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禽类的性别决定机制迄今尚无定论,目前较为公认的有以下几种假说:一是W染色体上携带性别决定基因(类似于哺乳动物的SRY)决定着个体的雌性化发育;二是Z染色体上某些基因的过表达(即不受剂量补偿效应限制)引发了个体的雄性化发育;三是前2种机制共同作用。已知禽类的性别决定候选基因有W染色体上的FET1、ASW和Z染色体上的DMRT1基因。此外,常染色体上的许多基因也参与禽类的性别决定和分化过程,如SOX9,AMH,cFOXL,CYP19A1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用取自不同日龄幼虫的食物均匀混合后,饲喂麦蜂属Melipona compressipes 幼虫(膜翅目蜜蜂科)来研究蜜蜂的性别决定机制。结果采用卡方(X~2)统计。结果表明,幼虫最后阶段的体重和遗传学因素是麦蜂属等级决定的占优势的因素,遗传  相似文献   

3.
东方蜜蜂DNA提取纯化和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云南东方蜜蜂作为材料,用两种方法提取不同发育时期、不同部位、不同性别的蜜蜂的DNA,并进行纯化和检测。为将来开展蜜蜂分子遗传学、分子进化等研究打下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蜜蜂(Apis mellifera)及其同属的昆虫正日益成为遗传学研究的重要试验材料,本文以性别决定为主要线索,展示了蜜蜂遗传学150多年的丰富历史和蜜蜂遗传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闭锁繁育是国外蜜蜂育种工作者将家畜育种中的闭锁繁育原理引入蜜蜂育种中而提出的蜜蜂育种理论和方法,后来美国的R·佩奇和H·莱德劳等人,根据其对蜜蜂遗传学研究的结果,特别是对蜜蜂性别决定机制研究的结果,又对蜜蜂闭锁种群育种法进行了补充和完善.闭锁繁育是迄今为止最佳的蜜蜂保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西方蜜蜂染色体分带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载体。蜜蜂染色体的研究,对于了解蜜蜂的系统演化,性别决定,个体发育和生理过程的平衡控制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蜜蜂染色体分带技术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对发展细胞遗传学理论,对蜜蜂遗传育种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该项技术的应用,对蜜蜂遗  相似文献   

7.
吴黎明 《中国蜂业》2003,54(6):41-41
最近德国、美国和挪威的科学家在《细胞》杂志上撰文阐明了蜜蜂的性别决定机制 ,解释了为什么雄蜂可以没有父亲的科学难题。在蜜蜂的某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决定性别的性位点 ,性位点上的基因称为性基因。研究人员共发现1 9个不同性质的性基因 (csd)。研究人员发现 ,雌蜂 (工蜂和蜂王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有 1对性等位基因 ,并且两个csd性质不同 ,分别来自父母 ,例如是csd1csd2或者csd3csd5等 ,它们作用产生的活性蛋白促使受精卵发育成雌蜂。未受精卵由于只有一个来自母亲的csd ,因而发育成雄蜂。对四个不同的csd进行了DNA排序后发现 ,csd的可…  相似文献   

8.
鸡胚胎的性腺发育是研究脊椎动物性别决定的一个很好的模型。文章综述了鸡胚胎性腺性别分化的基本过程、性别决定中性染色体(ZZ/ZW)的可能机制和性别决定关键基因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蜜蜂是继果蝇后的一种重要经济模式昆虫,其典型的单双倍体性别决定机制一直受众多国内外研究学者关注。就近年来对蜜蜂性别决定分子机制相关基因csd、fem、tra2、dsx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非洲化蜜蜂     
非洲化蜜蜂是非洲蜜蜂与欧洲蜜蜂 (意大利蜜蜂或欧洲黑蜂 )自然杂交形成的杂交蜜蜂 ,它攻击性很强 ,被称为“杀人蜂”。 1 956年巴西著名遗传学家W .E .克尔博士从南非比勒陀利亚引进了 50只东非蜂蜂王至巴西南部 ,作为蜜蜂育种项目。当时 ,欧洲蜜蜂已是当地广泛应用于生产的蜂种 ,但它很不适应热带气候。而非洲蜜蜂对热带气候和地理环境的适应性很强 ,繁殖力也强 ,但它性情凶暴、喜螫人畜。克尔博士将引进的非洲蜜蜂与欧洲蜜蜂 (意大利蜜蜂 )进行杂交 ,目的是培育出适应热带气候的杂交蜂种 ,也就是既适应热带气候又不爱螫人的蜜蜂。不幸…  相似文献   

11.
动物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在遗传育种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定向调控鸡的性别能为我国家禽养殖产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在新品种培育和疾病防控方面也可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从鸡的性别决定假说及性别决定基因两个方面概括了近年来在鸡性别决定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简述了鸡性别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2.
动物的很多生产性能与性别有关,如产蛋或产奶,另外有些遗传疾病也是伴性遗传的。因此,如果能够对动物性别决定的过程了解清楚,进而有效地控制动物的性别,就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动物早期的性腺发育过程按时间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由基因决定原始性腺发育为睾丸或是卵巢,称之为性别决定;第二步在睾丸和卵巢分泌的不同激素的作用下最终分化为雌性或雄性表现型,称之为性别分化〔1〕。本世纪以来随着分子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使得人们从本质上对性别决定有了一些较为清楚的认识,对性别决定的研究已经从形态学向配子发生和胚胎形…  相似文献   

13.
哺乳动物决定性别基因SRY的发现及胚胎性别鉴定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性别决定研究的重大成就哺乳动物的性别由性染色体所决定。这一向题早为人知,但决定性别的究竟是整个染色体还是其中的某一部分,这一部分是什么分子结构,性别决定的机制是怎样的,长期以来仍不清楚。人们已经知道,经过减数分裂之后带有 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便发育为雄性,带有X 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则发育为雌性。但  相似文献   

14.
本文的目的就是要探讨一种有别于自然交配与控制交配育种的新品种保持和改良的途径。性别决定 Mackensen(1951)假设蜜蜂的性别是由一个基因位点上的一系列等位基因决定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X染色体与Y染色体在动物的性别决定中具有同等的作用。但随着分子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认为不能将它们二者看作在性别决定中具有同等的作用。实际上性别决定的关键只在于Y染色体,Y染色体的有无分别决定雄性或雌性。其核心是Y染色体将未分化的性腺导向睾丸的分化,缺少Y染色体则向卵巢发育,两者之间的其他差异都是第二位的,  相似文献   

16.
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是以位于雄性Y染色体短臂上被称为SRY基因为调控中心、多基因参与的级联调控过程,包括初级性别决定和次级性别决定,前者是由染色体决定性腺的发育方向,后者通常是指由性腺分泌的激素决定性腺以外的身体表型,即第二性征。本文主要论述了参与哺乳动物性别决定与调控的相关基因、可能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等。  相似文献   

17.
大门岛中华蜜蜂种群分化形态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蜜蜂种群遗传分析是中华蜜蜂种质资源研究、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基础。通过对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县的大门岛以及相邻大陆的中华蜜蜂形态遗传分析,发现大门岛中华蜜蜂与大陆的中华蜜蜂发生种群分化。这对进一步揭示中华蜜蜂生态隔离规律,种群形成机制,中华蜜蜂微进化动力等蜜蜂种群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喜和 《猪业科学》2003,20(6):47-47
动物有雌雄,人分男女,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性别之分。那么一个受精卵是发育为雄性还是雌性,其决定因素在哪里?下面就性别决定的机制以及目前的一些分子水平研究结果作一简略介绍。1性别决定机制首先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哺乳动物的性别是由遗传来决定的,雌雄个体的性特征(sexualchanacter)是在不同的性激素刺激下的具体表现。性别在受精的一瞬间业已决定,或者具体地说是由受精时的精子来决定的。我们知道二倍体的动物染色体组成中,有一对专门决定个体性别的染色体称作性染色体(sexchromosome),雌性动物为XX,雄性动物为XY,其中Y染色体是决定动…  相似文献   

19.
梨花对蜜蜂缺乏吸引力,所以它们很少采集梨树花粉。对于授粉者来说,梨树与其它可提供花粉和高质量花蜜的植物相比,没有竞争力(Karmo等,1955)。具备下列条件时蜜蜂也能较好地为梨树  相似文献   

20.
蜜蜂是一类社会性昆虫,具有级型分化体系,不同级型蜜蜂在发育时间和寿命上存在明显差异。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是一类蜜蜂体内的重要激素,对蜜蜂的生长发育、级型分化,以及寿命等方面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该文从JH生物合成、JH对蜜蜂生长和行为发育、级型分化和寿命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探索环境、激素和蛋白共同调控蜜蜂级型分化和寿命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揭示JH在蜜蜂生长发育中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