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扬州市是我国罗氏沼虾的重要产区,经过多年发展,罗氏沼虾养殖已形成扬州市区域性特色产业。本文回顾了1992—2018年27年间扬州市罗氏沼虾生产情况、苗种繁殖、养殖技术的发展演变历史与现状,分析了罗氏沼虾产业的发展潜力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新形势下罗氏沼虾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罗氏沼虾作为外来物种自1976年引入中国大陆已有30多年历史。到2009年,全国罗氏沼虾年育苗量达250×108尾以上,养殖面积约3×104 hm2,养殖产量超过13.5×104 t,养殖产值超3.0×109元,已连续10年成为世界第一的罗氏沼虾养殖大国。其持续增长的原因有:1、罗氏沼虾优良生物学特性是其产业发展的前提;2、苗种繁育和商品虾养殖技术的进步支撑了产业的发展;3、对虾养殖产业的波动为罗氏沼虾养殖产业的增长提供了机会;4、中国经济发展带动了国内罗氏沼虾的消费市场;5、政府支持和水产技术推广是罗氏沼虾产业发展的保障和技术支撑。罗氏沼虾生长迅速、养殖时间短、市场稳定、经济效益显著,已成为我国主要淡水养殖虾类。因此,推广罗氏沼虾的健康养殖应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4种常规养殖虾肌肉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工养殖的克氏原螯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和南美白对虾的肌肉营养成分检测表明,克氏原螯虾的水分和粗灰分最高,罗氏沼虾的总糖和磷的含量较高,日本沼虾的粗脂肪、钙、铁、铜、铅含量较高,南美白对虾的含肉率、粗蛋白含量最高.4种虾均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十八烯酸)含量最高;从EPA+DHA的含量来看,南...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稻田养殖的特种水产品,主要有:虾、蟹、螺、蚌、蛙、鳖等.适于我国稻田饲养的淡水虾类,主要有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两种.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4):163-164
罗氏沼虾又称马来西亚大虾,自1976年从日本引进以来,罗氏沼虾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个体大、抗病能力强、肉质鲜美、经济效益好等优点,迅速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并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简述了罗氏沼虾养殖方面的技术要点,并对养殖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到相应对策,为高效生态养殖罗氏沼虾提供更好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胰蛋白酶(TRY)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为深入探究TRY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提高罗氏沼虾产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MegAlign、ProtParam、ProtScale和MLRC等在线软件对罗氏沼虾TRY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罗氏沼虾腹部神经、胃、心脏、鳃、性腺、肝胰腺、肌肉和肠道等8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TRY基因在罗氏沼虾生长快速家系(FG)和生长慢速家系(SG)个体肌肉组织中的表达规律。【结果】罗氏沼虾TRY氨基酸序列与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TRY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最高,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TRY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最低。罗氏沼虾TRY蛋白的分子量为28.54 kD,理论等电点为4.44,属于疏水性蛋白。罗氏沼虾TRY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17.67%,延伸链占21.05%,无规则卷曲占61.28%。罗氏沼虾TRY基因在所检组织中均有表达,在雌性和雄性个体的肝胰腺组织中均高表达,而在雌性个体的鳃和雄性个体的肌肉组织中低表达。此外,罗氏沼虾TRY基因在FG个体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在SG个体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P0.01)。【结论】罗氏沼虾与刀额新对虾的亲缘关系最近;TRY基因在罗氏沼虾各组织中均广泛表达,以在雌、雄罗氏沼虾肝胰腺组织中表达量最高,且存在性别差异性。TRY基因在罗氏沼虾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能正向调控罗氏沼虾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罗氏沼虾作为我国重要的虾类养殖品种,其养殖业已成为许多地区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为有效促进罗氏沼虾产业健康发展,经研究与实践,认为"大力开展罗氏沼虾的选育工作、生产SPF健康种苗是促进罗氏沼虾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运用RT–PCR技术获得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GIH–like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罗氏沼虾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并运用原核表达技术诱导表达罗氏沼虾GIH–like成熟肽的重组蛋白。结果显示:罗氏沼虾GIH–like的ORF全长为339 bp,共编码112个氨基酸残基,其中包含34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及78个氨基酸组成的成熟肽,具有CHH家族Ⅱ型肽的典型特征;同源性和进化关系分析表明,罗氏沼虾GIH–like与日本沼虾GIH的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罗氏沼虾GIH–like在眼柄中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组织的,在脑、神经节、心脏等组织中表达量较低;诱导表达的罗氏沼虾GIH–like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6×104,除去标签蛋白后约为8.5×103,与Prot Param预测的9.4×103接近。  相似文献   

9.
2种养殖模式下罗氏沼虾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湖泊养殖和池塘养殖的罗氏沼虾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湖泊养殖罗氏沼虾粗脂肪含量低于池塘养殖,灰分含量高于池塘养殖(P0.05);2种养殖模式的罗氏沼虾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和鲜味氨基酸(DAA)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可知,湖泊和池塘养殖的罗氏沼虾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苏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根据化学评分(CS)可知,湖泊养殖和池塘养殖罗氏沼虾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苏氨酸。湖泊养殖和池塘养殖的罗氏沼虾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接近,分别为65.31、65.92;湖泊养殖和池塘养殖的罗氏沼虾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湖泊养殖罗氏沼虾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均显著高于池塘养殖(P0.05)。从蛋白质营养角度来看,湖泊养殖和池塘养殖罗氏沼虾相似;从脂肪营养角度来看,湖泊养殖罗氏沼虾高于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10.
白尾病是一种由诺达病毒(MrNV)及其卫星样病毒(XSV)引起的罗氏沼虾病害,具有蔓延速度快和致死率高的特点,是罗氏沼虾养殖中的主要病害。介绍罗氏沼虾MrNV和XSV的基因组和结构蛋白、病毒检测方法、罗氏沼虾MrNV免疫机制、疫苗研究进展、MrNV病毒样颗粒微粒特性,以及罗氏沼虾健康养殖策略,讨论疫苗在罗氏沼虾病害防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罗氏沼虾素有淡水虾王之称。而且就当前的情况这还是养殖最高的一个虾种,原不仅生产于东南亚地区热带国家,还产于亚热带国家,生活在多种类型的淡水中。当前,在罗氏沼虾养殖业和高密度喂养不断发展背景下,还出现了罗氏沼虾疾病,所以对于养殖人员而言要想更好地养殖罗氏沼虾,应清楚并熟练地掌握常见的疾病类型有哪些,并结合实际情况加强防治方案的制定,进而不断提高罗氏沼虾养殖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营养价值高等优点,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虾养殖品种,在生长性能方面表现出性别两态性:同龄雌、雄虾个体的大小、生长速度相差悬殊,导致大规模生产罗氏沼虾受到限制,因此迫切需要采用性别控制技术开展罗氏沼虾单性化育苗,培育全雌/全雄罗氏沼虾以提高养殖产量,而实现罗氏沼虾单性化养殖的前提必须明确性别分化和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及其关键基因.文章就罗氏沼虾性别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其单性化养殖发展现状进行综述,认为全雄/全雌罗氏沼虾育种的关键技术是伪雌或超雌虾制备.鉴于罗非鱼三系[原系(XX♀)、雄性纯合系(YY♂)和雄性纯合转化系(YY♀)]配套方案的启发,今后可对罗氏沼虾遗传型WW超雌个体进行性逆转,获得伪雄个体(遗传型WW,生理型ZZ),经回交所得后代用于构建超雌虾种质库,即通过性别分化和性别决定机制解析及超雌种质库构建,研发自主的单性化罗氏沼虾制种技术,培育全雄/全雌罗氏沼虾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罗氏沼虾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是一种淡水产的甲壳类,原产于东南亚一带,素有淡水虾王之称。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引进,但经多年的累代繁殖和养殖,种质退化较为严重,1997年由农业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再次引进其原种,以更新我国早期引进的品种。罗氏沼虾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名贵水产品之一。在池塘、稻田及网箱中养殖均可。罗氏沼虾为杂食性虾类,成虾养殖阶段的食性更杂,只要是适口的动植物性饵料均可摄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可摄食人工配合颗粒饲料但应注意,罗氏沼虾的人工繁殖应在海水中进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特种水产品养殖业发展极为迅速,一些地区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已逐步向基地化、集约化、规模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但是,多数特种水产品属于肉食性动物,如鳜、鲈、乌鳢、鳖;少数属于杂食偏动物性动物,如罗氏沼虾、日本沼虾、黄鳝、河蟹。在大规模养殖过程中,由于方法不当  相似文献   

15.
费钧 《农家致富》2007,(4):45-45
近年来,我国发展的多数特种水产品属于肉食性动物,如鳜、鲈、乌鳢、鳖;少数属于杂食偏动物性动物,如罗氏沼虾、日本沼虾、黄鳝、河蟹。为了有效地防止特种水产品种内的自相残杀.在养殖过程中应做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罗氏沼虾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河蟹-罗氏沼虾混养模式与传统罗氏沼虾专养模式产出的罗氏沼虾营养价值和品质变化。方法通过测定体重、体长、出肉率比较两种养殖模式下虾体形态特差异;通过测定水分、蛋白质、灰分、脂肪、矿物质、脂肪酸和氨基酸,比较虾肉营养价值变化;通过测定质构特性和呈味核苷酸比较虾肉品质变化。结果与专养的罗氏沼虾相比,混养模式下罗氏沼虾规格显著提高,但出肉率有所下降。混养的虾肉脂肪含量从(0.91±0.07) %下降为(0.59±0.05)%,差异显著(P <0.05);虾肉的钙、镁、磷、铜含量上升;脂肪酸中EPA含量从(15.59±0.66) %下降至(13.64±0.71) %;氨基酸EAAI评分略有提高,罗氏沼虾虾肉营养价值变化较小。混养的虾肉硬度显著提高;呈味核苷酸AMP和IMP含量从(78.15±1.23) g/100g和(162.90±2.67) g/100g提高至(86.96±1.87) g/100g和(175.12±3.01) g/100g,混养的虾肉品质显著提高。结论河蟹-罗氏沼虾混养池塘内产出的罗氏沼虾规格显著增加,营养成分变化不大,虾肉品质显著提高,符合消费者品味,具有优秀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7.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是重要的淡水养殖虾类,其养殖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仅中国罗氏沼虾的养殖年产量就占全球总产量的50%以上。虽然罗氏沼虾具有相对较强的抗病能力,但近年由于养殖密度过大、水环境恶化等原因,导致罗氏沼虾养殖过程病害问题时有发生,其中白尾病对罗氏沼虾幼苗期造成的危害较大。综述了罗氏沼虾白尾病的病原及传播、检测技术和免疫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克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淀粉酶基因(AMY),并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及其表达规律研究,为揭示AMY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罗氏沼虾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PCR克隆罗氏沼虾AMY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利用ExPASy ProtParam、ExPASy ProtScale、SignalP-5.0、MegAlign及Lasergenev8.0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MY基因在罗氏沼虾不同组织(腹神经节、胃、心脏、鳃组织、性腺、肝胰腺、肌肉和肠道)中的表达情况,并明确其在生长快速家系(FG)和生长慢速家系(SG)个体肌肉中的表达模式。【结果】罗氏沼虾AMY基因CDS序列全长2121 bp,共编码706个氨基酸残基;其编码蛋白分子量为76.87 kD,理论等电点(pI)为4.63,属于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包含2个典型的淀粉酶结构域;在罗氏沼虾AMY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13.88%,延伸链占21.39%,无规则卷曲占64.73%。罗氏沼虾AMY氨基酸序列与克氏原螯虾AMY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最高(62.6%),与大珠母贝AMY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较低(48.9%);基于AMY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罗氏沼虾与克氏原螯虾的亲缘关系最近,而与中华绒螯蟹的亲缘关系较远。AMY基因在罗氏沼虾不同组织中广泛表达,但存在性别差异性和组织特异性,具体表现为:雌性个体肠道中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雄性个体(P<0.01,下同),鳃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雄性个体(P<0.05),而肝胰腺中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低于雄性个体。罗氏沼虾AMY基因在FG个体肌肉中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SG个体。【结论】AMY基因在罗氏沼虾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广泛表达于罗氏沼虾的不同组织中,但存在性别差异性和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罗氏沼虾苗中间培育是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罗氏沼虾刚淡化的苗种体长0.8cm,直接放入露天虾池中养殖,若孵化池和养虾池水温温差悬殊,再因虾苗个体小,觅食活动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经不起寒流袭击,往往养殖成活率低,同时因放养时间推迟,严重制约罗氏沼虾的出池规格.而进行温室水泥池中间暂养,能提高养殖罗氏沼虾的成活率和产量,并可提前上市.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养殖罗氏沼虾的经济效益.近年来,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虾农对池中虾苗数量掌握不准,以致对饵料的投喂量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或是投喂过多败坏水质,既增加养殖成本,同时易造成病害发生;或是投喂过少,影响罗氏沼虾生长,致使产量和经济效益下降,给日常管理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20.
罗氏沼虾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虾类,在我国推广已有30多年的时间,江苏省扬州市作为全国罗氏沼虾养殖主产地之一,通过当地养殖户自发的大胆尝试和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总结,探索出了虾-草-鹅新型生态农业模式。通过探索虾-草-鹅模式的技术进展,阐述该模式的综合效益,分析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对策,并对该模式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促进我国罗氏沼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