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单 3 0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熟玉米新杂交种 ,2 0 0 0年通过全国品种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产量高、品质好 ,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1 品种特征特性1 .1 植物学特性该杂交种在沈阳地区生育期为 1 2 0d,属于中熟品种。幼苗叶鞘浅紫色 ,叶片绿色 ,苗期生长势强。成株株高 2 79 5cm ,穗位 1 1 2 .0cm ,穗长 2 2 .7cm ,穗粗 4 .6cm ,果穗筒型 ,穗轴红色 ,穗行数为 1 6~ 1 8行 ,叶片数为 1 9~2 0片。籽粒黄色半马齿型 ,百粒重 3 2 .5g ,出籽率88 3 %。1 .2 抗逆性表现辽单 3 0号杂交种经 1 999年东北早熟组区试鉴…  相似文献   

2.
玉米新品种铁单 1 8号是铁岭市农业科学院1 996年以自选系铁C93 2 4为母本 ,自选系铁90 1 0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于 2 0 0 1年 1 2月 3 1日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 ,叶片浓绿 ,成株穗位以下叶片平展 ,穗位以上叶片上冲 ,全株叶片 2 1~ 2 2 ,株型紧凑。株高 2 5 6cm ,穗位 1 0 5cm ,气生根发达 ,茎秆坚韧。雄穗分枝多 ,花药黄绿色 ,花粉量大 ,花丝较细 ,淡紫色。果穗苞叶、穗柄适中 ,圆筒型 ,粗大均匀 ,果穗长 2 1 .5cm ,穗行数 1 6~ 1 8行。籽粒黄色 ,马齿…  相似文献   

3.
朝谷 1 1号由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选育 ,于1 997年经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 998年被列为省重点农技推广项目 ,计划在 1 998~ 2 0 0 0年在辽宁省朝阳市、阜新市、葫芦岛市的 8县 2区及赤峰市的宁城县推广 6.7万hm2 。1 朝谷 11号主要特征特性1 .1 农艺性状朝谷 1 1号的叶片、成株茎均为绿色 ,苗期生长快 ,株型紧凑整齐 ,株高 1 65cm左右 ,穗长 2 3~ 2 5cm ,单穗粒重 1 4~ 1 6g ,籽粒圆形、黄色 ,出谷率 83%~ 84%,谷草比 1∶1 .3。1 .2 生育期及抗性朝谷 1 1号为中早熟品种 ,生育期 1 0 4~ 1 1 4d ,4月下旬至 5月…  相似文献   

4.
丹玉24号(原代号丹413)是丹东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1991年冬以自选系丹599为母本、丹340为父本组配成的玉米单交种,1999年11月10日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命名推广。1 特征特性丹413属晚熟品种,生育期在辽宁为133d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株高290cm,穗位140cm,成熟时叶片保绿度80%。果穗柱形,穗长21.0cm,穗粗5.5cm,穗行数18~22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1.0g,出籽率84.0%,米质中上等。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毒病、青枯病、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丹玉24号根系发达,植株高大,抗旱、抗涝,…  相似文献   

5.
1 特征特性1 .1 株型紧凑 ,大穗多粒豫玉 31号前期生长势强 ,植株健壮 ,叶片宽大上冲 ,穗上部叶片夹角小 ,穗长 1 8~ 2 5cm ,穗粗 4.9~ 5.5cm ,穗行数 1 4~ 1 8,行粒数 40 .0 ,穗粒数 50 0~ 70 0 ,单穗粒重可达 0 .35~ 0 .5kg。1 .2 高产稳产据 1 997~ 1 999年河南省夏玉米区试和生产示范 2 9点次汇总结果 ,豫玉 31号比对照增产均在 1 0 %以上 ,且达极显著水平。河南省区试两年2 0点次试验结果 ,年份和地点间变异小 ,主效应值明显高于对照。回归系数比对照更接近于 1 ,属高产稳产类型。1 .3 品质优良豫玉 31号籽粒含蛋白质 …  相似文献   

6.
优质高产冀红小豆4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冀红小豆4号以是天津红小豆为母本,日本大钠言为父本,通过多年多次异地定抽选择培育而成。该品种集早熟、直立、优质、高产于一体、一般产量2400kg/hm^2,较对照冀红小豆1号平均增产26.34%,最高产量可达4122kg/hm^2;生育期d;朱高45cm;籽粒短圆、鲜红、有光泽、饱满整齐一致,百粒重14.5g。该品种具有良好的商品品质,1992-1996年在我省及其它7省市推广面积达10.53万h  相似文献   

7.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沈单 1 1号 (原沈试 2 8号 )为黄色马齿型中晚熟杂交种 ,组配于 1 990年 ,亲本自交系为沈 1 35和丹 340。 1 998年 3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沈单 1 1号于 1 991~ 1 997年先后参加了院内产量鉴定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和辽宁省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多点试验 ,具有高产、优质、多抗、抗逆性强等特点 ,是一个增产潜力较大的优良玉米杂交种。2 品种特征特性2 .1 形态特征沈单 1 1号在幼苗期叶色深绿 ,叶鞘紫红 ,长势强 ,成株株高 2 75cm ,穗位 1 2 2cm ,穗长 2 2cm ,穗粗 5.8cm ,穗行数…  相似文献   

8.
1 生理、生物学特性豫玉 2 7号某些生理特性不同于掖单 1 3、掖单 1 9等高产玉米品种 ,即生育前期营养生长速度快、时间短 ,生殖生长期长 ,有利于经济产量的形成和积累 ,增产潜力大。根据田间调查 (附表 ) ,豫玉 2 7号从播种到抽穗需 56天 ,比掖单 1 3早 3天 ,比掖单 1 9早 2天 ;吐丝期比掖单 1 3早 3天 ,比掖单 1 9早 4天 ;豫玉 2 7号籽粒大 ,灌浆速度快 ,千粒重高 ;单株最大叶面积 0 .6 8m2 ,在 6 750 0株 /hm2 情况下 ,最大叶面积系数 4.3。冠层分布合理 ,利于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穗上部叶片与茎夹角小且上冲不披 ,节间稍长 ,不郁…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定西地区旱农科研推广中心选育的春小麦新品系806,株高80~110cm,穗长9~12cm,千粒重42~48g;1991~1992年在全国北方春小麦区试中折合平均产量5771.4kg/hm^2,居参试12个品种(系)的第6位;抗白粉病,成株期对条锈菌条中29号、30号、HY-Ⅲ小种均免疫;现已累计示范种植2187.15万hm^2。  相似文献   

10.
王竹  高翔 《农技服务》2007,24(8):17-18,68
杂交玉米新品种黔单21号经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优质、多抗、广适、丰产稳产等优点,适宜在贵州省种植。通过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对黔单21号进行产量与构成因子之间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黔单21号产量主要因素为穗长、穗行数、百粒重,其对产量贡献大小依次为:百粒重>穗行数>穗长,建立了产量与主要构成因子间的多元最优回归方程y=-1892.677 693- 17.788 600 686x_1+30.356 0584 71x_2+241.094 392 92x_3+14.798 446 415x_6+116.610 449 93x_7。  相似文献   

11.
“罗表3号”小麦新品种是通过多品种复合杂交,经多年选育和示范试种而成的R粒新品种系。1994年经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该品种株高90~95cm,幼苗呈半匍匐状,但春性偏强,穗呈纺经形。每亩有效稳35万左右,穗长7.5cm,每穗32~40粒,千粒重36g左右。花期集中,灌浆速度快。全生育期190d。“罗麦3号”品质和产量明显优于扬麦5号。  相似文献   

12.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沈单 1 2号 (原沈试 50号 )组配于 1 994年 ,亲本自交系为沈 1 3 9和沈 2 80 5,均为自选系。沈单1 2号为黄色马齿型中晚熟杂交种。沈单 1 2号于 1 995~ 2 0 0 0年先后参加了院内产量鉴定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和辽宁省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及多点试种。结果表明 ,沈单 1 2号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 ,是一个增产潜力较大的优良杂交种。2 品种特征特性2 1 形态特征沈单 1 2号在幼苗期叶色深绿 ,叶鞘紫红 ,长势强。它的成株株高 2 4 5cm ,穗位 1 0 0cm ,穗长2 5cm ,穗粗 6 0cm ,穗行数为 1 8~ 2 0行 ,白…  相似文献   

13.
豫麦56号(原名郑优6号)是郑州市农科所以郑州891×周88367为母本、冀541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1999年9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 特征特性 弱春性、幼苗半直立,田间生长健壮,抗倒伏,株高80cm左右。穗长12cm,每穗45粒,千粒重50g,长芒、白壳、白粒、角质,生育期223天。分蘖成穗率高,增产潜力大,其综合抗病性、抗逆性强。2 籽粒品质 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中心化验结果:容重780g/L,蛋白质含量15%,沉降值35.5ml,湿面筋36.8%,形成时间3.5~5分钟,稳定时间5.6~7.5分钟,评价值58,面包评分88分。该品种…  相似文献   

14.
垦单10号玉米品种随着种植密度加大,个体发育进度减慢,密度由每公顷4.5万株增加到9万株,拔节期至抽雄-吐丝期可推迟1~2d;但到玉米生育后期密度大的处理则出现早衰,提前到达生理成熟期;每公顷播种9万株的处理4株高和穗位高均最高;每公顷播种7.5万株的处理3叶面积最大;穗长、穗粗、穗粒数和百粒重等穗部性状逐渐降低,而群体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达到一定密度后产量开始下降。该试验显示,公顷播种密度在6.0~7.5万株,为垦单10号最适密度,公顷产量最高可达到13241.8kg/hm2。  相似文献   

15.
豫粱8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粱 8号是商丘市农科所以引自美国的不育系ATX6 2 3为母本 ,自选商恢 5号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酿造型高粱新品种。 1999年 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粱 8号是一个中早熟品种 ,生育期 91天。平均株高 2 40cm ,穗长 35 .6 7cm ,中散穗 ,纺锤型。黄红壳 ,黄红粒 ,半角质 ,易脱粒 ,千粒重 2 7.7g。无病害 ,抗鸟食 ,抗旱性强 ,较抗倒伏。叶面蜡质厚。适于麦茬育苗移载 ,丰产性好 ,适于肥土地种植。籽粒含淀粉 72 .16 % ,蛋白质9.88% ,赖氨酸 0 .2 2 %。 1996~ 1998年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 ,3年 18个点次汇…  相似文献   

16.
《农技服务》2019,(12):7-9
为探明安顺市玉米顺单7号的最佳密度,设计49 500株/公顷、57 000株/公顷、64 500株/公顷、72 000株/公顷和79 500株/公顷共5个密度对玉米品种顺单7号母本产量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及制种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性状中的空秆率不断增加,以最高密度79 500株/公顷时的空秆率最高,为5.9%;双穗率逐渐下降,当密度高于72 000株/公顷时,双穗率为0。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中的有效穗数呈正相关,与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呈负相关,有效穗数的增产效应有效弥补了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的减产效应。产量与密度间存在一元二次函数关系,回归方程为y=-0.000003x2+0.413793x-10344.4896,由方程可以计算出顺单7号制种在密度为68 966株/公顷时,理论产量达到最大值3 924.2公斤/公顷。  相似文献   

17.
稀土拌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玉米使用不同量的农用稀土拌种均有增产效果。以04g稀土/kg种子拌种增产率最高,为158%。其次,08g稀土/kg种子拌种增产率为108%。玉米稀土拌种百粒重、穗长、穗粗与产量直接通径作用大。穗长和百粒重的互作效应以及百粒重、穗长、穗粗单效应成为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丹波黑大豆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特征特性丹波黑大豆系从日本引入我国的黑豆品种 ,其植株高大 ,根系发达 ,生长健壮 ,株高 1m左右 (打顶后 6 8cm) ,茎粗 1.6cm ;单株分枝 11~ 13个 ,单株荚数多在 15 0个以上 ,最多可达 36 5个 ;百粒重 6 5 g ,亩产 12 5kg左右 ,高的达 16 5kg以上 ;生育期 170天左右。该品种品质好 ,是夏播大豆中晚熟品种 ,有限结荚 ,叶圆形 ,较大 ,深绿色 ;花紫色 ,豆荚棕褐色 ,茸毛棕色 ,荚粒数 1.5粒 ,籽粒近圆形 ,黑色有光泽 ,裂荚性 1级 (轻 ) ,倒伏程度 2级 (植株倾斜度 15~ 45°)。2 栽培要点2 .1 施足底肥 ,精细整地选择地势平坦 …  相似文献   

19.
优质抗病饲用燕麦新品种定燕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燕2号以裸燕麦品7号为母本、皮燕麦定引1号为父本,采用人工有性杂交和系谱选育法培育而成。在2012—2014年的多点试验中,3 a 16点(次)籽粒平均折合产量3 381.00 kg/hm2,较对照品种定引1号增产5.5%,鲜草平均产量49 975.50 kg/hm2,较对照品种定引1号增产8.4%。定燕2号生育期115 d,株高128 cm,穗长24 cm,主穗铃数44.51个,单株粒数82.88粒,单株粒重2.16 g,千粒重27.07 g,容重425 g/L,经济性状优良。籽粒淡黄色,纺锤型,含粗蛋白(干基)181.8 g/kg、粗脂肪(干基)46.6 g/kg、粗灰分(干基)40.2 g/kg、赖氨酸(干基)4.3g/kg、亚油酸(干基)43.71 g/kg。抗旱、抗红叶病、丰产稳产性好,适宜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甘南、青海和内蒙古等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山西农业科学》2015,(9):1123-1126
通过3个种植方式(起垄、补水机播、渗水膜覆盖;机播、普通膜覆盖;露地机播)和3个种植密度(7.5万,6.5万,5.5万株/hm2)对特早熟玉米并单16号在高寒冷凉区进行高产配套技术集成试验。结果表明,并单16号特早熟玉米品种在起垄、补水机播、渗水膜覆盖处理条件以及密度在7.5万株/hm2下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露地机播条件下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最低,密度5.5万株/hm2条件下籽粒产量最低。由此得出,特早熟玉米品种并单16号在高寒冷凉区最适宜的栽培模式为起垄、补水机播、渗水膜覆盖+密度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