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维的诗歌中大量使用“云”意象,或用“云”来衬托周围景物之高远,仙气霞举;或用“云”来抒写性情,情景交融;或用画笔摹“云”,抒写山水之乐;或用“云”入禅理,寄托遥深。这些“云”意象虽变化无穷,但是都与王维清秀淡远的整体风格相契合,如“水中着盐”般服务于王维诗歌的空灵境界,使诗歌蕴含了无尽的景外之景、味外之味。  相似文献   

2.
<正>"但头汗出",相对头部汗出而言,为病理性汗出,是《伤寒论》中论及比较特殊的症状,散见于太阳、阳明、少阳各病篇之中,其论及导致"但头汗出"的基本病机为明火劫后阳热亢热、阴竭阳脱、水热互法、少阳饮停等,对比分析如下。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认为“江国”和“江南江北”均为“合肥”之代称,从而探明了姜夔《暗香》、《疏影》二词的怀人题旨。并进一步指出,此二词共同寄托了词人对滞留合肥的昔日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中《杂文》篇对“杂文”的论述,与《文选》中诗歌对“杂诗”的分类,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所谓“杂”,就是对那些内容庞杂,难以归类的诗或文章的统称,同时,“杂”还表示不入正统,带有轻视的意味。二者还有一些相异之处,“杂文”重讽谏作用,“杂诗”重言情抒怀;“杂文”可以“各入讨论之域”,而“杂诗”则难以归入其他各类;“杂诗”中有很多以《杂诗》为题的诗篇,且在以后有所发展,“杂文”则无此特点。但这些差异并不是主要的,有的差异还是因为二者的对象不同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苏舆《春秋繁露义证》通过注解《春秋繁露》本义 ,企图扶正过去被维新变法扭曲的《公羊》学说。他质疑康有为认定的《春秋》口说的可信性 ,申明《春秋》非改制之书 ,认为董仲舒和何休的《公羊》学说并非如康有为所言“绝无迥异”并辩别出了二者之异。苏舆在《春秋繁露义证》中通过“存天理”“灭人欲”来阐明《春秋》济世之用 ,又审定当时的政治环境 ,分辨华夷关系 ,驳斥西方平等观念 ,这反映出苏舆的《公羊》学说与湖湘学派有着深厚的渊源 ,加上他以礼印证《春秋》经世大义 ,凸显出他治经的个人特色。  相似文献   

6.
诗歌翻译是难度极大的一项工作,要想把一首英文诗歌的“说什么”和“如何说”完整传释出来,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伊丽莎白·毕晓普《加油站》一诗的汉语翻译,即说明保证诗歌翻译准确的不易,以及达到诗歌翻译准确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胡以存 《农业考古》2020,(1):173-176
自古以来,大豆便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秦汉时作为主食,至魏晋时常常被制成豉、豉汁等调味品,唐宋时又有进一步的改良,豉汁已退出调味品行列。相传为曹植所作《七步诗》中,"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描述的正是魏晋时人制作豉汁的工序,但至唐时已不为人熟悉。《七步诗》的流传衍化,除诗歌内部规律外,与中国古代饮食习惯的变化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山居秋暝》作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本文试从意境美、色彩美、韵律美三方面来对此诗作一简单的赏析。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周易研究大体上分为象数派和义理派。其实《周易》一书的主旨和主要功能在于卜筮,即其鲜明的象数特色。但象数研究由于其本身的神秘性和易于被低层次的术士所利用,往往呈现出浓厚的迷信色彩,在易学研究的学术殿堂中倍受抑制;而借易说理的易理研究却冠冕堂皇,大行其道,成为传统易学研究的主渠道,使易学研究越来越脱离《周易》原书的主旨。  相似文献   

10.
鉴于农业在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重要性,以及“农家”在《汉书·艺文志》中的“名不副实”,对先秦农家真实状况的考察始终是一个有诱惑力的课题.但“农家”资料的稀缺和散逸,使得人们错误地将“《上农》四篇”归入农家一类,不是被放入不见记载的《后稷农书》,就是被归到不复存在的《神农》、《野老》.“《上农》四篇”是否为农家资料,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农家思想和《上农》主张进行对比,发现两者不具同源性.《上农》主张源于法家思想,是法家农战思想的改良,并结合《吕氏春秋》的成书过程进行了论证,说明了《上农》行文风格较为温和的特点,明显受到战国诸子学说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经考察,湖北郭店战国楚墓竹简《语丛四》第八、九简:“窃钩者诛,窃邦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义士之所存”为先秦流行语,相关言论于先秦传世文献中十一见,涉及墨、道、杂三家。进言之,此流行语源于墨子,十一篇文献《墨子》占其七,且意蕴丰富,例证多样,涵括道、杂二家及《语丛四》之范围。  相似文献   

12.
这里有农民讲理的地方;这里有热忱的工作态度;这里有求实的报道作风;这里有解答农村问题的权威专家;这里有为农民承担风险的勇气。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在讨论中国传统思想中“以人为本”、“民本思想”等观念的历史渊源的时候,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先秦典籍《管子》。经过对《管子》中涉及“本”的论述进行解读、归纳,发现《管子》中对“本”的不同表达,如“某某之本”、“以某为本”、“操本”、“务本”等,在其含义和内容方面是很有区别的。纵观《管子》中涉及“本”的论述,可以看到其中包含的以农为重、不排斥全面的经济调控;以治为核、不忽视王霸的思想引导;以君为要、不错过点滴的制君良机;以人为本、不限于功利的耕战之资的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14.
“物感说”是中国文论史上关于文艺的本源论和生成论。《淮南子》和《乐记》分别从道、儒两家不同的思想体系立论,对其都作了具体的论述,两家有相同的观点也有相异的看法,对后世都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晋书·刘颂传》记载"郡界多公主水碓",然其文意难通。水碓原被军民用以磨麦舂米,在晋代又成为公王产业或皇帝赏赐,象征着财富与荣誉,其所有者既可经营致富亦可游娱观赏。古籍作"王公"者多而作"公王"者少,考《晋书》亦有"公王"之说,《太平御览》《通志》皆作"公王水碓",可知《晋书》"公主水碓"是因形近致讹。  相似文献   

16.
《全唐诗》索引研究及其咏农诗检索例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雅戈 《农业考古》2007,(4):99-111,123
《全唐诗》是我国唐代诗歌的总集,具有很高的文化和史料价值。该书收录有大量与农业产生和农家生活相关的诗歌(即咏农诗,简称农诗)。这些农诗是研究农史和文学史不可或缺的资料,但是《全唐诗》卷帙浩繁,农诗散见其中,研究和学习利用起来极为不便,需要索引作为辅助工具。自《全唐诗》刊印以来,为了改善使用的便利性,人们为《全唐诗》编纂了多种索引。  相似文献   

17.
全面描述了《朱子语类》副词“大段”的语义与用法 ,探讨了“大段”产生与消亡的过程 ,说明“大段”的使用是宋代特别是《朱子语类》特有的一种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18.
意美、音美、形美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词翻译”三美“论,通过对其所译唐诗《江雪》进行分析,我们认为:“三美”理论可以作为译诗的理想标准,但是由于理论中概念模糊,缺乏科学严密的界定与论证,所以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把握,局限性比较大。  相似文献   

19.
《水浒》中散布出来的有关性别角色的观念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在为数不多的女性角色中,“潘金莲”之类是备受人们关注的.就《水浒》的女性形象分类、女性形象的描写,以及造成这些女子命运悲剧的原因进行了逐一论述,试图找出她们身上的共性,分析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李尔王》和《乱》两作品进行精心阅读基础上,对两部作品积极性了比较分析。主要从表现手法、情节线索和人物、主题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