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雅维 《新农业》2004,(1):39-40
我国农业生产化肥的使用一直以氮肥为主,但是氮肥的利用率低,氮素损失严重,肥效期短,施肥量大,常困扰着生产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沈阳富源农业高新技术研究所研究并生产了赛肥特牌氮肥长效增效剂,应用这种增效剂可以实现氮素化肥的一次性施用,可免中耕、免追肥,提高氮素化肥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2.
《新农业》2004,(12):33-33
氮肥长效增效剂集脲酶抑制.硝化抑制.氨定剂及植物生长刺激作用于一体.其作用机制互相补充促进.使氮肥长效.增效功能显著.能达到作物生长前期不过肥.中期不疯长.后期不脱肥.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专家测定.  相似文献   

3.
王雅维 《新农业》2004,(2):26-26
在施肥前将氮肥长效增效剂与氮肥按一定比例(100公斤碳酸氢铵加长效增效剂3~4公斤,100公斤尿素加2O-25公斤)混拌均匀,同磷钾肥一起一次性底施。  相似文献   

4.
王雅维 《新农业》2001,(4):27-27
氮肥长效增效剂是一种与氮肥混合施用的高效添加剂,可使氮肥长效、增效,功能显著、稳定。2000年是历史罕见的大早年,据气象部门统计,昌图县4—9月份降水量为348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降水量567毫米少  相似文献   

5.
6.
7.
为降低污染,提高氮肥利用率,提高农产品质量,我站应用氮肥长效增效剂肥隆进行水稻清洁生产施肥技术研究,取得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8.
分析氮肥应用状况,提出氮肥长效增效剂应用意义,探讨其应用方法,从而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9.
玉米应用氮肥长效增效剂(肥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氮肥增效剂与化肥配施对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产量、植株氮含量和氮肥利用率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等施肥量情况下,与单施化肥相比(RF1、RF2),化肥与氮肥增效剂配施(RF1+NS、RF2+NS)可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12.2%和8.8%。与RF1和RF2相比,RF1+NS和RF2+NS处理氮肥表观回收率分别显著提高了9.26和6.20百分点。综上,化肥与氮肥增效剂配施有助于减少氮肥施用量,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氮比例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9  
1993~1995年对水稻三个品种进行了在同一施肥水平不同施氮比例的试验研究,得出最佳施氨比例。该方法比常规处理增产显著,并且改善了稻米品质,精米率提高,垩白率和直链淀粉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2.
根据江苏省溧水县1993~2004年稻田施氮肥情况的统计与分析,提出提高氮肥利用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改性尿素·碳酸氢铵对水稻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高分子复配材料对氮肥尿素、碳酸氢铵进行复合改性后,采用不同施用方式,比较改性氮肥对单季晚稻武育粳12的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改性化肥对水稻经济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化肥施用量与产量关系密切,氮肥施用量增加可以明显提高水稻产量,但是高分子复配材料复合改性的尿素和碳酸氢铵,其氮肥利用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杂交中籼协优57群体性状与氮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 :杂交中籼协优 5 7群体性状及产量随着施氮量和栽插密度而异。施氮量与栽插密度两因素的交互效应大于因子简单效应之和 ,其作用极显著地影响着群体性状量的变动。处理组合的平均穗谷重、穗数和稻谷产量的变幅依次为 2 .60~ 3 .91g、2 3 0~ 3 0 1个 /m2 和 811.9~ 969.0g/m2  相似文献   

15.
超级稻Q优6号栽培密度及氮、磷、钾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Q优6号水稻在正安县青潮泥田中不同种植密度和施用氮、磷、钾肥的效应。结果表明:Q优6号水稻最佳种植密度为10 000株/667 m2,最佳施N量为12.2 kg/667 m2,最佳施P2O5量为6.5 kg/667 m2,最佳施K2O量为11.5 kg/667 m2。  相似文献   

16.
为双季稻水肥高效利用调控技术提供支撑,采用水肥耦合方式,设置间歇灌溉和淹水灌溉2种灌溉方式,高氮、中氮、低氮和不施氮4种施肥方式,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水氮组合对双季稻氮积累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灌溉下,以施高氮处理的植株氮积累量最高,早稻分别比施中氮、低氮和不施氮高20.8%、22.7%和59.4%,晚稻分别高出13.9%、27.0%、58.6%;间歇灌溉下,早稻以施中氮处理的植株氮积累量最高,分别比施高氮、低氮和不施氮高5.2%、15.8%和59.5%,晚稻以施高氮处理最高,依次比施中氮、低氮和不施氮高1.9%、15.4%、56.3%。水稻植株氮积累量总体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灌溉条件下,氮素农学利用率、氮素干物质生产率、氮素稻谷生产率、氮素偏生产力和氮素生理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相同施氮水平下,间歇灌溉的水稻植株氮积累量、氮素农学利用率、氮素生理利用率均要高于淹水灌溉。间歇灌溉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率,促进双季稻节水节肥生产。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氮方式和栽插密度对杂交中籼丰两优1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两裂式裂区试验探讨了丰两优1号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施氮方式和栽插密度都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施氮水平与每穗实粒数、栽插密度与有效穗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在产量构成中有效穗影响最大,其次为穗实粒数。在大田生产中,要适当提高栽插密度,适宜播量为22.5万~28.13万穴/hm2;重施基肥,后期要增施粒肥均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沼泽土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力强,含氮高,合磷、钾低,而且低湿冷凉,导热性差,前期升温慢,后劲大。因此,沼泽土种稻前期生长缓慢,后期徒长、贪青、产量低。新型水稻BB肥C型是沼泽土稻田专用型,含沼泽土专用改良剂。底肥、分蘖肥、穗肥四部分,具有提升地温、加速养分释放,平衡提供水稻全生育期营养的作用。试验表明:沼泽土稻田使用新型水稻BB肥C型,返青快,分蘖早,适时成熟,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有机肥和化学氮肥混合施用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氮肥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肥料,一般植物特别是以叶和果实为产品器官的植物对氮肥的需要量很大,氮肥不足会限制植物的生长,影响植物的产量;但氮肥过多不但会影响植物贪青生长,影响植物的产量和产品的品质,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增加生产成本。试验采用对番茄进行化学氮肥和不同比例的有机肥混合施用的方法,以产量为指标,以确定在番茄生产上最好的氮肥施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万大群 《农技服务》2010,27(11):1411-1412
利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施用氮、磷、钾肥对中浙优1号水稻叶瘟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浙优1号叶瘟病情指数与氮、磷肥施用量呈正相关,与钾肥施用量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