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胡子鲇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及形态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成年胡子96(Claris fuscus lacepede,体重1.5kg)为研究材料,通过组织化学与形态学研究证实,肥大细胞在胡子鲇肠粘膜与粘膜下数量较多,在头肾和胸腺中也有少量分布,并有沿血管周分布的倾向。肥大细胞以Carnoy氏固定、AB/S0染色的效果最好。以AB/S0着色的肥大细胞胞质颗粒呈深蓝色,胞核呈淡褐色;以TB/SO着色的肥大细胞胞质颗粒呈紫红色,胞核呈淡红色。而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对肥大细胞的着染有一定阻断作用。一些曾被国外学者用于鉴定硬骨鱼肥大细胞(或嗜酸性颗粒细胞)的组织化学技术在本研究中未能鉴定出胡子鲇的肥大细胞。电镜观察证实,胡子鲇肥大细胞中含有大量特征性的胞浆颗粒,胞浆颗粒基质电子密度较均匀,个别颗粒中央呈空泡样。  相似文献   

2.
牛蛙肥大细胞中类胰蛋白酶的证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冬梅  许乐仁 《水产学报》2008,32(4):572-576
类胰蛋白酶已被作为人类和某些哺乳动物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标志.为检测蛙科动物肥大细胞胞浆中是否含有类胰蛋白酶,采用了小鼠抗人类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AAl通过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对牛蛙的舌,肠和脾以及人食道鳞癌组织(用作阳性对照)石蜡切片中的肥大细胞进行染色.首次在Bouin氏液固定的牛蛙组织中证实了牛蛙肥大细胞胞浆中类胰蛋白酶的存在,且单克隆抗体AA1与牛蛙肥大细胞中的类胰蛋白酶可获得良好的交叉反应.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多位于牛蛙肠黏膜固有层,少量见于肠绒毛基底部及舌粘膜下腺体周围,而未见于脾组织中.人食道癌间质中可见多量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研究证实,与人类肥大细胞相似的是牛蛙肥大细胞也含有这种特有的类胰蛋白酶,牛蛙有可能是用作肥大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理想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3.
我县池塘养鱼草鱼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很高。主要是草鱼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及出血病等。发病季节为4-10月份。有的是急性型,来势较猛,短时间造成大量死亡。有的是慢性型,没有明显的高峰期。草鱼病发生、死亡原因较复杂,但其发病和死亡与池塘条件及日常管理所造成的水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类胰蛋白酶己被作为人类和某些哺乳动物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标志。为检测鱼类肥大细胞胞浆中是否含有类胰蛋白酶,采用小鼠抗人类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AA1通过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尼罗罗非鱼、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消化道组织以及人胃癌组织石蜡切片中的肥大细胞进行染色,同时应用AB/SO和改良甲苯胺蓝法进行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应用AB/SO和改良甲苯胺蓝染色都能较好显示尼罗罗非鱼肥大细胞, AB/SO染色法对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效果较差,改良甲苯胺蓝染色在上述两种鱼中未能检出肥大细胞;采用小鼠抗人类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AA1通过ElivisionTMplus免疫组化染色技术,首次证实了尼罗罗非鱼肥大细胞胞浆中类胰蛋白酶的存在,但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数量很少,主要分布于尼罗罗非鱼消化道各段的黏膜上皮细胞基部和黏膜固有层,而日本鳗鲡与欧洲鳗鲡消化道均未检出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说明不同鱼类肥大细胞胞浆颗粒中生物化学组分存在差别。人胃癌间质中可见多量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5.
硬骨鱼肥大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关肥大细胞,在某些啮齿动物及人类中研究已比较深入,但在鱼类及其他低等脊椎动物中研究较少。硬骨鱼(teleostean fish)肥大细胞(MC),常被称为嗜酸性颗粒细胞(EGC),或肥大细胞/嗜酸性颗粒细胞(MC/EGC),本文对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硬骨鱼肥大细胞的发生、组织化学性质、细胞颗粒介质及其在鱼类健康与疾病中可能的功能意义等进行讨论,旨为深入研究鱼类重大疫病的发生机理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6.
草鱼种对不同磷酸盐和不同矿物饲料的优选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鱼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对其营养需求量研究较多。研究证实,鱼类对磷的吸收主要依赖饲料,而且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磷可以促进草鱼生长。但草鱼对不同种类磷酸盐的吸收利用率可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不同磷酸盐对养殖水体的污染程度也随之不同。为优选出草鱼吸收利用率高、饲养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本刊记者近期在中山走访时发现,有的草鱼养殖户竟然担心自己养的草鱼长得太快了,并表示希望草鱼大得慢些。这到底是怎么同事?经过进一步凋查了解得知,今年下半年,珠三角统鲩和鱼种的市场并不太平,现正面临着“无价无市”的窘境。  相似文献   

8.
网箱养草鱼是开发利用大、中型水域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白1980年株洲县节粮型网箱养草鱼成功以来,网箱养草鱼已成为广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国内水产界学者对网箱养草鱼相关技术做了许多研究,但是大多仅限于配方筛选及投饲对草鱼生长效果的影响研究,在供饵条件差异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9.
水马根草(也有人叫"肉马根"草,属禾本科)是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的不引人注意的野生草,但实践证实是草鱼的优质青饲料。我市达济乡不少养鱼户早几年就已种植.我是受他们的启发于1995年9月试种,1996年5月中旬开始则割至11月底。产量记录是:0.7亩水田产草1.12万多公斤,合亩产1.6万多公斤。1996年养的草鱼(1995年冬下地时南望一公斤左右)最大个体6.5公斤/尾,最小的也有3公斤/尾,从未用精饲料。可见水马根草不仅产量高,而且营养价值高。为了使同行都注重此草,拙作"介绍二种草鱼化质青饲料《科学养鱼》已在1996年第10期第32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省各地推广草鱼免疫防病技术,已取得较好的效果,经过免疫的草鱼,成活率一般均达80%以上,颇受群众欢迎。但也有些地方反映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不讲究操作技术和综合防治:如注射疫苗或多或少,有的刺伤鱼内脏,有的疫苗保存不当,过期失效,有的认为单打一针就不会发病,忽视了综合防治等,因此效果不佳。为了进一步推广普及这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鲈脾肿大症的病原及细胞病理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国良 《水产学报》2003,27(2):158-162
首次报道了鲈脾肿大症的发病情况。病鱼以脾脏肿大为主要症状,死亡率高达50%以上。对病鱼进行显微镜检查和细菌分离培养,未见寄生虫和病原菌。经电镜检查,在脾、肝等组织中发现大量病毒颗粒。该病毒颗粒为六边形,没有囊膜,衣壳直径180-220nm,认为该病毒屑虹彩病毒(Iridoviridae)。细胞病理变化表现为感染细胞肿胀,细胞超微结构破坏,细胞质出现大面积空泡。血细胞中出现大量异形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12.
草鱼干扰素的分离纯化及某些理化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健忠 《水产学报》2000,24(1):11-16
通过DEAE-Sepharose阴离子交换层析、Sephacryl S-200凝胶层析、高效液相层析和梯度聚丙烯酰张胶电泳等技术,对病毒诱生的草鱼血清干扰素进行了分离纯化。纯化的草鱼干扰素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呈现单一组份,分子量为38kD,等电点为5.25,过碘酸-Schiff试剂反应表现为典型的糖蛋白染色特征。理化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草鱼干扰素具有100000g(2h)离心不沉降、耐  相似文献   

13.
杜震宇 《水产学报》2002,26(6):542-550
在人工配合饲料中加入3种脂肪源(鱼油、鱼油+玉米油1.34∶1、鱼油+豆油1.34∶1)和两种降脂因子(胆碱10g·kg-1、肉碱350mg·kg-1)饲喂鲈,并用冰鲜杂鱼饵料作为配合饲料的对照。经过8周的饲养,对鲈的生长情况、体营养成分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鲈对脂肪肝的耐受性较差,长期大量投喂冰鲜杂鱼易诱发病变,肝脏对病变的敏感性高于肌肉;在满足必需脂肪酸需要量的情况下,不同脂肪源对鲈生长差异影响不大,但对体脂沉积有一定影响;胆碱和肉碱具有一定的降体脂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e present paper describes, for the first time, clinical signs and pathological findings of pancreas disease (PD) in farmed 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 L., and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 (Walbaum), in sea water in Norwa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with reports of PD from Ireland and Scotland are discussed. Samples of 68 rainbow trout from disease outbreaks on 14 farms and from 155 Atlantic salmon from outbreaks on 20 farms collected from 1996 to 2004 were includ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histopathological findings of PD in Atlantic salmon and rainbow trout in sea water were similar. Acute PD, characterized by acute necrosis of exocrine pancreatic tissues, was detected in nine Atlantic salmon and three rainbow trout. Salmonid alphavirus (SAV) was identified in acute pancreatic necroses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Most fish showed severe loss of exocrine pancreatic tissue combined with chronic myositis. Myocarditis was often but not consistently found. Kidneys from 40% and 64% of the rainbow trout and Atlantic salmon, respectively, had cells along the sinusoids that were packed with cytoplasmic eosinophilic granules. These cells resembled hypertrophied endothelial cells or elongated mast cell analogues. Histochemical staining properties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of these cells are presented. SAV was identified by RT-PCR and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SAV were detected in blood samples.  相似文献   

15.
鱼类性别决定的遗传基础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童金苟 《水产学报》2003,27(2):169-176
动物从受精卵发育到具有不同性别特征的个体是一个奇妙而又严谨的过程,是人类长期以来试图揭示的自然现象。上世纪90年代初在人类Y染色体上发现了性别决定基因SRY[1],进而发现了一个新的Sox基因家族[2]。上述基因的发现,促进了以哺乳类为代表的动物性别决定和分化机制研究。由于鱼类在脊椎动物中的特殊进化地位、庞大的种类数量以及显著的社会经济价值,鱼类的性别决定研究一直受到遗传和发育学者的重视。尽管离最终阐明鱼类性别决定的机制还有距离,但近20多年来鱼类性别决定的遗传基础研究已取得不少重要进展。本文试图根据现有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6.
邵健忠 《水产学报》2001,25(1):38-42
采用细胞病变抑制等方法,在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in,PHA)诱导的草鱼血清中检测到一种干扰素,理化和生物学性质鉴定表明,它不同于病秀导的α/β-干扰素,表现在对56℃,pH2和0.1%SDS敏感,其活性不能被α/β-干扰素抗体所中和,其诱生剂为非病毒性质的有丝分裂原,诱生作用受波酯(PMA)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调节,这些特性与人类和高等脊椎动物中报道的γ干扰素相符,表明是一种γ样性质的干扰素,草鱼γ样干扰素的体内诱导受环境温度,诱导时间,PHA剂量等因素的影响,25℃或30℃水温诱导的干扰素活性明显高于15℃或8℃,高剂量(每尾0.5-0.8mg)PHA诱导的干扰素活性明显太于低剂量(每尾0.1-0.3mg),且达到活性高峰所需要的时间短,为3d,而低剂量为5d,PMA和IL-2能促进草鱼γ样干扰素的诱生。  相似文献   

17.
草鱼出血病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鱼出血病是由呼肠孤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由于病鱼小血管受损引起全身性出血,并造成内脏器官和体壁肌肉组织局灶性病变。电镜观察表明病变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数量较正常细胞显著减少,形态结构也遭损坏。质膜的三层结构模糊不清,及至解体消失。与机体代谢密切相关的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复合体的数量减少及结构受损,使蛋白质、糖类和脂质合成及分解等一系列细胞代谢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加速了病鱼死亡。  相似文献   

18.
Immunocytochemical localization of hypocalcin, a hypocalcemic factor in the corpuscles of Stannius (CS), in American eels was examined at the light (ABC method) and electron microscopic (protein A-gold technique) levels with the specific antiserum raised against purified rainbow trout hypocalcin. Only type 1 cells in the CS were immunoreactive in the light microscopic immunocytochemistry. At the electron microscopic level, however, hypocalcin immunoreactivity was observed in secretory granules of both type 1 and type 2 cells. Our findings may indicate that type 1 cells are the main source of hypocalcin, but that type 2 cells also produce it, suggesting that the presence of two cell types reflects different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of a single cell type, rather than functionally different cell types. In addition, we summarize our recent data on the localization of other calcium regulatory, or putative calcium regulatory, hormones in fish: parathyroid hormone, calcitonin and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相似文献   

19.
饥饿和补偿生长对史氏鲟幼鱼摄食、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高露姣 《水产学报》2004,28(3):279-284
报道了饥饿和再投喂对史氏鲟幼鱼摄食、生长以及生化组成的影响.22±2℃条件下,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幼鱼白肌的RNA/DNA比值不断减小,体重逐渐下降,后者与同期对照组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饥饿7d,鱼的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在饥饿14d和21d时下降幅度最大,提示史氏鲟幼鱼动用储存物质的顺序依次是糖原、脂肪和蛋白质.而饥饿过程中鱼体水分和灰分含量则有所上升.恢复投食后,饥饿幼鱼的摄食强度增大,生长加快,其中7d、14d饥饿组幼鱼的RNA/DNA比值达到或接近正常投喂组水平,但21d饥饿组的比值仍明显低于正常投喂组(P<0.05).恢复投食30d后,7d和14d饥饿组幼鱼体重接近对照组(P>0.05),21d饥饿组的终体重未能赶上对照组(P<0.05),这表明史氏鲟幼鱼的补偿生长随饥饿时间不同而异.试验结束时,各处理组鱼体生化组成与正常投喂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