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湿地土壤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是地球上碳储量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其碳储量约占陆地生态圈总碳量的20%.湿地碳的90%以上储存在湿地土壤中.湿地土壤碳的循环对全球大气碳的收支平衡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重大影响.概述了湿地土壤碳素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湿地土壤碳素循环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土壤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循环过程在气候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微生物是土壤碳循环的关键驱动力。土壤微生物能与植物共生间接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与土壤碳的输入,可直接参与土壤碳的固定与转化。微生物残体及其分泌物在矿物质结合态有机质和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中发挥关键作用,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长期稳定。微生物介导的激发效应对土壤有机质分解具有调控作用,可影响土壤CO2和CH4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微生物作用提升土壤的固碳潜力或碳汇功能,可助力我国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目标。本文综述了微生物在土壤有机碳输入、有机质形成与稳定、有机质分解矿化等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以及土壤性质、气候条件、植物因素与人类活动对微生物介导的土壤碳循环的影响,尤其是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与理论更新。未来可加强微生物介导的土壤有机碳稳定化与碳储过程的作用机制研究,关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与碳循环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3.
干旱荒漠区新垦荒地的土壤理化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近两年对克拉玛依新垦荒地土壤理化性状的监测分析,对新垦荒地不同种植年限中的土壤盐分、养分、土壤pH值等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逐渐增加:土壤盐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而土壤pH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缓慢降低.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耕作方式和使用化肥有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在宁夏白芨滩自然保护区内矿井水库庙梁子水库边(A)、垂直水库0.5 km (B)、 1 km(C)、 1.5 km (D)设置4个样地,研究矿井水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土壤含水量均随土层加深而显著增大,0~10 cm土层含水量随距离增大显著降低;第二,土壤容质量随距离增大呈波动上升趋势;第三,各样地内土壤pH值与电导率均随土层加深呈倒V型变化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样地间土壤pH值与电导率在不同土层均呈V型变化趋势且差异显著;第四,各样地内有机碳、全磷、碱解氮含量均表现为0~10 cm土层最高;第五,各样地不同土层全氮、速效磷含量均随距离增大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针对干旱荒漠区樟子松种子育苗期间部分幼苗出现紫红色的问题,对樟子松苗圃地正常苗处土壤和紫红色苗处土壤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樟子松幼苗出现紫红色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缺磷.低磷地块部分幼苗生长正常是因为该处土壤砂粒含量高,透气性好,微生物活性强,这都有利于幼苗根系对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一、确立红枣产业的主导地位 1.枣树可以固沙防风、降低风速、调节气温、防止干热风对人体和农作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种子库是植被生活史过程中的重要生存策略之一,是地上植被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演替过程和发展趋势的重要影响因子。从土壤种子库研究的起源与发展、形成机制、时空分布及其与植被群落的关系以及土壤种子库研究展望等方面展开探讨,分析了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以为土壤种子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干旱荒漠区白刺灌丛沙堆土壤粒度特征,以民勤不同演替阶段(发育、稳定、衰退、严重衰退)白刺灌丛沙堆为对象,分别采集0~100 cm土层土壤样本,测定土壤粒度组成,计算并分析粒度参数。结果表明:1)干旱荒漠区发育阶段白刺灌丛沙堆土壤以细砂(50.04%~57.10%)和中砂(16.05%~22.03%)为主,稳定、衰退、严重衰退演替阶段白刺灌丛沙堆土壤以细砂(46.71%~64.06%)和极细砂(17.14%~29.06%)为主。2)平均粒径介于极细砂、细砂和中砂(1.92~3.17ф),分选系数介于较好和较差之间(0.69~1.41),偏度负偏至正偏(-0.141~0.299),峰度中等至很尖锐(1.01~1.99),分形维数(1.665~2.242)。随着白刺灌丛沙堆的演替发展,平均粒径变细、细粒物质所占比重增大,分选系数从中等、较好-中等之间、较差、中等-较差,粒度频率曲线变窄。3)从垂直分布来看,4个演替阶段不同土层粒度参数差异不显著。在0~10 cm土层中,不同演替阶段白刺灌丛沙堆土壤粒度参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农业集约化的推进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流失严重,并主要以土壤温室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因此,寻求一种既可以减少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又可以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尤为重要。生物碳作为含碳量极为丰富的高度芳香化难熔性物质,生物质碳的输入对土壤碳循环产生一系列深远影响,已成为环境及生态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本文从生物质炭对土壤固碳的影响机制以及对土壤碳截留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我国生物质炭净减排能力等方面概述了生物质炭对农田土壤碳循环的影响,并对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展望,以期对当前我国农田土壤固碳研究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干旱荒漠区污水灌溉山地园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鲁木齐市雅玛里克山污水灌溉区为例,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干旱荒漠区山地园林污灌区土壤中的6种土壤养分指标全N、全P、全K、速效N、速效P、速效K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6种土壤养分指标的变异系数在8.34%~39.68%之间,全N、全P、速效P服从正态分布,全K、速效N、速效K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所有养分的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都在25%以下,说明结构性因素控制这些养分的含量分布,导致样点之间的空间自相关作用强.土壤养分的相关距变化范围为19.1~116.7 m.因为灌溉污水的影响,强矿化作用使得全N、速效N在质地粗轻的山坡含量较高,而氨挥发则造成全N、速效N在质地细重的谷地含量较低,偏弱碱性的污水加剧了 P的固定,使研究区内全P、速效P含最整体偏低,但同时偏弱碱性的污水促进了K的释放,使速效K含量明显提高.污灌能促进速效养分的释放,使养分之间具有一定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金太阳杏是早熟甜杏新品种,在高台县干旱荒漠地区引种,其适应性好,其经济效益高.文章对高台县干旱荒漠区金太阳杏栽培技术进行了概括总结,以期对西北地区同类地貌绿化和杏树栽培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热扩散式树干茎流计(TDP)于2012年7月1日至7月25日,在克拉玛依地区农业开发区对银白杨(Populus alba L.×P.talassica)人工林树干液流速率进行了连续测定,并对气象、土壤水分等指标进行了同步测定。结果表明:7月份的晴天银白杨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阴天呈多峰型,在测量时期液流速率日平均值为0.6059 L/h;银白杨树干单位边材面积的液流速率与太阳总辐射、大气温度、水汽压差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绝对值顺序为太阳总辐射>大气温度>水汽压差>相对湿度>风速;银白杨边材面积与胸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34,单位边材面积的液流速率随树干胸径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
枣树属植物,其果实、树皮和树木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大枣中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且枣树皮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枣树在阿克苏地区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大枣产量和品质十分优质,逐渐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枣树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在干旱荒漠地区也能够生存。种植大枣既能提高地区农户经济效益,同时枣树林还能够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阿克苏实际情况,就干旱荒漠区枣树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能更好的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土壤有机质遥感制图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土壤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土壤有机质制图对了解土壤肥力空间分布格局,开展培肥地力、耕地质量评价、土壤碳循环研究、土壤污染治理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壤有机质制图是土壤学科新兴的研究方向和热点问题。文章全面总结土壤有机质遥感制图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展望未来土壤有机质遥感制图研究趋势,为土壤有机质制图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该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有机质遥感制图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多光谱遥感法、结合遥感数据的土壤有机质预测性制图法、高光谱遥感影像直接法等3类土壤有机质遥感制图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重点分析了影响成像高光谱土壤有机质制图精度的因素,阐述了土壤有机质光谱敏感波段、建模方法选择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结果 /结论】(1)多光谱遥感数据为土壤有机质制图提供了丰富的植被覆盖、土地利用、气候等土壤成土环境因素信息,广泛应用于大尺度范围或复杂地形区域的土壤有机质制图,但表达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细微差异不够精细化;(2)高光谱遥感数据参与土壤有机质制图,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制图精细度,但需要加强土壤有机质光谱敏感波段优选以及适宜的土壤有机质高光谱建模方法研究;(3)中红外高光谱遥感具有土壤有机质预测和制图的潜力,该领域的发展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5.
土壤有机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阐述了国内外土壤有机碳含量模型、循环机理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土壤有机碳循环研究中最新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6.
湿地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湿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仅次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大碳库,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湿地独特的水文条件,使得湿地碳循环具有与其他生态系统不同的特点.植被、气候条件及水文状况共同决定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系统地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有助于加深对全球碳循环变化的理解.本文从湿地碳循环特点、影响因素及研究方法3个层面对湿地碳循环的工作作了归纳与总结,同时提出了湿地碳循环研究工作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西北干旱荒漠区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北干旱荒漠区气候条件恶劣,降水稀少,植物物种多样性贫乏,生态系统脆弱.据统计,种子植物仅1 704种,隶属82科484属,占全国同类植物科、属、种的24.34、15.53和6.31;生态系统多样,有沙质荒漠、粘土荒漠等28个.目前植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原因来自3个方面:①垦伐;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开发造成自然河水分布的改变.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保护的措施有①加强调查研究,制定保护计划;②加强生态教育,提高生态意识;③加强保护区建设,改善迁地保护设施;④加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新疆农业科学》2010,47(5):946-946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阿拉善干早荒漠区生态系统受损机制与重建研究(39730100)”和“中澳技术合作内蒙古阿拉善环境整治与管理”项目最新研究成果的总结。全书共12章,概括了干旱荒漠区受损与恢复重建的新进展,提出了干旱荒漠草地植被恢复的系列技术体系,揭示了灌木群落水分分配格局,阐明了优势植物种群的水分利用效率。同时,本书阐述了极端干旱环境下荒漠灌木植物的生物学适应机理及不同灌木利用有效养分的根际过程,  相似文献   

19.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回顾了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动态,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机理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概述,对未来的研究重点和热点进行了展望。认为复杂科学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的应用具有很广的前景;陆地生态系统是一个适应复杂系统,内部作用是生态系统复杂化、有序化及自组织的主要推动力;运用复杂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探讨生态系统复杂性的机理及发展规律,可以为认识生态与进化问题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戴宇  马良 《浙江农业科学》2023,(8):1826-1833
营养元素的补给是一切生命得以维系的基础。土壤是最全面的营养库,不仅直接滋养着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和植物,还间接为其他动物和人类提供必需的营养食品。高效、安全和健康的土壤养分管理是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环境和健康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10~20 a,人类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需要通过科学的土壤养分管理来培育健康土壤得以实现。本文系统介绍了作物大中量营养元素的作用和施用现状,总结了土壤养分管理的历史经验以及最新技术,并对土壤养分管理和土壤健康未来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