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郑州市中州大道金水路至郑汴路段两侧道路带状绿地为观测对象,探析不同绿地空间结构对温、湿度的调节效应。根据带状绿地宽度、周边建筑环境、植物配置模式、空间类型等指标选取6段样地进行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观测。结果表明:带状绿地有降温增湿的效果,最大降温幅度2.19℃~3.87℃,最大增湿幅度6.95%~11.25%;4种空间结构类型带状绿地降温增湿方面作用的大小顺序为:乔灌草>乔木广场>草坪>硬化广场;绿地内4种空间类型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体舒适度,且一天中相对最佳舒适度会在不同绿地空间中出现。结果可作为城市带状绿地生态效益评价的参考,为城市带状绿地的设计、改造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取实地监测法研究城市滨水绿地的郁闭度以及平均树高对微气候和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在2019年春季(4月),对宝鸡市渭河公园和渭河生态园的9种滨水绿地和1个空地对照进行微气候指标监测,包括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人体舒适度采用温湿指数来评价。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各样地的温度先增长后下降,在12:00-14:00期间出现最大值;风速则出现多个峰值。具有中郁闭度配置的滨水绿地的温度值和风速值较高,其中具有高平均树高的滨水绿地的平均温度最高,为14.7℃;具有中平均树高的滨水绿地的平均风速最高,为2.8 m·s-1;相对湿度先降低后增长,其中具有中郁闭度高平均树高配置的滨水绿地的平均相对湿度最高,为61.6%。各样地的人体舒适度均在上午时段出现明显的增长,随后趋于平稳。显著性分析发现具有中郁闭度及中、高平均树高的滨水绿地产生的降温、增湿以及防风的作用显著优于其他配置的滨水绿地,其中具有中郁闭度、高平均树高的滨水绿地的降温、增湿以及削减风速的作用最显著,效率分别为12.19%、39.58%、20.40%,全天的人体舒适度评级为“冷”。综上,具有中郁闭度、高平均树高的滨水绿地可以更高效地改善微环境,更适宜春季居民的日常游憩。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6种下垫面不同季节温湿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北京市玉渊潭公园6种不同下垫面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下垫面四季温湿效益的研究。每天8:00-18:00,每2h分别对6种下垫面的温度、相对湿度进行同步测定1次,春、夏、秋、冬各季分别连续测定7d。结果表明:城市中的绿地和水体具有明显的微气候效应。绿地夏季的降温增湿效果最明显,其次为春、秋季,冬季的温湿效益最小。在春、夏、秋季,绿地具有降温作用,在冬季,绿地具有保温作用。夏季,水体下垫面的降温作用比较明显,仅次于乔灌草下垫面,其降温值远高于其他类型的下垫面。夏季绿地比铺装温度低0.8~4.1℃。不同类型下垫面春、夏、冬季的相对湿度高低趋势一致,均为:水体>乔灌草>灌草>草坪>铺装>建筑,秋季为:灌草>乔灌草>水体>草坪>铺装>建筑。夏季水体比建筑的相对湿度高10.2%~15.4%。  相似文献   

4.
利用小尺度定量测定的方法,选择福州典型的河流廊道绿带——闽江及闽江公园南园4种不同内部结构绿地作为研究对象,每天8:00-18:00,每2 h分别对样地和对照处的温度、相对湿度进行同步测定,连续测定7 d。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分析亚热带城市河流廊道绿地不同内部结构与温湿效应的关系,为河流廊道绿带建设提供合理的依据。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草坪的降温增湿效果不显著,乔—草、灌—草和乔—灌—草型绿地的降温增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太原城市道路绿地植物群落为对象,包括太原市绿化率大于40%的城市道路、道路绿化宽度大于3m的交通道路绿地、街旁绿地、沿路带状公园道路绿地,涉及太原市3个主城区、8条主干道。共选取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样地15个,从样地植物群落类型、组成成分及生态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太原现有城市道路绿地植物群落提出进一步优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杭州市临安区林水山居为研究对象,在2017年冬季采用实地测量法对居住区内3个不同功能绿地和对照点的PM 2.5 浓度、气象因子(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光照强度)进行监测,评价绿地对居住区环境降低大气PM 2.5 浓度的作用,同时探讨环境因素对PM 2.5 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居住区3个不同功能绿地和对照点的PM 2.5 浓度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单峰单谷”型;PM 2.5 浓度均值从大到小依次是道路绿地>宅旁绿地>中心绿地>对照点。居住区的PM 2.5 浓度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R^2=0.794 6);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R^2=0.642 5);与风速呈负相关;与光照强度呈负相关,可拟合为线性方程 y=95.3-4.7x,(0.05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济南市区道路噪音的测量,得出不同类型道路噪声的平均值,再模拟不同的类型道路噪声值,测量出绿地不同种植结构、不同宽度的减噪效果,最后得出不同类型道路进入城市不同区域所需两侧绿地的最小宽度,并绘制道路绿地种植模式图。通过对该项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对道路两侧现有绿地,通过植物种植方式最大限度的发挥该绿地的生态效益;对以后的道路建设和改造,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根据道路宽度以及道路通过区域对环境噪声标准,确保道路两侧绿化带的最低宽度,达到最佳生态效益和美化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城市不同绿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特征。【方法】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于2015年10月,对都江堰市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学校绿地、居民区绿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不同类型绿地土壤动物平均密度大小排序为公园绿地学校绿地居民区绿地道路绿地;类群数大小排序为公园绿地居民区绿地学校绿地道路绿地,其中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土壤动物类群数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类型绿地土壤动物垂直分布呈现表聚性,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5~10 cm土壤层土壤动物平均密度差异显著(P0.05)。Margalef丰富度指数表现为道路绿地与公园绿地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城市不同类型绿地生态系统土壤水肥条件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在评价城市绿地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带状游园是城市绿地中重要的生态廊道,串联起城市各类型绿地,将城市破碎的绿地相互连接形成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为生物提供栖息地.乡土植物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能够很好地抵御当地的极端天气,有利于稳定当地生态系统和突出本地文化特色.同时,乡土植物对水肥的要求低,可降低绿化种植和维护成本.该文以滨湖新区道路品质提升工程项目的徽州大道建设为例,阐述了乡土植物在徽州大道(锦绣大道—珠江路段)两侧带状游园中的运用,以期在工程建设中减少工程损耗、增加绿地生物多样性、稳定当地生态系统,为城市带状游园及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将保定环城林带分成不同郁闭度、林带宽度、群落结构。并定点定时测定绿地中心和对照点的湿度、温度、噪音、粉尘、空气中细菌数。结果表明,林带绿地郁闭度、宽度增加,其降温增湿、滞尘、降噪功能越明显,而抑菌能力却下降;群落结构类型对林带生态效益的影响依次是乔灌草〉乔灌〉乔草〉灌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北京城市副中心研究区及普通对照绿地群落气象因子的监测,对比分析二者总体降温增湿效应差异及规律,揭示与评价前期研究的热岛改善关键技术对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地区域热岛效应的改善情况.[方法]自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研究区及普通对照绿地同步对比监测,利用Kestre14500手持式气象仪和Fluke-63红外测温仪测定不同结构植物群落内气温、地温、相对湿度,对比分析二者及研究区内各植物群落降温增湿效应.[结果]绿地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呈现降温增湿效应,其中夏季最强,秋季次之,春季较弱,冬季则呈现保温干燥效应.春季、夏季和秋季不同结构类型绿地整体降温增湿效应排序为乔-灌-草>乔-草>灌-草>草坪.研究区绿地年均降低气温0.9℃,降低地温9.7℃,增加相对湿度3.6%.研究区绿地在春季、夏季和秋季降温增湿效应,冬季保温干燥效应,年均降温增湿效应三个方面均强于普通对照,尤其在夏季和秋季降低气温、夏季增加相对湿度、年均降低地温三方面显著强于普通对照(P<0.05).[结论]进一步验证植物种类及配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缓解区域热岛效应,并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好的服务及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地测量、数据收集与资料分析,计算福州市五个不同类型城市绿地区域植被群落多样性,从降温效益、增湿效益、遮光效益和挡风效益四方面探究该区域生态效益的综合评价值。运用定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不同类型绿地植被物种多样性与生态效益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1)福州市不同类型绿地植被群落总体物种多样性指数大小排序为公园绿地(1.3)商业区(1.18)居住区(1.04)工业区(0.86)道路区(0.57);(2)不同类型绿地植被生态效益大小排序为公园绿地(0.98)商业区(0.57)居住区(0.49)工业区(0.31)道路区(0.03);(3)不同类型绿地植被生态效益的差异性与群落总体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为0.958。该研究从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角度,对福州市生态效益较差的绿地类型提出综合改造建议,以期在城市绿地植被的规划和发展方面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试论城市带状绿地的发展与功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道路绿带起源于公元前 10世纪古印度 ,中国最早的道路绿带起源于周定王时 (公元前 60 6年~公元前 5 86年 )。在国外从19世纪美国景观之父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 (F·L·Olmsted)开始掀开了绿色休闲、生态型的城市带状绿地建设新篇章。简介了国内外绿道理论发展过程 ,总结了城市带状绿地的概念 ,分析了其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明不同绿地配置及不同材质路面发挥冷岛效应的差异性及其微环境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市昌平区某高校教学区为研究对象,使用ENVI-met对研究区建立不同植被群落配置和路面类型的2种模型并对比其冷岛效应指标。【结果】(1)不同的绿地植物群落配置对于冷岛效应有明显影响。2种绿地配置(模型1:草地+灌木+乔木、模型2:草地)的教学区域日均温分别为20.68℃和20.47℃;日均相对湿度分别为60.60%和59.44%。(2)不同材质路面的温度、相对湿度具有差异性,但在2个模型中的温湿度高低上体现了一致性,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石砖路面、沥青路面、裸露土壤表面;相对湿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裸露土壤表面、沥青路面、石砖路面。裸露土壤表面具有相对低温高湿的特性而石砖路面则相反。【结论】绿地植被配置中乔灌草相结合的绿地优于仅包含草地的绿地,不同材质路面中裸露土壤表面具有较高的舒适度。微环境影响因素中太阳辐射强度、CO2质量浓度等对冷岛效应的发挥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借助QuickBird卫星影像和抽样调查,就郁闭度、树高、冠幅和胸高断面积等指标对沈阳市区4种功能的城市森林三维绿量的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各类型单位面积城市森林的三维绿量均随影响因子等级的增大而呈现逐步增大的趋势,随郁闭度、树高、冠幅和胸高断面积相邻等级的平均增长幅度分别为267.02%、75.24%、65.91%和46.06%.单位面积各类型城市森林在相同因子等级下其三维绿量总体表现为道路林和附属林较低,生态公益林和风景游憩林较高的特征.影响城市森林三维绿量的关键影响因子呈现阶段性特征,低三维绿量阶段关键影响因子为郁闭度,而在高三维绿量阶段则是郁闭度和胸高断面积.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为研究对象,设置玉米不同宽行行距(A1:1.2 m、A2:1.3 m、A3:1.4 m、A4:1.5 m、A5:1.6 m、A6:1.7 m、A7:1.8 m)和相同窄行行距(0.4 m)处理,以玉米净作为对照,研究了玉米田间小气候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在玉米全生育期随带宽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A4温度最高(26.2℃),较净作高0.6℃;而田间温度在玉米生长中后期随带宽变化相反,A6的2年平均温度最高(26.25℃),较A4高1.15℃;吐丝期,带宽处理对玉米行间透光率的影响较其他生育期更为显著,A1的2年平均透光率最高,比净作显著提高11.2%;套作的光能利用率显著高于净作,光能利用率随带宽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A5光能利用率最高,较对照、A7分别显著提高26.52%、20.51%;A5总产量和经济效益达最大,分别较A7和对照提高14.35%、19.46%和16.77%、26.84%。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有土壤水分含量、田间温度、玉米冠层CO2浓度,对大豆产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土壤温度、行间透光率。选择适宜的带宽协调气候因子与玉米的相互作用关系,降低玉米大豆种类间竞争,使气候资源调配更合理,创造适宜玉米、大豆生长的田间小气候因子,提高玉米产量,兼顾大豆产量是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磷酸氢二钠相变墙板在温室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改善日光温室热环境,以十二水磷酸氢二钠为相变材料,依据普通温室墙体夜间累计放热量计算出相变材料的用量为16.7kg/m2,在此基础上制备了十二水磷酸氢二钠相变蓄热墙板。建造后墙结构为"80mm相变蓄热板+40mm×60mm×2.5mm方钢+80mm菱镁聚苯保温板"日光温室,与"240mm红砖+100mm聚苯板+240mm红砖"后墙温室比较。结果表明:典型晴天时,相变蓄热板温室的气温波动幅度比对照小4.2℃,最低气温高1.5℃,最高气温低2.7℃,平均气温高1.2℃,相对湿度增加3%,墙体夜间累计放热量略大于对照;典型阴天时,相变蓄热板温室的平均气温比对照高1.6℃,相对湿度提高2.6%,墙体夜间累计放热量增加0.16MJ/m2。与此同时相变蓄热板墙体造价比对照低22元/m2,土地利用率提高4.2%~12.2%。综合保温蓄热性能和建造成本,相变蓄热墙板是一种有推广价值的温室墙体类型。  相似文献   

18.
以北京北护城河为例,探讨具有不同结构的河岸带对温湿度的调节效应.于2011年5-10月,根据河岸带在宽度、坡度、植物种类、植被覆盖度、距路距离和距路高度等结构指标上的差异,沿南北两岸各选取4类河岸带,并在与河岸带垂直的道路两侧分别设置相应的紧邻不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对照区.在每月下旬的晴天或多云天,从8:00到18:00,对南北8类河岸带及其对照区的气温和相对湿度进行连续10 h的观测.t检验分析表明,与对照区相比,河岸带具有明显的温湿度调节效应,能有效地改善人体的舒适度.各类河岸带的气温极显著低于对照区,而相对湿度极显著高于对照区;河岸带的日气温和日相对湿度变化较对照区和缓,且存在季节差异,河岸带在春秋季表现出更明显的温湿度日极值调节效应.各类河岸带与其对照区在温湿指数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对照区在夏季均会使人体感到很不适,而河岸带南岸在6月和8月可有效地提高人体的舒适度,北岸在8月也可改善舒适度.同时,不同类型河岸带的温湿度调节效应也存在差异:南岸对温湿度的调节效应强于北岸,北岸气温显著高于南岸,而相对湿度显著低于南岸.差异显著性的多重比较表明,南北不同类型河岸带之间在温湿度上的差异随季节而异:5月和10月的差异较显著,但6-9月的差异不显著,这些与植被覆盖度、乔木密度、冠层结构、河岸带宽度、距路距离,以及周边土地利用方式有关.研究的结果可作为城市河岸带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的一部分,并可为城市河岸带的建设、修复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调查了南京市两种行道树配置方式在夏季调节区域性气温和湿度中的不同效应。从北京夏令时8:00~18:00,在路面和绿带宽度以及交通流量等物理因素相近的条件下,单一以悬铃木成行栽植(第1类型)的中山东路和黄埔路的路中央、路边和人行道上,日气温的上升和日相对湿度的下降较慢;而在以雪松、水杉、龙柏及海桐混交成行,两边配植薄壳山核桃(第2类型)的太平北路和御道街,相对应点上的气温和相对湿度日变化较快。协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排除其它物理因素(测定日期、时间、测定位置和路宽等)干扰的情况下。第1类型的道路比第2类型的道路白天平均气温低1.9℃。相对湿度高10.4%。  相似文献   

20.
方英姿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3):127-128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穿城而过的河流附属带状绿地得到了城市管理者的重视,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其规划涉及多学科、多方面的问题,要求设计人员以综合的视角、进行多目标的规划设计,通过形式多样的造景手法创造丰富的空间变化,形成优美的水体景观,本文从绿地演变、设计误区、绿地与城市的关系、尊重场地及文化的引入等方面提出该类型绿地的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