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 小麦倒伏会使籽粒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1980年我所试验,马场二号小麦未倒伏的千粒重达34.5克,而倒伏严重的仅为21.2克.倒伏时期的早晚对产量影响也有所不同,倒伏愈早,影响愈大.据外地报道,孕穗期倒伏的约减产40—50%;抽穗期倒伏的约减产30—40%;灌浆期倒伏的约减产10—20%;乳熟以后倒伏的约减产2—3%.倒伏是实现小麦高产的严重  相似文献   

2.
影响小麦开花灌浆因子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丁文侠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115-116
在淮北地区生态条件下,适期播种的小麦于4月中旬开始抽穗,抽穗后3-5d开始开花。一个麦穗的开花顺序为中部—上中部—中下部—顶部—基部。当平均气温迭17℃时开始灌浆.其顺序为中部一上部一下部,与开花顺序基本一致。小麦开花灌浆对温度、水份、光照、风向和风力等因素较敏感,不利的气候条件影响小麦开花灌浆。通过科学的管理趋利避害.做到小灾不减产.大灾少减产。  相似文献   

3.
小麦春季冻害是淮北地区小麦生产最主要的灾害之一,近几年几乎连年发生,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一般发生在早春2、3月和晚春4月上中旬,前者是指北方强寒潮袭击时,气温骤降,下降至-2~-3℃以下时,使一部分已进入起身拔节的早播春性品种受到冻害;而后者指轻度的寒潮袭来,气温下降到零度以上2~3℃或5~6℃,使部分正处于抗寒最低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的小麦受害,受害小麦以后表现为空颖或难以抽穗.冻害发生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50%~60%.防御小麦冻害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高产优质抗赤霉病小麦宁麦12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小麦赤霉病[Gibberrella zeae(Schw.)]是世界温暖潮湿和半潮湿地区广泛发生的一种毁灭性小麦病害。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东北东部春麦区,赤霉病为主要小麦病害,危害十分严重;并且,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小麦赤霉病已向淮河和黄淮流域蔓延扩展。全国赤霉病受害面积超过667万hm2,约占小麦总面积的1/4。在江苏省赤霉病不仅是淮南地区的主要病害,而且淮北地区近年也发生较重。据统计,一般大流行年(病穗率50%以上,减产2~5成)和中等流行年(病穗率20%~40%,减产1~2成)每2~3年发生一次,但几乎每年都有轻微发生。赤霉病不仅造成严重减产,而且严重恶化子粒…  相似文献   

5.
淮北地区近2年来小麦连续减产,究其原因有3个:不同种性的小麦品种搭配不合理;除追肥和防治病虫外,不进行其它必须的田间管理;气候因子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6.
正小麦白粉病是小麦主要病害之一,在新疆各地均有发生,轻病田减产5%~10%,重病田减产20%以上。本文通过田间药效试验,验证400克/升福星乳油、250克/升敌力脱乳油和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确定其最佳使用剂量,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药剂400克/升福星乳油;250克/升敌力脱乳油;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7.
小麦后期青枯防御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青枯是北方冬麦区小麦灌浆中后期主要灾害之一。发生的机率高,面积大,危害严重。可使小麦植株骤然死亡,千粒重下降3—7克,严重时可达10克以上,每亩减产20—40公斤。近年来,随着速效氮肥的施用量增加,我省小麦青枯发生的面积和机率有加  相似文献   

8.
<正> 今年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部分地区气候反常,3—4月份气温低,5月中下旬阴雨。大风、病虫害大发生,影响了小麦灌浆和正常成熟,千粒重普遍下降5—10克,亩产减产50—100公斤,管理好的产量与去年持平或略有增产。但多数地方反映今年小麦减产较重。其减产原因如下:一、不利气候因素的影响今年河北省冬春阴雨多、日照少,比常年少73—118个小时,温度低春性强的小麦受冻害较重,死苗严重,小麦起身期进入穗分化,长时间低温,影响小穗分化,4月拔节、抽穗期温度低,使抽穗  相似文献   

9.
2001~2002年气候变化对淮北地区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 2 0 0 1~ 2 0 0 2年淮北地区气候因子的变化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2 0 0 1年 10月~ 2 0 0 2年 5月小麦生育期内 ,淮北地区先旱、暖冬 ,后期低温、光照少 ,致使小麦生育进程出现“三早”(分蘖早、拔节早、抽穗早 )和“三长”(始穗—齐穗、抽穗—开花、开花—灌浆的时间长 ) ,造成小麦的穗粒数减少和千粒重的降低 ,最终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10.
<正>小麦吸浆虫吸食正在灌浆的小麦浆液,造成籽粒瘪瘦、空壳而减产,一般可造成减产10%~30%,重的达40—50%以上甚至绝收,严重威胁着小麦生产安全。吸浆虫幼虫体型小,仅3-3.5毫米,危害隐蔽,人们不易发现,只能到小麦严重减产时才会发现,因此防控小麦吸浆虫就要早发现、早防控。一、加强监测预报,掌握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及发育情况我们一直将小麦吸浆虫作为我县小麦重要病虫害之一,严格进行普查和系统调查,每年3月  相似文献   

11.
<正> 粘虫是我区粮食作物的重要害虫,历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危害,沿淮怀远、五河、固镇等县的湖洼地发生尤为严重,对小麦均衡增产威胁很大。常年因粘虫为害一般减产5—10%,严重的达20%。  相似文献   

12.
<正> 豫西地区常年种植小麦70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麦田面积的10%,其中大部分为丘陵旱地小麦。由于该区十年九旱,致使小麦产量低而不稳。是全省小麦的低产区之一。小麦产量的高低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依据原洛阳地区1950—1986年37年的小麦实际亩产与气候的关系进行分析,表明:气候最差年份,小麦减产率达54.6%(1961年),气候最好年份,小麦增产率为39.9%(1956年)。在37年中,因气候不良造成小麦减产在5%以上的年份有14个,因气候较适宜小麦增产在5%以上的年份有12个。由此可见,不同年份的气候条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是很大的。为此,我们在1985—1989年开展了丘陵旱地小麦耗水规律及看墒栽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怀念  陈若礼  张爱华  周宗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160-1160,1197
淮北地区小麦生产经历了由低产—中产—高产的过程。根据淮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的实践,提出了淮北地区生态条件下的高产麦田不同生育阶段个体和群体指标、管理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杂草与小麦争肥、争水、争光照、争空间,严重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同时有一些杂草还是传染小麦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和越冬场所,助长了一些小麦病虫害的传播蔓延,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如果任其危害,杂草8~15株/m2,作物减产3%~5%;杂草20~35株/m2,作物减产7%~14.1%;杂草50株/m2以上,作物减产25%~40%;个别发生草荒的地块,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5.
<正> 粘虫一代幼虫是小麦生长中、后期的主要害虫。我县常年发生面积30万亩,大发生年份在40万亩以上。据实验测定,一般年份小麦减产3—5%,大发生年份减产10—15%,每年损失小麦750万斤左右,对生产威胁很大。为了提高对粘虫一代幼虫的预测预报效果,更好地指导防治,我们在历年经验测报的基础上,用病虫害数理统计的符号相关选择法,对我站14年来积累的与发生程度有关的主要因素加以判断。初步分析得出,影  相似文献   

16.
<正> 倒伏是夺取小麦高产的一大障碍。倒伏造成的损失,一般在孕穗时倒伏减产约50%以上,抽穗前后倒伏减产30%~40%,灌浆时倒伏减产10%~20%,乳熟末期以后倒伏减产约3%左右。倒伏减产的原因,在抽穗前后倒伏主要影响穗粒数(约减6粒左右)并降低千粒重;灌浆期倒伏,主要影响千粒重,一般降3克。 1 倒伏的征兆 造成小麦倒伏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是小麦倒伏之前都是有征兆的。要做到有效防止倒伏,首先要了解小麦倒伏的一些征兆。据初步观察,倒伏有下面  相似文献   

17.
<正>地膜覆盖对作物有良好的增温保墒、增产增收作用,曾被称为"农田白色革命"。但随之而来的残膜破坏土壤环境,导致作物减产,堆放堵塞沟渠,焚烧污染大气等"农田白色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耕地质量,造成作物大幅度减产。棉花重茬覆膜种植5—7年,每667平方米土壤中残留为8.7千克。当土壤中残膜含量为3.9千克/667平方米时,可使棉花减产10%~15%,花生减产15.7%,蔬菜减产15%~50%。  相似文献   

18.
2011—2012年度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淮北地区不同播期小麦碳氮积累与转运规律,以及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淮北地区小麦11月5日播种时,蛋白质含量有增加趋势,而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呈下降趋势,10月25日播种的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并且其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显著提高。因此,安徽省淮北地区高产小麦适当晚播有利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提高,本试验条件下,高产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15—25日。  相似文献   

19.
<正>地膜覆盖对作物有良好的增温保墒、增产增收作用,曾被称为"农田白色革命"。但随之而来的残膜破坏土壤环境,导致作物减产,堆放堵塞沟渠,焚烧污染大气等"农田白色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耕地质量,造成作物大幅度减产。棉花重茬覆膜种植5—7年,每667平方米土壤中残留为8.7千克。当土壤中残膜含量为3.9千克/667平方米时,可使棉花减产10%~15%,花生减产15.7%,蔬菜减产15%-50%。  相似文献   

20.
秸秆还田的生化他感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蚕豆秸秆对小麦和大豆幼苗生长都有明显的他感相克作用 ,使其生物量分别减少 5 0 .4%和 5 8.2 % ;大豆秸秆对小麦幼苗生长有他感相克作用 ,而对大豆幼苗生长有自感相生作用 ,使其生物产量增加 1 9.8% ;玉米秸秆对小麦幼苗的相克作用最强 ,生物产量减产 60 .8% ,但对大豆幼苗生长的他感和玉米幼苗的自感相生作用显著 ,生物产量依次增加 1 8.7%和 1 0 .3% ;小麦秸秆对小麦、玉米和大豆幼苗生长都有相克作用 ,使其生物量分别减少 5 0 .8%、5 .1 %和 2 4.9%。秸秆对作物的他感效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施用蚕豆秸秆 ,既能增大土壤养分贮量 ,又能提高土壤养分供应水平 ,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培肥土壤的作用居中 ,施用大豆秸秆虽能增大土壤养分贮量和供氮水平 ,但提高幅度不大。种植作物对秸秆培肥和供肥作用的发挥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