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两种源北美鹅掌楸生长量变异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美鹅掌楸为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但北方地区相关研究较少,为丰富北方地区园林绿化树种的多样性,提高城市绿化质量,现对引种的宾夕法尼亚州种源和俄亥俄州种源的北美鹅掌楸实生苗地径、树高生长量变异及其分枝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宾夕法尼亚州种源北美鹅掌楸苗木在山东区域内的综合表现较俄亥俄州种源北美鹅掌楸苗木好,是山东区域内乃至周边区域引种和着重发展的重要种源,但其实生苗木侧分枝数量较多,在培育初期需要进行人工抹芽等抚育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自然状态下的鹅掌楸种子发芽率较低,为了满足苗木需求,需进行人工繁育,笔者通过对山地鹅掌楸进行的育苗实践总结出一套繁育技术。本文将主要介绍种子育苗、嫁接育苗、扦插育苗三个方面,望能够对广大读者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从而将鹅掌楸的山地育苗进行推广。鹅掌楸是我国Ⅱ级濒危野生保护植物,又被称为马褂木,是落叶大乔木,一般适合生长在1200m左右的上地,其叶形奇特,可以作为庭荫树或者行道树中的一种。鹅掌楸喜欢气候温  相似文献   

3.
北美鹅掌楸EST-SSR跨属间通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 tulipifera Linn.)EST序列中开发的176对SSR引物,以国内木兰科10属43种的DNA样品为材料,检测了该批引物在木兰科各属间的通用性.132对引物在北美鹅掌楸中有效扩增,108对在鹅掌楸(L. chinense Sarg.)中有扩增产物,在鹅掌楸属内的通用...  相似文献   

4.
丹桂苗木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丹桂苗木繁育技术,主要包括扦插苗繁育、实生苗繁育、嫁接苗繁育等内容,以期为丹桂的苗木繁育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枇杷苗木快速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枇杷苗木快速繁育技术,包括实生苗繁育、嫁接育苗和苗木出圃等方面内容,以为枇杷苗木繁育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杂交鹅掌楸苗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杂交鹅掌楸、鹅掌楸及北美鹅掌楸家系实生苗的光合特性,并分析了光合指标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杂交鹅掌楸为阳性树种,其光饱和点在1200 μmol·m-2·s-1以上;(2)正交家系CT01对光强的适应范围较广,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回交0家系HCO2具有较低的CO2补偿点,且它们的平均净光合速率(Pn)值较高,认为对于鹅掌楸属树种可以通过杂交,选育高光合能力的杂种后代;(3)在Pn指标上,与鹅掌楸相比多数杂种家系具有明显优势;苗高和地径与单株面积和光合生产率(PP)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正>板栗是重要的经济林树种,素有木本粮食之称。其苗木繁殖分为实生苗繁育和嫁接苗培育两部分,而嫁接苗的培育是在实生苗繁育的基础上进行的。板栗嫁接苗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板栗栽培区域化和板栗品种优良化。1实生苗繁育  相似文献   

8.
不同干热河谷生境对云南野生膏桐造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育苗方式在2种干热河谷生境进行膏桐苗木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膏桐苗术造林中.育苗方式(实生育苗和扦插育苗)差异比牛境(南北走向的河谷两岸和东西走向的河谷南岸)差异产生的效效更大.是造林中更重要的困子.其中以实生苗莆木成活率较高.但扦插苗的发育速度比实生苗快;在光照辐射较低的生境条件下苗木的成活率较高且有利于苗木度过缓苗期,而光照辐射较强的生境条件却有利于苗木生长:此外,定植后实生苗对环境较不敏感,而扦插苗对环境变化较敏感,地径和树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苗木的质量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9.
辽东栎苗木早期生长与光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辽东栎苗木早期生长与光的关系 ,在苗圃设置了 4种人工控制下的光照强度 (1 0 0 % ,5 0 % ,30 % ,4% ) .对苗木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的出苗率、苗高生长、苗木地径、净光合效率等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全重种子的保存率高达 30 %~ 6 0 % ,而 1 /3,1 /2重处理的保存率为 1 %~ 43.3% ,低于全重种子 .光强对根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苗木的各项指标在全重 (对照 )区 ,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减少 ,而且在同一光照区 ,全重 (对照 )大于 1 /2 ,1 /3重处理的苗木 .辽东栎苗木在光照强度 5 0 %的条件下生长较好 ,相对光照强度小于 30 %时 ,其生长状况显著降低 .辽东栎属于阳性树种 ,从本实验的结果来看 ,虫兽害对种子的危害不是影响天然更新的主要因子 ,林内光照不足 ,对辽东栎幼苗的生长起主要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梭梭林人工更新技术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多年试验研究和广泛收集借鉴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灰色系统中多目标、多种局势条件下,灰色决策理论,对梭梭容器苗造林,直播造林和实生苗造林进行灰色决策。结果证明,在多目标(包括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苗木生长状况、投资成本),多对策(兰泰、新疆、甘肃)的局势下,效果矩阵最优解都为梭梭容器苗造林,从而反映出梭梭容器苗造林是恢复梭梭林的最佳技术。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条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14.
15.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6.
17.
18.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