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省毛竹林生态功能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Cosatnza et al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算方法,初步估算福建省毛竹林生态服务价值约为1.73×109 USD·a-1,并运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对毛竹林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林木营养物质积累和生物多样性保护5项态价值进行评价,5项总价值为63.47×109,与2003全国经济林5项生态价值的比值为5.99%。  相似文献   

2.
以浙江省安吉县毛竹(Phyllostachy sedulis)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开路涡度相关系统测定了2014年毛竹林生态系统CO2通量特征,首次利用涡度相关法分析了毛竹林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最大光合速率(Pmax)、暗呼吸速率(Rd)和初始量子效率(α)均具有明显的月变化特征,各参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376 5~1.525 7 mg/(m2·s)、0.001 6~0.002 4 mg/(m~2·s)、0.078 5~0.269 5 mg/μmol,毛竹林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年总量为1 596.22 g C/(m~2·a)。影响毛竹林生态系统Pmax和GEP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叶面积指数和饱和水汽压差,Pmax和GEP均随着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和一定范围内的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增长,SWC50 cm也是影响Pmax和GEP的重要环境因子(P0.05),SWC5 cm对二者的影响均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3.
武夷山天然毛竹林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样地和无样地取样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多种方法研究分析武夷山天然毛竹纯林的分析格局,并结合以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研究其动态规律.这不仅有助于探讨天然毛竹纯林的生态学意义,而且对于人工毛竹林的经营和管理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浙江森林植被作为研究对象,在空间布局的基础上研究其森林植被生态保健功能,针对浙江省各个区域的森林植被现状和生态环境问题,提出未来森林植被的规划发展方向和保护的方法,并探索保护森林植被资源的创新性模式。  相似文献   

5.
庙山坞自然保护区毛竹林细根生产和周转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浙江庙山坞自然保护区毛竹林细根生物量、生产量和细根周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庙山坞毛竹林细根生物量全年平均为8308 kg/hm2,细根生物量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动态,表现为单峰型,7月生物量最高,1月最低,相差22.81%。细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在各季节基本一致,均表现为随土壤深度增加,生物量减少,0~20cm土层中竹林细根生物量占全深度的50%以上。庙山坞毛竹林细根年生产量为4820.67 kg/hm2,根长生长量为7.520 1×107m/hm2,竹林细根生产动态表现为,3~5月缓慢增加,5~7月急剧增加,此后增长速度减缓,1~3月处于停滞状态。毛竹林细根的径级分布因统计指标的不同有很大差异,直径小于0.5 mm的细根长度占了细根总长度的85.29%,表面积占总表面积的54.85%,其体积占总体积的25.85%,竹林细根以直径小于0.5mm细根为主,占细根长度的绝大部分。毛竹林细根周转率为0.68次/a,即细根全部周转1次需要1.47 a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地的保健功能及其在生态保健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生态旅游地的保健功能与其诸多环境因子有关,营造良好的保健环境是建造生态保健园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阐述生态旅游地保健园植物精气,空气负离子,小气候和绿色环境等多种森林环境因子对人体的生理功效的基础上,以广东增城金坑森林公园为例探讨了生态保健园的选址及树种改造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豆的功能因子与保健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大豆的营养组成、功能性成分和保健功效,分析了大豆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以促使大豆保健食品和药品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量及小鼠动物试验,观察小鼠口服含转移因子(TransferFactor,TF)的酸奶后其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巨噬细胞吞噬率、脾脏重等指标的变化等方法,研究了2种加工工艺的免疫调节型保健酸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鼠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巨噬细胞吞噬率明显增强(P<0.01),2种添加TF工艺的酸奶对小鼠的免疫功能有显著增强作用,添加TF的酸奶可能是一种很有开发和食用价值的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9.
在毛竹林中采用竹腔注射方式进行富硒施肥试验,注射含亚硒酸钠1.5 mg·mL-1的富硒肥10 mL·株-1,通过采集并检测毛竹各器官样品中不同形态硒含量以研究硒元素在毛竹各器官中的赋存形态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富硒毛竹各器官硒含量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48.31%~391.64%;竹叶、竹根中硒含量分别达到0.318 9、0.172 8 mg·kg-1,显著高于毛竹其他器官;富硒毛竹竹篼、来鞭硒含量在不同年龄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他器官硒元素含量在不同年龄之间差异不显著;富硒毛竹竹枝与竹秆以及竹篼、来鞭、去鞭相互之间的硒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富硒毛竹各器官中硒赋存形态主要为有机形态硒,占全硒含量的94.46%~97.29%,其中以蛋白结合态硒为主。  相似文献   

10.
基于竹鞭状态分析的抑制毛竹林扩散的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毛竹通过地下竹鞭繁育。由于毛竹林郁闭度高,严重影响了其它物种的正常生活。毛竹强大的扩鞭能力对周边环境中的植物和种群会产生影响,从而对群体的多样性形成威胁。通过观察西天目山地区毛竹林、阔竹混交林中部分毛竹竹鞭的蔓延趋势和生长状态。发现竹鞭大多仅在土表20cm内延伸;竹鞭遇到障碍后(岩石、断面、水流、粗壮根系)都采取向下弯曲的方式(“下潜”)试图越过障碍,而不是分出侧枝或侧向弯曲;在调查范围内,竹鞭的生长仅有向前和向下两种趋势,这使得竹鞭下潜后无法通过上钻而回到土壤表面;入土太深或透出土壤进入空气太久的竹鞭将会死亡;高湿地带对竹鞭的生长极其不利。基于竹鞭的这些特点,提出了使用“挖坑灌水”的方法来抑制毛竹林的扩散。  相似文献   

11.
生长季毛竹林内和林缘空气颗粒物日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2019,(21):141-143
本文以福州旗山森林公园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对生长季毛竹林内、林缘空气颗粒物日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林内和林缘空气颗粒物日变化曲线均呈“二峰二谷”型,但林缘出现波峰和波谷时间有所提前或滞后。林内与林缘在11:00—13:00、17:00—19:00出现全天的2个高峰;在7:00—9:00、15:00—17:00出现全天的2个低谷。林内颗粒物以细颗粒(PM1.0、PM2.5)为主,而林缘则以粗颗粒物(PM10、TSP)为主。在毛竹林缘处,4种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浓度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峰值和低谷的时间细颗粒物较粗颗粒物有所提前或者滞后。各粒径颗粒物浓度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均成正相关,而与平均风速成负相关,且林缘处的颗粒物浓度与风速成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毛竹由集约经营转为弃管后的适应特性和生存对策,以不同弃管年限(0、8、20 a)毛竹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立竹叶片功能性状及其关系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随弃管年限的延长,毛竹林立竹叶片形态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其中,叶长、叶宽、叶周长、叶面积和叶干重及比叶面积总体呈减小趋势;而叶组织密度则相反,叶长宽比、叶厚呈倒V形变化;叶片形态性状总体上变化并不显著.(2)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总叶绿素[Chl(a+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随弃管年限的延长先降后升,弃管20 a毛竹林显著高于弃管8 a毛竹林;而花青素(Ant)和色素比值总体上变化不明显.说明随着群落正向演替的进行,毛竹叶光合色素功能与水平得到恢复和增强.(3)毛竹林立竹叶片Chla、Chlb、Chl(a+b)、Car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光合色素各组分具有较好的协同性,而Ant与叶形、光合色素性状均无显著相关关系.弃管年限延长提高了竹叶光合色素含量,同时叶形性状与光合色素间的相关关系总体上也随之增强.表明光合色素是反映毛竹适应生境变化的主要叶性状指标,随着弃管年限的延长,毛竹林立竹叶片功能性状间的权衡关系及生存策略会发生适应性调节,碳同化及营养存储能力增强,以适应不断加剧的种间竞争.  相似文献   

13.
现有的生态系统模型在模拟干旱胁迫下森林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需要探索提高模型解释干旱对GPP影响机理能力的方法。以2011年、2013年和2015年安吉毛竹林通量塔观测数据、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MOD13Q1)为数据源,采用结合涡度相关技术的光能利用率模型EC-LUE(Eddy Covariance-Light Use Efficiency)开展毛竹林GPP模拟,并提出提高模型模拟干旱条件下GPP精度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与非干旱条件相比,干旱条件下GPP与日均温度(Temperature,T)和水蒸气压差(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的相关关系发生显著改变,由正相关转变为负相关。GPP随T增加而降低的临界温度为15.0℃。GPP随VPD增加呈指数递减关系。将VPD添加到EC-LUE模型(EC-LUEVPD)显著提高了干旱条件下GPP预测精度,2011年和2013年干旱期间GPP模型模拟误差分别降低了7.70%和13.74%。ECLUEVPD模型的预测精度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模拟干旱条件下毛竹林GPP的能力,为模拟气候变化背景下竹林GPP提供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不同海拔毛竹林生长与均匀度整齐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不同海拔高的毛竹林生长,立竹的均匀度及整齐度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对竹林生长,均匀度及整齐度具有一定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立竹的均匀度,整齐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少,科学经营竹林度及整齐度具有一定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立竹的均匀度,整齐度随海拔的升颃是逐渐减小,科学经营竹林采取劈草,松土,深翻等留笋养竹和合理采伐措施,特别是施肥,能有效改善竹林地下部分生长,从而有利于立竹合理利用光能和营养空间,不仅提高了竹林立竹的均匀度和整齐度,而且促进了竹林出笋量和产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为给近海毛竹林的科学经营和毛竹在沿海防护林建设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经营措施一致的近海、内陆毛竹林立竹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近海毛竹林立竹全高、枝下高、胸高处壁厚和相对枝下高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内陆,立竹相对冠长、竹冠相对节间长显著地小于内陆毛竹林,而立竹胸径、相对全高、相对胸高处壁厚和竹冠长、枝盘数、竹冠节间长近海与内陆毛竹林无显著差异。近海临风面毛竹林较内陆毛竹林的强抵御海风能力主要体现在有较大的立竹相对枝下高和较小的立竹相对冠长、竹冠相对节间长。  相似文献   

16.
苦丁茶产于南方各省,古称皋芦、瓜芦、苦等,苦丁茶的饮用历史至少已有二千多年。据考证我国历史文献中有大量苦丁茶的记载,如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桐君录》中记载: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通夜不眠;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皋芦,又...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山东太子参生长的生态适宜区进行划分同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本研究利用Surfer 7.0软件对气候主导因子和气候限制因子的月平均值进行空间插值,利用ArcGIS 8.1软件建立太子参道地性组分(多糖、环肽A、环肽B等)的空间分布模型,最终利用ArcGIS制图输出功能完成太子参地理分布模式的构建和生长生态适宜性区划。结果显示,多糖与太子参环肽A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与生境适宜度、海拔分别呈极显著(P0.01)、显著(P0.05)负相关,与1月平均气温、9月平均气温和昼夜温差月均值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太子参环肽A含量与年均温变化范围和昼夜温差月均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生境适宜度和12月平均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太子参环肽B含量与4月平均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11月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而与海拔显著负相关(P0.05)。明确了适宜太子参生长的最优生境,确定其最适宜种植区主要集中在烟台市牟平区东部,威海市的文登区、荣成市和乳山市东部,青岛市东南部,济南市西南部和泰安市北部,及临沂市的蒙阴县和临沭县。  相似文献   

18.
蜂胶酊剂调节血脂功能的动物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表明,与饲喂高脂饲料的对照组大鼠相比,给予高剂量的蜂胶可使大鼠血清TC浓度显著降低,HDL-C/TC比值显著升高(P<0.05);未见蜂胶对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有明显调节作用。根据《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中的判断标准,可以认为蜂胶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经调查,近年来食毛症在毛皮动物群体中发病率很高,特别是新养殖户在应用配合全价饲料后,发病率竟达到20%,有的高于50%,对广大养殖户危害很大。食毛症的病因可以归纳为营养代谢障碍型、寄生虫诱发型和自咬症前期轻微并发型。发生食毛和磨断毛的区别是后者多发生在臀部和腹部,而前者则从尾部、后腿、腹部、腰胯直至颈部;另外发生食毛的部位边缘整齐,几乎和剪刀剪的一样,而磨断毛的边缘不整齐,针绒毛高低不平。具体诊断和治疗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讨2种中草药组方的潜在减肥效果,成功构建肥胖大鼠试验模型。[方法]在连续饲养8周后,取肥胖大鼠的肝脏和脂肪组织称重,检测3项血清生化指标和大鼠体内14项肥胖相关因子水平,并将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种受试样品都能够降低肥胖大鼠的体重和脂肪重量,改善血清中血糖、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水平;降低下丘脑中神经肽Y的水平、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的活性、血清中生长激素释放肽、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浓度;升高下丘脑中瘦素和血清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浓度。[结论]2种受试样品对肥胖模型大鼠都有一定的减肥作用,有进一步开发成减肥类产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