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对桑枝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嗅觉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fukutai)是蛀干害虫桑天牛(Apriona germari)的重要卵寄生蜂之一,桑天牛危害的桑枝挥发物在该寄生蜂寄主生境定向搜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触角电位(EAG)仪测定了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对8种桑枝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发现该寄生蜂对这8种桑枝挥发物都能产生电生理反应,且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增加电生理反应增强。利用Y型嗅觉测定仪测定了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对不同浓度挥发物的趋性行为,结果显示0.01%月桂烯、0.01%里那醇和1%Z-乙酸-3-己烯酯对该寄生蜂均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研究结果对揭示桑天牛长尾啮小蜂寄主定向的化学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的寄生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桑天牛卵啮小蜂 (Aprostocetusprolixus)是一个新种 ,对桑天牛有较高的寄生率。观察发现该寄生蜂 1年 2~ 3代 ,老熟幼虫以休眠状态越冬。 6月下旬越冬代的成虫开始羽化 ;第 1代成虫 7月下旬开始羽化 ,8月上中旬为盛期 ;第 2代幼虫一部分以老熟幼虫直接越冬 ;第 2代成虫 8月下旬至 9月中旬羽化 ,8月底与 9月初为盛期 ,所产小蜂幼虫从 9月中下旬开始陆续以老熟幼虫在寄主体内越冬。探明了该寄生蜂的羽化时间、交配、产卵、寄生等行为习性。 相似文献
4.
触角作为蜜蜂重要的感觉器官,在感受外界环境刺激、实现个体间信息交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华蜜蜂是我国本土蜂种,亦是一类经济昆虫。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中华蜜蜂工蜂与雄蜂触角及其表面感受器的形态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蜂触角呈膝状,包括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工蜂柄节比雄蜂的修长,而雄蜂鞭节较工蜂的粗壮,且多一节。工蜂触角上有7种类型的感器,其中毛形感器分布最多,雄蜂触角上有6种感器,其中板形感器分布最多。在雄蜂触角上发现了一类新的感器为栓锥形感器。工蜂和雄蜂触角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形态和触角节数上,其感受器的种类、数量和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桑天牛卵啮小蜂对已被寄生桑天牛刻槽(被寄生蜂产卵并被涂抹产卵分泌物的刻槽)的识别行为,通过选择和非选择性试验,调查桑天牛卵啮小蜂对不同处理刻槽的行为反应。结果显示,选择性试验中,寄生蜂首先接触到已被寄生刻槽(自己寄生或它蜂寄生刻槽)的次数显著少于正常刻槽。无论在选择还是非选择条件下,寄生蜂接触到已被寄生刻槽的时间显著多于正常刻槽,而在已被寄生刻槽上搜索的时间显著少于正常刻槽,且对已被寄生刻槽寄生的比率也显著低于正常刻槽。无论在选择还是非选择性试验中,雌蜂对它蜂寄生刻槽和自己寄生刻槽的行为反应无明显差异。选择性试验中,雌蜂对正常刻槽和它蜂搜索过的刻槽的行为参数间无显著差异。与此类似,雌蜂对已被寄生蜂产卵但未涂抹产卵分泌物的刻槽及正常刻槽的行为参数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该寄生蜂在产卵完成后,通过其产卵器在刻槽表面涂抹产卵分泌物即寄主标记信息素对刻槽进行标记,使寄生蜂通过在近距离感知该标记信息素来识别已被寄生刻槽,该结果有望为揭示该寄生蜂的寄主识别机制以及实现桑天牛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桑枝和桑天牛虫粪挥发物对桑天牛长尾啮小蜂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fukutai)是蛀干害虫桑天牛(Apriona gernari)重要的卵期寄生蜂,开展该寄生蜂趋性行为与其寄主昆虫(桑天牛)和寄主植物(桑树)挥发物关系的研究对桑天牛的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嗅觉测定表明,经不同处理的桑枝和桑天牛虫粪对桑天牛长尾啮小蜂都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而且咬食桑枝和产卵桑枝的引诱活性高于正常桑枝。通过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CT/GC-MS)对桑枝和桑天牛虫粪挥发物进行分析鉴定的结果表明:正常桑枝挥发物主要为酯类物质,咬食桑枝和产卵桑枝挥发物主要为萜烯类物质,且大多数挥发物的释放速率高于正常桑枝,咬食桑枝挥发物的数量多于正常桑枝而少于产卵桑枝;桑天牛虫粪挥发物的数量少于桑枝,主要物质为1,6-庚二炔。 相似文献
7.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产卵及寄主识别行为的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fukutai)是桑天牛(Apriona germari)卵期寄生蜂,研究其寄生机制对桑天牛的生物防治有重要意义。该寄生蜂的产卵行为主要包括桑天牛刻槽的定向搜寻、刻槽表面的检验、寄主卵检验、产卵寄生、标记等,其中刻槽表面检验的时间较长。选择试验显示,正常刻槽产卵桑枝对寄生蜂的引诱作用明显高于正常桑枝和取食桑枝。在刻槽未产卵桑枝、刻槽产卵未涂抹分泌物桑枝和正常刻槽产卵桑枝中,正常刻槽产卵桑枝对寄生蜂的引诱作用最强,并且刻槽检验时间、寄主卵检验率和寄生率等都显著高于前两个处理。已寄生刻槽对长尾啮小蜂的引诱作用明显低于未寄生刻槽。 相似文献
8.
桑天牛卵啮小蜂基因组DNA的提取及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天牛卵啮小蜂是抑制桑天牛的有效天敌。为使天敌能大量人工繁殖,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单头桑天牛卵啮小蜂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及RAPD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SDS方法,提取的DNA质量较高,适宜于RAPD-PCR扩增分析。在25μL反应体系中,RAPD分析的优化反应体系为:1.5mmol/L Mg~(2+)、2μL的dNTPs(2.5mmol/L)、320nmol/L随机引物、80ng模板DNA、0.8U TaqDNA聚合酶。 相似文献
9.
来源于寄主昆虫的信息化合物对寄生蜂的寄主识别和趋性反应有较强的调控作用。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是桑天牛(Apriona germari)的卵期寄生蜂。初步研究了雌性桑天牛成虫口腔分泌物和产卵后的肛门分泌物以及裸卵等单一信息化合物对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寄主识别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单一信息化合物对该寄生蜂的寄主识别均没有影响。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桑天牛成虫粪便中的信息类化合物,并且对不同提取溶剂获得的提取液进行了寄生蜂寄主趋性反应和寄主识别行为的测定,结果表明:二氯甲烷溶剂获得的提取液对该寄生蜂的趋性反应有显著影响,正己烷、甲醇、丙酮以及蒸馏水4种溶剂获得的提取液对寄生蜂的趋性反应均无影响;正己烷、二氯甲烷、甲醇3种有机溶剂获得的提取液对寄生蜂的寄主识别行为有影响,证明有机溶剂能够有效提取存在于桑天牛成虫粪便中的该寄生蜂的接触性信息化合物。利用硅胶柱层析的方法对提取液分离纯化,层析液对寄生蜂寄主识别影响的测定结果显示,用正己烷作溶剂的层析液对该寄生蜂的寄主识别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而二氯甲烷、甲醇、丙酮和蒸馏水作溶剂的4种层析液则没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有孤雌生殖现象,其后代几乎为雄性。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一类共生菌,参与多种调控寄主的生殖活动机制。通过对外膜蛋白基因(wsp)、细菌细胞分裂蛋白基因(ftsZ)和核糖体16S rDNA基因的特异性扩增,在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 Stainton)的DNA中分别扩增出约600、1000和900 bp的片断,验证了米蛾体内已感染了Wolbachia;而在桑天牛卵啮小蜂的DNA中未扩增出任何片断,表明Wolbachia在桑天牛卵啮小蜂体内未被感染或感染率极低。 相似文献
11.
桑天牛危害和外源茉莉酸诱导桑树防御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择试验研究了桑天牛危害和外源茉莉酸(JA)对于诱导桑树产生防御反应的影响。桑天牛危害诱导的结果表明:在危害诱导后的第3天,受害桑枝被桑天牛继续取食的面积明显少于对照,而同株系统枝被取食的面积与对照间的差异不明显;危害诱导后的第1天,被害桑枝对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引诱活性显著高于健康桑枝,此后其引诱作用逐渐下降,第3天时与健康桑枝间的差异消失。JA诱导的结果表明:JA处理3 d后,桑枝被桑天牛取食的面积也明显少于对照;JA处理1 d后,桑枝对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引诱作用明显高于健康桑枝,JA处理2 d后的桑枝对寄生蜂的引诱作用达到了极显著的程度,第3天时与健康桑枝的差异消失。此外,无论是桑天牛危害诱导还是JA处理诱导,对桑天牛的产卵数量均未产生影响。分析认为:桑天牛危害和外源JA均能诱导桑树通过减少桑天牛取食桑枝的面积产生直接防御,但这种抗虫性仅局限于被害桑枝;桑天牛危害和外源JA还通过增强桑枝对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引诱作用使桑树产生间接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2.
白僵菌感染桑天牛幼虫致病过程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与寄主桑天牛(Apriona germari)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及关系,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白僵菌分生孢子在桑天牛幼虫体表的侵染及穿透过程。结果表明,白僵菌分生孢子接种后8 h就可以附着于桑天牛幼虫体壁,12 h时可见孢子萌发产生芽管和附着胞,16 h即可穿透幼虫体壁;桑天牛幼虫体壁不同结构区影响白僵菌分生孢子萌发速度、附着胞形成以及芽管长度,与幼虫体壁的其它结构区相比,在幼虫体表节间膜处的白僵菌分生孢子萌发早,生长更快,并且孢子不会从幼虫体表的气孔侵入;已死亡虫体的表皮、气门均发生畸变。 相似文献
13.
14.
青海省四种草原毛虫卵壳表面特征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青海省鳞翅目昆虫──青海草原毛虫(Qnaephoraqinghaiensis),门源草原毛虫(G.menyuanensis),曲麻莱草原毛虫(C.qumalaiensis),久治草原毛虫(G.jiuzhiensis)的卵壳结构特征,并比较了卵壳的受精孔区和气孔等细微结构特征,以作为不同草原毛虫卵壳分类鉴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应用扫描电镜对卫星搭载的2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的花粉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花粉为长球形和近球形2种,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具3(拟)孔沟,沟为条形,狭缝状,沟长至两极,孔处有外突或无;花粉外壁纹饰为穴状、粗糙状、网状3种;花粉的外壁纹饰不同品种间以及同一品种的不同处理间均有差异.这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花粉形状、大小和外壁纹饰与地面对照对应品种的花粉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空间飞行因子可导致花粉发育异常及可遗传突变等诱变效应.卫星搭载的2个品种存在花粉败育,不同品种间败育花粉数量存在差异.败育花粉粒形状干瘪,外形异常. 相似文献
16.
鸡蛋壳质量与超微结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使用常规方法测定蛋形指数、蛋壳相对重量、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等蛋壳质量指标,使用X射线能谱仪测定蛋壳断面各层钙的相对含量,使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蛋壳断面各层和内外表面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蛋壳强度与蛋壳相对重量、蛋壳强度与蛋壳厚度以及蛋壳相对重量与蛋壳厚度之间相关分别达到0.444(P<0.01)、0.700(P<0.01)和0.611(P<0.01),各相关系数不在同一水平。蛋壳各层钙的相对含量分别达到32.68%±8.62%、33.13%±6.58%和32.35%±.97%,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几近匀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发现不同强度的蛋壳,其各层和内外表面超微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得出:蛋壳超微结构的差异是蛋壳质量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19.
犬冠状病毒在犬体内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电镜检查粪便中发现有犬冠状病毒的 4只犬 ,进行了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 ,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扑杀后经电镜负染检查 ,除肠内容物外 ,在其肝、心、脾、肾和肺等实质脏器中均发现冠状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