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柞蚕饰腹寄蝇也叫柞蚕寄生蝇,蚕民称蛆蛟、蚕蛆,属双翅目寄蝇科。近年柞蚕饰腹寄蝇在辽宁春柞蚕放养中发生较重,多时可寄生70%~90%,严重的影响了春种茧的质量和数量,给农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掌握蚕寄蝇的防治方法尤为重要。1用灭蚕蝇3号浸蚕杀蛆1.1看蚕寄生情况1.1.1在 相似文献
4.
柞蚕饰腹寄蝇(Crossocosmia tibialis chao)是柞蚕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春期对3—5龄蚕儿为害特别严重,辽宁省的各柞蚕产区几乎普遍发生,平均受害率达60%以上,严重的可达100%。由于寄生蝇的猖獗为害,蚕民被迫停止放春蚕,或者远至黑龙江、内蒙自治区一带去放春蚕,给辽宁省的柞蚕生产造成极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6.
柞蚕饰腹寄蝇(Crossocosmia tibialis Chao)在柞蚕体内的寄生过程,只有过零星观察,缺乏系统研究,因而在不少问题上,看法颇为悬殊,有继续进行研究的必要。 过去一般见解都认为一、二龄柞蚕不能被寄蝇寄生,其原因有两说:一说以为幼龄柞蚕口器太小,蝇卵通过口器时将被嚼碎,所以不能寄生;另一说则以为蝇卵必须刚刚被口 相似文献
7.
柞蚕饰腹寄蝇危害天蚕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柞蚕饰腹寄蝇危害天蚕的初步观察王东风,赵淑英(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天蚕是我国珍贵的野生绢丝昆虫。我所在黑龙江省镜泊湖饲养天蚕时发现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tibialischao)对天蚕寄生性很强,危害严重,具有强大的种群数量,且寄生在天蚕... 相似文献
8.
研究柞蚕饰腹寄蝇病发生规律,有助于指导柞蚕生产上更合理的对该病害进行化学防治。在辽东地区,通过对柞蚕饰腹寄蝇羽化时期调查发现,该虫羽化时间主要集中在5月10日至5月15日之间,占比达到59.7%;通过柞蚕饰腹寄蝇寄生柞蚕时期调查发现,该虫对柞蚕的寄生时期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占比达到87.46%。柞蚕饰腹防寄蝇化学防治试验,柞蚕老眠起约50%左右及进营茧场后2次施药的校正防效为91.7%±0.60%;分别在柞蚕三眠起约50%、老眠起约50%以及进营茧场后3次施药的校正防效为93.22%±0.64%;2次施药与3次施药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通过2次施药即可有效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 相似文献
9.
10.
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tibialis Chao)是柞蚕的主要寄生性害虫之一。测定了柞蚕饰腹寄蝇的线粒体细胞色素酶C亚基I(COI)基因5′端的部分片段(657bp,GenBank登录号EU433559),并利用该DNA条形编码探讨了其分类学地位。将GenBank数据库登载的寄蝇科11个属的15个代表种的序列组成数据集,基于Kimura-2-Parameter计算了序列间的遗传距离,采用邻近距离法(Neighbour-Joining)构建了系统树。Blast检索表明这段序列可以作为DNA条形编码用于柞蚕饰腹寄蝇的鉴定。柞蚕饰腹寄蝇与饰腹寄蝇属内5个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0.122)是饰腹寄蝇属内种间平均遗传距离(0.063)的2倍,而11个形态学属间的平均遗传距离(0.122)则与柞蚕饰腹寄蝇和这11个形态学属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0.124)基本一致;柞蚕饰腹寄蝇在构建的NJ树中也没有与饰腹寄蝇属的种类聚在一起。基于上述结果,建议将柞蚕饰腹寄蝇从饰腹寄蝇属划分出来,单独作为一个新的属。 相似文献
11.
12.
昆虫通过降低靶标酶敏感性及增强对杀虫剂的代谢能力产生抗药性。蝇毒磷是防治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tibia-lis Chao)的常用有机磷杀虫剂,为探讨柞蚕饰腹寄蝇不同地理种群对蝇毒磷的抗药性分化程度,分析来自辽宁省瓦房店市、凤城市、庄河市、开原市和西丰县的5个柞蚕饰腹寄蝇地理种群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细胞色素P450(CYP450)和羧酸酯酶(CarE)4种酶的活性及蝇毒磷对这些酶活性的体外抑制率。结果表明:来自瓦房店市和凤城市的柞蚕饰腹寄蝇地理种群的AChE比活力及蝇毒磷对酶活性的体外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其它3个地理种群;瓦房店市地理种群的GST比活力显著高于其它4个地理种群,蝇毒磷对酶活性的体外抑制率显著高于除庄河市地理种群外的其它3个地理种群;庄河市地理种群的CYP450比活力显著高于来自瓦房店市、凤城市和西丰县的3个地理种群,但与开原市地理种群相比差异不显著,蝇毒磷对瓦房店市地理种群的CYP450活性的体外抑制率显著高于其它4个地理种群;瓦房店市与凤城市地理种群的CarE比活力均显著高于来自庄河市、开原市和西丰县的3个地理种群;蝇毒磷对瓦房店市和凤城市地理种群的CarE活性的体外抑制率显著高于庄河市地理种群,对其它地理种群间的CarE活性的体外抑制率差异不显著。根据以上检测结果,推测来自庄河市的柞蚕饰腹寄蝇地理种群对蝇毒磷的抗性相对较强,而来自瓦房店市的柞蚕饰腹寄蝇地理种群对蝇毒磷的抗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3.
选择性杀虫药剂——“灭蚕蝇三号”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饰腹寄蝇是辽宁、吉林等省主要柞蚕害虫,严重威胁柞蚕生产。辽宁省平均受害率为65%左右,重者达100%。“灭蚕蝇三号”是继“灭蚕蝇一号”之后,又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毒药剂。该药剂有高度的选择性,比“灭蚕蝇一号”具有防治效果高、药效稳定、使用简便、用药量少、不用药械等优点。 使用方法是以0.025%浓度的稀释液,浸渍5龄期5~8天的被寄生蚕10秒钟,可杀死蚕体内寄蝇幼蛆,蚕儿可继续营茧化蛹,防治效果为96.1%。此药对柞蚕的当代及于代的蚕、蛹、茧、蛾、卵均无不良影响。目前,“灭蚕蝇三号”已在全国广大蚕区应用。它也能防治寄生柞蚕的其它多化性寄蝇。 相似文献
14.
柞蚕饰腹寄蝇已对传统防治药剂产生了耐药性,为了筛选新型防治药剂,以杀虫剂氟虫腈为母体化合物,与芳香醛通过醛胺缩合反应合成了6种氟虫腈希夫碱(fipronil schiff base,FSB)化合物,采用熔点测试、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谱(~1H-NMR)表征确认其均具有希夫碱类化合物特有的亚胺结构。以柞蚕4龄幼虫为试虫测定6种FSB化合物对柞蚕的毒性,结果表明编号为1、2的化合物对柞蚕4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_(50))1 300 mg/L,比氟虫腈(LC_(50)=182 mg/L)的毒性低1个数量级;编号为3~6的化合物对柞蚕4龄幼虫的LC_(50)为186~221 mg/L,毒性略低于氟虫腈。以被柞蚕饰腹寄蝇寄生的柞蚕5龄幼虫供试,测定6种FSB化合物对柞蚕饰腹寄蝇的防治效果:当药液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编号为1、2的化合物对柞蚕饰腹寄蝇的防效53%;当药液质量浓度为50 mg/L和100 mg/L时,编号为3~6的化合物对柞蚕饲腹寄蝇的防效均80%,而且以50 mg/L药液处理,编号为4~6的化合物处理组归一化柞蚕结茧率90%,具有一定的生产应用价值。基于合成的6种FSB化合物的结构相关参数计算值分析构效关系,认为引入硝基结构不利于获得防效高的FSB化合物,而引入呋喃环可能有助于获得防效高的FSB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多雨年份和多雨地区,春柞蚕用灭蚕蝇1号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眷柞蚕4龄、5龄采取分别用0.05%与0.08%的灭蚕蝇1号两次喷药.防治柞蚕饰腹寄蝇效果好,成本低。 相似文献
17.
“灭蚕蝇1号”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应用方法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灭蚕蝇1号"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应用技术方法的重新试验,结果初步表明,不同时期用药,防效差异显著,其中老眠起2日龄用药效果最高,校正防效为57.9%;不同使用浓度防效差异显著,0.25%质量分数的防效最高,为68.5%;从增加用药次数的试验效果看,4龄期用药,并不能提高防效。生产中使用"灭蚕蝇1号"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可采用二次用药法,即5龄起蚕2~3d进行第1次喷药,5龄起蚕6~7d进行第2次喷药。 相似文献
18.
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tibialis Chao)是严重危害柞蚕的寄生性害虫,因长期使用单一防治药剂已导致防效下降,需要寻求新型药剂有效控制其危害。以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氟虫腈为母体化合物,分别合成了5种氟虫腈磺酰胺类衍生物(FSD),采用熔点测试、红外光谱(IR)和核磁谱(1H-NMR)确认结构后,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FSD的色谱容量因子(log K)作为疏水性参数,其取值范围为0.169~0.778,低于氟虫腈(4.271),表明5种FSD化合物的亲水性强于氟虫腈。FSD对柞蚕4龄幼虫的毒性试验表明,其5%致死浓度(LC5)均1 300 mg/L。在此基础上以被柞蚕饰腹寄蝇寄生的柞蚕5龄幼虫为试虫测试FSD的防治效果:质量浓度为500 mg/L的5种FSD药液处理组的防效均70%,并随着药液浓度增加防效略有增加,其中编号为1的FSD化合物质量浓度为1 000 mg/L时的防效达到80%以上;用5种FSD化合物100~1000 mg/L药液处理后,柞蚕的结茧率经归一化处理均达到96%以上。综上试验结果认为,FSD由于具有磺酰胺键而提高了氟虫腈的亲水性,对柞蚕的毒性较氟虫腈原药大幅降低,但需要对FSD结构进行改进设计,筛选出对柞蚕饰腹寄蝇防治效果更明显的药剂。 相似文献
19.
20.
柞蚕微孢子虫对柞蚕组织细胞的侵染及组织病变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接种剂量和饲养温度处理柞蚕幼虫 ,其组织 Giemsa染色。观察结果表明 :接种量2 .4× 1 0 5,2 5℃侵染顺序为中肠——丝腺——肌肉——血液——脂肪——神经——马氏管 ;接种量 3.6×1 0 4,1 8~ 2 2℃侵染顺序为中肠——血液——丝腺——脂肪——肌肉 ;温度因子对孢子侵染和发育的影响要大些 ,发病程度与侵染龄期有关 ,且个体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