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蓝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蓝舌病(Bluetongue disease),是由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disease virus,BTV)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是OIE规定的A类传染病之一,主要发生于绵羊。各种绵羊,不分性别和年龄都有易感性,但以1岁左右的绵羊最为易感。该病主要通过吸血昆虫传播,库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也可经垂直传染,经胎盘感染胎儿,导致母畜的流产、死胎或胎儿先天性异常。  相似文献   

2.
对采自四川省美姑县的疑似蓝舌绵羊、山羊血清14份,全血13份,进行蓝舌病抗原、抗体检测和病毒分离鉴定。结果在10份血清样品中检测到蓝舌病抗体,在13份全血样品中分离到2株病毒,经蓝舌病病毒群、血清型鉴定,分离毒株的血清型为BTV-1型。  相似文献   

3.
4.
5.
蓝舌病及其防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蓝舌病是由库蠓传播,由蓝舌病毒(Bluetongue disease virus,BTV)引起,主要侵害绵羊并可感染其它反刍动物的病毒性传染病。本文综述了蓝舌病的历史与分布、病原特性、监测及诊断技术、流行特征及其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畜牧兽医学报》2006,37(10):998-998
2006年8月31日法国向OIE报告了蓝舌病疫情情况,这是该地区首次报道此病。阿登省Brognon的一个奶牛群暴发一起蓝舌病,疫情始于2006年8月28日,于8月30日首次确认,属于临床病例,1头2岁牛出现临床症状。病原为蓝舌病病毒,血清型待定。疫情涉及96头疑似动物,1例病例。诊断包括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由设在Montpellier的法国农业国际发展研究中心(CIRAD—EMVT)和设在Maisons--Alfort的动物病理学及动物传染病调查研究实验室负责,手段为ELISA、PCR。传染源为带毒者。采取的措施:国内限制移动、筛查、区域化和控制节肢动物。  相似文献   

7.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反刍动物的严重传染病。以口腔、鼻腔和胃肠道黏膜发生溃疡性炎症变化为特征,主要侵害绵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蓝舌病在养殖牛、羊、鹿等动物的时候,是应当值得注意的。1病原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主要发生于反刍动物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蓝舌病是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的绵羊等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从对蓝舌病血清学调查中发现不少地区都存在蓝舌病阳性山羊、绵羊、牛.有些地区山羊的检出率达45%.为了弄清蓝舌病与山羊流产的关系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自1992年8月中旬以来,山西省交城县西北陆续发现疑似蓝舌病的病绵羊。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双向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ELISA及其部分实验室诊断等,确诊本次导致绵羊临床发病,山羊和牛呈隐性感染,血清抗体阳性的病原为蓝舌  相似文献   

10.
11.
12.
郑延平 《北方牧业》2006,(12):23-23
<正> 蓝舌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绵羊最易感染发生,以口腔、鼻腔和胃肠道黏膜的溃疡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此病主要是由于蚊虫的传播而发生的。所以本病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的6~10月间。1 症状本病潜伏期一般为6~9天,常见的有急性型和亚急性型。慢性型的则很少有。1.1 急性型体温升高到41℃以上,表现厌食,委顿。鼻腔流涕,口腔流涎,上唇水肿,可蔓延到整个面部和耳部,口腔黏膜充血、发绀呈紫色。在  相似文献   

13.
蓝舌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世界上被列为A类疾病,对绵羊危害极大。该病首先在非洲发现,现已扩散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各国在动物的进出口检疫中,都十分重视对该病的检疫。我们在对甘肃兰州野生动物繁育中心从美国进口的羚羊和新疆从苏联进口的绵羊中,采用鸡胚接种和细胞培养病毒分离方法,先后分离到蓝舌病病毒。  相似文献   

14.
15.
用新疆山羊BTV细胞接种健康山羊和绵羊,表现体温升高;白细胞和外周血中的T、B淋巴细胞持续下降;淋巴结、脾、舌、颊、肺动脉及胎儿的相应器官不同程度出血和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以及红细胞和各靶器官有明显BTV抗原存在,结果表明。该病毒引起的特异性变化,与我国云南、四川、湖北BTV有一定差异。而且绵羊的致病性高于山羊,同时表明,BTV可以通过母体胎盘引起胎儿靶器官的病理损伤,揭示了BTV感染与流产的  相似文献   

16.
17.
18.
蓝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蓝舌病(Bluetongue,BT)又称绵羊卡他热,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绵羊的非接触性虫媒病毒传染病,以发热、白细胞减少、颊粘膜和胃肠道粘膜严重卡他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本病于1876年首次发现于南非,此后疫区日益扩大,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存在血清阳性动物。我国于1979年首次于云南师宗发现该病并分离到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Virus,BTV)。目前,全国已有云南、新疆、甘肃、陕西、四川等29个省(市)区已检出羊BTV抗体,许多省份的牛群中亦发现BTV抗体阳性动物[1,2]。1 病原学BTV系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蓝舌病亚群…  相似文献   

19.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库蠓叮咬在反刍动物和骆驼中间传播流行。本文对该病的流行历史,传播,病原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防控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绵羊蓝舌病是由蓝舌病毒感染所引起,呈全球分布,常表现地方散发式流行,各种品种、性别和日龄的羊都能感染,吸血性的昆虫是本病扩散的重要媒介;病羊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同时口腔、唇、蹄部、皮肤等出现糜烂和水肿;预防本病需谨慎引种,加强羊场的生物安全建设,地方政府还要加强对本地疫情的监控;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本病的药物出现,病羊可通过对症治疗来缓解病情,依靠自身抵抗力来杀灭体内病原;症状表现严重,疾病进入中后期的感染羊直接淘汰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