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自然繁殖(1)繁殖池准备。4月中旬,当水温达到18~20℃,成熟的泥鳅便开始自然繁殖。务必在此前准备繁殖池,繁殖池可以新建、旧池改造或利用现有的养殖池。以采用泥底质水泥池为例介绍鳅苗繁殖方法。繁殖池长40米、宽4米、深1米。鳅苗繁殖前,繁殖池与孵化设备都要消毒好备用。每年春季在繁殖之前,繁殖池进行清塘,每亩用70~100千克生石灰清塘,以杀灭有害生物。繁殖池泥鳅使用生石灰消毒,生石灰药性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温度和pH值对泥鳅成鱼肠道和肝胰脏3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以Folin-酚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及对硝基苯酚法分别测定泥鳅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及脂肪酶活力。研究发现:泥鳅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0℃、45℃、35℃;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40℃、35℃。泥鳅肠道及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pH 7.2。最适温度下,肠道3种消化酶的活力均高于肝胰脏、肠道、肝胰脏A/P值均>1。建议在泥鳅适宜的养殖水温内,应随着水温的升高适当提高泥鳅的投饵量;泥鳅的食性为偏植食性,对糖类具有较好的利用能力,泥鳅的饵料中可适当增加糖类的比重,既可满足泥鳅的营养需求又节约了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3.
<正>泥鳅苗放养后死亡率比较高,养殖户把这一养殖阶段称为泥鳅危险期。在鳅苗放养后,饲养管理工作要紧紧跟上,才能保证泥鳅安全地度过危险期。一、危险期的长短危险期的长短一般与放苗季节有关,若清明节前后放苗,水温在15~20℃之间,危险期一般为25~30天;若夏季放苗,水温在20℃以上,危险期一般为12~15天。二、危险期泥鳅的死亡率危险期泥鳅的死亡率一般较高,不过因品种不同而  相似文献   

4.
沈莉 《科学种养》2008,(3):52-52
山东省枣庄市近几年开发出一种家庭庭院循环养殖的新模式,现将其介绍如下:在庭院中建50平方米的鸡舍,可笼养蛋鸡500只,鸡舍利用燃池采暖。燃池面积一般为鸡舍面积的1.7,高1.3米左右,用砖或毛石砌成,池上盖钢筋混凝土实心板作为散热板。将锯末、碎草、畜禽粪等混合一定比例的水,投入池内使其阴燃。  相似文献   

5.
大鳞副泥鳅俗称黄板鳅,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副泥鳅属。我国常见的泥鳅品种有大鳞副泥鳅、青鳅和灰鳅,其中以大鳞副泥鳅体型最大,生长最快。在北方地区春季投放体长3~5厘米的大鳞副泥鳅苗种进行人工养殖,到秋末成鳅平均规格可达20克/尾左右。现将北方池塘无公害养殖大鳞副泥鳅技术介绍如下:一、池塘修整养殖大鳞副泥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面积不宜过大,以2~3亩为好。池塘应背风向阳、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保持水深0.8~1米,淤泥厚15~20厘米。池壁应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进水口应高出水面20~40厘米,排水口处于池塘最低处,进、排水口和溢水口均应设置防逃网罩,以防大鳞副泥鳅外逃。  相似文献   

6.
李才根 《科学种养》2010,(12):38-39
<正>泥鳅的繁殖方法较多,不同繁殖方法各有利弊。近年来笔者采用半人工繁殖法繁殖泥鳅,取得较好的效果。所谓半人工繁殖,即采用人工催产、自然繁殖的方法,现介绍如下:一、繁殖池的建造繁殖池用于泥鳅产卵、孵化、育苗,为长方形水泥池,南北走向,地上式、半地上式均可。根据养殖规模确  相似文献   

7.
正用塑料大棚养殖黄鳝可以一年四季连续生产,无土流水养殖可有效地控制疾病,使效益成倍提高。黄鳝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7~30℃。采用塑料大棚,不用专设采暖设备,春、夏、秋棚内都易保持这一温度,即使在寒冬,棚内平均温度也能达到20℃。饲养池中保持微流水,水质不会恶化。一、建饲养池1.开放式饲养池  相似文献   

8.
泥鳅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寻找泥鳅繁殖的最佳催产剂配比、催产温度及苗种培育开口饵料的最佳选择。通过注射不同的催产药物,在不同的水温下进行人工催产,苗种培育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开口饵料进行投喂。本次试验研究发现:雌鳅的怀卵量跟性成熟度成正比,即性成熟度越高其怀卵量也越高,成熟系数为24%的雌鱼绝对怀卵量相对怀卵量分别为62142和990粒而成熟系数为9%的雌鱼仅为18207和367粒。不同的催产药物对泥鳅催产的效果不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相对比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效果好,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精率78.84%,而使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受精率为83.04%。上述2种激素按照一定比例(LRH-A2 5μg∕尾,HCG100 IU∕尾)可提高催产效果,受精率可达89.17%。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泥鳅的催产效果越好。水温在(30±0.5)℃之间是泥鳅人工催产的最适水温,效应时间6~8 h,催产率为93.33%,受精率为89.26%。在苗种的培育过程中开口饵料是至关重要的,用轮虫(以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为主)作为泥鳅仔鱼的开口饵料,其仔鱼成活率最高,成活率为93.3%,其他依次为卤虫幼体、微粒子配合饲料、蛋黄。合理搭配开口饵料能够促进仔鱼的生长,投喂蛋黄+轮虫的泥鳅仔鱼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单独投喂的3组,投喂蛋黄+轮虫的鳅苗,其生长速度是单独投喂蛋黄的1.21倍,是单独投喂轮虫的1.04倍,是单独投喂卤虫幼体的1.11倍。  相似文献   

9.
黄鳝养殖户中有“黄鳝是金条,脱贫致富宝,要想年年发,越冬保种苗”和“庭院鳝池聚宝盆,保好苗种添金银”的说法。每年的11月份,利用庭院鳝池抓好越冬保苗,可保证翌年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0.
泥鳅早期形态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泥鳅仔、稚鱼生长发育规律,同时为规模化苗种培育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对0~23日龄的泥鳅仔稚鱼连续取样,系统观察了泥鳅仔稚鱼各发育分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19.5~22)℃下,泥鳅胚胎发育时间需要24~28 h。初孵仔鱼平均体长为3.04 mm,鱼体透明,全身无黑色素,口和消化管均未形成;初孵仔鱼至孵化后6日龄为卵黄囊期仔鱼,4日龄仔鱼开口,仔鱼进入混合营养期;7~9日龄为前弯曲期仔鱼,7日龄仔鱼卵黄囊吸收完毕,此时完全进入外源营养期;10~14日龄为弯曲期仔鱼;15~22日龄为后弯曲期仔鱼;至23日龄,出现细小圆鳞,已与成鱼具有相似的外观和生活习性,此时进入稚鱼期。【结论】研究泥鳅早期形态发育将为泥鳅自然资源繁殖保护和养殖业苗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新邵县巨口铺镇大石村有一个种养场闻名全县,这便是该村农民黄保华苦心经营的美国青蛙—葡萄—脐橙—泥鳅生态立体种养示范场。该示范场仅占地3.3亩,池面养青蛙,池内放养泥鳅,池堤种脐橙和葡萄,葡萄搭架  相似文献   

12.
春季可根据室外的气温回升情况,提前把水晒好,水温晒到12℃以上时,金鱼即可放在室外池喂养。如水面有污物时,可用布网清理出来。如有沉入水底的污物,可吸出3/10的池水,主要是将污物吸  相似文献   

13.
<正>入冬以后,气温下降很多。加强黄鳝的饲养管理,有利于安全越冬,保证元旦、春节上市,以获得较高的收入。1.投喂优质饲料,促进黄鳝长膘10~11月气温降为13~15℃时,黄鳝摄食量开始减少;11~12月气温继续下降到8℃以下,则很少摄食;水温低于5℃时,则停止摄食。为了确保黄鳝安全越冬,要在水温下降到15℃前抓紧投喂  相似文献   

14.
1.发动机水温保持在85~95℃,这段水温热效率最高,耗油量最小。2.避免发动机空转或怠速运转,如停车5分钟以上应熄火。  相似文献   

15.
庭院养鳖是养殖户利用房前屋后或天井、庭院内的空地,挖土池或建水泥池,进行小范围、高密度的一种养鳖方式,占地面积不大,养殖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6.
<正>绿城云栖玫瑰园工程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施工区域为法式排屋的庭院景观工程,由杭州赛石园林集团施工。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土建、安装、绿化三大部分,土建部分包括泳池结构及马赛克铺装、SPA池、围墙基结构以及压顶、廊架、园路基础及面层铺、木构架等,安装部分包括室外浇灌、照明、给排水等,绿化部分包括土方回填、土壤改良、苗木种植、草坪以及后期养护等。  相似文献   

17.
<正>香葱‘细香葱’喜光或半阴,株高30cm,花亮粉红色,耐寒,对土壤适应广。常用作花境、花坛布置,也可在庭院栽培。生长适温为22℃~25℃,耐-20℃的低温。  相似文献   

18.
1育苗技术 1.1种子用量:70~100g/667m2 1.2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能达到消毒迅速,增强种子幼胚和秧苗抗性的的. 1.2.1浸种 温汤浸种水温保持55℃,用水量为种子量的5~6倍,并且不断搅拌,随时补充温水保持55℃,经10min后,水温降低,洗净种皮上的粘质,不断换水清洗直到种皮洁净无粘液,然后在25~28℃水中浸泡8~12h,5~8h换一次水.  相似文献   

19.
<正>杂交耧斗菜‘折纸’全光或半阴,株高40~50cm,杂交F1代,"快车道"品种。盆栽效果佳,也可以种植在庭院内,生长适温为14℃~16℃,低温可以提高植株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水温对大瓶螺心率的影响,在7~38℃之间心率随温度上升而加快,超过40℃心率下降.致死温度的上、下限为47℃和3 ℃.卵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5.4℃,孵化的有效积温为161.3℃,孵化的最适温度范围25~30℃,温度≥34℃,孵化速度为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