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小麦花药培养育种是小麦产生单倍体的主要途径,有迅速得到纯合植株、克服后代分离、缩短育种年限的优点。大量研究表明,小麦花药培养受亲本基因型、温度、培养基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水稻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已成为水稻育种的一项新技术.但目前花粉单倍体植株仍依赖于自然加倍,加倍率一般仅30~50%左右,以致大量单倍体植株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金聿等仿照菸草上适用的组织法,在水稻叶鞘上曾获得过二倍体植株,但诱导频率低、诱导期长,实践上应用尚有一定困难.因此,进一步探讨单倍体植株体细胞培养染色体加倍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小麦花药培养是近年来获得小麦单倍体植株的主要途径,具有迅速得到纯合植株、克服后代分离、缩短育种年限的优点,但同时存在污染、褐化、玻璃化等问题,易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本研究针对小麦花药培养中易出现的污染问题,对其出现原因和有效防治措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水稻产业的发展,花药培养辅助育种成为研究者重点探索的一种育种方法。介绍了近年来我国水稻花药培养技术在水稻育种中取得的进展和成就,分别从花药培养在水稻育种方面的价值、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作了探讨,以期待为水稻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自1971年中国科学院遗传所首次获得小麦单倍体花粉植株以来,我国小麦花药培养技术及其应用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花药培养不仅能创造新类型、新种质,缩短育种周期,而且作为品种改良的一个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许多育种者的重视。但是,小麦花药培养的诱导率偏低,严重限制了育种潜力的发挥。近年来,为了提高小麦花粉植株的诱导率,学者们在接种材料的遗传特性、培养基的筛选、花药接种时期及花药离体前后接受的物化处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系统研究工作。本研究主要针对河南省特殊的气候条件,研究不同播期对小麦花粉植株诱导率的影响,以…  相似文献   

6.
玉米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可省略杂交育种中最花时间的纯化过程,能大大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有人认为,它是纯化技术的重大突破。在小麦、水稻、烟草等作物上,通过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已获得一批优良品种,并在生产上发挥了一定的作  相似文献   

7.
早在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胰岛素分子,1981年我国又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近年来我国生物工程研究进展也较快.①花药培养和单倍体育种方面:到目前培育成功的花粉植物有20多种,生产上推广的优良品种有:小麦“京花一号”;“新秀”、“晚粳959”等20多个水稻新品种;烟草“单育一号”等.②植物组织培养方面;上海农科院作物所利用水稻叶片诱发再生植株取得成功;广西柳城县农业局甘蔗研究室利用甘蔗叶组织培养育苗首获成功;洛阳农科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成功地研究出牡丹试管苗繁殖技术.③体细胞杂交方面: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用原生质体融合的办法,获得了粉蓝烟草和矮牵牛属间杂种植株.此外,在利用生物反应大量生产单细胞蛋白、核酸、维生素、饴糖、味精等方面也都取得了不少新进展.摘自《农业科技要闻》1984.7.  相似文献   

8.
通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批判了修正主义科研路线,科技人员深入三大革命的第一线,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有一定提高。在参加生产劳动过程中,看到当前生产上对新品种的迫切要求,深感寻找一种快速育种新途径,是我们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我们根据国内外有关单倍体育种情况,1971年开展了烟草、小麦、水稻等作物单倍体育种的研究工作。先后培育出了小麦、烟草、水稻、辣椒、小黑麦等作物的单倍体植株。特别是烟草花药培养,由于出苗率高,有可能在生产实际上应用。我  相似文献   

9.
生物技术在牧草育种中的应用[日]山田敏彦关于生物技术的研究在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等主要农作物上已广泛开展,有些研究成果已在生产中应用,但在牧草方面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远不及一些农作物。1.花药培养和单倍体的获得利用花药培养技术获得纯合基因型,这在小麦...  相似文献   

10.
水稻花药培养创造水稻新质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水稻花药培养的基本涵义,重点讨论了花培在杂交稻、常规稻育种及水稻种质创新上的作用、意义,并揭示出21世纪水稻花药培养技术将结合传统育种、杂交稻育种及生物技术等对水稻质源创新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花粉发育及雄性不育发生的机理,根据编码果胶甲酯酶的白菜雄性不育相关基因BcMF3的cD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从普通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var.communis,syn.B.rapa ssp.chinensis var.communis)花蕾cDNA中扩增出458 bp的片断,构建BcMF3的反义RNA植物表达栽体,然后转化菜心(B.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var.parachinensis).研究发现,31.3%菜心转基因植株花粉表现出畸形,而且只有部分花粉具有活力,花粉离体萌发率降低为31.6%,其花药果胶甲酯酶活性降低了12.8%.上述结果表明BcMF3基因与普通白菜和菜心等白菜植物的花粉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小白菜花药培养胚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个小白菜杂交种为试材,采用花药培养方法,研究胚状体发生及其再生植株的诱导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小孢子胚状体发生频率有明显差异.有10个基因型诱导得到胚状体.最高的出胚率达到18.31%;适宜浓度的活性炭可以促进胚状体的诱导,培养基中添加谷胺酰氨可以提高胚状体的诱导率;1.0%的琼脂浓度为胚状体继代培养最适宜的浓度,MS 1.0%琼脂为小白菜小孢子植株再生最适宜的培养基.不同透性的封口膜对小白菜生根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ssp. pekinensis)的花药和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基因型差异是影响大白菜花粉胚诱导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花粉胚诱导效率约比花药培养高10倍;游离小孢子培养花粉胚的植株再生率只有花药培养的10%~15%。因此,游离小孢子培养需进一步提高植株再生率等技术才能更有效地应用于实际育种工作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花药绒毡层特异启动子BcA9调控的反义BcMF12基因对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syn. B. rapa L. ssp. chinensis)基因沉默的效果,明确其对花粉发育的影响。【方法】在从白菜花蕾cDNA中克隆BcMF12基因的保守区段的基础上,将白菜花药特异表达启动子BcA9与反义BcMF12基因融合,构建反义表达载体,并经农杆菌介导导入到白菜基因组中,利用抗生素筛选和分子检测筛选出转基因植株。【结果】PCR和Southern检测结果表明,BcA9启动子驱动的反义BcMF12-GUS报告基因已整合到白菜基因组中;Northern杂交显示转基因植株花蕾和花中的BcMF12在mRNA水平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而且花粉萌发率显著下降。【结论】BcA9调控的反义BcMF12基因明显抑制了BcMF12的表达,从而影响白菜花粉的发育。  相似文献   

15.
根据普通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var.communis)雄性不育相关基因BcMF4的cD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从普通白菜花蕾cDNA中扩增出607 bp的片断,然后将该片段连接至双元载体pBI12l中,得到反义RNA植物表达载体并导入农杆菌LBA4404菌株中;通过组织培养途径转化菜心(B.campestris ssp.chinensis var.parachinensis),得到了12株转基因植株,其中5株的43.7%的花粉为缩小空瘪畸形,29.6%的花粉缺乏生活力,而且其花粉离体萌发率降低至24.7%.结果表明,反义RNA技术沉默BcMF4基因导致了菜心转基因植株的部分花粉发育不良,BcMF4基因在普通白菜和菜心等花粉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抱子甘蓝花培苗倍性的快速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花药培养获得加倍单倍体 (DH)是甘蓝类蔬菜自交不亲和系选育的主要方法之一 .然而 ,花药培养后代是倍性水平不同的混合群体 ,及早鉴定出真正的 DH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阐述 DNA流式细胞仪测定法和形态学鉴定法在花培苗倍性鉴定上的应用 ,并以抱子甘蓝的花培苗群体为材料 ,采用这两种方法鉴定其倍性组成 .结果表明 ,DNA流式细胞仪测定法可以鉴别群体的各种倍性水平 ,而形态学鉴别法可以把群体中的二倍体与单倍体、四倍体及其它倍体分开 .若以 DNA流式细胞仪测定法的鉴定结果为标准 ,苗期形态学鉴定的准确率可达 94.2 % .与 DNA流式细胞仪测定法相比 ,形态学鉴定方法具有更快速、简便和实用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远缘杂交将结球白菜的A基因组导入包心芥菜,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 HRM)结合InDel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筛选出保留白菜基因较多的回交后代,改良包心芥的结球性,丰富包心芥菜的种质资源。【方法】利用幼胚培养技术辅助6份包心芥菜与2份结球白菜进行远缘杂交和回交,选取20个InDel标记追踪白菜A基因组全部染色体,从192的BC1单株中筛选出白菜A基因组标记占比较高的单株。田间调查筛选结球性近似结球白菜的单株。【结果】远缘杂交结合幼胚培养获得了9个种间杂种组合和14个BC1群体。筛选并获得203个在全基因组分布均匀的可区分白菜与芥菜的HRM-InDel标记;利用20个InDel标记追踪192株BC1单株的白菜基因,分离群体偏向传递白菜基因组,有54棵单株标记含量超过90%。【结论】幼胚培养技术可提高白菜与芥菜远缘杂交后回交的结实率,并可加快育种进程;筛选出了白菜基因组占比较高的组合和单株;分离群体明显偏向于传递白菜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花药特异性启动子LAT52能否在甘蓝花药中发挥功能。[方法]从番茄中扩增得到LAT52核心序列608 bp,进行序列分析,连接LAT52启动子到双元表达载体p BI121,转化农杆菌GV3101,用农杆菌浸染法侵染甘蓝幼苗下胚轴,获得2株阳性植株,对转基因甘蓝植株的花蕾、花药及花粉进行GUS染色。[结果]LAT52核心序列608 bp具多个与花粉特异性表达相关的元件,浸染的LAT52启动子仅在花药及花粉中表达出蓝色,其他部位未染上蓝色。[结论]LAT52启动子仅在甘蓝花药及花粉中特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19.
菜薹花药培养出胚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菜薹、白菜薹、菜心2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及培养方式,研究基因型、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方式对不同品种菜薹花药培养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15个品种的花药诱导出胚,各品种间的出胚率差异显著;红菜薹、白菜薹、菜心中出胚率最高的分别为H08-4(1.38胚/蕾)、B08-7(,0.757胚/蕾)、C08-4(0.682胚/蕾);采用Keller培养基+10%蔗糖+0.1%活性炭作为花药胚状体诱导培养基;花药培养出胚率以接种在双层培养基中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以大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甲型"两用系"为材料,对其可育与不育株的花器结构进行比较,并进行细胞学观察来明确该雄性不育类型的败育时期及败育原因。结果表明,大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甲型"两用系"可育株的萼片长、花瓣长、花瓣宽、雄蕊长和雌蕊长都极显著高于不育株对应部位;不育植株和可育植株花蕾大小与花发育时期相对应;不育花蕾在2.5mm后就已经败育,败育时期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后期到四分体时期,该时期绒毡层细胞液膨大、呈现液泡化,将四分体挤压到药室的中间,致使四分体大量发育异常,小孢子得不到营养,不能形成正常的小孢子,导致小孢子完全解体,在开花前败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