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笼谷坊在沟壑治理中的应用苑树贵(吉林省抚松县水利电力局,134500)实践证明,在水蚀沟中修建谷坊,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谷坊不仅可以拦截泥沙,通过淤积使沟谷的区段坡降变缓,水的流速减慢,从而达到封沟固土、减轻山洪对下游危害的目的。在长...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沟道侵蚀与洞穴侵蚀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内的沟道侵蚀和洞穴侵蚀进行特征分析,为该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方法]以王家沟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卫星影像识别和现场调查等方法对流域内沟道侵蚀和洞穴侵蚀状况进行分析。[结果](1)流域内共分布718条沟道和948个洞穴。(2)根据空间位置和地形特点将所有沟道分为冲沟、切沟、干沟、河沟。这4类沟道由于受土壤岩性组成、坡度及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空间分布存在巨大差异。(3)43%的洞穴分布在冲沟中,51%分布在切沟中,6%分布在干沟中。河沟中没有洞穴存在。冲沟和切沟是洞穴形成和发育的主要区域。(4)洞穴沟道的沟长、面积、切深、产流及产沙量都明显大于非洞穴沟道。[结论]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洞穴侵蚀是土壤侵蚀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沟道的发育和扩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是我国著名的铜矿产地,也是磷、铁、黄金、铅锌、河沙、汉白玉、墨玉和石灰石的产地,同时东川区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泥石流高发地区。东川白龙潭磷矿露采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一直重视水土保持工作,认真落实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根据矿区地质地貌状况、气候水文情况及沟道比降,在采场南侧两条箐沟内布设11个谷坊,形成谷坊群拦挡形式,有效地控制了沟床下切,拦挡水土。目前谷坊群运行效果良好,保障了矿山的安全运营,并拦蓄了下游沟道泥沙,调节径流,在沟道治理中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4.
贾辉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21,(4):43-44
辽宁省东北黑土区侵蚀沟专项治理工程开展以来,清原县结合实际,按照绿色生态建设理念,积极推广生态袋防护措施和植物措施栽植技术,选择敖家堡小流域、李家堡小流域和肖家堡小流域组成的项目区,实施生态袋谷坊、生态袋护沟、柳桩编柳谷坊、柳干防护等以植物为主的水土保持措施,治理后在生态、社会和经济方面都收到了显著效益,为全县侵蚀沟治... 相似文献
5.
沟壑治理实现控制山地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岫岩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全县80%以上为石质山区,水土流失总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0.52%。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沟壑治理为龙头,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工作,特别是近10a,全县加强了沟壑治理力度,共完成沟壑治理69条,修建各种拦沙坝286座,干砌石谷坊9846万座,同时植物配套措施2400hm2,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6万hm2,取得良好的生态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开发建设项目对水土资源的破坏程度是一般耕作活动的100倍之多,为了降低其径流中泥沙含量,通常采用谷坊、沉沙池等措施。研究表明其它材质的谷坊在拦截泥沙方面作用超过了石谷坊。2009年美国土壤学家R.A.Mclaughlin等人进行植物谷坊与石谷坊在拦截泥沙方面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谷坊拦截泥沙作用明显,植物谷坊+PAM处理拦截泥沙效果更加显著。植物谷坊+PAM处理平均浊度值约为石谷坊处理的1/8。植物谷坊+PAM处理减少悬浮固体物质含量为石谷坊的5倍。其费用植物谷坊也远低于石谷坊。说明植物谷坊对于防止线型开发建设区域内土壤侵蚀既有效,又经济。 相似文献
7.
紫色土丘陵侵蚀沟建植物篱自然植被恢复及水土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活篱笆恢复紫色土侵蚀沟植被及水土流失特征研究结果:(1)香根草、芦竹栽植半年即可形成植物篱笆,防治水土流失效果显著。据1999年测定,无植物篱处理年径流量为4210.44t/hm^2,泥沙流失量为1726.61t/hm^2,而植物篱处理年径流量只为无植物篱处理的7.2%,泥沙流失量为1%;因而被阻截的泥沙在植物篱笆上方淤积,可增厚土层10~20cm/a,有了土层,植被慢慢恢复,植物篱第1年覆盖度为3%,第2年为10%,第3年为25%,第4年达40%。(2)紫色土坡地水土流失周年变化以5月和6月为高峰期,高峰期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总和的45%左右,水土流失为全年流失量的30%左右。由于植物根系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容重减轻,孔隙增加,因而土壤初始入渗速率、稳定人流速率均显著高于无植物篱处理,降雨量多,径流也多,同时也有较多的水入渗进入农田生态系统,而无植物篱则相反,降雨多,径流多,而进入农田生态系统的水也少。 相似文献
8.
9.
研究了在侵蚀坡地采用条沟一草块的特殊建植草地方法。在治理后的3个月内,用条沟一草块建植草地的小区土壤侵蚀量仅为140kg,比整地未种、原坡面和全垦等高种草的小区分别减少了823k、249kg和670kg。用条沟一草块建植草地的小区当年土壤侵蚀为1500t/km^2,比整地未种、原坡面和全垦等高种草分别减少了10591t/km^2、3514t/km^2和7760t/km^2;第2年以后,条沟一草块草地的土壤侵蚀量均在700t/km^2以下,严重侵蚀区减轻为轻度流失区。治理当年,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25%提高到85%,能在短期内控制水土流失。治理3年后坡地草被物种由6种发展到16种,促进了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艳辉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4,(6):41-42
侵蚀沟的发展,破坏农田,耕层变薄,地力减退,粮食减产;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平衡失调,给地方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和社会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因此,开展侵蚀沟治理专项建设意义重大,首先,可以有效地保护宝贵的黑土资源免于继续遭受侵蚀,并能起到示范辐射作用,促使周边地区加强对黑土资源的保护,留住我们赖以生存的黑土地,进而促进这一珍贵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次,可以逐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侵蚀坡地采用条沟—草块的特殊建植草地方法。在治理后的3个月内,用条沟—草块建植草地的小区其土壤侵蚀量仅为140 kg,比整地但无种植、原坡面和全垦等高种草的小区分别减少了823,249和670 kg。用条沟—草块建植草地的小区当年的土壤侵蚀为1 500 t/km2,比整地但无种植、原坡面和全垦等高种草分别减少了10 591,3 514和7 760 t/km2;第2 a以后,条沟—草块草地的土壤侵蚀量均在700t/km2以下。治理3 a后侵蚀坡地的草被物种由6种发展到16种。在侵蚀坡地治理当年,坡地的植被覆盖率就可达85%,能在短期内控制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黑土区沟壑侵蚀的危害及其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黑土区沟蚀极为严重。沟壑密度最大可达261km/km2,溯源侵蚀速度最快可达4m/a以上。按沟壑特点可分为发展沟、趋于稳定沟、稳定沟、主沟道。针对沟壑类型,提出黑土区沟壑治理原则及措施,同时就黑土区滑坡治理也提出治理意见。 相似文献
13.
等高植物篱控制紫色土坡耕地侵蚀的特点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应用等高植物篱能在较低投入下有效控制坡地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三峡库区紫色土 2 5°坡地的大雨强模拟降雨实验表明 ,香根草等高植物篱能减少相当于对照坡耕地的 82 .2 %的侵蚀量 ( 1 997年 1 1月 ) ,通过施肥促进植物篱生长密闭能进一步提高对流失土壤的拦截效率 ,效果不逊于带间覆盖。经过 31个月的侵蚀过程 ,各植物篱小区最明显的坡形变化是篱带处及其前部堆淤成接近水平的淤积带。由于植物篱的阻滞和坡形的变缓 ,径流和表土作用的时间延长 ,由径流携带的养分损失成为坡面养分流失的重要途径 ,控制径流损失是控制养分流失的重要方式之一 ,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坡面侵蚀 相似文献
14.
黄土丘陵沟壑区抗侵蚀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侵蚀作为山区生态系统退化最主要的驱动力,严重干扰着植被的发育演替过程,植被则通过采用不同的繁殖方式、形态与生理补偿等方式来克服和适应土壤侵蚀造成的负面压力,使植物本身对土壤侵蚀环境的适应性增强,继而发展成为可抵抗土壤侵蚀的植物和群落。凡具有适应土壤侵蚀环境能力,能在土壤侵蚀条件下生存,并能保护改良土壤和具有防止土壤侵蚀的作用,具有繁殖更新能力,可维持群落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称之为抗侵蚀植物。在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中不同抗侵蚀植物进行分类、及其侵蚀学特征与土壤侵蚀环境演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土壤侵蚀学观点出发,对植被恢复过程中先后出现的植物和群落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特征及防蚀功能进行系统研究,以更好地发挥植物和植被保持水土与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网合理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黄土高原地区特别是多沙粗沙区又是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的重点。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及区域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区域治理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流域治理程度的评价,首先要以监测的数据为基础,而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如何,主要取决于站点的选取,目前用于生态环境的监测站点远远满足不了新形势的需求,针对监测站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布局与研究,力求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并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投资水平的前提条件下,根据用户需要,及时提供准确的资料信息。 相似文献
16.
17.
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植物配置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索中国南方红壤侵蚀严重区水土流失快速治理的方法和途径,在江西省的修水、宁都、石城等县花岗岩发育的红壤侵蚀区,对16种水土保持植物配置模式的植物生长状况、蓄水保土效益、改土增肥效益、经济效益4方面进行观测,通过建立评价模型,对不同人工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修水试验区马尾松+木荷+胡枝子+黄栀子、马尾松+木荷+泡桐+胡枝子,宁都试验区马尾松+木荷+胡枝子,石城试验区湿地松+枫香+胡枝子+硬骨草、湿地松+胡枝子+硬骨草和湿地松+胡枝子+百喜草配置模式各种效益表现优良,可以在同类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植物篱技术发展回顾和贵州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国际国内植物篱技术发展的回顾,认为通过研究,已初步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可供推广应用的坡耕地治理技术。植物篱技术的优点在于能有效的控制坡地的水土流失,增加作物的产量,增加经济收益,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在逐步形成梯地的过程中,投资较省、地力得到提高。但在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因受地域条件差异的影响和农民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使成篱作物较难选择,形成的植物篱容易破坏。我们采用农民参与选择成篱作物的方法,实践证明在一定范围内,农民能选择出风险小、经济效益较高,适合当地条件的,受群众欢迎的新型植物篱模式,能促进植物篱技术发展,明显地提高了植物篱技术推广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利用植物篱防治水土流失的技术及其效益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水土流失的日趋严重,植物篱技术已成为一项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概述了植物篱的定义、种类,篱笆植物的选择,植物篱的种植模式及其效益评价;根据目前研究状况,指出了当前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应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所有指标划归为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类;在评价时则要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合适的指标,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植物篱的效益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杨亚娟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6,(4):3-5
侵蚀沟严重影响黑土区坡耕地的质量和数量,植物篱为无间断式或接近连续的狭窄带状植物群,具有分散地表径流、降低流速、增加入渗和拦截泥沙等多种功能。是坡耕地治理的优良水土保持措施。通过试验表明,植物篱在保持水土的同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提高了土壤抗冲抗蚀性能,蓄水能力的增强,减少了地表径流,减轻了坡耕地较大侵蚀沟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