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家致富》2014,(17):31-31
为控制后期蚕病发生,每天使用2次新鲜石灰粉加灭僵灵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已发病的每天使用2次以上。对发生细菌病的要添食克蚕菌等抗菌素,加强蝇蛆病防治,可使用灭蚕蝇添食或体喷。用药时间在4-5龄期,即4龄期的第三天和5龄期的第二、四、六及上蔟各1次。添食方法:每毫升灭蚕蝇药液加水500毫升,均匀喷洒于5公斤桑叶。  相似文献   

2.
配套蚕药筛选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试验与农村中试推广相结合的方法,自国内近年研制的常用蚕药中筛选出防病效果好、无环境污染,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蚕用消毒剂“845”、蚕用氯霉素、灭蚕蝇三种优良蚕药。蚕用消毒剂“845”对家蚕病毒病、细菌病、微粒子病等病原有明显的杀灭效果,用于蚕室蚕具及蚕体蚕座消毒;蚕用氯霉素对防治蚕期败血病效果显,用于蚕期添食;灭蚕蝇对防治家蚕蝇蛆病有特效,用于蚕期添食或体喷,将三种高效蚕药按单张蚕种的用  相似文献   

3.
<正> 春蚕期气候适宜,桑叶质量好,病原少,致病低,是一年中最佳的蚕期。但要确保春蚕丰产高产,仍须加强春蚕的管理工作。 1.蚕前彻底消毒。养蚕前5~7天,应对蚕室、蚕具、贮桑室、上蔟室里里外外周围环境彻底清洗和消毒。 2.蚕期细心消毒。每龄起蚕饷食前使用防病1号或石灰防僵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于3龄饷食后给第二次桑时添食氯霉素可防治细菌性疾病。如发生病毒病,每天撒新鲜石灰粉1~2  相似文献   

4.
一、严格消毒 由于在室外饲养,易污染、虫害多,因此除常规消毒外,特别要重视地面消毒.养蚕消毒前,先削除10cm左右表土,消毒后,在地面先撒1层氯丹粉,再撒1层新鲜石灰粉.进棚后每天最好撒一次新鲜石灰,蚕期多撒干燥材料.4龄进棚饲养的,应在5龄饷食后及时除去蚕沙,清洁蚕座,以保持蚕座干燥.做好灭蝇工作,应在4龄第2天和5龄第2、4、6天中午添食或体喷1次灭蚕蝇,以防蝇蛆为害.  相似文献   

5.
采摘:宜在早晚气温较低时进行,大蚕用桑可采轻度露水叶. 春蚕期,4龄用桑一般采三眼叶和枝条下部叶,5龄采用生长新梢叶.采用桑树夏伐的蚕区,夏蚕期一般采用疏芽叶,秋蚕期宜从枝条由下而上、由老而嫩地采摘.通常4~5龄饷食时采用偏嫩叶, 其余时期由下而上采叶. 夏秋期采叶要用采桑刀,采叶留柄,以防损伤腋芽而影响来年春期的发芽率和桑叶的产量. 北方和四川等蚕区大部分地区采用冬季重修、夏不伐条,春蚕期大蚕用叶是由枝条上部第3~4片叶逐步向下采摘,以保留上部新梢继续生长,供夏秋蚕利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生产中使用较普遍的蚕体消毒剂,按剂型不同有粉剂、熏烟剂和液剂3种。粉剂主要有漂白粉、防僵粉、防病1号等;熏烟剂有优氯净等;液剂有防僵灵2号。蚕体消毒剂一般自蚁蚕开始,每龄起蚕使用1次。僵病经常发生的地区和季节,在各龄的盛食期增加1次,已发生僵病  相似文献   

7.
如何防治蚕的真菌性病害?要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蚕的真菌性病害,应彻底消毒,消灭病原。养蚕前对蚕室、蚕具进行彻底消毒,做好蚕室蚕具的通风排湿工作。处理好病蚕、病蚕沙,不使其病菌扩散。加强桑园的灭虫工作,因为桑园害虫的真菌病可传染给桑蚕。使用漂白粉、防僵粉、防病一号、防病二号等进行蚕体蚕痤消毒。  相似文献   

8.
对于蚕病要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积极做好蚕病的预防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蚕病的发生和蔓延。然而在蚕的饲养过程中,或多或少还会食下和接触一些病原物,或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致使蚕儿发病,甚至死亡。蚕儿常见病有10多种,属于病毒性的有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属于细菌病的有败血病、细菌性肠胃病和卒倒病;属于真菌病的有白僵病、绿僵病和曲霉病;节肢动物寄生引起的病害和蝇蛆病和壁虱病;另外,还有农药、煤烟及工厂废气引起的中毒症等。现将这些主要病害的病原、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病毒…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1998,(9)
秋蚕期桑叶营养不良,特别是在饲养春夏蚕后病原体增多,养蚕中各环节一旦掌握不好,极易发生蚕病,造成蚕茧减产,影响经济收入。怎样养好秋蚕,确保稳产高产,笔者认为应把好“三关”。1.“洁桑关”一是夏蚕结束后,采用人工扑杀桑螟幼虫或用 50%辛硫磷2000倍液喷雾桑叶,间隔3天喷雾1次,连喷2~3次。喷药后5天左右采叶,先用少许蚕儿试喂,未发现异常再采叶喂蚕。二是兑成含有效氯0.3%的漂白粉液,小蚕期用新毛巾沾取澄清液将桑叶两面轻轻擦一遍后饲喂,大蚕期在晴天中午用澄清液喷湿桑叶喂蚕。三是选用适熟、新鲜、清洁叶喂蚕,不喂发  相似文献   

10.
<正>一要严格消毒防病。养蚕前要全面打扫,按照"三消一熏"的要求严格消毒。1~3龄期要多用防僵粉和干燥材料,每龄眠、起和盛食期给桑前用小蚕防病一号进行蚕体、蚕座消毒,保持蚕座干燥。蚕眠后要及时用三七糠止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本地推广五龄蚕条桑斜面育技术,以春、秋两大期为主,特别是秋蚕五龄期不采片叶,直接剪伐条桑,利用条桑搭成斜面养蚕。每个劳力一般可以承担5张种,养蚕工效提高4倍,且节省蚕匾(扉)和蚕架投入。五龄蚕条桑斜面育操作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2.
漂白粉防治家蚕血液型脓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漂白粉是广谱消毒剂,对家蚕病毒、细菌和真菌都有消毒作用。添食与喷雾漂白粉溶液后,既能防止家蚕“病从口入”、减少蚕座感染病菌的机会,同时能减少蚕儿体内病毒的增殖,增强蚕儿的抵抗力,从而降低发病率。1添食添食饲喂3~4龄蚕,可用漂白粉含有效氯0.3%和0.5%的药液喷洒桑叶。  相似文献   

13.
<正> 1.蚕病的种类。蚕病的种类可分为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①传染性蚕病包括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原虫病四大类,它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蚕体并在体内增殖而引起的病害,又可以通过病蚕而传染给健康蚕。②非传染性蚕病是因农药中毒、机械创伤等致使蚕发病,这种病害不会由病蚕传染给健康蚕,如蝇蛆病、中毒病等。在农村养蚕生产中的蚕病主要是病毒病,其次为真菌病和细菌病。病毒病有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  相似文献   

14.
<正> 药物防治蚕病在蚕桑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科学地使用药物防治蚕病必须注意“四要”:1.用药要按时。在无任何蚕病发生时,仍应按技术要求,按时施药,做好预防工作,决不能等见到病蚕再用药。如防病1号防治僵病,蚁蚕、各龄起蚕,盛食期各使用一次,每龄二次;三龄开始,每天撒一  相似文献   

15.
预防蚕病,加强管理 严格消毒,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染途径。做好蚕室、蚕具和蚕室周围的消毒工作,可用含1%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或1%~2%新鲜石灰水上清液喷雾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体抵抗力。选用抗病力强的蚕种,避免闷热天气对蚕舍的影响,保持蚕房适温适湿、空气新鲜、蚕座清洁。在壮蚕期添食氯霉素,每龄1—2次,每毫升中应含氯霉素500单位。  相似文献   

16.
家蚕白僵病是农村原蚕生产的主要威胁之一。这一威胁一旦酿成实质危害,不仅严重影响蚕种制种单位制种计划会否实现,更严重影响广大蚕农原蚕生产的经济收益。必须切实把握家蚕白僵病的病原特征及其为害规律,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贯彻蚕前彻底消毒,蚕体经常防僵,调好蚕室温湿,合理处理病蚕,着力防控僵蛹,防治桑园害虫等家蚕白僵病防治要法,有效控制家蚕白僵病对农村原蚕生产的威胁与危害。  相似文献   

17.
五龄蚕饲养花工多且用工集中,约占整个蚕期的85%以上,传统方法即多层片叶平面育,每个劳力一般只能承担1张种,还要起早带晚,费工费力.为解决这一难题,根据蚕的生理发育要求,我县从1994年起试验研究五龄蚕条桑斜面育技术.经过几年探索和改进,形成了较为配套的操作规范,春、秋两大期五龄蚕均实施条桑斜面育,特别是秋蚕五龄期不采片叶,直接剪伐条桑,利用条桑搭成斜面,简称秋季五龄蚕条桑斜面育.推广应用后,真正实现了"快乐养蚕",每个劳力一般可承担5张种,普通农户每期可养蚕10张,养蚕工效提高4倍以上,且节省蚕匾(扉)和蚕架投入.  相似文献   

18.
桑叶喷施多菌灵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菌灵对蚕的绿僵病、微粒子病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为探讨桑叶喷施多菌灵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家蚕5龄第4天开始添食多菌灵桑叶,连续添食3天,分设清水对照、多菌灵0.3%、0.6%、1.0%浓度,结果发现随着添食多菌灵浓度的增大,蚕儿食桑量减少,蚕体重增长呈下降趋势,全茧量、茧层率、产卵量也随着浓度增大而降低。经方差分析和Tukey法检验,0.6%、1.0%浓度区与对照间,在蚕体重、全茧量、产卵量方面差异均达显著水平,0.3%浓度区与对照之间,在蚕体重、产卵量方面差异不显著,表明添食多菌灵浓度在0.3%以内,对蚕儿生长发育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结果表明:蚕台育蚕期消毒处理2、3与处理1(ck)相比,四龄蚕结茧率比对照降低5.0%~8.73%、僵病发生率高101.47%~357.35%,死笼率比对照高62.99%~159.58%。处理1全茧量最重为1.81g,茧屋量最重为0.411,茧层率也最高为22.83%,小区产茧量最高为0.718kg,高3.87%~12.59%,张种产茧量最高为41.26kg,比处理2、3的张种产鲜茧量高2.1kg~6.3kg。  相似文献   

20.
蚕僵病又名硬化病,是由真菌寄生引起的蚕病。病蚕尸体干涸硬化,体表长出菌丝和分生孢子。根据病蚕尸体外面长出不同颜色的孢子,可分为白僵病、绿僵病、黄僵病、灰僵病和褐僵病等,其中以白僵病最为常见。传染途径有接触传染和创伤传染两种,都是病菌孢子通过空气、桑叶等媒介,附着于蚕体表面所致,如不及时防治,传染很快,死亡率较高。烟熏防僵法通常用优氯净熏烟。养蚕期每立方米蚕室用药1克,点燃发烟后及时关闭门窗,密封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