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1999年全国南方稻区水稻品种区试组织了华南早籼组、早籼早中熟组、中籼迟熟(A、B)组、晚籼早熟组、晚籼中迟熟组、双季晚粳组7个熟组的区试以及华南早籼组、早籼早中熟组、中籼迟熟A组、双季晚粳组4个熟组的生产试验。供试品种(组合)67个,试验点次127个。经对试验资料的总结分析,有11个品种(组合)在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并推荐全国品种审定,现介绍如下:(1)优优8821: 三系杂交组合,广东农科院水稻所选育。1997年参加全国南方稻区华南早籼组区试,平均产量6655.5kg/hm2,分别比对照七山占(CK1)、汕优桂99(CK2)增产10.3%、7.3%,达显著…  相似文献   

2.
1998年全国南方稻区水稻品种区试组织了早讪早中熟组、早舢中迟熟组、中舢迟熟(A、B)组、晚舢早熟组、晚舢中迟熟组、双季晚粳组、华南早舢组、华南晚舢组9个熟组的区域试验和早舢中迟熟组、中轴迟熟组、晚税早熟组、晚制中迟熟组、双季晚粳组、华南早舢纷、华南晚籼组7个熟组的生产试验。供试品种(组合)87个,试验点次162个。经过对各点次试验资料的总结分析,有11个品种(组合)在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表现比较突出,推荐全国品种审定。介绍如下;(1)特优18三系杂交稻组合,广西区玉林地区农科所选育。1997年参加华南早舢组区试,平均…  相似文献   

3.
我国南方稻区早在60年代初就曾按行政大区分片组织的形式开展跨省区的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后因“文革”中断。1973年在原农林部的组织下得以恢复,后至今未间断过,为促进南方稻区省际间的品种交流、扩大良种的覆盖面、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作用作出了贡献。但长期以来,由于试验经费严重不足,组织管理体制不顺,使南方稻区水稻品种区试工作举步维艰,以致出现试验规模萎缩、试验质量下降、品种评价简单化等问题,到“八五”期间已经处于“线断、网破、人散”的边缘。“九五”以来,区试工作作为种子工作的重要一环,引起农业部的高度重…  相似文献   

4.
中98-19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中熟早籼新品种 ,2001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湖南宁乡县1999年引进试种示范 ,2000~2001年在全县进行多点示范 ,表现出产量高、米质优、熟期早、抗逆能力强、适应性广等优点。该品种被指定为宁乡县2002年重点推广品种。一、产量表现1.试验产量在2000年区试中 ,产量居10个供试品种之首 ,每667m2 产量487.6kg,比对照湘早籼13号增产10.85 % ,达极显著水平 ;2000年同时参加了南方稻区早籼早中熟组区试 ,每667m2产量480.82…  相似文献   

5.
2002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试组织了华南早籼高产组、华南早籼优质组、华南晚籼组、早籼早中熟组、早籼迟熟组、长江上游中籼迟熟高产组、长江上游中籼迟熟优质组、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高产组、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优质组、晚籼早熟高产组、晚籼早熟优质组、晚籼中迟熟高产组、晚籼中迟熟优质组、单季晚粳组以及武陵山区中籼组15个类型 (熟期 )组的区试及生产试验 ,参试品种 (组合 )共180个。南方稻区的海南等17个省 (市、自治区 )的74个农业科研、良种繁育、品种管理单位承担了试验工作 ,试验点次229个。经过对试验资料的分析总结和区试年…  相似文献   

6.
2001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试工作紧紧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调整工作思路、改进试验方法、提高试验质量。在“九五”工作基础上 ,2001年启动了优质稻品种区试和武陵山区中稻品种区试 ,调整了试验熟组设置和试点布局 ,加强了试验管理和实地考察 ,制定和修订了试验质量考评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 ,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一、2001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试工作取得的成效1.试验规模扩大2001年试验类型 (熟期 )组15个、试验点次208个、参试品种154个 ,分别比2000年增加67 %、39%、…  相似文献   

7.
2002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试优良品种介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试组织了华南早籼高产组、华南早籼优质组、华南晚籼组、早籼早中熟组、早籼迟熟组、长江上游中籼迟熟高产组、长江上游中籼迟熟优质组、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高产组、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优质组、晚籼早熟高产组、晚籼早熟优质组、晚籼中迟熟高产组、晚籼中迟熟优质组、单季晚粳组以及武陵山区中籼组15个类型 (熟期 )组的区试及生产试验 ,参试品种 (组合 )共180个。南方稻区的海南等17个省 (市、自治区 )的74个农业科研、良种繁育、品种管理单位承担了试验工作 ,试验点次229个。经过对试验资料的分析总结和区试年…  相似文献   

8.
富优3号   该品种丰产性好,品质优,生育期适宜,适宜于一季中稻区和南方早晚稻区引种、试种.   在四川作中稻全生育约149d,在广西作早、晚稻约120d.株高约110cm,穗长24cm,穗着粒152.5粒,结实率89%,千粒重约26g.2002年参加云南省水稻区试,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平均单产9976.5kg/b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14.01%,其中在宾川试验点产量达14925.0kg/bm2,较对照增产达21.34%.2002年参加广西水稻晚稻组区试,较对照特优63增产6.7%,位居第一;2003年参加广西早稻组区试,名列第一,较对照特优63增产8.1%.……  相似文献   

9.
周强 《作物研究》2004,18(4):236-238
鄂早14号   品种来源:鄂早14号(原品系名9530)是湖北黄冈市农科所常规水稻育种室于1990年春用泸早872与90D2杂交,经7年8代精心选育而成的中熟早稻新品系.1996年定型,1997年参加省早稻预试,1998年转入省正式区试,同年由湖北省种子管理站推荐参加全国南方稻区区试,200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2000年南方水稻区试优良水稻品种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南方水稻国家区试组织了华南早籼组、华南晚籼组、早籼早中熟组、早籼迟熟组、中籼迟熟组 (A、B组 )、晚籼早熟组、晚籼中迟熟组和双季晚粳组9个熟组的区试及华南早籼组、早籼中迟熟组、中籼迟熟组、晚籼早熟组和晚籼中迟熟组5个熟组的生产试验 ,供试品种 (组合 )76个 ,试验点次151个。经过对试验资料的分析和区试年会讨论 ,以下8个品种在1~2年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表现比较突出 ,已推荐全国审定。1.优优122籼型杂交组合 ,广东农科院水稻所选育。该组合经过两年区试和一年生产试验 ,表现早熟 ,高产稳产 ,适应性广 ,…  相似文献   

11.
泉薯9号系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3年以泉薯268为母本,放任授粉选育而成。2007—2008年参加福建省甘薯区试.2008年参加福建省甘薯生产试验.200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8—2009年参加国家南方区和长江流域甘薯区试.2009和2010年分别参加国家南方区和长江流域生产试验.2011年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该品种适于我国南方和长江流域薯区种植.目前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茉莉新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早晚兼用优质新品种。1999、2000年两年晚造参加广东省区试 ,表现出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较广等特性 ,2001年3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2001年早造参加南方稻区优质稻区试。该品种在华南双季稻区可早、晚造兼用 ,华东、华中一带可作晚季稻利用。一、产量表现1998年早造本研究室品比试验产量391.2kg/667m2,比对照粤香占增产5.3% ;晚造本所品比试验产量517.5kg/667m2,比对照粳籼89增产15.0 %。1999年早造海南省区试 ,茉莉新占产量427.7…  相似文献   

13.
花生新品种汕油21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郑奕雄  陈贤友 《花生学报》2003,32(Z1):205-208
汕油21是采用"汕油71"作母本、"汕油89-2"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历经广东省区试、国家(南方片)区试以及各地生产试验,表明具有株型较矮、紧凑直立、分枝细实、荚果均一、果型美观、高产高油分、高抗锈病和叶斑病、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广等特性,是适宜在我国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栽培的油用型品种.2003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栽培上要求采取适期早播、适当密植、增施肥料、及时除虫和适时收获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湘春豆10号     
湘春豆10号是湖南省作物所以六月白为母本,四月白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春大豆中早熟品种。1982—1983年参加湖南省春大豆品种区试,平均亩产144.3公斤,比矮脚早和湘豆5号分别增产8.86%和7.88%。1985—1987年参加南方九省春大豆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40.6公斤,比矮脚早增产16.58%。湘春豆10号抗病、抗倒伏、耐旱、  相似文献   

15.
优质稻新科 2号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利用巴基斯坦优质品种Bacmati370为材料 ,经钴 6 0辐射诱变育成的早、晚兼用优质稻新品种。新科 2号于 1997年早季由厦门市集美农技站引进试种 ,表现高产、优质、抗性好、耐肥。 1999年厦门市种子管理站将该品种列入厦门市早季优质稻组区域试验 ,产量名列前茅。 2 0 0 0年早季继续参试 ,产量仍位居第一。 2a的区试、示范、结果表明 ,新科 2号具有生长整齐 ,丰产性好 ,耐肥抗倒 ,后期转色好等优点 ,适宜厦门市种植。1 主要特征特性1 1 产量高 该品种一般每 6 6 7m2 产 4 6 0~ 5 0 0kg …  相似文献   

16.
高产优质抗病花生新品种湛油75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云  陈傲  冯希锦  林伟  陈新起  王艳红 《花生学报》2011,40(4):34-36,40
湛油75是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7年采用汕油523作为母本、粤油79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4-2005年参加广东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2007~2008年参加全国(南方区)花生区试,2009年参加国家南方区花生品种生产试验,均表现高产、优质等特性,2008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的审定;2010年1月通...  相似文献   

17.
2008年3月18~19日,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持的2007年度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工作年会在北京召开,北方、长江流域、南方各区主持人、有关省种子管理站区试负责人共15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管处张冬晓科长主持,品管处廖琴处长到会并讲话。会议对2007年花生品种区试和生产试验进行总结,确定了2008年品种区试和生产试验方案,对区试记载项目、  相似文献   

18.
筛选鉴定耐不良土壤水稻品种,对提高本省大面积酸、盐、缺磷、缺钾等中低产田的水稻产量有重要意义。1983年承担全省水稻育种协作攻关的水稻品种资源鉴定和国际水稻研究所耐酸耐盐的水稻品种筛选。 1983年采取室内和田间相结合,区试和示范相结合鉴定土壤酸、盐、缺磷、缺钾不良因素,室内鉴定611个,田间鉴定293个品种(系),合计904个,田间区试,示范面积152亩。初步结果:1、水稻品种资源耐低磷、低钾鉴定,  相似文献   

19.
“119”是我所用红410与湘矮早9号杂交选育成的中熟早籼新品种。1983、1984年参加建阳地区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11.4公斤与398.2公斤,比对照种“7944”增产0.1%和19.7%;1984、1985年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402.0公斤与412.0公斤,比对照种红410增产8.6%与5.6%;1986年参加南方稻区区试,平均亩产437.3公斤,比对照广陆矮4号增产5.88%,达显著标准;同年作为阳地区中熟组区试对照种,亩产429.7公斤,日产量3.64公斤,均居参试品种首位。“119”中抗稻瘟病和纹枯病,中感紫杆病,但抗性比目前生产上仍在种植的中熟品种(如红系品种)强。全生育期118天左  相似文献   

20.
湘春豆11号是我所培育的优质。中熟大豆新品种,1982—1984年分别参加了湖南省和我国南方区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产量均居供试品种首位,比对照品种矮脚早增产显著或极显著,1987年1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全省推广。为了建立湘春豆11号高产、优质、低耗的规范化栽培模式,我们对密度和N、P、K、B的施用量作了初步探讨,现将研究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