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高感砧木3-1-29-4和高抗砧木1-1-10-8为试材,对其叶片接种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riana.f.sp.piricola),测定了接种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轮纹病菌侵染后,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抗性砧木1-1-10-8的活性高于高感砧木3-1-29-4。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在接种后持续升高。接种后,抗病砧木1-1-10-8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先升高后降低,高感砧木3-1-29-4的PPO活性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2.
苹果轮纹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2007年8-10月从山东主要苹果产区轮纹病果上分离获得83个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riana f.sp.piricola)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各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多菌灵对83个菌株的EC50值呈单峰频次分布,分布在0.0196~0.4867mg·L-1,均值为0.1080±0.0152mg·L-1;在83个菌株中选择对多菌灵最敏感的泰山海棠菌系进行重复测定,将其EC50平均值0.0428mg·L-1确定为苹果轮纹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基线;通过Duncan氏新复极差法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苹果轮纹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都处在较高水平,总体上不存在明显差异,没有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亚群体。  相似文献   

3.
孙天骅  李佳  王涛  牛宁  徐继忠 《园艺学报》2018,45(3):409-420
从‘鸡冠’与‘富士’苹果的杂交后代中选择对轮纹病抗病的材料1-1-24和感病材料1-2-34的叶片为试材,在叶片正面主脉两侧各针刺一处,分别接种长有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f. sp. piricola)菌丝和蘸有无菌蒸馏水的PDA培养基饼。通过对接菌前和接菌后24 h的叶片总蛋白进行2-DE分离筛选和质谱检测鉴定,共获得27个差异蛋白,其中9个为胁迫应答蛋白,1个与防御反应相关,17个参与叶绿体光合作用、细胞代谢、核糖体、羧酸等相关合成或未知反应。对β–1,3–葡聚糖酶、酸性内切几丁质酶和AP15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β–1,3–葡聚糖酶和酸性内切几丁质酶是苹果叶片应答轮纹病胁迫的关键蛋白,抗病和感病的苹果叶片在接菌前关键蛋白含量的显著差异可能是导致抗病性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2009年和2018年采集的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变化,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每个年份采集的50株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009年采集的50株菌株EC50平均值为(0.681 3±0.554 9)mg/L,2018年采集的50株菌株EC50平均值为(1.286 4±0.946 6)mg/L。随着时间的变化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开始降低,部分菌株产生了2~5倍的低水平抗药性。  相似文献   

5.
苹果轮纹病菌侵染机制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berengrianaf.sppiricola)能在培养基及活体内产生一系列果胶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和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其中PG和PMG是降解果实胞壁的主要酶类,在整个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从结果可看出PG活性随着侵染的进展而升高,PMG的作用在侵染前期更大一些,2种果胶酶可能是引起被接种苹果果皮上还原糖变化的重要因素。接种与未接种果实果皮的pH值差异随侵染进程而降低,接种40d后,接种处pH值开始低于健康组织的pH值,这一变化可能造成细胞壁软化而有利于PG和PMG活动。接种后10~20d,PG活性及组织中还原糖的增长速度比其他阶段要快。对侵染点的病原组织学研究进一步表明,病菌产生的各种果胶酶不论是在侵染初期还是后期都是重要的致病物质。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苹果轮纹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苹果轮纹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多数苹果轮纹病菌菌株对多菌灵表现敏感,建立了以敏感性苹果轮纹病菌菌株的EC50平均值(0.2582±0.1208)mg/L为准的敏感性基线;11.11%的菌株已产生2~4倍的低水平抗药性,抗药性菌株主要分布于山东西部区域。  相似文献   

7.
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苹果轮纹病菌对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的敏感性现状,从有代表性的苹果种植区采集、分离了47个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f.sp.Piricola)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戊唑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戊唑醇对47个菌株的EC50值在0.0054~3.3253mg·L-1,平均值为0.4359±0.1902mg·L-1。其中,菌株XX2B(EC50为3.3253mg·L-1)对戊唑醇的敏感性较低,QF2(EC50为0.0054mg·L-1)对其最敏感,其毒力倍数是XX2B的620.38倍。山东省、河南省和辽宁省的苹果轮纹菌对戊唑醇的EC50平均值分别为0.5715±0.4612mg·L-1、0.4119±0.2157mg·L-1和0.2667±0.2083mg·L-1,表明辽宁省的苹果轮纹菌对戊唑醇的敏感程度最高,山东省的敏感性最低。但不同地理来源的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地衣芽孢杆菌W10及其抗菌蛋白对苹果贮藏期重要病害的防治作用,进行了对苹果轮纹病菌、炭疽病菌的抑制以及对轮纹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W10菌液、培养滤液、抗菌蛋白对2种病菌的形态、菌丝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都有明显的破坏或抑制作用,其中抗菌蛋白的作用最强,5倍稀释液可以完全抑制病菌菌丝生长,20倍液对病菌产孢或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达100%。菌液、培养滤液与抗菌蛋白对病菌菌丝形态的破坏作用相似,都可以使菌丝细胞原生质收缩、肿大呈泡囊状、细胞壁破损导致原生质外泄,甚至菌丝断裂。W10细菌液或抗菌蛋白能够明显抑制果实病斑的扩展,用其浸果后接种病菌,贮藏90 d时,抗菌蛋白对轮纹病的防效仍达到50.0%,与多菌灵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9.
经不同生物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毒力测定分析,为田间有效药剂筛选及配套使用技术提供重要依据。采用平皿法,试验并分析丁子香酚、梧宁霉素、多氧霉素、中生菌素、蛇床子素、宁南霉素生物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6种生物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毒力效果,但不同杀菌剂间的毒力差异较大。丁子香酚对苹果轮纹病菌抑菌效果最好,EC50仅为0.2162 mg/L;其次为梧宁霉素、多氧霉素、中生菌素,EC50值分别为4.0992 mg/L、10.9849 mg/L、18.8762 mg/L;蛇床子素和宁南霉素效果较差,EC50分别75.3819 mg/L和75.9982 mg/L。  相似文献   

10.
不同抗性苹果果实受轮纹病菌侵染后亚显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苹果轮纹病菌菌株Ls1的菌丝接种苹果抗病品种‘红玉’和感病品种‘金冠’及其杂种后代高抗单株02-24-036和高感单株02-38-071的果实,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其表面及皮下组织亚显微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病菌侵染后,红玉、金冠和02-24-036果面均产生特殊的分泌物,其中红玉和02-24-036产生的分泌物抑制菌丝繁殖,金冠果面产生的分泌物不能抑制菌丝繁殖。说明病菌侵染后果面产生的分泌物与抑菌和抗侵入有关。菌丝由果面皮孔或伤口侵入组织后,抗病的红玉和02-24-036皮下细胞内嗜锇颗粒簇积累,而感病的金冠和02-38-071未见嗜锇颗粒簇的积累。说明红玉和02-24-036果实对苹果轮纹病的抗性属于诱导抗性,既表现为抗侵入,也表现为抗扩展。  相似文献   

11.
对Botryosphaeria dothidea通过皮孔侵入果实的过程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接种后2d分生孢子完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过程。接种后10d,菌丝体在皮孔表面缓慢生长。从20 ̄30d菌丝体加速扩展并形成几个分枝,通常从皮孔外围侵入果实,但仅限于皮孔表面组织。从40~50d,菌丝体扩展更为繁茂,一些菌丝开始突入皮孔的第2层组织。接种皮孔中可检测到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但活性比对照高。皮孔有3层,第1层为含果胶的死组织,易被病菌侵染降解,底部的第3层非常坚固,是阻止病菌侵染的有效屏障。随果实发育,皮孔大小、数目和裂口均有规律地增加。我们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苹果轮纹病的潜伏侵染特性。  相似文献   

12.
苹果轮纹病是子囊真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病害之一,每年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全面而深刻理解苹果响应该菌侵染的分子机制有助于采用有效防治措施。综述了苹果轮纹病的病原、侵染循环、抗病机制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新进展,侧重阐述与抗(感)病密切相关的基因及蛋白质,为全面理解该病害的抗(感)病机理奠定基础。此外,还讨论了苹果轮纹病菌的生防菌种,为预防性药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苹果轮纹病菌对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腐霉利的敏感性现状,建立敏感基线。【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山东、辽宁、河北、河南、山西和陕西等地的106株苹果轮纹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性,比较了不同省份苹果轮纹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腐霉利对供试的106个苹果轮纹病菌菌株的EC50值差别不大,在0.327 0~3.322 8 mg·L-1,平均EC50为(1.289 1±0.060 0)mg·L-1,呈连续性偏正态分布,可以作为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基线。其中,陕西省的苹果轮纹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程度最高,其他依次为山西省、河北省、辽宁省和河南省,山东省的敏感性最低,山东省的EC50平均值是陕西省2.63倍。【结论】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性水平较高,未发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群体,所测得的EC50平均值可作为苹果轮纹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苹果叶片叶绿体及其蛋白的提取方法,建立叶绿体蛋白双向电泳分离技术体系。【方法】以苹果叶片为试材,采用4种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苹果叶片叶绿体,检测提取叶绿体的完整度、纯度及提取率。采用酚抽提法、改良酚抽提法提取叶绿体蛋白,检测蛋白样品的质量。优化胶条长度、上样量、等电聚焦程序、分离胶浓度等双向电泳条件。【结果】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D提取的叶绿体纯度高、提取率高,优于其他3种方法;改良酚抽提法提取的叶绿体蛋白,经2-DE分离所得蛋白点数多、分离效果好,优于酚抽提法。蛋白样品经优化后的双向电泳体系分离,获得了较为理想的2-DE图谱。【结论】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D、改良酚提法适于苹果叶片叶绿体及其蛋白的提取。苹果叶片叶绿体蛋白使用优化后的双向电泳体系进行分离,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2-DE图谱。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5种(茎1、茎2、茎4、花2、姜4)对苹果轮纹病菌菌丝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并通过与苹果轮纹病的对峙培养试验,对其进一步的筛选。结果表明,对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的为从黄顶菊内分离出的花2,其次为从姜内分离的姜4和从黄顶菊内分离的茎2,抑制效果最差的则为从黄顶菊内分离的茎1。  相似文献   

16.
从感染苹果轮纹病的苹果枝干获取分离物,进行培养与纯化,采用形态学、病原菌致病性和分子生物学3种方法相结合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苹果轮纹病病原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同时,对16个苹果品种(系)对苹果轮纹病的抗性进行评价,筛选出2份稳定高抗苹果轮纹病试材—‘鸡冠’和74-178。  相似文献   

17.
沈倩  胡同乐  曹克强 《北方园艺》2015,(10):111-115
以"富士"品种的苹果幼果和2年生枝条为试材,采用孢子萌发法,建立不同化学药剂对苹果轮纹病菌保护作用持效期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在室内外条件下保护作用的持效期。结果表明:采用菌龄为10~15d的苹果轮纹病菌所产生的孢龄为1~3d的分生孢子,在28℃恒温黑暗条件下萌发6h后镜检孢子萌发率为适宜的孢子萌发体系。在室内和室外条件下,2种供试药剂在苹果幼果和2年生枝条上对轮纹病菌的保护作用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但相同条件下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保护作用优于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室内条件下,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在幼果和2年生枝条上的保护作用防效高于70%的持续时间为3d,7d后的防效仅为30%左右;在室外条件下,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在幼果和2年生枝条上的保护作用随时间延长下降明显,但在幼果表面的防效下降速度显著慢于在2年生枝条表面的下降速度。该方法为快速评价不同化学药剂保护作用的持效期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产黄青霉病毒科成员(Botryosphaeria dothidea Chrysovirus 1,BdCV1)对寄主梨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菌株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证实单独感染BdCV1梨轮纹病菌分离株是弱毒菌株;以期确定BdCV1是否为引起梨轮纹病菌弱致病力的单一因子。【方法】从前期弱致病力复合感染双分体病毒科成员Bd PV1和BdCV1的梨轮纹病菌LW-1中经多代菌丝分离获得的疑似仅单独感染BdCV1分离株(命名为LW-C)为材料;采用dsRNA检测、RTPCR,鉴定LW-C菌株中仅携带BdCV1。采用菌丝块接种于PDA培养基以及3针针刺法接种梨果实,观察其菌落形态以及发病情况,测定菌落生长速度和致病性,明确LW-C生物学特性。将LW-C对无毒菌株Mock进行水平转染,检测其传染后衍生菌株的dsRNA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证实了LW-C仅感染BdCV1,具有弱毒特性;水平转染结果明确了BdCV1因子对梨轮纹病菌的菌落形态、生长速度有抑制作用,对寄主有弱致病力。【结论】确认了BdCV1是引起梨轮纹病菌致病力衰退的主要因子,为真菌病毒防治果树轮纹病害提供了新颖的生防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