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浓度多效唑浸种对小麦种子萌发及水培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在萌发过程中,多效唑抑制小麦种子的呼吸速率;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升高,小麦根冠比、根系活力先增加后减小,电导值下降,叶绿素增多;说明多效唑浸种有助于提高小麦抗逆性和抗倒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基质育苗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培养棉花穴盘壮苗,进行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对发芽和棉苗素质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和矮壮素均会推迟棉籽发芽,但对发芽率和棉芽质量无不良影响;多效唑和矮壮素浸种都能抑制棉花幼苗伸长,提高棉苗素质。特别是多效唑对降低株高、增加茎粗效果明显。综合分析以50 mg.L-1多效唑浸种为好,生产上操作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多效唑浸种处理对甘蔗幼苗分蘖发生及生理特性变化的影响,以甘蔗品种ROC22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浸种处理,在甘蔗6叶期调查甘蔗幼苗的分蘖数和生长情况,在甘蔗2、4、6叶期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多效唑浸种处理可有效提高并提早甘蔗幼苗分蘖的发生,适宜甘蔗分蘖发生及生长发育的浓度为50 mg/L;多效唑浸种处理显著提高了甘蔗幼苗叶片中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等指标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90mg/L多效唑浸种处理甘蔗幼苗叶片中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以50 mg/L多效唑浸种处理甘蔗的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4.
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多效唑浸种,在甘蔗2、4、6叶期调查甘蔗幼苗的分蘖数和生长情况,并对各时期叶片内源激素IAA、CTK、ABA和GA_3等含量进行了测定,探讨多效唑浸种处理对甘蔗幼苗分蘖提早发生以及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浸种处理可以有效提高并提早甘蔗幼苗分蘖的发生,适宜甘蔗分蘖发生及生长发育的多效唑处理浓度为50 mg/L;多效唑浸种处理显著提高了甘蔗幼苗叶片中的CTK和ABA含量,降低了IAA和GA_3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多效唑浸种处理对谷子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谷子品种"晋谷2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15、30、45 mg/L)的多效唑浸种处理,调查谷子幼苗植株高度变化,并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多效唑浸种处理可显著降低谷子幼苗植株高度,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增加株高显著降低,45 mg/L多效唑浸种处理的株高最低;多效唑浸种处理显著提高谷子幼苗叶片中SOD和POD活性,显著降低MDA浓度。30 mg/L多效唑浸种处理晋谷21号幼苗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提高及MDA含量的降低效果最好;多效唑浸种处理增加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结论]30 mg/L多效唑浸种处理的谷子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以黄瓜为材料,采用50 mg/kg的多效唑溶液浸种,研究不同浸种时间对黄瓜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浸种能够有效抑制黄瓜苗期的徒长,显著降低黄瓜幼苗的株高,黄瓜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壮苗指数均有显著提高;其中,以T2(浸种2 h)最为合适,在T2处理下,黄瓜种子的发芽率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出苗速度推迟1 d,黄瓜幼苗的株高降低了54.9%,茎粗减少了5.6%,黄瓜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了24.5%,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减少了24.7%和12.6%,壮苗指数提高了84.6%。  相似文献   

7.
施用多效唑对小麦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同剂量的多效唑处理均能有效地提高小麦、水稻的产量及千粒重。用50mg/kg的多效唑浸种和拔节中后期喷施200mg/kg的多效唑对小麦有同样增产效果;而水稻则以抽穗前40d喷施200mg/kg的多效唑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多效唑不同施用方法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效唑不同施用方法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各生育进程、病虫害抗性、容重等方面无明显影响;多效唑不同施用方法均缩短了小麦节间长度,降低了株高和千粒重;适宣浓度浸种和拌种有利于提高成穗率和穗粒数,进而提高小麦单产;叶面喷施降低了小麦单产,方差分析表明各处理单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采用反复干旱存活法研究了CaCl2及多效唑(PP333)浸种处理对干制辣椒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幼苗存活率的影响,探讨诱导提高干制辣椒苗期抗旱性的途径和方法.结果表明,10和20 mmol/L浓度的CaCl2溶液以及100 mg/L多效唑(PP333)浸种处理12h的幼苗反复干旱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清水浸种处理,说明适宜浓度的CaCl2溶液或多效唑(PP333)浸种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干制辣椒的幼苗抗旱性;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以及多效唑(PP333)浸种12 h处理对种子的发芽率虽然没有影响,但发芽势显著降低,因此为提高苗期抗旱性,不宜直接作浸种使用.  相似文献   

10.
多效唑拌种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小麦不同用量多效唑拌种试验,分析了多效唑拌种对小麦植株性状、产量及构成的影响,明确了小麦多效唑拌种的增产机理,确定了多效唑拌种的最适用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开展不同拌种剂防治小麦虫害及多效唑影响小麦生长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小麦拌种剂配方、剂量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不同,其中,用多效唑0.1~0.15m L/kg处理小麦种子后,能有效降低小麦小麦第一、第二节间长度及植株高度,增加抗倒伏能力,但对小麦出苗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多效唑促进水稻秧苗分蘖的作用机理。试验分四个处理:(1)多效唑浸种,自然光照:(2)多效唑浸种,遮光处理;(3)清水浸种,自然光照;(4)清水浸种,遮光处理。试验结果如下: (1)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多效唑浸种秧苗,三叶一心期有20%植株出现分蘖,清水浸种尚无分蘖。 (2)在遮光条件下(2500lx),处理与对照秧苗三叶一心期均无分蘖出现。 (3)自然光照条件下的处理秧苗体内的内源激素与对照相比,CTK含量高、CTK/IAA的比例大;遮光条件下,处理与对照秧苗体内的CTK和CTK/IAA的比例均大大下降。 (4)四种处理秧苗叶片、叶鞘各种醣、氮化物含量无很大差别。 (5)本试验结果表明,CTK的一定含量和一定的CTK/IAA的比例,是水稻幼苗产生分蘖的内因,外因多效唑和强光照通过这个内因起作用,促进水稻分蘖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多效唑对红秋葵幼苗生长及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效唑对红秋葵种子进行漫种,以研究多效唑对红秋葵幼苗生长与生理活性的影响效果.为培育茁壮的红秋葵幼苗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用浓度2mg·L-1、4 mg·L-1的多效唑浸种.对红秋葵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出苗率影响不大,没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用6 nag·L-1的多效唑处理.会在一定一程度上降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出苗率.同时,多效唑能提高种子的简易活力指数.有效矮化红秋葵幼苗高度,增加幼苗的茎秆粗度,优化幼苗的株型,增加叶片的叶绿素a、b含量和叶绿素总量.提高幼苗SOD和POD活性.其中以4 mg·L-1的多效唑浸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多效唑对小麦的形态和生理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初步研究了多效唑对小麦的形态和生理效应及大田应用技术。多效唑有抑制小麦胚芽鞘、地中茎和株高的效应,并可增加单株分蘖和提高分蘖成穗率,有利于培育壮苗、壮株和防止倒伏。多效唑可提高小麦植株的生理活性,使茎叶含氮量和叶绿素含量增加,这种生理优势可一直维持到成熟。浸种和根施的适宜浓度为50~100PPm;叶面喷洒浓度以100-200PPm为宜;浓度过高,抑制过甚,对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15.
该试验选用3个粳稻品种用110 mg/L的多效唑溶液浸种48 h后直播栽培,以清水浸种处理作为对照。通过测量水稻成熟期各器官干重和农艺性状的数据分析表明,多效唑浸种处理对水稻各器官干重的相关性影响小,但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水稻第一、二节长与实粒重的相关性由0.024和0.056变成多效唑浸种处理后的-0.116和-0.042。多效唑降低了茎鞘重对实粒重的影响比重,最终导致水稻成熟期的光合积累无法得到有效转运。  相似文献   

16.
在苏北地区进行小麦种子4种不同浸种时间处理对其出苗及产量的影响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浸种处理能使小麦提早出苗2~3 d,增加基本苗12万~126万·hm-2,其中以浸种 12 和 24 h 2个处理的效果最明显;浸种处理能明显提高小麦茎蘖数和有效穗数,且均以 12 h 效果最明显,分别增加 609万、84万·hm-2;浸种处理产量比不浸种处理增产249~488 kg·hm-2,其中浸种 12 h 增产488 kg·hm-2,增产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7.
多效唑浸种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效唑对水稻种子进行浸种,以研究多效唑对水稻大棚育苗幼苗生长与生理活性的影响效果,为水稻机插秧培育壮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多效唑浸种能有效抑制水稻幼苗的伸长生长,即明显降低株高、减小叶面积、降低茎叶干重、增加茎粗;同时,使幼苗的主根伸长受到抑制,但促进了侧生根的生长,增加根粗及发根量;利用多效唑浸种,明显提高了幼苗的根冠比和光合强度及叶绿素含量。综合考虑,以100mg/L多效唑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在冬小麦田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多效唑设3个水平,苯磺隆设5个水平进行试验。通过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探讨了苯磺隆和多效唑混用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磺隆和多效唑混用后,苯磺隆在小麦体内降解较彻底,到小麦生育后期基本无毒害作用,而且适量的多效唑使得苯磺隆的药害作用有所降低,并能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9.
在冬小麦田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多效唑设3个水平,苯磺隆设5个水平进行试验。通过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探讨了苯磺隆和多效唑混用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磺隆和多效唑混用后,苯磺隆在小麦体内降解较彻底,到小麦生育后期基本无毒害作用,而且适量的多效唑使得苯磺隆的药害作用有所降低,并能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20.
2,4-D,多效唑和氮肥混用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2,4-D,氮肥,多效唑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探讨了除草剂,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之间混用的关系。结果表明:3者混用可提高氮肥的肥效,特别是多效唑对氮肥肥效的发挥起促进作用,3者混用对小麦的安全性没有太大影响。多效唑可以调节气孔导度,降低蒸腾强度,提高小麦抗逆性。2,4-D对小麦的影响呈一元二次抛物线,与氮肥混用对小麦略有不利影响但不显著,但其副作用小于多效唑与氮肥混用的正交互作用。得出小麦田2,4-D、氮肥、多效唑的合理施用浓度范围分别是75—105mL/667m^2、16—22.5kg/667m^2、155-225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