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环境保护与害虫持续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全球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1)温室效应和空气污染 ;(2 )水资源严重匮乏 ;(3)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4 )森林破坏和退化 .科学研究逐步证明 ,环境恶化可能对昆虫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环境条件的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昆虫的种群数量变动、发育速率、发育历期、为害世代、繁殖力等生物学特性 ,植物 -害虫 -天敌之间的相互关系 ,昆虫的分布区域以及昆虫的生物多样性 .研究和实施害虫的持续控制 ,必须以生态系统为基础 ,揭示害虫发生发展的规律 ,保护生物多样性 ,最大限度地依靠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 ,把害虫的种群数量及危害程度控制在对人类造成经济损失的水平之下 ,谋求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共存  相似文献   

2.
旨在利用农田昆虫群落生物多样性,进行害虫生态控制应用技术探讨,通过对麦椒套种田昆虫群落生物多样性调查并开展害虫生态控制应用技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麦椒套种田昆虫群落害虫和天敌均种类多、数量大,生物多样性丰富。开展害虫生态控制应用技术试验示范,防治目标害虫效果突出;利用昆虫群落生物多样性,昆虫之间的自然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关系,进行害虫生态控制,经济、绿色、有效,十分符合现代植保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应用杀虫剂防治白背飞虱对褐稻虱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昆虫生命表方法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探讨噻嗪酮(扑虱灵)、叶蝉散、喹硫磷三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种群的控制作用以及及防治白背飞虱对随后发生的褐稻虱种群数量发展趋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主要作用于同翅目昆虫而不杀伤在敌的噻嗪酮,对两种飞虱的效果明显, 对害虫及天敌同样起作用的喹硫磷,反而引起这两种害虫种群数量上升,广谱性的杀虫剂不宜在稻地早期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4.
生物多样性在害虫综合防治中的机制及地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评述了生物多样性在害虫综合防治中的机制和地位,集中讨论了现代农业生态系统中生态多样性与害虫种群动态间的关系;生物多样性在害虫防治中的生态功效;利用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植被多样性作为一种长期管理害虫策略的可行性及风险性;提出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害虫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寄生性天敌昆虫防治农林害虫是目前生产上应用效果最好的生防技术之一。传统的化学防治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也可能会大量杀伤天敌,因而进行杀虫剂对昆虫天敌的安全性评估,明确各药剂对天敌的安全性,就可以合理选择药剂,通过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最合理结合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文章就寄生性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杀虫剂对寄生性天敌的影响及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协调性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荔枝园昆虫群落优势功能团的季节演变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功能团为研究单元.对不同处理荔枝园昆虫群落季节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咀嚼害虫、刺吸害虫、捕食性天敌以及中性昆虫是昆虫群落的优势功能团;两处理区各害虫、中性昆虫功能团种群数量变动基本一致;无公害区捕食性天敌数量及优势度多数月份要高于常规区.但又显著低于对照区;中性昆虫是维持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的主要功能团;无公害防治对害虫的防治效果与常规化学防治相当,有利于维持果园昆虫群落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以平均气温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威胁。天敌昆虫作为绿色环保的生防因子,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气温升高不但会对天敌昆虫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和种群动态等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会直接影响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效果。从温度胁迫对天敌昆虫的生活史性状、共生菌、害虫-天敌系统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天敌昆虫适应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简要评述了已有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利用寄生性天敌昆虫防治农林害虫是目前生产上应用效果最好的生防技术之一。传统的化学防治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也可能会大量杀伤天敌,因而进行杀虫剂对昆虫天敌的安全性评估,明确各药剂对天敌的安全性,就可以合理选择药剂,通过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最合理结合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文章就寄生性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杀虫剂对寄生性天敌的影响及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协调性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防治措施对苹果园昆虫群落结构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分析了自然控制(不防治)、常规化学防治、综合治理三种技术措施的 应用对苹果园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治理 技术的实施可使昆虫群落物种丰富度增加,多样性、均匀度指数提高,害虫个 体数减少,天敌数与害虫数(种数和个体数)之比提高,群落结构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
鞘翅目为昆虫纲最大的一个目,许多种类是农业、林业、果树和园艺作物的重要害虫,研究和揭示鞘翅目昆虫发生的内在机制、种群繁衍和适应性进化等成为保护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鞘翅目昆虫由于交配、产卵、取食和生活方法等生命活动的多样性、特异性,使得鞘翅目昆虫性别决定机制十分复杂、多样。对鞘翅目昆虫性别决定基因特性、重要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的分子级联互作、性别决定基因在鞘翅目昆虫发育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影响性别决定的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深入研究鞘翅目昆虫性别决定的调控、种群繁衍、数量动态和进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频振灯对蔬菜昆虫种群动态的影响及防虫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频振灯对昆虫的诱杀作用、对害虫种群的影响,评价其防虫效果。结果表明,频振灯能够诱杀多种蔬菜害虫,对有益昆虫的诱杀作用较小;频振灯对田间害虫种群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对菜地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可达80.27%,是一种很好的无公害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栽培模式对泽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泽泻田节肢动物各类群的物种数和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式A(传统栽培方式+施用复合肥,CK)的物种数明显少于其他栽培模式,其物种数可相差6~8种;在个体数量上,模式A(CK)〉模式B(传统栽培方式+施用复合肥和有机肥)〉模式C(垄畦栽培方式+施用复合肥)〉模式D(垄畦栽培方式+施用复合肥和有机肥),模式A(CK)的个体数量比模式D的高出9035。由此说明,通过改变生境可以达到调节泽泻田间节肢动物种群的效果,其中,采用模式D则既可显著控制泽泻田间害虫种群的发生量,又可有效培育和营造天敌及中性昆虫种群,体现出具有持续控制害虫种群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3.
病虫为害是影响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生物防治技术具有环境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害虫不产生抗药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肠道微生物对天敌昆虫和害虫的繁殖和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昆虫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多样性及功能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为深入理解害虫暴发成灾机制,以及探索高效害虫生物防治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果园生物多样性对害虫生态治理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果园植被多样性对害虫生态控制的作用、生境岛屿和周边生境生物多样性对果园天敌的增助作用、果园天敌昆虫多样性对害虫的生态控制作用、果园有益植物对害虫的生态治理作用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果园生物多样性对害虫的生态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茂县1985~1989年苹果园昆虫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表明,苹果瘤蚜、丽草蛉、苹果小卷蛾、中华星步甲、苹果全爪螨、顶梢巷蛾、苹果蚜、赤纹毒蛾等昆虫种群数量是影响苹果园昆虫群落多样性的主要物种。叶片害虫亚群落对苹果园昆虫群落多样性的关联度最大((?)=0.7202)。天敌昆虫亚群落次之((?):0.7074),枝干害虫亚群落再次((?)=0.6838),果实害虫亚群落最小((?)=0.6767)。  相似文献   

16.
植物源信息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大剂量地使用剧毒人工合成杀虫剂已酿成了举世关注的严重后果。最突出的问题是:伤害防治对象以外的生物类群包括害虫天敌、授粉昆虫和人类,破坏生态平衡;化学药剂通过食物链而积累在非防治对象体内,污染环境,害虫很快产生抗性。科学工作者面临着两大任务:(1)加深对昆虫种群之间,昆虫与植物等环境之间的各种生物现象的了解;(2)减少对杀虫剂的依赖性,找出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的长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苹果园生境植被多样性的作用、果园周边生境多样性的作用、不同生境果园有益昆虫对害虫可持续控制作用、生境中诱集植物对害虫可持续控制作用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对生境调节对苹果园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对害虫可持续控制的作用,并提出了生境调节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虫生真菌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虫生真菌研究进展(综述)⒇林华峰(安徽农业大学植保系,合肥230036)分类号S476.12在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多种生态系统中,昆虫的流行病往往伴随着害虫的存在而发生,最常见的是真菌病,而且流行起来还来势迅猛。流行病的发生,可自然制约着害虫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9.
绿色防控模式对叶菜害虫的控制作用及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的综合控害效果和应用效益,比较了2种不同防控模式下害虫种群动态、菜田昆虫结构组成与多样性变化的影响,用环境经济学方法评价了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于生产的实际效果,并与化学防治为主的常规防控区的综合效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绿色防控模式下菜田优势害虫的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常规防控区;对田间昆虫群落特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及物种分布的均匀性等方面,尤其对优势害虫、捕食性天敌等影响更为明显;通过综合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化学农药的用量减少,菜田主要害虫优势集中性指数降低,天敌数量和作用增加,多样性指数增大;绿色防控区采用生态控制的方法,每667 m2每季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别为2 9791,8063,1 0429元,明显优于常规防控区。因此,科学应用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改善生态环境,逐步增强天敌对优势害虫的控制能力,这在菜田害虫生态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蜡螟是蜜蜂蜂群的主要害虫,也是重要的模式昆虫,其饲养条件的优化对获得大量试虫进而推动昆虫免疫及昆虫病理学研究有着重要作用。密度是影响昆虫生长发育重要的生物因子之一,饲养密度对人工种群的个体发育与存活有重要影响。设置20、30、40、60头·300 cm-3 4个饲养密度,采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分析大蜡螟实验种群的密度效应,比较不同饲养密度对大蜡螟发育、繁殖及种群参数的影响,估计种群动态,进而探究大蜡螟实验室饲养的适宜密度。结果表明,饲养密度最小(20头·300 cm-3)的种群,内禀增长率r(0.136 3±0.003 7 d-1)、周限增长率λ(1.146 0±0.004 2 d-1)均为最高(P<0.05),净增殖率R0(724.50±11209粒卵)最大。饲养密度增加后,r和λ显著降低(P<0.05),净增殖率下降。特定年龄-龄期存活率sxj、种群特定年龄繁殖力mx、和种群年龄净增殖率lxmx在低密度(20头·300 cm-3)种群中保持较高水平,随着饲养密度增加,参数值明显变小。4个密度饲养的大蜡螟种群,蛹期虫体收获率均在99%以上。较高密度饲养条件下,给予充足食物,在相同空间内可获得较多的大蜡螟个体,但低密度饲养有助于缩短种群发育历期,且饲养的个体和种群具有较高繁殖潜力,适于实验室种群维持,因此要根据研究目的合理设置饲养密度。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大蜡螟实验室种群饲养,推动模式昆虫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