.65%,T3较T2处理显著减少22.83%(P<0.05);稻田土壤CH4的总排放量与FP处理相比,T1、T2、T3处理分别高了13.06%、13.90%、21.97%,其中T3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FP处理相比,T1、T2、T3处理显著提高了SMBC和SMBN的含量(P<0.05),分别提高了18.91%、19.30%、20.07%和28.95%、31.66%、29.96%;T1、T2、T3处理对水稻产量均无显著性影响。稻田土壤CH4和N2O的排放与SMBC和SMBN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总体看,T3处理在降低N2O的总排放量的同时对提升土壤SMBC和SMBN含量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春季农田近地表空气中PM_(10)浓度变化与环境因子关系,于2019年3月1日至5月31日,用PM_(10)采样器、自动气象站以及土壤温湿度数据采集器,对山东泗水县开垦农田近地表80 cm处空气中PM_(10)浓度与环境因子进行了观测,使用线性回归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方法、曲线回归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PM_(10)浓度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在3—5月,山东泗水县典型农田近地表80 cm处空气中PM_(10)浓度平均值为117.06μg·m~(-3)、变化范围为16.67~333.33μg·m~(-3)。同时,PM_(10)浓度变化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和指数函数关系(y=151.66e~(-0.19x),R~2=0.162、P0.001),与相对湿度呈显著二次函数关系(y=-0.48x~2+6.14x-62.47,R~2=0.103、/P0.05);PM_(10)浓度变化与气温呈显著S曲线函数关系(y=e5.00-5.28/x,R~2=0.089、P0.01)。另外,PM_(10)浓度变化与风速、气温、相对湿度、5 cm土壤温度和湿度因子多元回归与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风速影响达到显著水平(y=-16.824x_1+150.420,x_1为风速,R~2=0.126,F=9.658、P0.01)。研究表明,在春季,受风速等多种环境因子影响,山东泗水县农田近地表空气中PM_(10)污染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选用辅酶Q10产生菌深红红螺菌和根癌土壤杆菌为出发菌株,系统研究其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为辅酶Q10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菌龄、溶菌酶质量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高渗溶液的选择等,对深红红螺菌和根癌土壤杆菌2株菌进行了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的研究。【结果】①根癌土壤杆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适宜条件为:菌龄13.5 h,高渗溶液为0.8 mol/L NaCl,溶菌酶质量浓度为0.2 mg/mL,酶解时间75 min,酶解温度35℃;②深红红螺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适宜条件为:菌龄45 h,高渗溶液为0.5 mol/L蔗糖+0.02 mol/L的MgCl2.6H2O,溶菌酶质量浓度为3 mg/L,酶解时间60 min,酶解温度37℃。【结论】得到了根癌土壤杆菌AT-N10和深红红螺菌Rh1.5005适宜的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  相似文献   

15.
于2017年9—12月在我国中部大气背景点洞庭湖采集PM2.5,分析水溶性离子成分,以研究其组成、分布特征及来源等。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洞庭湖PM2.5浓度平均值超过日均一级标准限值,主要成分是水溶性离子,其中NO3-、SO42-、NH4+在总离子浓度中分别占42.7%、27.4%、23.7%。NO3-、SO42-的摩尔浓度与NH4+拟合度较好,NH4+的量比酸性离子略占优势,说明NO3-和SO42-基本被NH4+中和。线性拟合表明NH4+与NO3-和SO42-主要以NH4NO3和NH4HSO4的形式存在。硫氧化率和氮氧化率说明SO42-和NO3-主要来自SO2和NOx的二次转化。二次转化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冬季比秋季更加有利二次转化,尤其是NO3-和NH4+的生成。后向轨迹气团分析发现,采样期间大气污染主要受中部地区和局地区域气团的影响,从山东半岛附近传输的气团对洞庭湖区域可能会产生海源的影响。本研究可为中部地区尤其是农业区域的大气污染成因和治理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炭添加对农田温室气体净排放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农田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降低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生物质炭是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产生的固体物质,因其含碳量高、难于分解、比表面积大、疏松多孔等特性,已成为农田温室气体减排研究中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通过综述农田添加生物质炭对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排放的影响及其机制,以及对温室气体净排放[包括净增温潜势(NGWP)、温室气体净排放(NGHGE)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的影响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结合目前国内外生物质炭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生物质炭在农田温室气体减排领域的研究方向,旨在为生物质炭在农田温室气体减排中的应用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