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特别脆弱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任重道远。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思路是 :按照中央提出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 ,统筹兼顾“三农”问题、改善生态环境和减少入黄泥沙三大目标 ,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 ,加强淤地坝建设和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2.
黄河沿岸多沙粗沙区是山西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也是黄河多沙粗沙重要来源地.无论是从减少入黄泥沙、减轻黄河下游防洪压力出发,还是从改善当地生存条件、生态环境考虑,黄河多沙粗沙区都无疑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以山西省黄河沿岸生态环境及水土保护生态修复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黄河沿岸生态环境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与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存旭 《水土保持通报》2006,26(5):111-113,118
河南省地处南北气候和山区向平原双重过渡带,受特殊气候、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脆弱。通过对水土流失危害以及水土保持在改善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条件中的作用分析,指出了水土保持是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提出搞好水土保持,促进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重点抓好以坡改梯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切实加强拦沙蓄水工程和坡面水系配套工程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工作,遏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4.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茹河流域固原二期项目区位于宁夏固原市茹河流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多沙粗沙区,是黄河水土保持重点支流治理项目之一。项目建设依托其特殊的地理和自然资源优势,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重点,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资源配置为突破口,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的,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地处京津风沙源区和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是山西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恶劣、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加强经济区建设,是新世纪山西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经济区建设中,首先要搞好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生态建设,要在进一步提高认识,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把水土流失治理与经济开发有效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以专业队治理为主的治理组织形式,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工作重点向水土保持转变,传统水土保持向现代水土保持转变。  相似文献   

6.
北洛河流域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和黄土高原地区,流域上游为多沙粗沙区,是渭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分析了北洛河流域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水土流失状况,并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将北洛河流域分为5个三级区,即陕北盖沙丘陵沟壑拦沙防沙区、延安中部丘陵沟壑拦沙保土区、宁南陇东丘陵沟壑蓄水保土区、晋陕甘高塬沟壑保土蓄水区、秦岭北麓-渭河中低山阶地保土蓄水区,进而确定各分区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明确通过实施五大水土保持重点项目改善流域内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了严重的资源环境制约,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补齐短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以生态文明时代的理念、指导思想、目标为指导,创新体制机制,创造新的业绩,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地方人民政府应将水、土资源保护,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损害,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综合评价体系及政绩考核;在中央部署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中,各级均要落实水土保持指标的考评,积极探索以水土流失影响综合指数进行综合考评的方法;落实水土保持法关于在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的规定,加快推进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全面实施预防保护,加强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区和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预防,充分发挥自然修复作用;加强水土流失严重区、生态脆弱区、贫困山区、革命老区等重点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要与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紧密结合,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要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把荒山秃岭改变为绿水青山;划定水土保持生态红线并严格管控,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测体系,严防人为活动加剧水土流失和生态损害,以信息化、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快速高效服务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成效。  相似文献   

8.
三江源区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海三江源区是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交错地带,生态环境相当脆弱,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在肯定了当地水土保持部门取得的成功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找出了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三江源区要紧抓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机遇、加大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铜仁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及发展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铜仁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分析了铜仁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其危害,其危害主要是:生态环境恶化、洪涝、干旱及重力侵蚀等灾害加剧;提出了铜仁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近、中、远期目标及措施;阐述了生态环境建设中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提高法制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1985-2020年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掌握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状况,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建议。[方法] 利用2020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1985,1999年全国水土流失遥感普查成果,开展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分析。[结果] ①研究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3.22%,高强度水土流失面积减少90.80%,水土流失状况明显改善;1985—1999年和1999—2020年两个时段,前时段变化相对较小,后时段变化较大。②两个时段内水土流失强度均降低,1999—2020年降低幅度明显大于1985—1999年且高强度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减少。1985—1999年以剧烈侵蚀面积减少为主,1999—2020年强烈、极强烈、剧烈侵蚀等高强度侵蚀面积下降明显。[结论] 研究区生态环境状况改善的主要驱动力是区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加强,预防保护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协同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保护环境和生态政策的引导等。虽然研究区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的态势得到了遏制,但其依然是黄土高原乃至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后续仍需持续采取适宜措施保护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祖厉河是黄河上游右岸的一级支流,位于甘肃中部,流域面积10 653km2,其中涉及白银市(会宁、靖远)面积6 147 km2,是黄河流域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严重,经过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 010 km2,治理程度为32.52%,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分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提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把祖厉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水保队伍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从新时期黄河治理国家战略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需求出发,回顾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科研进展,包括水土流失规律研究、淤地坝拦沙减蚀作用研究、土壤侵蚀预测预报技术研究、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分析、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研究、水土保持科研平台建设等。同时,对近年来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包括黄河多沙粗沙区分布式土壤流失模型、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与水沙变化、黄河流域砒砂岩区辨识与抗蚀促生关键技术及应用等。对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科研进展及成效进行了梳理,以期为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晋陕蒙接壤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之一,人为扰动大,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属于黄河多沙粗沙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经过多年生态建设和监督管理,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了双下降,生态环境得到好转。新时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机遇,晋陕蒙接壤地区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体系,强化监管,提升监测能力,推动水土保持示范区建设,推进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具有水土流失严重 ,经济基础薄弱 ,生态环境重建难度大 ,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 ,人为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危害巨大等特殊性 ,西部大开发必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的规模 ,为保障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开展 ,有效控制人为水土流失 ,尽快制定黄河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新疆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煤矿开采活动引发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突出,水土流失防治任务繁重。针对新疆煤矿水土流失问题,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总结了新疆煤矿分布特征及其水土流失的形式、成因、特点,分析了煤矿建设、开采过程中水土流失引起的生态环境危害,将新疆煤矿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概括为4种类型,建立了煤矿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体系,以期为干旱内陆区煤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南山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的西部,全区水土流失面积达18.95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12.56%,是深圳经济特区内四个区中(不含宝安、龙岗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近年来,南山区在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多年的水土流失 ,使四水流域山丘区水旱灾害交替频繁 ,洞庭湖平原外洪内涝交织局面日愈严重。近几年来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由于存在资金不足 ,监督执法力度不大 ,工程项目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 ,制约了湖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速度。提出了建立健全资金渠道 ,科技支撑 ,监督执法、齐管共建等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保障机制。以加大建设力度 ,实现湖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近、中、远期目标  相似文献   

18.
皖西大别山区水土流失特征及其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西大别山区是我国典型的集山区、库区、多省交界区、水土流失严重区、贫困区于一体的革命老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严重的水土流失给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危害。提出了要抓住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扶持开发工作的机遇,编制高水准的皖西大别山区水土保持综合防治规划,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整合资金,加快大别山区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同时,要依法防治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积极开展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防治技术研究,提高水土保持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19.
平原县风沙区的水土流失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平原县风沙区总面积209.40 km2,历史上黄河决口改道洪水肆意泛滥,沉积的泥沙成为形成沙漠地和季节性风沙土地的物质基础,引黄工程建设(包括引黄沉沙、引黄灌溉和引黄输水工程)是加剧该区风沙危害的一个重要原因。风力侵蚀对土地资源、人居环境、生态环境造成了危害,使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针对水土流失现状,提出了加大宣传、加强预防监督、实行科学种植、搞好水土保持规划、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等防治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科研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黄河治理开发重大实践的需求出发,回顾了黄河水土保持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土壤侵蚀规律、水土保持减水减沙作用、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等,介绍了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发展和科研平台建设现状。根据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现状,提出了水土保持科研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给出了研究手段、方法、对象、内容方面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