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表明,2008年春选‘双红’品种的一级嫁接苗,按株行距为0.6 m×2.0 m,挖深15 cm左右、宽30~35 cm的栽植浅沟定植。定植后做70 cm宽畦,再覆90 cm宽黑地膜。每株苗剪留2个芽,然后,用虚土埋平;在霜霉病发病始期,淋洗式连喷2次25%甲霜灵可湿粉剂1 000~1 250 ml/L或64%杀毒矾2 000~2 500ml/L,连雨季节改喷抑快净或克露;2010~2012年连续3年平均产量为17 810 kg/hm2。  相似文献   

2.
‘北国蓝’是1988年以山葡萄品种‘左山一’作母本、两性花山葡萄种质资源‘双庆’作父本杂交育成的山葡萄酿酒新品种。果穗圆锥形,平均穗重141.2 g;果粒圆形,平均单粒重1.43g,果皮蓝黑色,果粉厚;每个果粒含种子2~4粒,果肉绿色,无肉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90%~21.10%,可滴定酸含量1.83%~2.63%,总酚含量1.31%~1.68%,单宁含量0.21%~0.39%,出汁率57.20%;酿制的原酒具有黑宝石光泽,香气宜人,酒体饱满,典型性明显;在吉林省吉林市左家镇等地,葡萄成熟期在9月上中旬。2015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以‘左优红’山葡萄为试材,研究了吉林市松花湖退耕还林地‘左优红’山葡萄品种的栽培表现。结果表明:‘左优红’5月上旬萌芽,9月中下旬果实充分成熟;栽培成活率达95.5%;结果系数2.07;果穗平均重211.8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0.8%,总酸含量15.5g/L;3年生开花株率达到65.5%,产量达1 830.0kg/hm2;4年生产量3 750.0kg/hm2,5年进入丰产期,产量稳定,5~7年平均产量达18 360kg/hm2。  相似文献   

4.
【目的】克隆山葡萄抗寒相关基因和分析葡萄的抗寒机理。【方法】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选用抗寒性强的山葡萄株系‘通化-3’和抗寒性弱的欧洲葡萄品种‘红地球’分别作Driver和Tester,建立了ASSH(山葡萄)与SSSH(‘红地球’)2个c DNA表达文库。【结果】差异表达克隆测序后经DNAMAN比对,从657个克隆中筛选出了70个Unigenes;通过BLAST比对分析,发现在ASSH文库中含有与山葡萄相关的r RNA基因内含子编码的归巢核酸内切酶、衰老相关蛋白质、细胞色素P450、抗冻蛋白、防御素样蛋白、热休克蛋白等相关的EST序列;SSSH文库中含有与‘红地球’相关的衰老蛋白。此外还发现了14个未知蛋白的ESTs序列。【结论】筛选出了与山葡萄抗寒性相关的AFPs、Haps、防御素样蛋白、细胞色素P450加单氧酶等多个相关的ESTs,以及14个未知蛋白序列,也可能参与山葡萄的抗寒代谢。  相似文献   

5.
山葡萄‘双红’、‘双优’在戈壁滩上栽培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我国西部栽培的‘双红’和‘双优’两个山葡萄品种不埋土能正常越冬,调查、测定和分析这两个山葡萄品种在冬季寒冷、冬春又极干旱的西部戈壁滩上栽培的生产表现。两个山葡萄品种根系耐低温能力比欧亚种酿酒葡萄品种强,枝条保水能力更强,因此,在干旱荒漠的戈壁石砾地上不埋土能安全越冬和抗御春日多风和干旱。一年生枝条长势好,花芽能正常形成,但在开花季节花序干枯和脱落现象严重。‘双红’、‘双优’山葡萄表现生产性能差、果穗少、果穗小、穗重轻、果粒小,故产量低,仅为原产地的1/3,但其品质好,可溶性固形物高出3.9~4.6个百分点。为使‘双红’、‘双优’在河西戈壁滩上栽培,既不埋土又有较高的产量,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结合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在‘巨峰’葡萄(Vitis labruscana Bailey × V. vinifera L.‘Kyoho’)中克隆了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CKX3,分析了该基因的表达特性及其对细胞分裂素的响应。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cDNA全长为2 049 bp(GenBank登录号:KP689597),ORF(开放阅读框)为1 569 bp,编码522个氨基酸,具有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和细胞分裂素结合结构域。该基因定位在葡萄的7号染色体上,具有4个内含子,5个外显子。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巨峰’葡萄CKX3与荷花NuCKX3亲缘关系最近,与毛果杨同源性较高。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巨峰’葡萄CKX3主要在根部和花序中大量表达,其次是在卷须和果实中有较高的表达,在茎和叶中的表达量较低;在花序发育过程中,在盛花期前表达量较低,盛花期以及盛花后表达量增加。在6-BA处理葡萄叶片后,CKX3的表达与细胞分裂素氧化酶的活性都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鉴定葡萄果实赤霉素诱导响应基因,【方法】应用cDNA-RAPD技术,以鲜食葡萄品种‘藤稔’为研究对象,对赤霉素处理后果实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进行了mRNA指纹分析。【结果】通过16条随机引物的筛选,共分离得到61个差异表达的转录衍生片段(TDF),其中增强表达或赤霉素诱导下特异性表达TDF42条,抑制表达19条。对其中18个TDF进行了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发现,17个TDF与NCBI已有序列同源,其中10个为已知功能基因,另有1个TDF无同源序列。对选取的6个TDF进行半定量RT-PCR验证,结果表明3个基因片段在处理条件下均特异表达或上调表达,另外3个基因片段在处理条件下均未见表达或下调表达,这与cDNA-RAPD表达谱结果相一致。【结论】利用cDNA-RAPD技术成功分离了部分受赤霉素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  相似文献   

8.
藤稔’葡萄VvGAI基因的克隆、亚细胞定位及时空表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光  曹雪  房经贵  宋长年  王晨  王西成 《园艺学报》2011,38(10):1883-1892
 以‘藤稔’葡萄(Vitis vinifera × V. labrusca‘Fujiminori’)的茎、叶、花和果为试材,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获得1个推测为葡萄赤霉素响应因子VvGAI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2 295 bp,其编码590个氨基酸。该基因在GenBank基因数据库的登录号为HQ834311。序列分析表明:VvGAI与杨树、拟南芥、水稻的同源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68.56%、62.79%和54.16%。半定量与定量PCR结果都表明,VvGAI在葡萄茎尖、叶、花和果等营养与生殖器官中均有表达,但在茎尖中的表达最高,是一个与快速生长和分裂关系密切的基因。50 mg · L-1赤霉素处理后,各阶段果实中VvGAI表达量趋势与对照基本一致,但水平低于对照,其中幼果中表达量最高。洋葱表皮细胞的瞬时表达显示,VvGAI蛋白定位于细胞核。  相似文献   

9.
就‘红地球’葡萄5种不同砧木的抗旱性、耐盐性和抗寒性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抗旱性大小顺序依次为‘5BB’>‘SO4’>‘贝达’>‘抗砧3号’>‘1103P’;耐盐性大小顺序依次为‘SO4’>‘5BB’>‘贝达’>‘1103P’>‘抗砧3号’;抗寒性顺序依次为:‘贝达’>‘5BB’>‘SO4’>‘抗砧3号’>‘1103P’。综合来说,‘5BB’和‘SO4’对干旱、盐渍和寒害这3项的耐受力都比较强,其次为‘贝达’。  相似文献   

10.
以矾根‘葡萄苏打’带有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植株再生,试验结果表明,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4mg/L+NAA0.05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3mg/L,生根率达98%。生根苗经过适应性锻炼移栽,可在太原市园林绿化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3年生夏黑/3309M和夏黑/140Ru植株为试材,采用~(15)N示踪法研究不同类型砧木对‘夏黑’葡萄氮素的吸收、利用、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施肥40 d后即幼果期,2个砧穗组合均以叶片和当年生枝的Ndff值最高,叶片中分别达到0.569%和0.419%,当年生枝分别为0.566%和0.293%;夏黑/3309M在叶片、当年生枝、根系等新生器官中的Ndff值显著高于夏黑/140Ru,对氮素利用和分配率也呈现相似的趋势。至果实转色期,2个砧穗组合都以果实中的Ndff值最高,分别达到0.880%和0.793%,其次为叶片和当年生枝,2个砧穗组合只在叶片和当年生枝中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其他器官差异不显著,但均以夏黑/3309M水平较高。随着物候期的推移,2个砧穗组合各器官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都在升高,但夏黑/140Ru的提升速率更为明显。至果实成熟期,2个砧穗组合仍以果实中的Ndff值最高,但在各器官中的Ndff值达到相近水平,全株果实成熟期氮素利用率差异也不显著,夏黑/140Ru和夏黑/3309M分别为15.406%和14.555%。综合比较,夏黑/3309M在春季施肥后,对氮肥的吸收响应较为迅速,而夏黑/140Ru较为滞后,果实生长发育阶段‘140Ru’向果实的氮素供应能力较强。在‘夏黑’葡萄生产上,‘140Ru’的氮素吸收利用特点更利于控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适合作为嫁接砧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蛇龙珠’8个新株系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选育出具有推广价值的‘蛇龙珠’新株系。【方法】以‘蛇龙珠’8个新株系(E01~E08)为样品,近缘品种‘品丽珠’‘赤霞珠’等为对照,利用SSR、ISSR分子标记和VvmybA1基因序列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利用14对SSR引物对10份葡萄材料进行基因组DNA的扩增,通过聚类分析得出只有‘蛇龙珠’E06与其他7个株系有差异,另外7个株系聚为一类。利用11个ISSR引物进一步研究得出,‘蛇龙珠’E02(栖霞北)和E03(栖霞南)聚为一类,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一致,E05(莱山)和E08(开发区)聚为一类,E01、E04、E06、E07之间差异显著。分析VvmybA1基因片段的差异探讨‘蛇龙珠’8个新株系的遗传差异,得出‘蛇龙珠’E01、E02、E04、E05、E06、E07的VvmybA1基因亲缘关系较近,聚为一支。‘蛇龙珠’E08和E03的VvmybA1基因分别单独聚为一支。【结论】利用SSR和ISSR可以显示‘蛇龙珠’8个新株系的亲缘关系,在区别‘蛇龙珠’8个株系时首先考虑遗传距离而不是地理距离。这些葡萄样品的VvmybA1基因片段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在近期进化史上VvmybA1基因较稳定,在过去一段历史未发生种群扩张。  相似文献   

13.
茶树NADPH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亚细胞定位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迎霜’为试验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利用RACE和RT-PCR技术获得茶树NADPH氧化酶基因Cs RBOHA的c DNA全长(Gen Bank登录号:KJ782632)。该基因全长3 157 bp,开放阅读框2 769 bp,编码922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分子量为103.33 k D,理论等电点为9.28;C端序列较保守,N端序列保守性较低,与烟草和蓖麻的相似性达79%,进化关系最近;蛋白结构具有典型的家族特征。该蛋白分布于细胞质膜上,与预测结果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该基因的表达存在组织特异性,并且在低温(4℃)、高盐(200 mmol·L-1 Na Cl)、ABA(200 mg·L-1)和干旱(10%PEG 6000)条件下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调。  相似文献   

14.
刘光春  耿庆伟  宋伟  翟衡  杜远鹏 《园艺学报》2015,42(12):2489-2496
以6年生果实膨大后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运用13C和15N标记技术,分别标记不同部位和节位的枝条叶片,研究碳氮营养吸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标记近主干和远主干枝条叶片,叶片合成的光合产物和吸收的氮素营养在近主干和远主干枝条之间不相互转运,近主干枝条上的果实对光合产物的征调能力强于远主干枝条上的果实,δ值(表示固定的13C同化物的量)是远主干枝条上果实的4.74倍;同一枝条不同节位的标记叶片距结果部位越近,果实的δ值和Ndff值越大,说明果实优先征调距果实近的叶片碳氮素营养;副梢保留6片叶所固定的光合产物总量和吸收的氮素营养总量均大于保留2片叶的,分别是其1.1倍和1.8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