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乔化富士苹果园在进入盛果期后,枝量迅速增多,易形成园内郁闭,造成通风透光不好,病虫害发生率增高,果实品质不好,产量不高。及时进行果园改造,既是顺应规律,也是势在必行。现将甘肃静宁产区近年在生产实践中总结的富士苹果密闭园改造经验归纳如下,供果农朋友们参考。1改造对象乔化富士苹果园亩栽40株及以上,树龄12年生以上,亩枝条总量8万以上;园内郁闭,树冠交错,通风透光不好;成花不良,结果部位  相似文献   

2.
<正>1改造对象10年生以上、667m~2栽植密度为45株以上的乔化密植富士系苹果园,树冠覆盖率超过90%,行间交接、株间交叉的郁闭果园。2改造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改造,因园、因树灵活运用改造技术。逐年分步实施,一般2~3年完成。关键技术和配套措施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正>10年生以上密植郁闭红富士苹果园,整个改造需要3~5年完成。先要确定临时株和永久株,临时株修剪时要为永久株让路,修剪时尽量留行间枝条,把树体修剪成扁形,将临时株全部间伐,使密度由原来的667 m~244~55株变成22~28株。1落头作业要领  相似文献   

4.
果业文萃     
苹果密植园改造技术我省“八五”和“九五”期间发展的乔化和矮化中间砧苹果园,由于栽植较密,枝量较大,树冠郁闭,风光条件恶化,严重影响了优质高档苹果的生产。苹果密植园改造的重点是改造树形,调整枝类组成,减少667平方米枝量,创建良好的个体和群体结构,从而改善果园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面积苹果园进入盛果期,不少乔化果园的树冠郁闭问题日渐突出。在以往的研究中,通过树形改造,我们课题组已经将不少10~20年生的乔化大龄果园改造成了开心形果园,为乔化果园的优质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然而,对于我国目前苹果生产上普遍存在的纺锤形果园,如何解决其树冠郁闭、枝组老化等问题,值得研究。近年来,我们以纺锤形苹果树骨干枝的交替更新为突破口,通过逐年疏枝,实现了枝组更新与层间透光的同步发展,形成了疏散纺锤形苹果树形,有效地缓解了乔化纺锤形苹果园树冠郁闭、枝量过多的问题,并明显提高了果实品质,目前…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甘肃陇东地区3种类型红富士苹果园树体的各类枝条数量、枝条比例、果实产量、果实在树体上的分布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以纺锤形整形、行株距4 m×4 m、每667 m2枝量84 000条左右、优质短枝占短枝的56%左右、长枝占16%左右、长度60 cm枝条低于1%的红富士苹果园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3 195 kg,平均单果重226.3 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00%以上,着色好。  相似文献   

7.
正灵宝市多数盛果期乔化苹果园,存在着栽植密度大,树形紊乱,主枝过多,侧枝过大,亩枝量多,光照恶化,树势偏弱,管理粗放等问题,果园管理标准化、精细化修剪较差,直接影响果品产量和效益,需要进行改造升级,逐步实现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通过学习、借鉴洛川等地经验,结合近4年来在灵宝市不同果园小面积改造实验,2016年乔化苹果郁闭园改造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8.
临汾地区短枝富士果园 ,普遍存在品种不纯的现象 ,乔化富士占有一定的比例。为了提高园内整齐度 ,我们于 2 0 0 1年春季进行了乔化富士多头高接换种试验 ,采用本园短枝富士不同枝龄接穗 ,分组嫁接 ,进行对比观察。1 材料与方法试验地选在原临汾果树场三队果园 ,树龄 8年生 ,主  相似文献   

9.
苹果高光效树形改造综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有10年生以上乔化密植苹果园0.53万hm^2,多为疏散分层形和纺锤形,667m^2枝量14万条以上,产量低、品质差、大小年严重。自2006年开始,我们对密植园进行了高光效树形改造,现就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间伐和树形改造对红富士苹果郁闭园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东省招远市红富士苹果栽培面积24000hm^2,其中结果树21000余hm^2,到1998年郁闭苹果园占42%,郁闭严重的苹果园透光率在10%以下。目前,红富士苹果园郁闭已成为制约果品质量的主要因子。为此,1997—2000年,我们分别在招远市辛庄镇洼孙家村孙广财的苹果园进行了树形的改造,在李春东的苹果园进行了间伐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过去苹果种植基本上是以乔化密植为主,树形多采用三主枝疏散分层形、纺锤形或主干形等树形,由于进入盛果期后存在严重的光照郁闭问题,造成果园产量低、品质差。目前有大量的乔化密植苹果园通过缩冠间伐和开心改造将原有树改为开心形,这种树形主干高,树冠一层,枝、叶、果都能充分着光,彻底解决了乔化密植果园的光照郁闭问题。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海阳市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大面积进行红富士矮化密植栽培,行株距为3m×2m,每667m2栽植111株,大部分果园苗木采用M26作中间砧,山定子作基砧.由于密植红富士园行株距过密,加上许多果农不懂如何进行密植红富士果园的管理,造成大部分密植红富士苹果园枝量过多,主枝过粗、过大,中央领导干与主枝粗度比过小,株间行间交接严重,果园郁闭严重,树冠内通风透光不良,果园效益随着树龄的增长逐渐下降.1998年,海阳市果业技术推广站开始探索密植苹果郁闭园改造技术,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2001年初我们提出了"密植红富士苹果郁闭园改造技术研究"这一课题,经过2年多的试验研究,效果显著,于2003年9月28日经过专家验收.  相似文献   

13.
苹果树八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改密度太大。科学问伐、降低果园密度是大改形最关键的技术措施之一,是有效解决果园光照的前提和基础。新建矮化苹果园667m^2栽66~83株,乔化苹果园栽55~66株。对过去栽110株以上的苹果园.要在保证授粉树比例不变情况下,按照隔l挖1或隔2挖l的方法,在株间间伐。一次间伐难度大的苹果园,可考虑确定“永久株”和“临时株”,逐年间伐。在具体操作中,应优先间伐病树,同时要适时间伐品种差、挂果不好以及树形不正的树。逐步达到适宜密度。  相似文献   

14.
红富士苹果郁闭园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红富士苹果结果树多数果园实行小冠密植,修剪过重,造成很多果园初结果期,甚至尚未结果的树便已郁闭,盛果期树严重郁闭,严重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2006-2008年对枣强县大王村的13hm^2红富士苹果园进行了改造。改造前667m^2均年产2000kg左右,大小年严重,树势弱,果品质量低,年效益不足2000元。  相似文献   

15.
一改密度太大.科学问伐、降低果园密度是大改形最关键的技术措施之一,是有效解决果园光照的前提和基础.新建矮化苹果园667 m.栽66~83株,乔化苹果园栽55~66株.对过去栽110株以上的苹果园,要在保证授粉树比例不变情况下,按照隔1挖1或隔2挖1的方法,在株间间伐.一次间伐难度大的苹果园,可考虑确定"永久株"和"临时株",逐年间伐.在具体操作中,应优先间伐病树,同时要适时间伐品种差、挂果不好以及树形不正的树,逐步达到适宜密度.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原因形成的郁闭苹果园,采取不同的改造技术措施进行改造试验。结果表明,对乔化密植郁闭园,应先确定永久株和临时株,然后对临时株的树冠逐年缩小直至疏除,对永久株采用“提干、压冠、减少主枝”的方法,将树形改造为改良纺锤形;对株行距适当,但树冠大、枝量多的郁闭园,应采用“去大枝、清乱枝、缩树冠”的方法,可以使枝量达到标准要求,果园光照条件显著改善,改造第3年可基本恢复到改造前的水平,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20 0 0~ 2 0 0 3年 ,在汪景彦先生的指导下 ,对武邑县陈小王村的 1 3hm2 郁闭的红富士苹果园进行了改造。改造前 667m2 (亩 )均产量 1 3 0 0kg ,改造当年产 1 2 2 6kg,2 0 0 1年产 2 41 5kg ,2 0 0 2年产 3 0 68kg ,除改造当年受一定影响外 ,产量、质量迅速得到恢复和提高。1 改造前的树体状况1 992年定植 ,株行距 3 .0m× 4.5m ,树形为基部三主枝自然分层形。主干高 5 0~ 80cm ,基部有 3~ 6个主枝不等 ,多邻近分布 ,且粗大直立。 667m2 (亩 )枝量达 1 4万条以上 ,层次不明显 ,在 3 .0~ 3 .5m长的中心干上 ,着生粗 2~ 6cm的各类枝 1 1…  相似文献   

18.
蔡莉  赵勇 《落叶果树》2011,(5):9-11
从2006年对乔化密植郁闭苹果园进行改造试验,通过问伐、树形改造,解决了光照条件不足、产量低、果品质量差、大小年严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密闭乔化苹果园普遍树形紊乱,园内通风透光不良,病虫发生严重,产量低而不稳,用工量大,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差。间伐是解决乔化密闭苹果园上述问题的关键措施和通行做法。笔者在甘肃静宁进行了隔行、隔株两种间伐方式下乔化苹果树冠叶片光合效能对比试验,旨在为当地苹果乔化密闭老果园的改造方面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富士苹果的栽培面积占全省苹果栽培面积的60%,绝大多数是10年生以上的盛果期大树,90%以上为乔化密植园,郁闭现象严重,制约了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通过树形改造,采取提干、落头、降低个体枝条密度等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果农在树形改造的生产实践中存在着许多技术失误,影响了改形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