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滇中高原磨盘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N、P、K、Ca和Mg这5种营养元素的质量分数、积累及分配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植物叶片营养元素N、P、K、Ca、Mg质量分数分别为14.805~21.337、0.574~1.361、2.097~13.851、2.846~12.780、0.680~2.839 g·kg-1;不同植物种对营养元素具有选择吸收性,除树枝外,各器官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均以N最高,其次是K和Ca,Mg和P最低;除Ca外,各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在树叶中最高,树干中最低;Ca和Mg质量分数显著低于中国亚热带森林平均水平,是影响磨盘山森林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群落营养元素总积累量为5 125.185 kg·hm-2,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营养元素积累量所占比例依次为78.581%、4.461%、0.007%和16.951%,凋落物营养元素积累量明显高于林下植被层,林木归还给土壤的养分较为丰富,能够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绝大部分树种属于P限制型植物,磨盘山常绿阔叶林植物生长总体上受P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对滇中高原磨盘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N、P、K、Ca和Mg这5种营养元素的质量分数、积累及分配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植物叶片营养元素 N、P、K、Ca、Mg质量分数分别为14.805~21.337、0.574~1.361、2.097~13.851、2.846~12.780、0.680~2.839 g· kg-1;不同植物种对营养元素具有选择吸收性,除树枝外,各器官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均以N最高,其次是K和Ca,Mg和P最低;除Ca外,各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在树叶中最高,树干中最低;Ca和Mg质量分数显著低于中国亚热带森林平均水平,是影响磨盘山森林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群落营养元素总积累量为5125.185 kg· hm-2,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营养元素积累量所占比例依次为78.581%、4.461%、0.007%和16.951%,凋落物营养元素积累量明显高于林下植被层,林木归还给土壤的养分较为丰富,能够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绝大部分树种属于P限制型植物,磨盘山常绿阔叶林植物生长总体上受P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研究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胸径的空间连续性以揭示常绿阔叶林的空间结构特征。在天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典型常绿问叶林设置100 m×100 m样地,用全站仪测定每株树木坐标,选择胸径在5 cm以上的乔木,用优势度分析法确定群落优势种群,并用GS+软件进行空间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样地整体结构比为0·7,平均空间连续性范围为5.7 m,表明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林分胸径具有较高的空间相关性,但林分整体的空间连续性范围较小,这也体现了常绿阔叶林的结构复杂性。图2表3参15  相似文献   

4.
天目山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地统计相关原理分析了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异质特征。研究发现: ①土壤有机质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而碱解氮、全氮和有效磷空间自相关为中等程度;速效钾在不同的步长和间距范围下,揭示其空间变异特征的模型不同,其空间变异比较复杂,在不同尺度下空间格局存在差异;②决定土壤养分空间格局的尺度以碱解氮最大,为4.21 ~ 169.50 m,而有效磷的空间异质性尺度最小,为4.21 ~ 50.20 m;③分形维数大小定量反映了不同营养成分空间格局差异及尺度依赖特征,速效钾分形维数较大,尺度依赖性强,空间格局复杂;有机质分形维数最小,空间相对简单;全氮、有效磷、碱解氮分形维数相差不大,其空间分布格局类似,但分形维数的细微变化也揭示了空间格局的在局部范围上的差异。图3表3参16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浙江文成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实地踏查后,选择有代表性的群落类型,设置了13个面积为400 m2的常绿阔叶林样地,并对样地内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进行群落学的样方调查。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铜铃山常绿阔叶林样地内的植物进行区系分析,结果显示:①铜铃山常绿阔叶林群落中,调查所得共有植物172种(含种下等级),隶属56科、102属,其中蕨类植物5科5属6种,裸子植物1科1属2种,被子植物50科96属164种;②科的分布类型以世界广布最多(30.36%),泛热带分布其次(25.00%);属的分布类型主要为泛热带分布(15.68%),东亚及北美洲间断分布次之(14.71%),中国特有成分缺乏;种的分布类型中,中国特有分布最多(52.90%),其次为东亚分布(39.00%)和热带亚洲分布(8.10%);③种级水平上,中国特有成分可以划分成9个分布亚型,其中以华东-华中-华南(至西南)分布最多(45种)、华东-华南(至西南)分布次之;④铜铃山常绿阔叶林群落中,植物资源丰富、地理成分多样,具有明显华东山地植物区系特征。由于20世纪60、70年代曾有砍伐,导致现在恢复的常绿阔叶林下层草本植物相对单一,种的地理成分类型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6.
在茂兰喀斯特森林1.28 hm~2固定样地内,按10 m×10 m等距离网格布点取样测定了128个土壤氮磷钾养分数据,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喀斯特森林土壤养分含量及其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养分含量较低,6种土壤养分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有效磷(89.95%)、全钾(55.04%)、全氮(40.58%)、有效钾(40.15%)、碱解氮(33.02%)、全磷(30.75%),属于高中等程度变异.(2)土壤养分的空间依赖性(Moran′I指数)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降低,全磷、有效磷、全钾对空间的依赖程度较大,空间结构相似,全氮和碱解氮依赖程度较小.(3)土壤养分有效磷半方差模型为线性模型,全氮、全钾为指数模型,全磷、碱解氮为高斯模型,有效钾为球面模型,决定系数均在0.68以上,可以较好地反映土壤养分的空间结构特征.(4)土壤养分全钾、全氮、有效钾、有效磷的空间分布呈带状,中部、南部含量高,北部含量低.碱解氮、全磷分布呈块状,破碎化程度较高,中部含量高,东西方向含量较低.(5)全氮与碱解氮为显著负相关关系,全磷与碱解氮、全钾与有效磷为显著正相关关系,全磷与海拔、碱解氮与海拔、全磷与坡度、全钾与坡向均呈显著负相关,喀斯特森林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受地形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福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种类组成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次对福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物种种类组成进行区域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研究 ,结果表明 :① 6个区域和 6个海拔梯度群落的植物类型中 ,物种数基本上是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②各区域群落植物存在不同比例的共有种、偏宜种和特征种 ,群落各层次结构的物种及其数量差异很大 ,群落与群落之间的物种相似性存在一定规律性 ;③各海拔梯度由于生态因子的差异 ,物种在海拔梯度和层次结构上的分布产生明显差异 ,群落之间物种相似性随海拔上升而减少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林内常绿和落叶物种的多度分布格局,以及主导两类生活型物种群落构建的主要生态学过程,建立2 hm2长期固定样地并进行群落生态学调查.使用累积经验分布函数量化两类生活型物种的分布特征,利用6种物种分布模型进行数据拟合,采用Akaike信息准则(AIC)和Kolmogorov-Smirnov检验拟合...  相似文献   

9.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磷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南省长沙县大山冲国有林场的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样地内,用等距离布点法采集土壤和凋落物样品,分析常绿阔叶林内土壤(0-30 cm)、凋落物和腐殖质层的磷素(P)含量,研究土壤全P和有效P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土壤全P和有效P与海拔、凹凸度、凋落物生物量、凋落物全P含量和腐殖质层全P含量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探讨土壤全P和有效P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分布状况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土壤(0-30 cm)全P含量范围为0.200-0.402 g/kg,有效P含量为2.2-6.7 mg/kg。林地土壤全P含量呈条带状的梯度变化,高值区出现在海拔较低的沟谷洼地,低值出现在山脊地带;有效P含量则呈斑块状分布,无明显分布规律。林地土壤全P含量与海拔和凹凸度均具有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凋落物生物量、凋落物全P含量及腐殖质层全P含量对其影响不显著。土壤有效P含量受地形因子的影响较小,其与凋落物生物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腐殖质层全P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0.
11.
梵净山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林种子雨及种子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梵净山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亮叶水青冈(Faguslucida)·厚皮香八角(Illiciumtern-stroemioides)群落种子雨量达18种260粒/m2,其中成熟有效种子80粒/m2.在天然萌发开始时种子库中有活力种子33种2076粒/m2,其中现存植物种子18种204粒/m2,演替前期各阶段植物种子15种1872粒/m2;木本植物种子20种,草本植物种子13种.种子库的枯枝落叶层中全为现存植物种子.土壤层中随深度增加,活力种子种类和数量均逐渐减少.天然萌发开始时种子库中现存植物的活力种子种类及数量丰富,群落更新潜力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不同植物物种或类群(优势种、常见种、偶见种与稀有种)往往具有不同的生态学特性。通过对不同物种或类群的径级结构和空间格局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物种共存机制。【方法】基于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hm2常绿阔叶林长期监测样地,通过点格局分析等方法,对24种植物和不同类群的径级结构以及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1)15种植物以及常见种、偶见种和稀有种为小径级个体居多的“L”型分布,3种植物为单柱型分布,3种植物为间歇型分布,3种植物和优势种的径级结构为近似正态分布;(2)多数物种(21/24)或类群以聚集分布格局为主,并受到生境异质性的影响;(3)优势种与偶见种、稀有种均呈负的空间关联,常见种与其他类群以正的空间关联为主,24种植物对其他类群也以正的空间关联为主。【结论】群落中多数物种和类群受到生境异质性的影响,同时生态位分化减弱了物种或类群之间的竞争,在其共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群落暂时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图3表3参33  相似文献   

13.
在文成县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内,通过实地踏查,选择有代表性的群落,设置了13个面积为400 m2的常绿阔叶林样地,并对样地内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进行群落学的样方调查。通过计算各个样地各层次植物的重要值,将铜铃山常绿阔叶林分为6种群落类型:栲树林、米槠林、甜槠林、木荷林、短尾柯林、短尾柯—木荷林。该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群落具有以下特点:结构复杂,分层明显,乔木层高度为815 m,灌木层高度为1.515 m,灌木层高度为1.52.5 m;乔木上层树冠冠幅较大,覆盖度高,灌木层密度不高,但物种丰富,草本层覆盖度高,但物种比较单一,蕨类和苔草属植物优势度明显;层间植物种类多样;显示出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25个样地,共计13.6 hm~2面积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乔木层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内有维管植物273种,隶属于89科178属,其中单种属占总属数的76.4%;地理成分复杂,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占优势;包括藤本在内的高位芽植物占总种数的86.29%.构成群落乔木层的22种主要树种部属聚集分布,群落层次结构比较复杂,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可分为3个亚层.4种多样性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常绿阔叶林>半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物种多样性随海拔高度分布规律为中海拔最高,低海拔次之,高海拔最低;物种多样性指数在纬度梯度上符合从高纬度到低纬度升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哀牢山北部常绿阔叶林林窗小气候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该文利用哀牢山北部常绿阔叶林林窗的小气候实际观测资料 ,初步分析了林窗小气候要素空间分布特征 .由于受太阳辐射和林窗边缘树木的影响 ,林窗的小气候要素存在最大值区域随时间动态位移和要素的空间不对称分布 ,林窗不同区域热量传递方向截然相反的现象 .这将导致林窗的环境异质性差异 ,进而影响到林窗区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 ,植物种群分布等 ,最终影响到森林的更新 .  相似文献   

16.
天目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竞争的数量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相邻网格法调查获取数据,应用优势度分析法,确定3个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占总株数的71.6%,占总胸高断面积的44.6%。利用Hegyi简单竞争指数研究优势种群竞争的方法,分析了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在群落中的竞争状况。结果表明:100m×100m样地内,胸径在5cm以上的优势种群间存在较剧烈竞争,常绿阔叶优势种群>非常绿阔叶优势种群。常绿阔叶优势种群的竞争更为显著,其种内竞争强度大小为: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短尾柯Lithocarpus brevicaudatus;种间竞争强度大小为:细叶青冈>青冈>短尾柯:以任一常绿阔叶优势种群为对象木时,均有种内竞争>种间竞争。竞争指数与对象木胸径大小符合幂函数关系,并达到显著水平,优势种群种内、种间的竞争强度随着对象木胸径的增大而下降,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当对象木胸径达到20cm后,竞争强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7.
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大岗山天然常绿阔叶次生林中25个样地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养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1)大岗山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含量丰富,但钾素养分比较贫乏;(2)不同林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有效磷含量差异不大,但对全磷及有效钾含量差异显著,均为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林;(3)就同一林分类型而言,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及有效钾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显著递减;全磷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递减的趋势,但减小不明显;全钾含量在不同土层间变化规律不明显,半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全钾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毛竹林土壤全钾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林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水量平衡方法和小集水区技术,利用2000年5月至2004年6月的观测资料,对大岗山林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水文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林冠层水量平衡中,穿透水量、树干茎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分别占同期降水量的76.8%、5.4%和17.8%,单次降水过程中穿透水量、树干茎流和林冠截留量占降水的比例范围分别为0~80.1%、0~10.6%和9.4%~100%。(2)常绿阔叶林林地枯落物厚度约为3cm,现存量为17200kg/hm2,有效持水量为3.21mm,不同森林类型林地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大小顺序为马尾松人工林>常绿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毛竹人工林。(3)常绿阔叶林具有良好涵蓄水源和保持水土的水文生态功能以及调蓄径流、抵御旱涝自然灾害的生态效应,其水文生态功能的综合调节能力达129.31mm。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天目山常绿阔叶林的空间结构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常绿阔叶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00 m×100 m的大型固定样地,用相邻格子调查方法将样地划分为100个10 m×10 m的调查单元,对样地内林木进行实测。用聚集指数、竞争指数和树种多样性混交度描述空间结构特征,以坡度、坡向、海拔和粗糙度作为地形因子,利用方差分析分析空间结构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  结果  ①坡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竞争指数显著增大(P<0.05)。半阳坡的树种多样性混交度显著高于阳坡(P<0.05),Ⅰ级粗糙度的树种多样性混交度显著低于Ⅲ级粗糙度(P<0.05)。随着样地内海拔的升高,林分的树种多样性混交度显著增大(P<0.05),但样地内海拔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聚集指数显著减小(P<0.05)。②在Ⅲ级粗糙度中,Ⅰ级坡的竞争指数显著高于Ⅱ级坡和Ⅲ级坡(P<0.05),Ⅱ级坡的树种多样性混交度显著高于Ⅰ级坡和Ⅲ级坡(P<0.05),半阳坡的聚集指数和树种多样性混交度显著高于阳坡(P<0.05)。在样地内的高海拔区域,Ⅰ级坡的竞争指数显著高于Ⅱ级坡和Ⅲ级坡(P<0.05);而在样地内的中海拔区域,Ⅲ级粗糙度的聚集指数和树种多样性混交度显著高于Ⅰ级粗糙度和Ⅱ级粗糙度(P<0.05)。  结论  在常绿阔叶林群落中,不同的地形因子对其空间结构特征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地形条件下,合理调控常绿阔叶林的空间结构是促进树木生长的重要经营策略。图10表2参31  相似文献   

20.
张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424-13427
[目的]研究分析闽北常绿阔叶林林分结构。[方法]以福建省浦城县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样地调查数据进行林分直径结构和蓄积结构分析。[结果]试验林分具有异龄林结构特征,随着径阶的增大,株数逐渐减少,符合反“J”型分布;但在各径级林木中,中、大径级林木株数比例小,而小径级林木株数比例较大;虽然林分生长率良好,但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较低,中小径级木蓄积所占的比例偏大。[结论]为常绿阔叶林择伐经营策略提供了林分结构分析数据与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