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茯苓嫁接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苓嫁接是在常规栽培的基础上,选择适期,将一块鲜苓,涂上牛奶液贴到用纯菌丝引接种的,并已发好菌的松段木上。其技术要点如下:1掌握嫁接适期松段木栽培茯苓通过备料、选场、挖穴、菌种制备。当气温稳定在18℃时便可下窖接种,每窖用料10kg,纯菌丝引1瓶(袋)。段木长60cm,后约25天,接种段木  相似文献   

2.
1991年3月苍溪县真菌研究所从云南引进了一批茯苓菌种,生产茯苓三级种二万五千袋,于5月20日至27日下种,每窖用木材15公斤左右,用种500克,接种后60天开始形成部份幼苓、8月份大量发生,于12月份采收。据全面性统计和收购结果,1991年共收鲜苓8.75万公斤,平均每窖当年产苓3.5公斤,其中有部份单产10—12.5公斤,最大单个体有17.5公斤。质量也比其它地区的引种的好。1992年我所要发放10万左右的栽培  相似文献   

3.
这是笔者近年试验的结果,并得到推广应用。用此法栽培茯苓,投资少,操作和管理方便。一般一只20cm的树蔸,下种一瓶可收干苓10kg以上。现简介如下: (一)栽培季节 与其他栽培方法相同,一般在4~10月栽培,不适宜在多雨季节栽培。  相似文献   

4.
采用套膜法栽培茯苓(Poria cocos),以结苓时间和单窖茯苓重量为考核指标,探讨套膜厚度、覆土厚度和段木摆放角度等因素对茯苓结苓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薄膜厚度、覆土厚度及段木摆放角度分别为0.05mm、10cm和20°;该条件下,结苓时间为(28.72±0.26)d,单窖平均苓重为(2.46±0.35)kg。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6日,福建省长汀县宣成乡畲心村村民张进收获到一个特大茯苓,总重量竟达127斤! 这个重达127斤的特大茯苓是如何栽培成功的呢?据张进同志介绍,他去年除了按常规栽培茯苓外,还特意于6月21日用40根二尺左右长的松木枝丫材(约二百余斤)种了一个“连排大窖”。所选苓场含砂量较大(红粉砂石较多),注重深挖浅种。种后一个多月,覆土层就裂开,发现结苓如碗大,即用砂土覆盏裂口。以后随着茯苓的不断膨大,覆土层不断开裂,共覆土掩裂六次。至今年5月6日收获茯苓时,除了挖到一个127斤的特大茯苓外,还有几个较小的茯苓,这个“连排大窖”共  相似文献   

6.
分离茯苓母种,一般是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两种。但在生产茯苓的山区,琼脂、蛋白胨往往难以买到。为此,我们就地取材,用松木屑作茯苓母种培养基。通过两年的实践表明,效果良好,现简介如下。 (一)种苓来源:用作分离材料的茯苓,是于1985年3月从苓场采挖的,重约5斤。此苓系1984年用鲜茯苓作肉引下窖栽培的。  相似文献   

7.
巫仁高 《食用菌》2004,26(1):39-40
利用松木砍伐后遗留在山场的松树蔸栽培茯苓,变废为宝,选用特定品种,无须断根处理,栽培工艺简便,成本低,产量高,直径18~20cm树蔸单产7.5kg/蔸以上,产值13元/蔸以上,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自从70年代推广纯菌种培育茯苓以后,茯苓生产发展很快。笔者在茯苓菌种生产中,摸索出了一种大袋套小袋的培育方法,现将具体技术介绍如下: (一)培养料配方 ①原种配方:A.麦粒原种——麦粒67%,松木屑30%,糖2%,石膏1%。B.松木条原种——0.6×0.6×7cm松木棒67%,麸皮(或米糠)20%,松木屑10%,糖2%,石膏1%,尿素0.1%。②栽培种配方:1×5×7cm的松木块和1×1×7cm松木条63%,松木屑10%,玉米粉5%,麸皮10%,稻谷粉  相似文献   

9.
灵芝作为药用菌,除采集野生产品外,多以人工培育的产品用以制药,其生产方法有原木栽培法、代料栽培法和深层液体发酵法三种,本文报道的是短段木熟料埋土栽培工艺.(一)栽培季节一般一年四季均可接种栽培,但最适接种时间是立冬至立春之间.(二)砍伐截段选用榛木、枫香、麻栎、泡栎、樱花等阔叶硬质树种.口径6cm以上枝桠材均可利用,以10~15cm最适合.在栽培前5~10天砍伐,截成12~15cm的短段.  相似文献   

10.
魏新雨 《食用菌》2011,(5):49-50
茯苓,是一种极常用的名贵中药材,目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茯苓价格涨幅较大,种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以一蔸直径30cm的松树蔸栽培茯苓为例,一年可产鲜茯苓20kg,以现行市场价格8元/kg计算,可收入160多元,减去成本20元,每蔸可获利140元,效益非常可观。苓农间流传这样一句话:"山上种蔸苓,恰似挖白银"。  相似文献   

11.
栽培天麻的方式很多,其中产量最稳、最高的要数熟料袋栽方式,一般24×40cm的栽培袋下种4粒,可收鲜麻1~1.5kg,增重超过50倍,但纯菌种必须由专门厂家制成出售,很适合城乡科技部门推广。 (一)蜜环菌纯种制备 原料为10cm长的干玉米芯和等长的小段木。干培养料为糠:木屑:河沙=1:2:4拌匀。在50kg水中加糖500g、磷肥250g、硫酸镁150g、维生素B_1 80片、石膏250g搅匀成营养水。将玉米芯竖装在24×40cm的聚丙烯袋内,装满后中心抽空放一截直径约6cm小段木(粗段木可以劈开),再用干培养料抖入玉米芯间隙及封顶,然后加营养水350ml,套上颈口圈并加棉花塞,按常规法灭菌、接蜜环菌种,培养2个月后菌丝长满全袋,表面有大量菌索出现,即可下种。 (二)袋内下天麻种 立冬后,将挖出的新鲜天麻  相似文献   

12.
木条菌种,是笔者集百家之长试验成功的一种适应性广、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固体菌种。本文主要介绍其制种技术及使用结果。 (一)菌袋选择 制作木条栽培种,应选耐高温、高压的聚乙烯菌袋,直径12~17cm,长度与栽培袋相同。木条长度应短于栽培袋装料的高度2~3cm。供浅袋或瓶栽的栽培种,可选用无色透明的罐头瓶或广口瓶,木条长度不超过瓶肩。 (二)制作木条 ①选材:选直径5~15cm木纹正直的阔叶树种,在落叶后萌芽前砍伐,也可用杂木加工后的边材,含油脂的树种经脱脂也可用,竹子也是一种好材料。②加工木条:先将木材锯成0.5cm厚的板,再把板重叠锯口与原锯口垂直,锯成0.5cm见方的木条,按所需长度截断,随锯末一起晒干备用。 (三)制作菌种 ①配料:先将木条用1%红糖水(水∶木条=2∶1)浸14小时,再与干木条重量3%的锯末、桔秆粉10%、麸皮8%、石膏1.5%、生石灰1%充分混合,用浸泡木条的水拌湿至含水量60%~65%。②装袋:以袋直径17cm为例:每袋可装木条630~650根。先铺一层木条撒少许配料,两端用胶圈扎紧  相似文献   

13.
高温季节栽培平菇由于杂菌污染和病虫危害多,产量较低。笔者采用直立式袋栽,三年共投料5000kg,生物效率100%。现将其方法简介如下: (一)原料处理装袋播种 培养料为棉子壳,另加石灰、磷肥各2%,水160%,混匀后堆积高温发酵。菌种选用丛生、朵大的广温型品种。先将28~30×50cm的筒袋进行微孔处理,装料时菌种播在微孔处,共四层种三层料,下种量15%。最后将袋口对折,用大头针别住。 (二)直立排袋发菌出菇 装好的袋应直立排放在培养室内或菇棚内,中间留人行道,苗袋间距2cm以  相似文献   

14.
一、栽培方法尼龙袋和木盆都可用来栽培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catus)。一只尼龙袋(38cm×25cm)可装500克干稻草,50克全麦粒,25克绿豆粉,用250ml的菌种瓶接种。若用木盆(92cm×46cm×20cm),则可装2公斤稻草,200克麦粒,100克绿豆粉作培养料,用3只250ml菌种瓶接种。  相似文献   

15.
1979~1980年,我们用圆柱形木块菌种代替木屑、枝条菌种,先后接种40多万斤段木,平均每百斤段木产干耳1.5斤左右,高的达3斤,增产显著。用作圆柱形菌种的木块,长短粗细要一致,不  相似文献   

16.
茯苓是一种重要的药用菌,在我国分布很广,近年来人工栽培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因我县一些苓农未掌握关键栽培技术,单纯凭经验栽培,致使产量不稳,甚至大片产区绝收。为此将我县及邻县海拔700~1200m的半高山地区推广的茯苓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段木准备 马尾松、黄山松、赤松等均可栽培茯苓。选用15~20年生,直径12~14cm的中龄树为宜。初冬进九砍树,即农历十冬腊月。砍树后及时剔枝,一般截成1.3~1.5m长的段,下料时再锯成65~75cm长段,以保持断面新鲜,并“去皮留筋”,即每相隔3cm纵向削去一道树皮,深0.5~0.8cm,以见木质为度。节疤要削平,截段时应错开节疤。将已去皮留筋的段木在通  相似文献   

17.
1982年,我们用栎树耳木进行随砍随接种试验,经一年两个月的出耳观察,其发芽率、朵型与晒干后的耳木相差不多。145斤耳木一茬收干耳0.51斤,折合每架产耳3斤。现介绍如下: 82年3月15日,将砍后的树立即截成长100cm,直径约8.5cm的耳木8捆,重145斤。当天上午打眼接种,行、穴距6cm,穴深1cm,每段耳木共打眼68个,接入793号菌种。点种后与其它耳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茯苓的栽培方法多种多样,但以松树兜就地栽培获苓的方法最为简单,又能充分利用资源,产量也较高。如尤溪县每年砍伐松木中,有直径20厘米以上的松兜30多万个,农户利用其种植茯苓,1988年全县产茯苓3万多公斤,收入达240万多元(平均每个松树兜可获纯利8元)。同年出口茯苓七千多公斤,创汇16万多元,并为国家节省木材1.2万立方米。因此,是十分值得重视和推广的技术。现将尤溪县种植茯苓经验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地点的选择:选择当年或前  相似文献   

19.
稻田套种平菇,是一项既能增产粮食,又可提高经济效益的立体栽培法。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适时制好菌种袋 为保证平菇栽培袋适时套放到稻田里,要及早制作培养好苗种袋。平菇的菌种,宜选用高温型、耐高湿、抗性强、发菌快的菌种,一般5月初购回原种,发菌需35~40天。培养料选用新鲜的棉子壳,不加磷肥,经前发酵处理,料含水量为65%,堆闷7天,装袋前拌入0.2%的多菌灵,每袋(规格37×17cm)装干料300~350g,扎紧袋口,高压灭菌3~4小时,菌袋出锅后冷却至30℃,恒温接种,接种量为干料重的5%,排放在阴凉暗处保持温度28℃左右发菌,20~25天菌丝可发好,适时放入稻田。  相似文献   

20.
代料袋栽香菇一般都是采用木屑菌种接种,工序较繁,成本高,且容易污染。为此,我们作了菌种的改形及接种方法的改进试验,收到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一)菌种制作①采用阔叶树或竹,锯成3~4cm长,用刀劈成6mm 厚的木、竹片,并将木、竹片的一头两边削去2/3厚使成刀口状,然后劈成正方形的颗粒状木、竹钉待用。②将木、竹钉浸在1%糖、1%CaCO_3或石膏粉水溶液中12小时,捞起滤去多余的水溶掖,再加少量的麸皮、木屑拌匀,使每粒木、竹钉都沾上麸皮、木屑原料。③将拌好的木钉装入广口瓶,装量为瓶高的2/3,约150粒,上面盖一层拌好的剩余碎料约5mm,压平固定,高压灭菌1.5小时。④待温度降至25℃时接种,培养时间要比木屑种长7天左右,长好的菌种菌丝洁白,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