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刑法》介入环境污染控制领域主要经历了起步、形成发展及逐步完善阶段.《刑法修正案(八)》第四十六条关于污染环境罪的规定存在立法体例不科学、罪名设置不合理、犯罪构成要件引争议以及刑罚措施适用不当等缺失.应重塑污染环境罪立法体例、细化污染环境罪罪名、完善污染环境罪构成要件,并且丰富污染环境罪刑罚体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罪因溯源原理的我国林业立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阐述了罪因溯源与法律公平的关系,对当前我国林业立法中罪因溯源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以罪因溯源保障林业公平发展的对策,以期促进林业发展中的经济公平与生态公平。  相似文献   

3.
本罪旨在将使用欺诈手段骗取银行贷款,致使银行贷款的安全回收产生了具体性危险,又难以证明借款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行为,纳入刑法规制的范畴,从而将预防金融风险的防线前移。本罪采用的是具体危险犯与实害犯折中的立法模式。骗取银行贷款后用于生产经营等正当目的,以造成重大损失为成立该罪的条件,否则,即便按期还本付息,只要骗贷行为使银行贷款的回收产生了具体性危险,也有可能评价为“其他严重情节”而构成本罪。  相似文献   

4.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自设立以来就饱受诟病,其最大的问题是与合法的民间借贷难以区分,极易不当扩大处罚范围,违背刑法的谦抑性,同时本罪也与当前打破金融垄断、开放合理集资的趋势相悖,导致刑法的滞后性。因此,本文试图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探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非犯罪化问题,并对本罪废除后如何合理规范民间融资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惩治货币犯罪的立法存在缺陷,如没有将“变造货币”作为出售、购买或运输假币等罪的犯罪对象,持有、使用假币等罪的立案标准过低,没有把制造、提供制假设备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没有根据使用假币的不同情形规定不同的刑事责任,没有将单位作为伪造货币等犯罪的主体,缺乏对货币犯罪被害人利益的保护等。建议修改法律降低立案标准,将变造货币作为犯罪对象,增设非法运输、携带假币印版、印模罪等相关罪名,根据使用假币的不同情形细化刑事责任,扩大单位犯罪主体范围,加强对货币犯罪被害人利益的保护等。  相似文献   

6.
立法价值取向决定着立法的走向。我国目前“义务本位”的体育立法价值取向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导致体育法不足以切实保护运动员的权益。体育立法价值取向应早日转变为“权利本位”,让《体育法》真正成为一部“运动员权利保护之法典”。基于立法价值的历史分析,对现行《 体育法》第一章第一条、第四章第四条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7.
《刑法修正案(十一)》第四十条对污染环境罪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回应了社会热点,引起了学界讨论。此次修改进一步扩展了污染环境罪的打击范围,尤其调整了污染环境罪的刑罚层次,提高了最高法定刑,明确了法条竞合的适用标准,增加与行政法的衔接力度。同时污染环境罪的立法也存在较大的完善空间,随着人类与生态双重法益的提倡,未来污染环境罪的调整路径应以罪过形式与刑罚配置为基点,重新定位罪过形式,增设附加刑的种类,引入没收财产刑与资格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8.
李凤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208-18210
分析了我国农地保护立法价值选择的偏差,并提出了相应的纠正方案。我国农地保护立法价值选择的偏差表现为农地保护立法强调宜缓不宜快,主张宜粗不宜细,重公法轻私法,重实体轻程序。纠正上述偏差要求必须重视农地保护立法的及时性,增强农地保护立法的可操作性,加强农地保护立法的私法性,完善农地保护立法的程序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和刑法修正案(九)的出台在刑法学界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学者们的观点大体上可以分为积极化的刑法立法观和消极化的刑法立法观。通过对目前我国的刑法立法现状审视不难得出,积极化的刑法立法才是当前我国立法者所选择的立法模式。不同于部分刑法学者所推崇的风险刑法,积极化的刑法立法不是要将刑法的犯罪化推崇到极致,而是主张适度的犯罪化,符合我国当前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诚然,积极化的刑法立法所导致的犯罪圈的扩大会引起我国社会的犯罪标签化,实际上并不利于罪犯重新回归社会。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其存在的价值,而应努力提高立法用语规范化、减少象征性立法、合理划定犯罪圈、解决犯罪标签负效应,最终实现科学化的刑法立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1993年相比,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突显出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在这样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价值趋向也应该有所调整,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其立法之目的,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文章拟从比较分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立法时的经济背景与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来寻求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11.
人们之所以服从和信仰法律,乃是因为法律具有合法性。合法性理论的发展有三种不同的路径,即理性建构主义路径、经验主义路径以及“重建性的”路径。在这三种合法性理论的基础之上,法律的合法性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的要求:(1)符合当代社会的价值规范;(2)获得人们的认同与支持;(3)其制定符合既定的程序。立法程序是唯一有权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程序,也是合法性进入法律文本的管道,应当按照法律合法性的三个要求重新审视立法程序。同时,我国的立法程序也应当从加强法律合法性的角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新的《公司法》设立的一人公司制度,引发了一人公司是否具有单位犯罪主体资格的争议。依法成立,有独立法人财产的一人公司具有独立的整体意志和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应当具有单位犯罪主体的资格。一人公司的法人财产与股东个人财产混同时,其缺少独立的整体意志和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不具有单位犯罪的主体资格,应当以自然人犯罪处理。  相似文献   

13.
财产类犯罪是所有犯罪类别中所占比重最高的犯罪类型,探讨财产类犯罪变迁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中国法律年鉴》数据表明,社会经济增长水平、收入分配状况、通货膨胀、失业率以及城市化率等宏观经济因素会影响犯罪数量的变化。社会失业率与通货膨胀水平对我国财产类犯罪数量的变迁具有显著影响作用,降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水平不失成为一种控制我国财产类犯罪数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杜鹃原产中国,家族庞大,种类繁多,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自古以来被誉为花中"西施"。本文依据相关文献,归纳了中国观赏价值较高的杜鹃品种的生态习性和观花期,阐述了杜鹃的文史内涵和观赏特征,提出了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途径和主要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15.
全球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作为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工业化的升级,各类全球性海洋问题日益增多且日趋严重,其中由船舶压载水携带的外来生物和病原菌造成的经济、环境、卫生和安全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组织和各国的关注。就此,2004年2月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了全球第一部拟构建具有约束力的压载水管理制度的国际公约—《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以下称《压载水公约》),为了在全球范围内一致地履行该公约,IMO又陆续通过了一系列导则。本文对IMO压载水公约立法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涵盖结构及内容、发展历程和特点等方面,同时结合相关公约及导则预测未来IMO立法发展动态,为中国正式加入该公约后的充分履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末以来,经济和科技两方面的发展使证券交易体制发生了从直接持有体制到间接持有体制的革命性转换。在证券的间接持有体制下,证券投资者与中介机构之间的法律关系是行纪关系;证券投资者对证券享有的权属的性质是“所有权”。由于同一托管人为众多的证券投资者托管,并且证券投资者对证券享有的所有权是通过支配不包含有体物的财产权行使的,所以证券投资者对证券享有的是一种“按份共有”形式的“准所有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发达国家各种不同竞争立法模式的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实际,就我国竞争立法模式的选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