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竹卵圆蝽与其主要天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卵蜂为竹卵圆蝽的主要寄生性天敌,7月中旬寄生率为8.55%,随着时间的推移寄生率大幅度增加,8月上旬寄生率高达76.70%。蜘蛛为竹卵圆蝽的捕食性天敌,相互间呈一致性消长趋势。毛竹林经劈山垦复,消灭了部分竹卵圆蝽,也消灭了大量天敌(蜘蛛减少了43.8%),使蜘蛛对竹卵圆蝽的抑制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2.
于2002—2008年在常德市鼎城区林业科学研究所进行竹卵圆蝽生物学特性观察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虫在湖南省1年发生1代;林间释放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防治竹卵圆蝽效果良好,寄生率达69.61%-81.83%,平均为75.68%,因此利用平腹小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无公害的生物防治措施;在林间补充中间寄主柞蚕卵防治效果较好,补充区竹卵圆蝽卵平均寄生率高达52.68%,而对照区平均寄生率仅23.79%,补充区竹卵圆蝽卵寄生率明显比对照区寄生率提高28.89%。  相似文献   

3.
竹卵圆蝽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竹卵圆蝽的防治,可结合营林生产进行冬季垦复施肥,防治效果达50%左右;黄油加机油以2:1的比例混合在竹基部涂油环15cm,效果达99.7%用50%甲胺磷于竹基打孔注射原液工1ml/株,效果这92%以上。以上各种措施在竹林中结合应用,可达到防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竹卵圆蝽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垦复施肥、人工捕捉能降低虫口密度,有效地减轻竹卵圆蝽的为害。黄油和机油以2:1的比例混合涂环,环宽15cm左右,阻止若虫上竹率90%以上。当竹卵圆蝽已上竹为害后,利用竹腔注射甲胺磷原液1~2ml/株,防治有效率90%以上。对密度较高的小竹林,林间喷烟是防治竹卵圆蝽的好方法。经大面积推广应用证明,防治后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5.
竹卵圆蝽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浙江省龙游县,竹卵圆蝽发生与海拔关系不明显,与经营措施和坡向有密切关系;当3月日平均气温回升到10℃时,越冬若虫开始上竹取食;成虫、若虫喜食老竹,老龄竹被害后可加速死亡;竹卵圆蝽的防治可以采用垦复、涂油环、人工捕杀、竹腔注射2.5%高渗吡虫啉原液1.5mL/株和用8%绿色威雷200倍液在竹秆基部喷50cm宽的药环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1.竹卵圆蝽(竹蝽象)生活习性竹卵圆蝽(竹蝽象)是半翅目,蝽科,渐变态害虫,一年一代。以中龄幼虫在地表渣石或石块下越冬,3月惊蛰后开始上竹,但不整齐。阳坡上竹早,阴坡较晚,上竹后群集取食,每节处少则3 ̄5只,多则10只以上,取食处竹节流汁,刚上竹的若虫便于人工药杀。4 ̄7月取食最为活跃(对竹子的危害也最严重)。成虫体长12 ̄16毫米,扁平,黑褐色或灰白色,中胸小盾片发达,口器刺吸式,腹部有臭腺。成虫6 ̄8月交尾,交尾后10天左右产卵,卵产于竹上部枝叶上。每卵块7 ̄18粒。卵粒长圆形,长约0.8 ̄1毫米。初产卵粒米黄色,快孵化时黑褐色。卵粒排列紧密,纵向成行,错位排列。卵产后7天左右孵化,初孵幼虫淡红色,在竹上部活动,逐渐长大为黄褐色,长到6毫米(荞壳大小)长时,变为黑褐色(背部三角盾已明显),11月初下到地面越冬(向阳山坡11月中下旬还有幼虫在竹上取食)。2.竹卵圆蝽的伴生害虫——小蚂蚁竹卵圆蝽危害的竹林,小蚂蚁特别多,约是竹卵圆蝽的10倍以上。蚂蚁本身不能破坏毛竹的输导组织,但竹卵圆蝽吸食竹子后,使竹子流汁招来蚂蚁取食。它们集中在竹卵圆蝽危害过的竹节枝丫处、流汁处进行取食,每盘枝节处都有一堆小蚂蚁,它们和竹...  相似文献   

7.
卵圆蝽防治试验及其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圆蝽是浙江省竹林中新发生的危险性害虫,对毛竹已造成严重危害。防治试验表明,用竹腔注射甲胺磷的防治方法,效果最理想,杀虫率可达95%以上。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后,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竹卵圆蝽的研究 Ⅰ.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卵圆蝽属蝽科,是近年来在竹子上新发生的重要害虫,1984年竹林发生面积仅13ha,1987年蔓延到1.29万ha。被害严重者毛竹枯死率高达76%,仅德清县3 000ha竹林3年内死竹45万株。被害竹林下年度出笋减少,新竹眉围下降13.18-54.78%,竹林荒芜。 此虫一年1代,以2~4龄若虫在地面枯枝落叶下越冬,4龄若虫占95%。次年需日均气温10℃以上3 d,即4月上中旬,越冬若虫爬行上竹,群集取食。5月下旬、6月上旬羽化成虫,成虫期3个月,雌成虫寿命70余天。6月下旬产卵,每雌产卵30-60粒,卵发育起点温度20.3℃,积温39.2(日)度。若虫5龄,1龄若虫不取食。若虫于10月底、11月上旬越冬。  相似文献   

9.
防治竹卵圆蝽的策略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竹卵圆蝽是近年来在毛竹上新发现的重要害虫,浙江省1984年被害毛竹林面积仅1万余亩;1987年湖州市、杭州市的5个县及1个区已有18.6万亩毛竹林被害。严重被害毛竹林竹株枯死率高达75%,急需防治的占被害竹林面积的50%以上。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法防治此虫,最为安全、经济、有效,是迫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近几年来的研究及防治试验结果,谈谈此虫的防治策略及防治方法,供生产单位参考。一、竹卵圆蝽生活史简介竹卵圆蝽为一年发生1代,以3、4龄若虫于地面枯枝落叶下越冬(4龄占98%),翌年4月中旬爬行上竹,在竹枝、干的节上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对竹卵圆蝽若虫具有高毒力的致病球孢白僵菌菌株,为竹卵圆蝽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竹卵圆蝽僵虫体内分离昆虫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DNA条形码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采用生物测定法评价分离真菌菌株的毒力.[结果]从竹卵圆蝽僵虫体内获得7株病原真菌,这些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I...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安吉县竹卵圆蝽(Hippotiscus dorsalis)的发生和危害情况,林间调查研究了安吉县竹卵圆蝽在竹林中的种群动态,并以历史资料和时间序列分析法ARIMA模块建立预测模型,并用2014-2015年数据进行模型验证评估。结果表明:竹卵圆蝽在整个发生期近现双峰倒M形的变化规律。观测点年单株最高虫口为83~254头,种群密度平均达34.5头/株,有虫株率在56.78%~97.65%间,上竹高峰日在4月13日至4月25日间,近3a竹卵圆蝽的上竹数量开始大幅增加。结果表明预测数据值与现实值误差在合理范围内,该模型的建立将为竹卵圆蝽的预测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竹卵圆蝽的生物学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卵圆蝽Hippota dorsalis(Stal)属半翅目、蝽科。是近年来在浙江西北部竹林中暴发的一种重要害虫。据安吉县1987年调查,受害竹林面积已达8.1万亩。该虫在浙江安吉为一年一代,于11月以4龄若虫在地表落叶层下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开始取食为害,若虫5龄,除越冬外,若虫常年在竹上为害。用黄油、机油、溴氰菊酯混合剂在竹秆基涂环可阻止若虫上竹,在秆基注射50%甲胺磷乳剂,虫口减退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竹卵圆蝽Hippotiscus dorsalis(Stl)在毛竹高处危害,防治困难的问题,选用森得保(0.18%阿维菌素·Bt活芽孢100亿/g)、林得保(0.3%阿维菌素·Bt活芽孢100亿/g)和噻虫啉3种农药粉剂喷粉防治上竹后的竹卵圆蝽。结果表明,3种粉剂均取得较好防治效果,其中森得保效果最好,15 d虫口减退率达95.8%,成本也适中。因此,选用森得保粉剂喷粉防治上竹后的竹卵圆蝽值得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根据竹卵圆蝽发生区采用50%甲胺磷进行竹腔注药产生的药害问题,进一步强调用此药防治卵圆蝽适宜时间为5月中旬以前,8—9月注药易产生药害。各地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最佳防治方法,在一种防治方法难于奏效时,应采取另一方法及时补救。  相似文献   

15.
对2.0%噻虫啉触破式微胶囊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对竹卵圆蝽的毒杀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2.0%噻虫啉触破式微胶囊水悬剂200倍液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触破式微胶囊水悬剂200倍液对竹卵圆蝽的毒杀活性均较高,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88.9%和92.8%;施药2、7、30d后虫口密度最高分别下降了94.3%和93.0%;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施药30d后虫口密度显著下降,下降率分别达90.0%和91.9%.  相似文献   

16.
采用森得保喷粉、不同比例氰戊菊酯乳油混合烟剂喷烟防治竹卵圆蝽(Hippota dorsalis)成虫,结果表明三种防治处理都具有极佳的防治效果。室外定点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森得保粉剂和氰戊菊酯乳油混合烟剂,2d后卵圆蝽成虫校正死亡率即达到100%;林间应用结果表明,防治15 d后,竹秆上虫口减退率达到96%以上。对3种处理分析比较,喷烟防治成本较低,喷粉防治受气候因素影响少、对生态更安全,森得保喷粉是防治竹卵圆蝽成虫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竹卵圆蝽是危害毛竹的一种主要害虫之一,作者通过近4年的观察,基本摸清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同时,做了大量防治试验,比较了不同的防治方法和药物,探索出了一些预防和防治竹卵圆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竹林丰产培育措施对竹子主要害虫的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劈山和垦复是竹林丰产培育技术的基本措施,不但能提高竹林生产力达到高产高效,而且对竹子的主要害虫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人工除草防治笋夜蛾效果达95.3%,垦复防治竹螟、一字竹象虫、竹卵圆蝽效果分别灰91.0%,68.3%,62.5%。  相似文献   

19.
竹卵圆蝽是我省新成灾的竹类害虫。省第六届五次人代会上,德清、安吉等县10位代表要求火速采取措施歼灭危害毛竹的竹卵圆蝽的提案,省林业厅接到省府通知后立即作出了“关于防治竹类害虫的报告”。5月28日副省长沈祖伦审查“同意”,省政府一次性补助15万元,由省林业厅会同有关县共同搞好虫害扑灭工作。  相似文献   

20.
据各地汇报,1992年上半年全市共发生森林病虫害面积9.27万亩,其中发生竹林虫害面积4.43万亩(主要是竹螟、竹卵园蝽、竹蝗),占病虫发生面积的47.79%其中防治面积4.34万亩,占病虫发生面积的97.96%。各地采用打孔注射农药防治,效果较好。奉化市班溪镇和肖王庙镇发现竹卵园蝽危害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