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综合相关文献资料,从辣椒属起源与分布和种质资源研究与应用剖析我国辣椒属种质研究现状。辣椒属起源与分布的认识是辣椒属种质资源研究的基础,目前多数学者都承认辣椒起源南美洲,全世界有25个种,其中5个栽培种,我国分布有1个野生种。对辣椒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有利于辣椒属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创新和合理利用。DNA分子标记技术是辣椒属遗传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工具,可以对辣椒属的分类、亲缘关系、辅助育种作较为精确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山东省青州市谭坊镇地处山东中部,海拔较低,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该地区特别适宜于辣椒的生长,所产辣椒颜色鲜艳,油分含量高,辛辣味浓,品质极佳,是山东省主要的辣椒产区。近几年,结合"谭坊地区地方名优辣椒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实施,开展了不同栽植密度对辣椒产量的影响研究试验,以期为该区地方名优辣椒种植提供技术指导。为进一步提高谭坊地区名优辣椒的种植水平,项目实施人员将  相似文献   

3.
辣椒炭疽病菌拮抗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辣椒炭疽病对辣椒生产影响很大,为了有效地防治辣椒炭疽病,从土壤中筛选到对辣椒炭疽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生防菌株A和B,通过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测试,初步认为这两个菌株均为链霉属(Streptomyces)。  相似文献   

4.
辣椒是1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茄科辣椒属,起源于墨西哥,目前已在我国广泛种植。从育苗、定植和生长管理3个角度对辣椒种植的要点进行探讨,以期对提高辣椒的产量、品质方面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辣椒疫病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壤微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辣椒健株与病株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及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比较,探索辣椒疫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养分,稀释涂平板法测定辣椒病、健株根区土细菌(B)、真菌(F)及放线菌(A)的数量,并对分离得到的细菌和放线菌进行16SrRNA序列分析,对真菌进行ITS序列分析,研究连作辣椒疫病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微生态差异。结果显示,辣椒病株根区土中速效K、速效P、全N和有机质均高于健株;辣椒病株根区土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健株发生较大变化,其中真菌数量增加388.9%。对从根区土中分离得到的可培养微生物进行分子鉴定,得到20株细菌,5株真菌和20株放线菌。16SrRNA序列分析表明,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壤中共同存在的细菌只占总数的17.4%,放线菌占总数的16.7%,病株和健株根区土壤中优势细菌菌属和优势放线菌菌属都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病株根区土壤分离得到致病真菌尖刀廉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辣椒病株与健株根区土中微生物数量异常,种类变化是辣椒疫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李甫斌 《甘肃农业》2005,(11):98-98
临洮县是甘肃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尤其在洮河两岸,由于气候适宜,灌水便利,主要以生产蔬菜为主,而长辣椒则是这里重要的蔬菜种植作物,所以研究它的需水量和产量,从而建立合理的灌溉制度,对节水增产会起到重要作用。辣椒属于茄科辣椒属,在温带区为1年生蔬菜,其根系不发达,根量少入士浅,在土壤干旱时果实变短,其辣椒素含量较高,可增加食欲,故为人们所喜爱,辣椒在临洮县的种植面积约2万亩左右,是市场上供时长且主要的一种蔬菜,辣椒特点为喜水,为了探求其合理的需水量和灌溉制度,在2001~2002年对其做了一些试验,初步得出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7.
该次研究主要采用对比试验就两种生防细菌对循化县线辣椒的防病促生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线对线辣椒疫病的防病促生效果由大到小依次是生防放线菌、生防细菌和对照组。对线辣椒产量的影响也遵循上述规律。综合防病促生效果,在线辣椒种植过程中,推广生防菌对防控辣椒疫病具有很好的防控效果,值得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才惠文 《北京农业》2011,(18):24-25
依据多年对于辣椒栽培的研究,从育苗、栽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无公害辣椒栽培技术,为辣椒高产提供技术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辣椒又名番椒、辣子、海椒、辣角等,属茄科辣椒属植物。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在热带地区也有多年生木本植物,目前世界各地普遍栽培的是一年生草本。辣椒原产中南美洲热带地区,最先种植的是野生种,主要用于观赏。随着栽培时间的推移,辣椒已由单纯的观赏转为调味和鲜食,品种也逐渐由野生型演变为栽培型,由传统的农家品种发展到现在的杂交品种。现在,辣椒作为蔬菜的一个品种,遍布世界各地。辣椒传入中国,开始只是自种自食、自给自足,栽培管理比较粗放,品种  相似文献   

10.
辣椒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可食用、医用、防爆等,其在工业加工中应用更为广泛。基于此,通过研究辣椒的栽植、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为辣椒种植提供依据,从而满足其工业、食用等不同的需求,也可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主要对乐都县辣椒种植规模、效益及辣椒疫病危害进行了调查,为进一步发展辣椒产业和病害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2.
辣椒炭疽病3病原核糖体基因ITS区的序列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辣椒炭疽病(pepper anthracnose)是辣椒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利用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通用引物对辣椒炭疽病3病原进行扩增,分别获得其rDNA-ITS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病菌的5.8S rDNA序列高度保守,而ITS区的可变性则相对较高,其中ITS1区的差异大于ITS2区的差异,说明ITS1区的变异较丰富,可考虑将该区域作为病原鉴定的PCR检测特异引物的靶序列,为今后各病菌的特异性分子鉴定提供可靠的靶标。  相似文献   

13.
辣椒套豇豆种植不仅可增加667m~2产量,提高温室经济效益而且在高温季节豇豆可起到遮阴作用,降低地温,保护辣椒根系,使植株不因高温而过早衰退,而且可防止辣椒日灼病。  相似文献   

14.
为验证6种生防菌制剂的防治效果,辣椒日光温室中人为接入辣椒疫病病原菌,结果表明:6种生防菌剂对辣椒疫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和增产作用,尤其以土6效果最好,增产达225.9%,相对防效可达85.7%。  相似文献   

15.
保护地辣椒灰霉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灰霉病在淮安市发病高峰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辣椒品种苏椒5号、宁椒5号、洛椒7号的抗病性比其他品种稍强一些;温暖高湿的气候条件易导致辣椒灰霉病的流行;辣椒灰霉病露地栽培比棚内栽培发病轻,具滴灌设备的棚内栽培比漫灌的棚内栽培发病轻;每公顷栽4.5万株辣椒灰霉病发生轻;药效试验表明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500~800倍液对辣椒灰霉病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研究热水处理对尖椒果实贮藏冷害的影响,为尖椒的冷藏提供理论和应用依据。【方法】用热水处理(cK;处理:45℃水中浸泡5min。)尖椒果实。研究热处理对尖椒果实贮藏特性及冷害的影响。【结果】热处理抑制了贮藏过程中尖椒的腐烂率,冷藏30d时处理果的腐烂率仅为对照果实的37.5%。一方面热处理可以抑制果实中POD、CAT活性的下降,加强机体的抗氧化系统,抑制了膜透性的升高,保持膜的完整性,减少冷害的发生。另一方面热处理抑制了果实中PPO活性的升高,减少了果实的褐变和腐烂,延长了尖椒果实的贮藏期。同时热处理可以抑制果实冷藏过程中乙烯的释放量和果实的失水率,而对果实的呼吸强度影响不大。【结论】热处理可以有效缓解尖椒果实冷藏过程中的冷害,延缓尖椒的采后生理变化,保持果实品质,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碱异构化法制备辣椒籽油共轭亚油酸工艺,得到高转化率的辣椒籽油共轭亚油酸,为辣椒副产物综合利用及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新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共轭亚油酸转化率为指标,以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碱油比和溶油比为主要影响因素,运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CCD),分析不同因素对辣椒籽油共轭亚油酸转化率的影响,研究辣椒...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辣椒抗疫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对43个辣椒自交系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43个自交系的抗病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高抗有20个,抗病有6个,中抗有11个,感病有5个;牛角椒中ZN40、ZN6、ZN3、ZN44、ZN16、ZN13等自交系具有极高的抗病性,灯笼椒中ZD217、ZD215-2、ZN201、ZD202、ZD220等自交系具有极高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黑胡椒、胡椒根、市售胡椒粉和用不同浸泡液浸泡脱皮的白胡椒粉中的胡椒碱含量。结果表明:黑胡椒粉、2种市售胡椒粉和白胡椒粉中胡椒碱含量不同;果〉根、白胡椒〉黑胡椒、盐水浸泡〉河水浸泡〉醋浸泡、西安胡椒粉〉海南胡椒粉。说明不同的胡椒粉胡椒碱的含量不同,这可以为胡椒的质量控制提供比较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